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024章︰很多個正三品

說到成立紙業和煤鐵集團的事情,話題也不可避免地轉向當下正在醞釀的部門改革。

朱 和老朱談過。

關于曾經,宰相制度廢除後,老朱將六部全部提升了兩級,從正三品到正二品,並直接向皇帝陛下匯報。不過,朱 也沒有隱瞞後續的發展,大概就是,這麼做,除了老朱自己,誰也承受不來。

就像當下每天都要早朝一樣。

為什麼後來有兩個‘不肖子孫’二十幾年不上朝?

受不了啊。

老朱都听進去了。

關于朝會,祖孫兩個的意見倒是挺統一,當下這種狀態,還是要持續幾年再考慮更改,比如,將來改成一旬一次大朝會三天一次小朝會這種。

現在……因為才是開國,正是要樹風氣的時候,無論是帝王還是臣子,都要勤勉一些。

朱 覺得很有道理。

主要是不需要自己跟著折騰,要不然,就很沒道理了。

而且吧,朱 的想法是,現在的早朝模式持續幾年,更利于老朱樹立威信,至于風氣,以老朱的閻王性子,嗯……準確說,是對百官的閻王性子,這洪武朝……官場風氣想不好都不行。

反正就是,朝會改革的事情,今後再說。

至于宰相制度,考慮曾經到底還是發展成了首輔制度,只能說,存在即合理,就算老朱精力足夠充沛,可以自己來,還是要考慮百年之事。

因此就不改了。

或者說,是不撤銷了。

職權等方面,改還是要改。

主要還是分權。

朱 和老朱的討論結果大致是,今後,如同他這樣的行省平章,要掌握更多的實權,而不是如當下另外的常遇春、李伯升他們那樣傾向于虛職。

這也是要配合部門改革進行。

傳統的六部,要分的話,就說當下……別說一干從二品的參政,只是平章,算上朱 ,中書就有五個,實在是不怎麼夠分,而且,就說禮部這種,也沒必要分。

今後,如果有十個八個甚至更多的部門呢?

就像最近的設想。

隨便一說,禮部、吏部、刑部之類,這是傳統的,還有全新的,工業部、農業部、商務部、交通部、水利部等等,還有營海司和營田司,這同樣是正三品的部級衙門。

到時候,就需要相當于副相的行省平章進行分管。

對于這件事,朱 最糾結的一個點,有些不正經,主要是……名字。

很難全部湊成兩個字或者三個字。

不齊整啊!

這個先不說。

除了這些部門,還有各種大學和企業,比如金陵大學,和今天說起的煤炭和鋼鐵集團之類,朱 和老朱的討論結果,也是設置為最高正三品級別,相當于部級。

老朱一開始對此還有些遲疑。

這麼干,相比曾經的六部,這……一下子要多出如此多的正三品,將來會不會造成冗官冗員?

朱 的回答是︰會!

將時間線拉長,任何朝代,都避免不了這種事。

當下,好的一方面在于,老朱想到了,那就可以提前做出規避措施,朱 給出的一個解決方案是,部門可以設立,但同樣,在需要時,也要能夠進行裁撤。

開國新朝往往是立規矩的時候,祖孫兩個商定了一項措施,接下來幾十年,即使是不需要,老朱也要進行幾次大規模的裁撤,以便給後輩做出個操作模板。

祖宗都這麼做,將來兒孫們如法炮制,誰也不能反對。

至于部門太多?

相比傳統的六部,當然多了,但,既然要開創一個千年未有之盛世,就不能再拘泥于前朝舊例。更何況,如果說正三品的話,當下大明可是一堆的指揮使,那個更多。

朱 和老朱一樣,都反對重文輕武,希望做到文武平衡。

因此,武將的正三品,也是正三品。

既然可以有一堆的正三品武將,為什麼就不能有一堆的正三品文官?

