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登是孫權的長子,並且明確是孫吳的繼承人,所以曹丕才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其進京。
孫權在拒絕曹魏為孫登所封的萬戶侯之後,不久就立起為吳太子,並且為他精心選擇了師、友。
當時孫權任命南郡太守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綏遠將軍張昭的兒子張休、大理吳郡人顧雍的兒子顧譚、偏將軍廬江人陳武的兒子陳表四人都為中庶子,進宮為孫登講解詩書,出外則教導騎射,這四個人亦被稱為四友。
曹丕見孫權並不順從,于是決議南下。
但是在這之前,他找了個人問策。
曹丕問賈詡︰「朕想要討伐不服從我的人,以統一天下,吳、蜀兩國,先打哪一個呢?」
賈詡回答說︰「致力于攻取敵國的人以軍事實力為先,致力于建設根本的人則崇尚道德教化。
陛下合乎時機地即位,佔有、統治著全國,如果用文教道德來安撫他們,等待他們的演變,那麼平定他們是不難的。吳、蜀兩國雖然是小不點兒國家,但有山作依傍,有水作阻隔,劉備有雄才大略,諸葛亮善于治理國家,孫權明白虛實大勢,陸議(即陸遜)懂得軍事形勢,他們佔據險地,把守要塞,我們要攻就得在水中擺弄船只,這是難以很快謀取的原因。
用兵的規律,是不打無把握之仗,估量敵人的實力再議論調兵遣將,所以每有舉動都不會失算。
臣下私自估量我們這群大臣,無人是劉備、孫權的對手,即使以天子的威勢臨敵,也不會萬無一失。過去舜舞盾與斧而使有苗臣服,臣下以為現在應先文後武。」
不過曹丕沒有采納。
因為對于曹丕來說,敵人雖然勢弱,但背叛的附庸更為可惡。
而且在此事之前,曹丕上台之後是一路順風順水,還得到了孫權的臣服,可謂是春風得意。
【鑒于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盡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 】
如今教訓孫權,彰顯自己的武功也正當其時。
黃初三年(222年)秋九月,曹丕正式派兵南伐,魏國大軍分三路南下。
曹丕從許昌出發率兵南征,分兵幾路並進,下令張遼、臧霸出兵洞浦口(此地吳國方面多稱為洞口,魏國多稱為洞浦,亦被稱為洞浦口),曹仁出兵濡須塢,夏侯尚、徐晃率軍圍攻江夏。
同年十一月十一日,曹丕駕臨宛地。
孫吳方面,早在荊州之戰剛結束時,孫權就應對潛在的曹魏南征危機做出了相應安排,朱然、徐盛、駱統將領都各回駐地嚴陣以待。
等曹丕發起三路攻勢之時,孫權命呂範督徐盛、全琮、孫韶等五軍在洞口抵抗曹休,賀齊在後方接應,宗室將領孫盛佔據中洲,朱桓率駱統、嚴圭鎮守濡須,對抗曹仁。
孫權則親自寫信向曹丕求和。
其時揚、越蠻夷少數民族大多尚未平定,內患並未消除,故此孫權恭敬謙卑地上書曹丕,請求允許自己改正罪過︰「如果我的罪行難以除去,必不見置,理當奉還您賞賜的土地與人民,請求讓我寄身交州,了卻余生。」
曹丕回信說︰「您生在天下大亂之世,本就有縱橫天下的大志,卻降低身份奉待魏國,享有現在的封賞。自您被策封為吳王以來,奉獻的貢品不絕于路。討伐劉備的功業,國家仰仗您取得成功。如果做人反復無常,古人視之為可恥之事。朕與您之間,君臣的名分已經確定,難道樂意勞苦軍隊遠征江、漢嗎?
朝廷的議論,做君主的也不得獨斷專行,三公上奏您的過失,都是有根有據。朕以不賢明之識,雖有曾母投杼的疑惑,但還是希望他們所言不可信,並以此為國家幸事。故此先派使者來犒勞您,再遣尚書、侍中來與您重修前盟發誓,與您商定送太子為人質一事。
您卻借口推辭,不打算讓太子前來,眾議頗為奇怪。又勸您送太子來,那實際是朝臣們共同商定的計劃,以此來試探您的誠意,您果然借口推辭,對外援引隗囂送子入質而最終背叛為例,對內則自喻竇融,雖不送子入質卻做到堅忠不渝。時勢不同,人心各異。
現在看了您的上表,誠懇深刻,令人內心感慨,傷感動容。我即日下詔,命令各路軍隊深挖戰壕高築壁壘,不可輕舉妄進。如果您一定要表示自己的忠節,解除大家對您的嫌疑,孫登早上來朝為人質,晚上我就下令所有軍隊撤返。
我所說的話,其中誠意如長江一樣不可改流!」
而孫權不願意質子,遂不再和曹丕和談,決意一戰。
為了防止荊州關羽漁翁得利,曹丕在襄樊方向也作了布置
于是這一戰魏國東線和南線的將領幾乎全員參戰,而吳國也差不多集齊了除交州方面之外的所有人。
魏軍的人員包括︰
曹丕,36歲,魏帝,坐鎮宛城指揮。
曹仁,55歲,大司馬,假節,都督荊、揚、益州諸軍事,率軍攻濡須。
曹真,年齡不詳,上軍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率軍圍襄樊。
夏侯尚,年齡不詳,征南大將軍,領荊州刺史,假節,都督南方諸軍事,率軍共圍襄樊。
臧霸,年齡不詳,鎮東將軍,領徐州刺史,假節,都督青州諸軍事,隨曹休出洞口。
張遼,54歲,前將軍,假節,隨曹休出洞口。
文聘,年齡不詳,討逆將軍,領江夏太守,假節,受夏侯尚別遣沔口。
董昭,67歲,侍中,隨曹丕駐宛城。
蔣濟,年齡不詳,東中郎將,隨曹仁攻濡須。
趙儼,52歲,駙馬都尉,領河東太守,典農中郎將,任曹休軍師。
賈逵,49歲,豫州刺史,隨曹休出洞口。
王凌,51歲,兗州刺史,隨曹休出洞口。
辛毗,年齡不詳,侍中,任曹真軍師。
尹禮,年齡不詳,東莞太守,隨曹休出洞口。
曹泰,年齡官職不詳,曹仁之子,隨曹仁攻濡須。
常凋,年齡官職不詳,隨曹仁攻濡須。
王雙,年齡官職不詳,隨曹仁攻濡須。
諸葛虔,年齡官職不詳,隨曹仁攻濡須。
石建,年齡官職不詳,隨夏侯尚圍襄樊。
高遷,年齡官職不詳,隨夏侯尚圍襄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