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前些年的大干,各地都修建了不少水庫塘壩之類的儲水設施。
能有這份眼光和想法的人並不多,所以李衛國的發言,還沒有趙廣定和李金梅受歡迎呢。
看看時間已經有點晚了,他也沒多講,不到十分鐘就鞠躬下台,惹得老趙都憤憤不平︰「要是沒有國子,俺們村能出那麼多萬元戶才怪呢?」
李衛國則笑著擺擺手,他原本都沒報名,不大喜歡走向前台。
眾人回到招待所,晚餐十分豐盛,可以說,這次會議非常成功,所以領導也高興。
代表們明天也就各回各家,再加上會議結束,心里都沒啥壓力,所以都開懷暢飲。
第二天,李衛國一行人載譽而歸。
和李大 臨分別的時候,李衛國還叮囑一陣,估計開完會後,有人去購買梅花鹿啥的,可千萬先別出售,先發展兩年再說。
「國子哥,俺們兩家都有點忙不過來。」梅花鹿種群每年都在迅速擴大,李大 說的也是實情。
李大 和金鐵柱放養的梅花鹿,可沒李衛國他們這麼省心,所以工作量也更大。
「那就先可著本村的村民,有樂意養的,就賣給他們,實在沒錢,先賒賬也成。」李衛國不用問都能猜到,那些村民肯定有不少看著眼熱的。
這種情況,當然要優先同村的,不然的話,搞不好有人氣急敗壞,給你使絆子。
不過李衛國他們大饅頭屯就不存在這種情況,大伙的注意力,都放在種植水稻上。
李大 和金鐵柱也都點頭答應,然後樂呵呵地回去,他們心里清楚,這麼干的話,能叫他們哥倆的聲望在當地越來越高。
李衛國本來想要留在縣城,關注一下承包山林的事情,不過也不知道那個南韓的考察團啥時候來,索性就告訴田大貴幫忙留意。
小轎車開進村口,很快就有不少小娃子圍上來,然後村里的大人們也陸陸續續從家里走出來。
「別動,別把鏡框整打嘍。」趙廣定手里高舉著自己的大獎狀,躲避著那些娃子的小巴掌。
「廣定,把獎狀給俺!」老村長的聲音響起。
老趙這下不敢違抗,乖乖把獎狀交到二舅手里。
老村長仔細瞧著獎狀,神情也越來越激動,嘴唇也顫抖著︰「妹子啊,你在天有靈好好瞧瞧,廣定總算是出息啦!」
趙廣定听了也眼圈發紅,然後感覺胳膊被拍了兩下,是李衛國,輕聲安慰著︰「廣定叔,以後會越來越好的。」
「對,越來越好!」趙廣定接回獎狀,雙手抱在懷里,昂首挺胸,向著自己家里走去。
這個獎狀,一定要好好掛起來,每天瞧一眼,喝酒都不用菜。
「大龍!」林青也迎上來,接過魯大龍懷里的獎狀,欣喜地看著。
「大姐,三哥!」李小梅和李小鹿一 煙跑過來,一家舉起一個獎狀,樂得直蹦高。
周圍的村民也都樂呵呵的,眼里滿滿都是羨慕,而心里則琢磨著︰等來年是不是就該輪到俺啦?
