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二十一章計議北伐

曹丕、孫權開戰,對于劉備自然是好消息。

話說,關興剛剛從南中回來,本應在家中多待上些時日,陪陪家人。

只不過才三四天,就被劉備召見,一同商議北伐之事。

在座的人並不多,皆是劉備的心月復。如諸葛亮、徐庶這兩大丞相,張飛、趙雲、兩名大將。另外法正、黃權也在座。

可以說,劉備政權的幾位核心人物,今日全都到場。

劉備左右望了望,見該來的都到了,便道︰「今日招眾位前來,原因無他,正是為了朕生平大志。」

說道此,劉備頓了一下,長吸了一口氣,這才大聲道︰「朕生平所願,便是光復漢室。然曹賊當權,漢室將傾,朕幾十年來,無一日不念著北伐曹賊。

今朕有兩州之兵,又得諸公相助,可謂是兵強馬狀;軍器糧草,無不豐足。現朕欲揮師北上,以復漢室,遂請諸公來,共相商議。但有何策,還請諸公講來。」

言罷,劉備坐于上首,環視眾人。

只見廳中眾人,皆垂首思考,便只有張飛立刻嚷道︰「還需議些什麼?但叫俺老張提一支兵,直奔長安,再請二哥兵出襄陽。到時定將曹丕的人頭送于哥哥帳前。」

劉備揮了揮手道︰「翼德休要吵嚷。北伐大事,豈同兒戲?若事先不好好計議一番,恐功虧一簣。」

劉備揮手讓張飛坐下,轉頭又對諸葛亮道︰「丞相早年曾言,當兵分兩路,一路出益州,一路出荊州,再聯合東吳,共舉大事。以使曹魏首尾不能相顧,如此大事可成。

今北伐在即,想來丞相心中早有月復桉,不若先說出來與眾人知,也可早作準備。」

諸葛亮聞言,點了點頭,然後這才對眾人道︰「我先年曾與陛下提議,兵分兩路。一出益州,一出荊州。

而後再請東吳出兵揚州,以使曹魏三面受敵,首尾不能兼顧,如此,大事可成。現下時機已到,我欲請陛下親引大軍,兵出斜谷,直取長安。再加上關君候並進,當可以成全功。」

劉備道︰「且請丞相詳細說來。」

諸葛亮道︰「以我之意,陛下引大軍出斜谷,而後可盡取咸陽以西之地。」

只听諸葛亮說道此處時,身旁徐庶突然道︰「孔明此計不可。」

劉備聞言一愣,轉望徐庶問道︰「有何不可之處?」

徐庶皺了皺眉答道︰「回陛下,孔明乃是欲先取咸陽以西雍涼之境,乃是先穩後方。而後才集大軍一舉而破長安。如此這般,雖穩,卻有許多後患。」

劉備一副洗耳恭听模樣,請徐庶細言。

只听徐庶道︰「孔明此舉,乃是以另外兩路大軍拖住曹魏大軍,使其不能大舉來援。從而從容平定西北,而後再取長安。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于有了解決之道,這里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然曠日持久,若曹魏使一大將引兵馬出長安與我軍對峙。則大軍首尾不能相顧。則西北之地不能奪,長安又不能攻也。」

眾人聞徐庶言,皆暗自點頭。

畢竟徐庶這般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

關興更暗道︰「我記得演義中,諸葛亮便是引兵于西北時,司馬懿引兵至,結果街亭一丟,首尾受敵。不得以而退兵。」

劉備也不得不點頭應是。,而後請教道︰「然以元直之見,當以何法北伐?」

只听徐庶道︰「以我之見。依舊請陛下引大軍而行,再擇一上將,引精兵走子午谷,直奔長安。若長安取下,曹兵不能過,則陛下大軍自可隨意掃蕩西北之地。」

話音未落,只听諸葛亮又皺眉道︰「元直此計不可行。」

這回也不用劉備去問,只听諸葛亮繼續道︰「且不說那子午谷小路險峻無比,非數日可過之路,若于路上拖的久了,被長安細作探知,又沒了奇襲之效。

單說長安大城,兵少,不能奪也。便奪了長安,其望東有潼關與青泥口兩條路。若被曹魏得知失了長安,必舉傾國之兵來攻。兵少,又不能守。

還容易被其趁勢襲了我軍後陣。若兵眾,則失了奇襲之效,而且子午谷小路險峻,若有曹將據住谷口,則大軍盡被拖于此處。」

這一番論述,卻讓徐庶不知如何作答。

其實這些問題他不是沒想到。

只是他一想到奪下長安的可能性以及種種好處,便忍不住說了出來。

他二人在上爭論,劉備也不知當听何人的話才好。

畢竟諸葛亮與徐庶二人雖然爭論的比較凶,但是二人說的有理有據,皆有好處弊端,這就要看他如何抉擇了。

見兩大軍師依舊爭論著,劉備只好向法正望去,請其出個辦法,先將兩大軍師安撫下來再說。

只見那法正正在低頭沉思,只得輕聲咳嗽了一下,而後道︰「不知孝直有何看法?不若說出來共同商議。」

法正聞劉備喚他,這才抬起頭來,見諸葛亮與徐庶也停了口,向他望來。

知眾人都在等自己發言,當下便道︰「臣觀二位爭論之處,乃是因為我軍若兵出斜谷,則極易陷入兩面受敵之境。

因此元直提議先奪長安,堵住曹兵西進之路,而後再佔西北之地。而諸葛丞相則提議先奪西北之地,掃蕩後方,然後再舉全軍之力,一舉而下長安。

不論哪一條建議,都是要奪西北之境。」

說道此處,見諸葛亮與徐庶皆點了點頭,表示同意自己所說之言。

畢竟他說地都沒有錯,無論是哪種戰略,雍涼二州都是必須要盡快平定的。

否則東進之時,尚有曹兵在自己後方屯扎,不提生性穩健的諸葛亮,便是那喜歡冒險的徐庶都不能接受這種情況的發生。

因此。

在正式與曹魏發生決戰之前,西北之地都要盡快的納入漢中王地掌握之中。

而且,西北之地出戰馬,可培養精銳騎兵。

對于將在中原與曹魏一決雌雄的劉備來說,這支力量將是日後不可缺少地戰力。

若能盡早收到手中,早日建立一支擅長在中原地區進行作戰的部隊,這對于日後與曹魏的戰爭中絕對是有諸多的好處的。

只見法正繼續道︰「既然如此,何不兵出祁山大道。先取隴右,而後徐圖長安呢?」

法正將自己的想法提了出來,而後仔細觀察眾人表情變化。

先取隴右,而後徐圖長安。

劉備听了此計,心里盤算了一陣,然後覺得此法卻是最為穩妥,甚至比諸葛亮那兵出斜谷之策還要穩妥。

他只道諸葛亮與徐庶定會贊同法正之策,是以欲開口贊同。

哪知劉備還未開口,只听諸葛亮與徐庶齊齊道︰「不可,此法不可行!」

劉備三位謀主,竟然在北伐大事上出現爭執。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