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四十章︰遍地狼煙

金翅鵬盧時、黑殺虎張原兩人糾集十萬余眾浩浩蕩蕩而來,所有人都以為接下來會是一場史詩大戰。

但漢中之戰只打了半天的時間,便以陳望突入陣中斬殺張原,十余萬流寇超過半數土崩瓦解結束。

沒有人任何預想到漢中之戰居然在短短的半日之內落下帷幕。

在漢中城外擊敗了流寇之後,陳望並沒有罷休,而是繼續領兵一路追擊。

連追三日,追擊一百五十余里,一路從漢中城追到了西鄉城下才收兵回營。

十余萬流寇死的死,散的散,全都潰不成軍。

那些流寇一開始的時候還會逃跑,逃到第二天第三天的時間沒有了氣力,眼看著官兵趕到直接便丟下武器趴在了官道的旁側繳械投降。

陳望領著騎兵在前追擊,後續的步兵則是不斷的收押俘虜。

在陳望發出信件的日期是一月四日的黃昏,在領兵一路追到西鄉城下之後,簡單的統計了一下傷亡和戰果便將情況稟報了上去。

洪承疇在一月七日的時候其實就收到了信息,但是回信卻是在一月十八日才送到漢中。

一共過了十四日的時間,一來一回其實沒有花費多久,中間的時間其實都是洪承疇在考量。

當然對于這一切,陳望都全然不知。

朝廷的邸報甚至都先洪承疇傳來的命令一步。

一月三日,李自成、滿天星、爭功王突然起營,沖開曹文詔、賀人龍所設下的防御陣地,一路前往郃陽、澄城。

李自成和混天星從澄城經韓城、郃陽、宜川、洛川、鄜州,往北向著延安、環縣、慶陽、固原一線而走。

過天星、滿天星部則由真寧、合水,往東向陝西高陵、三原地區進發。

洪承疇擔心省城西安有失,被迫分兵追剿。

他親自領軍返回陝西鎮壓過天星、滿天星、混天星二部,讓曹文詔、賀人龍繼續西追李自成、爭功王等部。

同月,高迎祥復出陝西東襲,攻陷含山、和州,合獻忠、劉國能、搖天動等圍攻除州,眾凡數十萬,環山為營,連營百余里,雲梯穴地百道並進。

除州城毫無防備,因此兵將稀少,所幸太僕寺卿李覺斯與知州劉大鞏督率士民死守城池,才使得除州沒有立即淪陷。

很快,盧象升率祖寬、羅岱、楊世恩等將趕到。

盧象升急令祖寬率關、遼勁卒為先鋒,自己則以標兵營及其余三營為後勁,進攻高迎祥軍。

祖寬雖然平日態度驕橫,但是上陣廝殺卻是向來悍勇。

雙方鏖戰于朱龍橋,高迎祥等部大敗,狼狽敗去,一部分往定遠逃竄,另外幾部則向廣武逃竄,一路逃向突池河。

高迎祥則和紫微星、掃地王等二十四營退讓之後轉犯徐州。

掃地王、拓先靈、羅汝才等五營由歸德向開封進攻。

如今的河南和陝西東部還有東南諸省已經是烽火一片,遍地狼煙。

漢中府、西鄉城外。

陳望雙手恭敬的捧著軍令將其舉在額前,面色肅然。

等到前來傳令的使者轉身向著帳外走去,陳望才不自覺的握緊了拳頭。

洪承疇此番一共送來了兩封信,一封寫的是軍令,另一封則是私信。

洪承疇傳來的軍令很是簡潔明了,大意便是讓他繼續清剿金翅鵬、鑽天鷂等眾。

不過之前還在漢中城時洪承疇傳來的軍令是他作為協助,協助漢中游擊清剿。

但是這一次的軍令卻是用了「統管」,雖然只有一詞之差,但是兩者之間卻有天壤之別。

一主一輔,以前陳望是輔,現在卻是主。

還提到了已經派了人前來勘驗軍功。

話里話外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暗中的意思卻是很明白,此番論功結束之後,陳望就能夠從一名游擊成為一名參將。