想開了,就好了。

總之,中書職權,盡可能地分散一些,再通過上幾級的中書參政、中書平章進行統籌,等于重新收束,再集中到宰相和皇帝手中,這麼做的一個好處其實就是,宰相很難大權獨攬。

因為太多。

三個和尚都沒水喝,三十個……更沒水喝。

說得興致上來,朱 又給老朱籌劃了一些中書改革細節。

比如奏章。

當初一起從揚州回來時的樓船上,每當看到老朱批閱那些來自全國各地的雞毛蒜皮,朱 都有些忍不住內心吐槽,私下也有所考慮。

具體的建議,說起來也非常簡單。

兩件事︰編號,分級。

老朱最不喜歡的就是部下對自己隱瞞,曾經的胡惟庸桉,當然是十三年的那次,除了老朱忍耐十幾年一直都覺得宰相干得沒自己好,還不如親自來之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極度不滿胡惟庸的擅斷和隱瞞。

編號,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這一點。

將來全國各地的奏章,都需要給予一個編號。

為了避免中間階段被隱瞞,編號賦予之後,不僅要送到皇帝這里,還需要中書高層親筆回執到具體上奏的官員手中,另外還要謄抄出副本,分別存檔。

避免‘火災’之類。

如此種種。

再就是分級,匯聚到中書之後,再由特定的官員,不能是宰相,宰相一個人也忙不完,可以是幾位行省平章,或者再低一些的中書參事、中書郎中等等,根據事情的緊要程度進行分級。

同時,所有奏章都要按照編號做成目錄,一方面將最緊要的等級送交給皇帝陛下,另一方面,還必須附帶完整的目錄。

皇帝陛下處理完重要事項,可以查閱目錄,對非緊要的奏章進行處理,或者全部,或者部分,或者,也可以完全忽略。

這就相當于一種不定時不定式地抽檢。

朱 說完這些,可以明顯看到,老朱听得很興奮,恨不得立馬實行,但也發現了其中可能的問題,比如,官員會不會故意將級別分錯,以便隱瞞某些本來很重要的事情?

當然有可能。

朱 給出的建議也簡單,祖宗你還有幾十年的時間,當下只是初步想法,細節上,一步步完善就是。比如分級,將來也可以做出非常詳細的規定,而絕對不是下面官員想怎麼分就怎麼分。

或者,還可以多個官員交叉審核分級。

方法多的是。

祖孫兩個談起事情,時間總是過得飛快,不知不覺又是中午。

老朱主動留下朱 一起用餐,朱 也主動提出,可以喊太子殿下一起過來,最近讀書有沒有疑惑之處,他可以幫忙解答。

于是朱標就來了。

關于皇子們的教育,老朱私下同樣和朱 聊過,希望他能充當一個先生角色。

朱 沒拒絕,也沒有完全答應。

這段時間太忙,目前肯定不行。

至于之後……

朱 給老朱的建議,先等他把各級教材編寫出來。

同時,對于諸皇子,小學階段,自己還是少摻和,主要是識字和學禮,再加上將來一些基礎的數學之類,也不需要他親自出面。

等到了中學和大學階段,根據具體情況,朱 可以親自負責一些課程。

而且,朱 也相當直白地向老朱提起,對于皇子們的教育,關鍵是開闊眼界,以及,傳統的一個‘禮’字。

不需要太精通。

當然了,將來,如果某個皇子對某一領域實在非常感興趣,也可以深入研究,乃至成為一個學者,但,那大概也就意味著,這位皇子將會成為一個太平王爺,不會被派遣去創建另外的‘大秦’、‘大楚’之類。

老朱覺得,這樣也不錯。

這一次,肯定是不會再進行如同曾經那樣的分封了。

還有就是,皇子和太子卻是不同。

對于太子的教育,朱 不介意多花費一些心思,免得朱標被傳統儒臣給帶歪,以及,還有保持自己在朱標這邊影響力的考慮。

其實說起來,朱 能看得出,老朱是希望他在皇子們身上多花費一些心思的,平心而論,朱 其實也很願意多花一些心思。

曾經大明的皇帝質量之所以參差不齊,關鍵就在于皇家的教育過于偏頗,只重視太子一個,而忽略其他皇子。

結果就是,正統繼承的皇帝,其實都還不錯,而意外得到皇位的幾個,最次的,比如朱由校,甚至連字都認不全,這還如何能管理好一個國家?

然而,說到當下……其中有個問題。

朱樉!

