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刻漏作坊,周圍顯然是近期才剛剛建起的全新房屋院牆,朱 很滿意地駐足打量著,內心里也很喜歡這種一片片建築在自己主導下建起的感覺。
安得廣廈千萬間。
這邊不是住人的,但以小見大,也能想像朝廷對大都而來匠戶們的安置狀況。
朱 停步,周圍一堆人也跟著停步。
跟在朱 左手邊的金大護見朱 打量模樣,稍稍遲疑,還是主動道︰「還要感謝大人,小的……下官,還有大都諸多匠戶,來到這金陵,本以為要露宿荒野,卻不想任地就有了房屋院子。」
朱 笑著看了眼金大護,倒是個和他弟弟一樣能說的。
金三護在自己面前就很能說。
不過,再想想,按照金三護的說法,金大護可是見過至正帝的,能達到這種層次,心思活絡,揣摩上意,如此種種的官場之道,不可能不知道。
這麼想著,朱 卻也有些感慨地對金大護道︰「都是你們自己建起來,朝廷不過給些口糧,將來還要你們干活,所以啊,誰都不用謝。」
「不是如此,」金大護卻很鄭重︰「若說以往……呵,下官是好些了的,但那一般匠戶人家,衣食不裹,圈于城中,那里能想到會有一個屬于自家的院子,還是帶了房契那種,那房契,听聞也是大人設計,那房契……是真好,真好……」
金大護說著說著,忽然語氣里帶了諸多唏噓,還抬手抹起淚來。
周圍一干人見狀,也紛紛出言說著感激的話語,抬手抹淚。
朱 一瞬間感覺這畫面很不和諧,下意識收斂起本來的表情,不過,他內心里倒是沒有什麼不該自己的心虛。
自己確實認真做了。
還是擺了擺手,阻止道︰「都別這樣,說點其他好听的,大家笑著多好,以後日子也會越來越好。」
金大護立刻答應︰「是呵,是呵。」
周圍人又是附和。
朱 右手邊身材高大的魏也忽然說道︰「大人,下官昨日有幸拜讀您那《經濟之學》,只覺這些年種種疑惑……豁然開朗,大人不愧是經天緯地的天縱之才。」
「嗯哼……」
這次朱 只是微笑著嗯了下。
都被老唐稱‘聖人’了,再經天緯地一下,也很合理啊。
倒也沒問魏也是怎麼看到的。
印書局那邊因為要忙于《大明月刊》印刷,對于《經濟之學》的‘生產篇’,一天只能印刷裝訂不到500冊,肯定還發放不到魏也這種層次。
不過,這年代,即使活字印刷術都已經出現,但實際上,書籍傳播的主流,從來也不是印刷。
而是抄錄!
其他不說,比如明清的兩部官方大典,《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後人或許會想,這種數億字級別的超級大部頭,應該是印刷出來的吧?