陳望眼神微凝,這一次他又賭對了。

漢中城的安危至關重要,不僅僅是戰略上的,還有政治上的。

瑞王是親藩,血緣上來說,比起一般的藩王要更為親近。

瑞王朱常浩是明神宗朱翊鈞第五子,明光宗朱常洛異母弟,也就是崇禎皇帝朱由檢的親叔叔。

這也是為什麼各地匪亂都在不斷的變動,動蕩不止,流寇在漢中的勢力只能算是中規中矩,但漢中的軍事力量卻仍然不斷得到提升。

只因為部分流寇的竄入月復地,便直接從衛所升格成了游擊,而眼下更是要繼續升格,升格為參將。

設有軍鎮的省份很多,但是內地省份的軍鎮基本都沒有設游擊的。

一般都是省內設參將或是設鎮由總兵統領,哪里有單獨一府設游擊,設參將的。

這麼多的軍鎮,唯有漢中設了游擊營,到底是為什麼,眾人都是心知肚明。

軍令簡潔,寫的都是官面上的話。

而私信才是真正的要說的話。

陳望目送著送信使者的背影消失在眼前,才拆開了手中洪承疇送來的私信。

陳望慢慢的掃視著書信上的內容,洪承疇所寫的大部分都是提點他的話,讓他注意一些事情,比如保護瑞王安危,穩定漢中局勢。

當然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夾雜在其中的信息。

但是陳望已經不在是當初的小白,在上一次的夜談之中曹文詔也給他講解了很多要點,他自己也從趙懷良那里了解到了一些門道。

重新疊起了手中的信件,陳望也抬起了頭來。

這一次他的收獲遠比之前預料的還要豐富。

自己確實是要升格為參將,而且很大的可能,是成為漢中參將。

洪承疇在信中提起了瑞王的安危,提起朝廷準備加強漢中兵力的想法。

「漢中參將……」

陳望抬起了頭來,看向帳簾的位置,用只有自己能夠听到的聲音低聲呢喃了一聲。

原本他想要靠著流寇來掃除原來的漢中游擊周遇懋,但是現在卻沒有了這個必要,現在的周遇懋已經是成為了他的手下。

漢中府屬陝西鎮下轄,漢中府內設分守參將一人,游擊將軍一人,守備兩人。

兩名守備,一人鎮守漢中城,一人則是鎮守褒城,同時守備雞頭關,游擊將軍還是周遇懋。

總兵領正兵營、副總兵領奇兵營、參將領援兵營、游擊領游兵營,一將領一營,都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總兵的地位最高,除去手下正兵營外,還有統管指揮鎮內諸營的權力。

