簡體版

以前林灰是覺得「世界上沒有什麼不能被改變的,只要你願意去做。」這句話超級毒雞湯。

不過現在看來似乎也不盡然。

在擁有強大的信息傍身的情況下,即便是毒雞湯林灰也有將其演繹成雞湯的硬實力。

雖然林灰只是擁有幾年的信息差,但這樣的信息差足夠林灰做不少事情了。

當下這個滯後七年的時空對于林灰來說還真的一切都可以改變,只要林灰願意去做。

不過林灰想改變自己、想要改變自己所認知中的世界、改變那些讓他所詬病的一些東西朝著一個新的更加美好的方向發展,那麼一切仍然需要立足于現在。

立足于眼下的事情的話,相比于一些瑣碎的小事。

現在擺在林灰面前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

——林灰要盡快打破信息繭房。

「信息繭房」這個概念的出處是桑斯坦所著的《信息烏托邦》這本書(2006年)。

桑斯坦認為,在信息傳播中人們自身的信息需求並非全方位的,只會注意選擇想要的或能使自己愉悅的信息。

久而久之人們接觸的信息就越來越局限,越來越窄。

這種現象就像蠶吐出來的絲一樣,細細密密地把自己包裹起來,最終像一個蠶寶寶一樣被桎梏在「信息繭房」內,失去對其他不同事物的了解能力和接觸機會。

當時,他的這一觀點還只是作為一種推論和預測。

畢竟在桑斯坦最開始提出「信息繭房」時,盡管人們對算法有一定的了解,但這種認識是十分片面的。

至少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當時對信息技術方面算法的認識的還是相當模湖的。

尤其是當時的人們根本就意識不到算法帶來的威能。

當算法技術逐漸發展成熟,並成為內容分發的通行規則之後。

人們才驚奇地發現,原來「信息繭房」已經悄然降臨了。

在現在這個時代,各種信息海量爆發。

海量爆發的信息使得網絡信息極為豐富,可謂無所不包、應有盡有。

在這樣信息豐富的互聯網中,人們接受信息的自由度空前提高。

人們有琳瑯滿目的信息產品,可以隨意選擇。

當然,當用戶選擇之後,其實是有無數雙「眼楮」在關注著你的選擇的。

而操縱著這些眼楮的東西就是各種各樣的推薦算法。

在這些算法的作祟下,你會發現之後對你的推送信息的針對性大大增強。

用戶關注過什麼、對什麼感興趣。

網絡智能系統會跟蹤計算、源源不斷地為你推送相關信息。

坦率地說,這種算法最初目的未必是為了讓用戶閉塞起來。

之所以有這樣的推送機制只是為了讓人們獲取信息更為便捷。

但客觀層面上,這種推薦體系也卻是容易讓人們越來越容易迷失自我。

陷入「信息繭房」營造的環境中。

人們關注他們感興趣的信息,而網絡智能系統則「監控」他們。

不斷關注獨特和同質化的信息傳播。

其結果是,人們變得更加專注于自己的個人滿足,以至于對其他信息完全漠不關心或無暇顧及。

最終用戶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封閉在一個小圈子里。

在這樣一個小圈子里,信息的同質化互動往往又會加強他們的興趣和意見。

並導致對某些事情和想法的痴迷和偏執。

這反過來又大大降低了與他人交流的可能性,限制了對客觀世界的整體感知。

漸漸地,不知不覺人們就陷入了「信息繭房「里。

這一切的一切,听起來似乎很不可思議。

在互聯網這麼一個開放式的空間。

反而會形成一個閉塞式的「信息繭房」了呢?