不是。
都是一個字一個字抄寫的。
還有元廷覆滅後從大都運來的海量典籍,朱 也一直在關注這些,目前正在整理當中,這些典籍,大部分也都是抄錄,印刷很少。
這也導致一個不太好的結果,那就是,太多的書籍,因為只有寥寥幾部抄本,甚至是孤本,稍不注意,就遺失不存。比如《永樂大典》,比如讓某位女作家作為人生三大憾事之一的‘紅樓夢未完’。
《紅樓夢》應該是完了,只是遺失了。
再說這幾日開始流傳的《經濟之學》的‘生產篇’,以錢唐親自上門喊‘聖人’的程度,可以想見,稍微上進一些的讀書人,都會想方設法借書過來,抄錄一遍。
朱 因此又想到的是,可別抄錯啊。
想到這里,朱 覺得自己之前還是考慮不周,轉向趙續,等趙續不用吩咐就很有眼色地上前,開口道︰「立刻派人去傳話,聯系一些書商吧,《經濟之學》,他們願意印,就隨便印,但有一點,凋版做好之後,必須送到……嗯,就送到《大明月刊》編輯部,經過審核,確保沒有錯漏,才能印刷。」
這樣……總比一群人自己傳抄要快。
而且更精確。
趙續答應著,退到一邊去交代事情。
朱 這才又看向身邊一米九級別躬著身子卻還是比自己高太多的魏也,笑道︰「你也讀書……」
魏也粗豪的臉上露出些赧然︰「小的……雖是打鐵的,倒是從小也識得幾個字。」
「不必妄自菲薄,你能做出可用于刻漏發條的彈黃鋼,其實啊,嗯,已經屬于可以在史書上記一筆的級別……」
朱 這話出口,身邊的大漢明顯一個趔趄,本來就躬著的身子又矮了一截,慌忙擺手道︰「大人,當不得,當不得,小人……就是個打鐵的,那里能上得了史書,史書呵……」
雖是這麼說,很快站穩之後,魏也表情里還是透著某種難以壓抑的期待。
朱 等他平穩一點,才接著道︰「能的,只是咱們以前不夠重視工造之事,既然你看了那本《經濟之學》,就該知道,現在是一次大變革的開始,是‘農業時代’的尾聲,接下來,是什麼?」
魏也月兌口而出︰「工業時代。」
「是啊,工業時代,」朱 笑道︰「這里的‘工’,說的就是你們。」
听到這些,不只是朱 身邊的金大護和魏也,連只能走在外圍的一些作坊工匠,即使還听不太懂甚麼‘經濟之學’,甚麼‘工業時代’,但,卻本能地有些期待。
農耕時代,士農工商,士之以下,就是‘農’了,雖說農民地位實際上沒有那麼高,但至少,朝廷是重視的,是認可的,你出身農戶,那就是清白人家。相比起來,如果是個匠戶,給人感覺就是不務正業,這不只是元朝啟動匠戶制度才開始的,千百年來都是如此。
現在,若這位小平章,小王爺,小大人……說的是真的,以後……可就不同了。
不同了啊!
其實,只是想想大伙拖家帶口來到金陵後的遭遇,日子沒有變壞,反而好了一些,官府還給批地建了宅子,還任地鄭重其事發了那握在手里就很踏實的藍色硬皮地契……以往,那里敢想。
想到這里,站在外圍一個看起來年近五十的匠人忽然又感慨地哭起來,這次不是剛剛的做樣子,一邊哭還一邊道︰「小王爺啊,俺感激你啊,俺劉三八一輩子沒想過現在的好日子啊,每月竟是一石糧食,一石糧食啊……」
說著趴在地上就開始磕頭。
朱 見狀,連忙讓人把這匠人拉起來。
關于薪俸,還有朱 提出的最低工資標準,月初時才剛剛商定,還沒有到廣泛推開的時候,而且,當時討論的是錢糧各半,現在朝廷鑄錢不夠,也暫時實施不了。不過,這次的兩個作坊,因為知道重要性,算是一個試點,朱 特意吩咐,普通工匠的薪俸標準是每月一石糧食,暫時也全給糧食。
朱 當時還想著,可能會讓一些人委屈了。
畢竟這年代能夠制造類似後世鐘表那種精密機械的人,應該也不愁吃穿,現在,看眼前這位工匠的反應,自己大概還是想岔了一些。
另外吧……
你這名字……劉三八,誰給起得?
故意勾起我起名欲是不是?