每鎮之中又分若干協守,設副總兵,也就是副將。

協守以下又分路,每路設參將一員。

以大同鎮為例。

鎮守大同總兵官一人,駐大同鎮城。

協守副總兵一人,舊為左副總兵,萬歷五年去左字,駐左衛城。

分守參將九人,曰東路參將,曰北東路參將,曰中路參將,曰西路參將,曰北西路參將,曰井坪城參將,曰新坪堡參將,曰總督標下左掖參將,曰威遠城參將。

九名參將,分守于各地要城。

再下設游擊將軍二人,入衛游擊四人,坐營中軍官二人,守備三十九人。

一旦遭遇入侵,首先趕到的是分守該路參將率領的援兵營,以及附近游擊帶領的游兵營。

再然後是協守該地區副將的奇兵營和鎮守總兵的正兵營。

游兵營其實很多的時候都是作為協助,戰時緊急情況,參將可以指揮游擊。

周遇懋雖然分領一營,但是嚴格來說,也算是陳望的下級。

不過作為漢中參將,陝西鎮的副總兵和總兵卻是管不了陳望。

漢中府不是邊境,而是屬于月復地,不會遭遇北虜的入侵。

漢中府最初設軍營的原因其實就是保護了瑞王的安危,不讓流寇竄入漢中府。

現在的目的也和當初的初衷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

總兵最多能管管邊事,如今境內平叛事務都是各地的督撫在管,總兵根本沒有權力去管。

雖然上面設了一個援剿總兵官的名頭,援剿總兵官和副總兵官名義上是有權力指揮平叛的一眾將校。

但是實際上,誰都不會將這份權力當真。

如今文尊武卑已有百年,運籌帷幄,制定方略,作為統帥向來是文官的事情,武將老老實實听命就好。

听起來很蠢,但是這就是事實。

在明朝的後期,武官的權柄不斷的被削弱。

但凡大一點的戰事,朝廷都會派遣文官作為督師領兵作戰。

而那些統兵的文官,多的是酒囊飯袋之輩,比起趙括來甚至都不如。

畢竟趙括起碼還會紙上談兵懂些兵法,而明朝後期統兵的一些文官恐怕連兵書都沒有讀全,除了會夸夸其談,說些大話其余什麼都不會。

明朝後期其實不乏精兵強將,奈何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最為著名的典範,當屬楊鎬。

無論再多的說辭,再多的借口。

萬歷援朝之役之時,原本明軍一路高歌 進,蔚山之役本來能夠戰勝,但是因為楊鎬臨陣指揮失誤,倉促撤軍,明軍遭受了極慘重的損失。

而後在薩爾滸之戰,楊鎬更是葬送了明軍大量的精銳部隊,杜松、劉綎等一眾將校也戰死沙場。

致使明金之間的攻守之勢徹底逆轉,明軍就此在遼東戰場之上一蹶不振。

兵戰凶險,豈是兒戲?

那些自以為是的文官,看過幾本兵書,便以為能夠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卻不知道就是被稱為漢初三杰的張良也曾多次披甲上陣,親臨前線,經歷了無數次的戰役最後才穩坐于中軍帳中。

陳望雙目微凝,洪承疇雖然私德不行。

但不得不說,他是真的會打仗,方略領兵都屬于一流。

在他的麾下任將,起碼不會成為被累死的三軍之一。

而且洪承疇這面虎皮在現在的朝廷也算是一面大的,跟在其身後能夠享受到不少的好處。

陳望的目光在帳中一眾將校的身上一掃而過,帳內的一眾將校皆是正襟危坐,垂首待命。

他沒有開口說話,他沒有將心中所想的事情說給其他人听。

現在所有的事情陳望都是乾綱獨斷,沒有詢問過其他人的意見。

因為說了也沒有用處,無論是陳功、還是胡知義、胡知禮,亦或是趙懷良、唐世平,他們現在都幫不上忙。

見識最多的,官職最高的是趙懷良。

但就在幾個月前,趙懷良還只是一名把總,手底下領著四五百的戰兵。

唐世平只不過是一名副百總,而陳功、胡知義、胡知禮就更別說了,他們都是家丁。

現在能夠管好麾下的軍兵,其實都已經是頗為不易了。

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路要一步一步走,急功近利並沒有用。

一開始的陳望也問過他們的意見,但是卻沒有多少有用的意見。

現在他們幾人雖然都已經獨領一部,但是眼界卻始終只放在本部本營之中,所有的想法都是自身和統管的人出發。

眼界的改變,思想的變化並不是一朝一夕之間的事情。

陳望轉過身,緩步走到帳中的首座之上重新坐了下來。

前不久設了督導處,現在還處于的草創的狀態,到現在為止也只是剛剛招募齊了基礎的人員。

後勤是由唐世平負責,唐世平雖然已經是竭力處理,但是還是有些力有未逮。

除了後勤和督導之外,隨著軍隊的擴大,軍中還有各項的雜務,很多繁瑣的事情都需要人來處理。

也幸虧胡知義從遼東帶來了不少的人,陳胡兩氏雖然不是大族,但是起碼還有族學。

雖然沒有考功名的本事,但是起碼听說讀寫大多數人都會,記賬算術也有不少的人的會。

畢竟宗族之中也需要記賬管事,打理產業,肯定不能大字不識。

陳望收回了目光,眼下隨著勢力的擴大,他的短板也顯露了出來。

手底下的人大多數人的眼界因為身份地位的原因都不高,有才學知識的人也極為稀少。

或許,自己可以趁著在漢中府的這個機會,招募一些幕僚……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