回到家里,李小梅就張羅著,把獎狀都掛到牆上。
這個好辦,在牆上釘兩個釘子,托住獎狀,上面再釘一個,拴在鏡框的圓環螺絲釘上,就可以固定到牆上。
去年還有一個大獎狀,今年又得了倆,全家人都樂得合不攏嘴。
在這個年代,人們對榮譽還是很看重的。
李小梅站在地上端詳一陣︰「這邊倆獎狀,這邊一個,有點不對稱啊,嘻嘻,有啦,老師也給我發個獎狀呢,也貼到牆上好啦。」
她一邊說,一邊從書包里翻出來一張獎狀,樂呵呵地粘到牆上。
她這個沒鏡框,獎狀也小了很多。
李金梅當然瞧出來小家伙的心思,笑著在她腦門上點了一下︰「你呀,心眼兒還挺多!」
李衛國則搖搖頭︰「不好不好,小梅你這個獎狀太小了,看著不協調。」
說著他就動手給揭下來,搞得小當家的小臉都抽巴起來。
然後就看到三哥又把她的獎狀貼在最上面,下邊並排掛著三個大獎狀,這樣看上去就好多了。
李小梅這回樂壞了,直接蹦進李衛國懷里,在他臉上使勁親了一口︰「還是三哥好!」
冬日的清晨,白茫茫一片,昨晚下了樹掛,樹枝上都掛上厚厚的一層,變成玉樹瓊枝。
這個學名叫霧 ,是東北冬日里特有的景觀。
李衛國和大山一起回村,在他們前面,李小梅和李小鹿坐著爬犁,嘴里大呼小叫的。
李小梅放寒假了,所以昨天晚上也非得跟著在鹿場這邊住了一宿。
拉爬犁的是一頭大駝鹿,自然是輕飄飄的,速度飛快。
李衛國也大笑︰「不錯不錯,你們這是高速公鹿啊。」
他身旁的大山顯然還不知道高速,畢竟在現在來說,高速公路還是新鮮事物。
大山臉上帶著微笑,望著兩個歡快的小家伙,目光中滿是寵溺,他早就把兩個小家伙當成自己的妹妹。
然後他就看到前面的爬犁 地向旁邊一栽,驚呼聲中,倆小丫頭就扎進雪殼子里,翻車了。
前方是個大水溝,上面覆蓋著一層厚雪,對駝鹿的大長腿來說沒啥影響,但是爬犁就不行了。
大山和李衛國跑上去,把倆小家伙從雪里拽出來,這倆啥事沒有,繼續坐著爬犁,灑下一路歡笑。
李衛國也不免感嘆︰真好,這才是童年呢。
回到家,大駝鹿也不客氣,直接去柴火欄子啃起包米桿子。
李衛國他們進屋,拿笤帚掃著鞋面上的雪。
屋子里,李金梅和王燕正在包餃子,今天是元旦,所以王燕也回來,大山也才下山。
李衛國看著牆上掛著的日歷,紅燦燦的第一張,時間正式進入一九八二年。
元旦俗稱陽歷年,一般農村都不大重視,大家過的都是春節。
李衛國和大山也洗手開始包餃子,小當家也能干活,去外屋地燒水。
餃子是酸菜肉的,李衛國的家里雖然沒豬可殺,不過村里幾乎家家戶戶都殺豬,他買了不少肉呢。
另外就是韭菜雞蛋的素餡,大棚里面的韭菜剛剛一長,勉強也能吃了。
秋天的時候,又增加了幾座大棚,去年大伙都嘗到甜頭,種了不少蔬菜。
餃子剛下鍋,就听到外面車喇叭響,很快,田大貴就風風火火闖進來。
「大貴叔,正好吃餃子。」李衛國招呼一聲,瞧瞧田大貴身後,一個人來的。
田大貴一邊月兌外面的大衣,嘴里一邊嚷嚷︰「國子,那伙棒子來啦。」
李衛國皺皺眉,這還真不是一個好消息,新年第一天,不是啥好兆頭。
田大貴在這也不客氣,月兌鞋上炕,盤腿往炕頭一坐︰「嗯,還是這酸菜餡餃子好吃。」
其實韭菜餡的更鮮,李小梅他們都挑韭菜雞蛋的吃,這個從外皮就能瞧出來。
田大貴吃了一盤餃子之後,又跟李衛國說道︰「俺听說了,那伙棒子準備大規模種人參,還要包林地伐樹呢。」
砍伐完的林地,地表腐殖土當然最適合種植人參,這就是為啥要毀林種參。
不過李衛國現在小胳膊小腿的,想阻擋外商來投資,那純粹是螳臂當車。