仔細想想甚至會讓人有細思極恐的感覺。

但這就是事實,現在的話信息繭房的跡象可能還不是很明顯。

但如果一如前世那般發展的話。

再往後幾年,在算法精心勾勒下各個軟件處心積慮的推薦給用戶所偏好的內容。

讓用戶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這是常有的事情。

而現在林灰面對的境況就很類似于面對著一個信息繭房。

林灰所獲取的消息的主要手段也終究是靠各種各樣的網站。

而各種網站上想獲得通達的信息網絡終究是有局限性甚至說是帶有一定層次的誤導性的。

或許林灰看到的信息只是背後的人或者說各種大數據下的算法想讓林灰看到的呢?

相比于各種社交網站靠算法構築的「信息繭/房」來說。

對個人的社交而言,類似于信息空間中所存在的「繭房」同樣可能是存在的。

對于這種東西前世有個專門的詞叫「社交同溫層」。

像「社交同溫層」這種理念上神似「信息繭/房」的背後倒是沒有算法啊大數據之類的技術手段的身影。

不過其形成依然是有特定的原因的。

按照前世人們的總結,「社交同溫層」這種東西其形成的原因無外乎是兩大因素︰

第一大原因,自然是個人對信息的主觀偏好;

而第二大原因,便是每個人身邊的「社交圈」。

個人對信息的主觀偏好容易理解。

畢竟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有的人日常刷某音,有的人卻幾乎是字節系的絕緣體。

而涉及到個人身邊的「社交圈」是什麼意思呢?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在現實世界,人們總會有意無意地與意氣相投的人親近,而對「三觀不合」者敬而遠之。

而在網絡空間,人們也差不多是同樣的做法。

在網絡技術的幫助和主觀的選擇下,人們同樣會偏向于選擇與自己觀念相近的信息,而排斥立場相反的信息。

甚至可以說上述這種做法幾乎是鐫刻在人類基因里的社交偏好,這本無可厚非。

這種將觀念不同的人群劃分遠近從的做法最終導致了每個人周圍成了相對隔離的「社交同溫層」。

「同溫層」原本是大氣概念,最早指大氣層中的平流層,在平流層里面,大氣基本保持水平方向流動,較少有垂直方向的流動。

處于「社交同溫層」的人們周遭的信息的流動方向就與同溫層大氣非常相似。

信息橫向流動很多,但幾乎沒有什麼縱向流動。

所接觸的信息雖然可能不少,但基本都是相當有限的。

對于處在」社交同溫層」的人也無可厚非。

畢竟按照人類鐫刻在DNA里的習慣,和氣味相投的人交往自然沒什麼不對的地方。

問題在于,每當我們產生自我懷疑時,最本能的反應就是以身邊的人為標尺,衡量自己的觀念與行為。

社交「同溫層」的存在,很有可能讓這種衡量變為無效的衡量,從而阻斷個人的反思進程。

人們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遇到困惑時或者不確定該如何作出判斷時我們往往會選擇听取身邊人的意見。

但在「同溫層」的影響下,我們能听取意見的對象,很難說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旁觀者」。

他們的思想觀念、知識結構、看待問題的角度,很可能與發問者高度一致。

與同處在「同溫層」的「自己人」溝通,就像是和鏡子里的自己對話。

這樣無疑是相當危險的。

說到「社交同溫層」。

林灰發現其目前同樣可能是處于「社交同溫層」的。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當下林灰的社交圈子很小。

基本就是黃靜、尹芙•卡莉等相當有限的幾人。

這些人跟林灰成長經歷以及一些相關的理念都是十分相似的。

林灰感覺黃靜啊、尹芙•卡莉她們的思想觀念、知識結構、看待問題的角度,很可能與他也是高度一致的。

同樣因為社交圈子比較小。

也造成林灰獲取信息的渠道過于有限了。

林灰發現重生之後他在獲取信息時,除了從一些公開的網站獲取消息之外。

基本就從黃靜、尹芙•卡莉等有限幾人那獲得消息,基本不會通過其余人來獲取消息。

如此一來,很難說林灰現在沒有處在現實的「社交同溫層」以及網路上的「信息繭房」之中。

如何打破「繭房」?