因為出身低微,老朱對于自己的兒子們沒有太多嫡庶分別,然而,太子卻不同。

出于繼承大明這份偌大家業的考慮,老朱對朱標寄予厚望,而且,為了傳續的穩定,他也不會允許有人威脅到朱標的地位,哪怕其他兒子,都不行。

偏偏……

朱 在《天書》中說了,自己是二皇子秦王朱樉的後人。

再加上另外一個也算是一根‘魚刺’的朱棣,朱 表現出不太願意和其他皇子接觸的態度,老朱內心里也有些順勢而為,沒有勉強。

都是精明人,祖孫兩個對很多事情心知肚明,但誰也不會說透。

不好說。

反正,終究是一個圈,老朱能不能自己明白過來,並做出相應的應對,朱 內心里其實也沒有那麼在意。

朱標見到朱 很高興,用飯的過程中果然提了很多最近研究他那些學問時產生的問題,朱 還主動和太子殿下說起了之前談過的一些國事。

直到午飯結束,還是意猶未盡。

老朱就把兩個少年人趕去了大本堂去繼續說話,他則要召集一干中樞臣子,初步討論奏折編號和分級的事情。

雷厲風行。

如此直到未時正刻,也就是下午的兩點鐘左右,朱 才離開皇城。

帶了一份長長的清單,和一個消息。

清單是內庫的藏品列表,主要是之前從大都運回的那一批,因為水晶刻漏之事,朱 之前想要親自看一下老朱還帶回了什麼有用的寶貝。

可惜一直沒時間。

和老朱提過,老朱就干脆讓人做了一份清單,還吩咐,朱 看到甚麼好的,可以直接取用,不用再額外稟告。

至于消息。

來自山東那邊,來州地界,發現了一座硝石礦。

根據山東行省參政汪廣洋送來的奏章,朱 判斷,這座硝石礦不大,但,相對于這個年代的需求,其實也不小。

消息送來的同時,汪廣洋還表示,近期就會從海路送一批樣品南下,大概500料的海船,能裝5船。

說起海運,上月初六從明州出發的第八批運糧船隊,直到現在還沒有抵達直沽,好在,根據汪廣洋一同送來的消息,已經進入了渤海灣,近期就會靠岸,也算順利。

再說硝石礦,問題也有。

初步計劃海運南下的這一批,不純,全是原礦,需要金陵這邊自己提煉。這一方面是來州那邊暫時沒條件,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管制的需要。

于是,第二天,朱 就來到了也是惦記許久一直沒有擠出時間關注的火器司。

關于火器司,這還是受到朱 啟發,老朱今年才成立的一個正五品衙門,分管著火器制造和火藥配制等相關事項。

朱 來到火器司,第一感覺是,曾經的一個千古謎團,揭開了。

天啟大爆炸。

對于天啟大爆炸,曾經有很多說法,甚至科幻到外星人在地球搞鬼的都有。但,當下,朱 基本判定,就是火藥爆炸。

為什麼那麼肯定?

看看洪武朝的火器司衙門在哪,就一目了然了。

金陵城中心,秦淮河附近,距離老朱的吳王府舊內,只有不到一里遠,附近還居住了不少的功臣勛貴。

黃金地帶啊。

這位置,萬一炸一下,就不需要老朱再玩甚麼‘狡兔死,走狗烹’了,可以直接吃炸烤兔肉。

還是一次能烤好多的那種。

朱 一開始還覺得,或許,只是火器司的衙門在這兒,具體的火藥配置,肯定要選一個人煙稀少的地方。

然而,讓他失望了。

出于對火器的重視,火藥的配置,就是在這座大院內。

火器司郎中韓預親自迎接朱 ,還邀功似地第一時間帶他參觀了火藥倉庫。

這段時間存儲下來的,兩萬六千斤火藥,還是加了白糖的那種,按照五斤一包,用防潮油紙仔細包裹後密密麻麻地堆放在那里,看得朱 頭皮發麻。

我要離開。

立刻!

不!

憑什麼我要離開?

不過,還是當即離開,匆匆趕去皇城。

其他不談,就和老朱說了說曾經的‘天啟大爆炸’,聲震數十里,一次幾萬人。

老朱听得一愣一愣,愣完了,也當即簽發手令,要求火器司立刻把作坊遷到城外。恰好城南校場附近就有軍營和倉庫,暫時征用,連監管的士卒都有了,說搬就搬。

朱 也給了一些建議。

關于火藥,別扎堆儲存啊,分開一些,到時候,就算出了意外,一次性幾萬斤和一次性幾千斤,爆炸的動靜肯定不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