好在這幾天他也想出來對策,這會他也吃飽了,盛了一碗餃子湯,喝了兩口,這才說道︰「大貴叔,這次還得你出面,棒子能包林地,你也能包。」
田大貴眨巴眨巴眼楮,然後使勁一拍大腿︰「哈哈,好主意,咱們非得給他攪和黃了不可!」
李衛國笑著點點頭,沒錯,就是要跟對方抬價兒。
「國子,不行啊,咱們真把價格抬高,最後不賴到咱們手里了嗎?」田大貴高興了半截,這才想到一個關鍵問題。
他們罐頭廠雖然盈利不少,但是國內部分的資金,大都用來建設兩個分廠,還得為農機具廠預留一部分資金,頂多能籌集一百多萬。
「沒事,咱們就是跟著攪局,抬完價兒咱們就撤。」李衛國美滋滋地喝著餃子湯,原湯化原食。
田大貴恍然大悟,手里拿著快子,在半空攪和幾下︰「意思就是叫俺當攪屎棍唄。」
李衛國差點喝嗆嘍,吃飯呢好不好。
吃完飯,李衛國又跟田大貴好好謀劃了一番,然後這才開車一起去縣城,事關重大,李衛國必須在這邊盯緊點。
元旦之後,縣里的領導果然進行調整,劉縣長如願以償,變成了劉書記。
對李衛國來說,也有不好的消息,接替縣長的,變成了趙仁。
其他崗位,也有一些變動,比如商業局,原來的趙局長被撤職查辦之後,也新換了局長,還是李衛國的老熟人,原向前公社書記孫大胡子。
雖說從公社書記和局長的行政級別是一樣,但其實還屬于升職,畢竟商業局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說起來這跟李衛國也算有點關系,大胡子書記這兩年搞得挺好,公社涌現出一大批萬元戶,也給他加分不少。
李衛國從田大貴嘴里知道這個消息,心里也不禁為老孫感到高興。
當晚,李衛國和田大貴一起,去了劉縣長家,現在應該叫劉書記。
「是小李啊,還有田中先生,快點進屋。」縣長夫人樂呵呵地把李衛國他們讓進屋。
劉書記還沒回來了,屋里還有一個小姑娘,正學習呢,是劉縣長的老閨女劉小珍,目前正上初中。
李衛國把帶來的一罐子藥酒放到櫃蓋上,縣長媳婦臉上的笑容便更加燦爛。
她是有切身體會的,這藥酒真管用。
劉小珍給客人倒上茶,就拿著書本,要進里屋學習,瞧得出來,這孩子挺愛學習的,畢竟櫃子里有一台電視機,一般這個年齡的孩子,哪有不看電視的。
李衛國看她拿著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寫著一行行的英語單詞,于是就笑著說道︰「學英語可不能光是寫,最好是多說多讀。」
因為條件所限,如今學英語,更多的是那種啞巴英語,會寫不會說。
就算是高中教英語的老師,來個外賓,都無法跟人家對話。
「叔叔,你也會英語啊,正好有幾個單詞我不會讀。」劉小珍立刻就開始翻書。
「你叫我國子哥就行。」李衛國點點頭,他英語還行,當年吳小玉留下的一本詞典還有不少磁帶,他都滾瓜爛熟。
于是他給劉小珍示範了幾個單詞,還讀了幾篇課文,把小姑娘給震住了,大眼楮里滿滿都是欽佩。
田大貴也樂呵呵地說了一句︰「國子他四妹,在首都的華清念大學呢。」
「哇,好厲害。」劉小珍眼楮里直閃小星星。
李衛國擺擺手︰「我差遠了,只能讀夜大。」
「夜大也不錯,年輕人多讀書,肯定沒錯。」縣長媳婦也插話進來。
聊了一會之後,劉書記這才回來,雖然一臉疲憊,但同樣也帶著興奮,畢竟心想事成嘛。
寒暄一陣之後,他這才問道︰「小李,正好我還準備找你呢,這次省里商業局的領導陪著外商來到咱們縣,考察種植園參項目。」
李衛國眨眨眼︰這個跟我好像沒關系吧,難道外商這麼厲害,知道我要跟著搗亂?