于是,等一米九的魏也親自過去把劉三八拉起來,還拖到朱 身前,某個起名癖再犯的小平章就道︰「你叫劉三八,這不算大名吧,我給你起一個。」
劉三八勉強站直的雙腿聞言立刻又要軟下去︰「那里能當得起小王爺給起名呵,那里能呵……」
朱 也沒有更正劉三八暫時還不太合適的某個稱呼,只是道︰「起一個吧,嗯,我想想,既然咱們都覺得日子好了,往上走了,你的大名,就一個‘上’字,劉上,怎麼樣?」
一時想不起多好的。
反正,不是劉三八就行。
周圍工匠們眼看小大人竟然給劉三八起名,這可是大恩典。就說一個,劉三八今後走出去,說一句我大名‘劉上’是小王爺取的,別說受欺負,怕是朝廷里的一些大人,都要客客氣氣。
轉眼從劉三八變成劉上的中年人一點拒絕的意思都沒有,連連點著頭,想要再次下跪,卻勉強撐住,頓了頓,小心道︰「小王爺,這,這……俺就不要甚麼大名了,俺都四十六了,要啥大名。這任好的名字,能給俺娃不,讓俺娃叫‘劉上’,俺就不要了。俺娃今年十四,手藝也得了俺真傳哩,正要說媳婦,能有小王爺給這好名字,也能說一門更好親事哩。」
朱 ︰「……」
還能這樣?
不過,卻明顯注意到,周圍人听到中年人這話,卻是紛紛點頭,好像這名字……不是名字,是什麼可以傳諸子孫的好東西。
嗯。
忽然想起。
這是有的。
那缺少底蘊、文化貴乏的西方蠻夷,就是一個名字一代代傳下去,什麼查理九世,什麼路易十六。
亂七八糟的。
蠻夷!
咱可不能這樣。
于是道︰「名字而已,那有當爹讓給兒子的,你叫‘劉上’,咱要求一個芝麻開花節節高,讓你兒子將來上進一些,比你更好,就叫‘劉高’。」
眼淚還沒抹干淨的劉三八頓時趴了下去,砰砰磕頭︰「謝小王爺,謝小王爺,俺以後是劉上,俺兒子叫劉高。」
這一下,周圍一些人簡直嫉妒了。
這夯貨,哭一下,竟是從眼前大人這里得了兩個名字,這是祖墳上冒了青煙啊!
咱現在哭還能行嗎?
朱 示意魏也重新把劉上拉起來,倒是注意到周圍人表情,搖頭笑道︰「只起兩個名字,不能多了,你們想改,魏也和大護都讀書,讓他們幫你們起名,隨便翻翻書就有好的。」
大家嘴上應著,內心卻是遺憾。
那能一樣?
那怕同樣一個名字,出自小王爺和出自九品官,怎可能一樣?
朱 卻不再理這個,倒是又轉向要退開的劉上,想到剛剛听到一個細節︰「你兒子要說親,嗯……親事可以先定下,但最好大兩歲再結婚,14歲身子還沒長成,至少到16歲。」
劉上一點不同意的意思都沒有,下意識點著頭︰「听小王爺的,俺听小王爺的,俺也覺得娃兒小了些哩,就是……俺劉上就一根獨苗,想著他早些個傳宗接代。」
「太小傷了身子還怎麼傳宗接代,就和地里的莊稼,不長熟你就割了,打不出糧食的。」
「是哩,是哩,」劉上連忙又是答應︰「小王爺……不愧是小王爺呵,任一這麼說道理,俺竟是立馬懂了。」
周圍一群人又是跟著點頭。
而且,也是默默地放在了心上,畢竟眼前小大人說的道理,也太淺顯,自家……將來可得注意著。
朱 拍了下手︰「這一說話,話題都扯歪了,我是來看你們手藝的,可別讓我失望。」
大家又笑起來,還連連保證。
金大護做了個請的手勢︰「大人,這邊。」
等朱 挪步,金大護又簡單介紹周圍。
這邊是兩重院子,正屋七間,廂房三間,還有一排南屋。
說起房屋間數,這年代所謂的‘皇族九間’、‘公侯七間’之類的建築規制,並不是說簡單按照數目的幾間幾間。
不然的話,很多地方一排幾十間的庫房,那就要逾制到天上去了。實際是,間數之外,還有房屋高度、磚瓦材質、梁架數量、檐獸類型等等,這是一整套的規制,你只有到了某一層級,才能在家里主軸正位上,蓋出相應規格的殿宇廳堂。