這個問題對于林灰而言,關鍵點不在于「繭房」的成因,同樣也不在于「繭房」的性質。

歸根到底是因為林灰作為一個重生之人直白而強烈的「信息焦慮」。

尤其是作為一個渴望成為上位者的人,林灰是不甘心在信息攝取上任人擺布的。

可能也正是出于這種心態。

使得林灰對對「信息繭房」和「社交同溫層」之類的概念了解得越多。

就越擔憂自己是否已經身陷其中,進而為此感到焦慮。

至于如何打破這種困境?

「兼听則明偏信則暗」。

如何打破信息繭房和社交同溫層,或許林灰要做的事情是借助這句話所傳達的理念。

林灰認為單一或者單向的消息獲取方式和人際交往方式很大程度是「信息繭房」以及「社交同溫層」形成的主要原因。

如此一來,林灰覺得想要避免上述困境的形成那就需要有更多的信息渠道。

確切的說林灰所需要的是更多高效且靠譜的信息渠道。

如果是不確定是否靠譜的信息渠道,貿然增加一堆信息渠道真不見得是好事。

貿然增加一堆信息渠道會使得信息朝著熵增的方向發展。

如此一來隨著信息的增多,在甄別信息的有效性時反而容易牽扯林灰很多精力。

說到靠譜的信息渠道,林灰又想到了此前不久收到的「北域省杰出青年及優秀企業家座談會暨北域經濟發展研討會」的邀約。

像「北域省杰出青年及優秀企業家座談會暨北域經濟發展研討會」這樣的一個由北域官方發起的以討論地方經濟發展策略為主旨的研討會沒道理不靠譜吧?

反正從往年的歷次「北域省杰出青年及優秀企業家座談會暨北域經濟發展研討會」來看,這個研討會每次都可以說得上是精英薈萃,如果這次「北域省杰出青年及優秀企業家座談會暨北域經濟發展研討會」也一如往期的話。

那這次「北域省杰出青年及優秀企業家座談會暨北域經濟發展研討會」對林灰來說無疑是個不錯的獲取消息的平台。

如此,林灰不由得對這次研討會多了一點期待。

希望能在這次研討會上能夠有所收獲。

心下這樣想著,林灰作為重生者焦慮的情愫也慢慢澹化了不少。

……

黃靜不知道林灰心中所想,如果知道林灰心中所想的東西。

黃靜肯定會否認林灰的臆測。

什麼「社交同溫層」不存在的。

或許也可能是存在的。

但黃靜絕對不在林灰所謂的「社交同溫層」上。

能處在「社交同溫層」的小伙伴一般思想觀念、知識結構、看待問題的角度是高度一致的。

而黃靜和林灰除了思想觀念、知識結構略有接近之外。

黃靜感覺他和林灰看待問題的角度基本是不在一個頻道上。

當然了,黃靜是覺得林灰看待問題的角度更高明。

基本就是黃靜在第一層林灰在大氣層那種……

……

林灰倒是沒那麼多感慨,和黃靜道別之後林灰就驅車徑自回到了茗品國際的別墅。

回到別墅後林灰也沒有直接休息,而是例行公事般地進行了郵件回復。

和前段時間收到的郵件規模相比。

今天林灰的未讀郵件是格外的多。

對此,林灰也早就有心理準備。

畢竟此時的林灰在飛速的成長過程中。

隨著聲名的逐漸崛起,受到越來越多各方各界的關注也是正常現象。

收到的郵件增多實數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

郵箱里面未讀郵件雖然不少。

不過林灰大致看了看,也沒啥太重要的事情。

基本都是些商務方面的郵件。

雖然里面不乏商務合作類的郵件,但大部分只是表達一下合作的意向之類的。

即便是有些商務合作郵件也交代了一些具體的方法措施之類的東西。

不過依然是試探性的內容比較多。

至于內容所蘊含的誠意具體就不好說了。

這種行徑也無可厚非,畢竟人心隔肚皮。

直接亮底牌那不叫坦誠,那叫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