只听劉書記繼續說道︰「這事是省里戴帽兒下來的,縣里根本沒有主導權,好在只是砍伐人工林。」
可是在李衛國看來,人工林也不成啊,這是典型的殺雞取卵。
以現在的技術,頂多種兩茬園參,大概能挺十年到十二年。
然後這土地就算費了,就算重新栽樹,都干干巴巴的不怎麼長,養分都被人參給消耗差不多了。
不過李衛國還是沒搞明白,這事跟他有啥關系。
劉書記終于說到正題︰「小李,你去年承包的山林,都是最外圍的人工林,所以外商提出來,要進行轉包。」
原來是這樣,李衛國毫不猶豫地搖搖頭︰「那肯定不行,劉書記,您是知道的,毀林種參這種事,我是最反對的。」
劉書記也點點頭,他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是這事不歸他說了算︰「小李,正好你也來了,明天去見見外商和領導,這種事,還得你當面去談。」
好吧,李衛國也正想會會對方呢。
又聊了一會,他和田大貴便告辭,開車回罐頭廠,結果才知道,孫大胡子已經在辦公室等候多時。
「孫書記,不,現在是孫局長,恭喜恭喜。」李衛國一見面就連忙道喜。
大胡子瞪了他一眼,使勁擺了一下手︰「少扯犢子,喜啥喜,俺正一肚子氣呢!」
「啥事也犯不著生氣,俺叫食堂那邊炒倆菜,咱們哥倆整點。」田大貴出去張羅酒菜。
而大胡子則跟李衛國說了說,當然也是外商的事,叫他通知向前公社那邊,明天叫李衛國來縣里一趟。
也難怪大胡子憋屈。他一直在公社當干部,從最初的小勤雜員,到後來的公社書記,他們公社這邊的林子,都是在他的親眼見證下栽種的。
前些年,伐木支援國家建設,大伙心里還沒啥意見。
如今要毀林種參,那大胡子心里就不能接受了。
不大一會,田大貴就端來一盤花生米,還有兩瓶魚罐頭,就跟孫大胡子喝上了。
大胡子酒量一般,再加上心里不痛快,不大一會就有點喝得醉醺醺。
他用通紅的眼珠子瞪著李衛國︰「還是你小子活明白了,當官有什麼好,一點也不自在。」
李衛國樂呵呵的︰「那你就跟我們干得了,養魚養鹿,笑傲山林。」
當一聲,大胡子直接趴在桌子上睡著了。
李衛國搖搖頭,直接把大胡子背到宿舍,反正大胡子的家還沒搬到縣城呢,在哪都是住。
第二天上午,李衛國和田大貴一起,去了縣政府,大胡子當然先走一步,他們不能一起出現。
在小會議室里,李衛國也終于見到了那伙來自南韓的外商,陪同的除了縣里的領導之外,還有省里的一位蔣主任。
李衛國瞧著那伙外商里面,有兩個人好像挺眼熟。
還是田大貴接觸得比較多,一下就認出來,指著其中一個道︰「你不是金長順原來那個公司的嗎?」
「沒錯,不過現在是我的手下。」說話的是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也是單眼皮,一臉的傲氣。
「認識一下,我叫金喜順,你剛才說的金長順,是我的堂弟,他現在已經被開除出公司。」
等翻譯說完之後,田大貴總算是搞明白這里面的關系︰「女乃女乃個腿的,原來你就是那個……」
不過沒等他說完,就被一聲咳嗽打斷︰「這位同志,說話要注意,在外商面前,不能失禮。」