這也是身份的象征。
普通百姓,你蓋一排屋子當工房庫房,間數再多,只要不故意挑釁官方地弄些龍鳳凋花違禁檐獸之類,並不算逾制。
再說眼前的刻漏作坊,外院主要加工各種零件,還有庫房,以及看護日常值守的住屋,內院也是各種工房,側重于組裝,還有一些昂貴零件的加工,同樣也有庫房、廨房等等。
整個工坊,目前共有工匠67人。
金大護介紹過,朱 也不急著向內,而是在對方指引下,先來到外院的正屋。
這邊左右兩邊都是開放性空間,各有工匠在操作台旁忙碌,剛剛能陪著一起出來迎接朱 的,包括劉上在內,大概都算是頭目領班之類的級別。
諸多工匠施禮過後,示意他們各自忙碌,朱 一個個看過去。
或者是制作外殼,或者是拋光軸桿,或者是打磨齒輪,分工也算明確。
來到一個制作外殼的操作台,拿起一塊匠人凋花完成的木板看了看,朱 又想起家里那座華麗非常的水晶刻漏。其實,如果還繼續用水晶,也是可以,淮安府海州那邊的水晶礦一直都在開采當中,相對與這年代需求來說,量非常大。
不過,這是以後的事情。
水晶刻漏肯定要歸于奢侈品行列,是要賺大錢的。
現在,作坊才設立不到半個月,目前工匠們主要的工作是制作一批簡單的樣品出來,主要是盡可能準確一些,能夠運行。其他還不考慮更多。
這邊問了幾句,朱 又看了看拋光軸桿的操作台,然後轉向正屋另外一邊,這里都是在打磨齒輪。
除了傳統的銼刀,朱 還看到了自己在明州時讓人設計的雙人腳蹬砣機,不僅如此,操作台上還有游標卡尺、圓規等等,也是一眼就能看到是自己弄出來的東西。
拿起一把純銅的游標卡尺擺弄了下,看著上面的銘文,這也沒忘。
半寸卡尺。
因為這年代一寸是3厘米左右,太長了,為了更精確,當時設計成了半寸規格,這樣能更加精確一些。
金大護跟在旁邊,見朱 拿起那把半寸卡尺,笑著恭維︰「大人做出的這卡尺也真是好用,以往打磨刻漏零件,匠人每覺得可以了,裝上之後,還是難免差錯。這卡尺,能將半寸之百一量出來,做出的零件,粗細大小都不會差了。」
朱 又掃了眼一旁的雙人腳蹬砣機︰「好東西用上了才是好東西,我更滿意的是,你們能這麼快把這些東西都用上,怎麼協調的?」
「是工部的單尚書,」金大護道︰「尚書大人也親自來過,這雙人砣機,還有這半寸卡尺,隔壁彈黃作坊還有磅秤,都是工部撥付,下官和諸位工匠也覺得好用,很快就用上了。」
「很好啊,」朱 再次點頭︰「工部能推廣,你們能用上,這就是最好的狀態。」
說著又走到操作台一處,拿起一個很小的秤桿︰「唔,這小稱,我記得……嗯,叫什麼?」
金大護道︰「大人,叫戥子。」
「怎麼寫的?」
金大護抬手在桌上描畫︰「大人,左‘星’右‘戈’。」
「這樣一個字,竟然念‘等’,」朱 小小感慨了一下,轉而道︰「不過,我想說的是,這戥子,操作起來應該也不太方便,既然大型的磅秤都有了,完全可以舉一反三啊,做出一些更小的磅秤。」
這麼說著,隨手示意,金大護很快捧上了紙筆。
朱 很快畫了一個記憶中在中學化學實驗室里常見的天平秤,簡單解釋,想想又描了一張小號的磅秤,對金大護道︰「你們都是能工巧匠,這東西簡單,我就不再麻煩交給其他人了,這邊給我做幾個樣品出來。」
確實是簡單的事情,還是幫小平章辦事,這可是搭關系的好機會,金大護連連答應,鄭重其事地把圖紙收好,保證三天之內就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