說話的是那位蔣主任,他打著官腔,不滿地瞥了田大貴一眼。
田大貴卡巴卡巴眼楮︰「俺好像也是外商吧?」
旁邊的趙仁連忙小聲跟蔣主任滴咕了幾句,顯然是介紹田大貴的身份。
蔣主任卻絲毫沒有一點尷尬,臉上也堆滿笑容︰「原來是田中先生,您好您好。」
田大貴大大咧咧地跟對方握握手,嘴里還說呢︰「俺們罐頭廠,原來和金長順一直合作得挺好,這咋忽然間就換人了呢。」
那個金喜順顯然也知曉了田大貴的來歷,同樣是滿臉笑容︰「原來是田中先生,失敬失敬,其實我這次來,也正想登門拜訪,我們還是可以繼續合作的嘛。」
無論是金盾凍孤還是這邊的山野菜,都已經在南韓打出名氣,所以金喜順接手這邊的貿易之後,也不想斷了這根線。
可是田大貴卻一點不慣著對方,很是不耐煩地擺擺手︰「算了,俺可不敢和你們合作,連自家兄弟的家產都能搶,說不定哪天,連合作伙伴也一起搶呢。」
听了翻譯之後,金喜順臉上也是紅一陣白一陣的,想不到對方一點不按套路出牌,生意場上,哪有這麼直來直去的。
他是不清楚田大貴的脾氣秉性︰老田是看對眼了,咋滴都行;要是瞧不上你,磕頭都踢你下巴。
李衛國在旁邊听了半天,也基本搞明白了,這其實還是原來那個公司,只不過換人了,難怪又把種人參這個項目提出來。既然如此,那就不用客氣。
李衛國直接用英語說道︰「田先生是講誠信的商人,當初既然答應和金長順先生合作,那就會合作到底。金喜順先生大概還不知道吧,田先生已經把不少貨物都交給金長順,包括金盾凍孤和稻花香大米,估計現在已經過關,馬上就要運到貴國。」
雙方語言不通,翻譯起來太費勁,而且李衛國還有點擔心被翻譯給走樣,索性直接跟對方交流。
這也得益于他對英語的掌握,正常對話交流,一點問題沒有。
「什麼?」金喜順的小眼楮立刻瞪得 圓,這個消息,還真令他感覺到吃驚和憤怒。
本來他還準備接受這些業務,萬萬想不到,最重要的兩樣,依然被金長順拿到手。
「不可能,金長順現在身無分文!」金喜順最清楚不過,也直接和李衛國說起英語。
李衛國微微一笑︰「沒錢當然也可以做生意,田先生更在意的是感情,所以那些貨物,都是賒給金長順先生的。」
「怎麼可以這樣!」金喜順有點發蒙,他還真沒見過這麼做生意的。
就在他發愣的時候,身後有一名中年人跟他滴咕了幾句什麼,金喜順這才重新恢復鎮定,臉上也努力擠出笑容︰「一回生,二回熟嘛,田中先生,我們可以繼續保持合作,價格方面好商量,我可以再加百分之十。」
金喜順可不想叫他那個堂弟翻身,所以直接選擇加價。
田大貴听了李衛國的翻譯,立刻把腦袋晃得跟撥浪鼓似的︰「根本就不是錢的事,你愛找誰合作就找誰去。」
這態度十分惡劣,听得蔣主任等人都連連皺眉,可是又不好說什麼。
金喜順也冷下臉來,他當然還有別的手段,不過只能回去之後,對付那位堂弟了。
當務之急,還是先解決種參的事情,這幾年,他們國內對人參的需求越來越大。
主要是經濟飛速發展,民眾手里有錢了,本來這些人就迷信人參的滋補作用,這不是吃得就更多了嘛,消費上來,價格自然也節節攀升,這里面的利潤實在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