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三人說說笑笑間用過早飯,便听得下人來報,說是盛家派人送來了東西來。
衛辰往前廳一看,見送來的東西里面有冠花、彩帶等物,頓時明了,這應該就是所謂的「送三朝禮」了。
同時也是催促自己這個新女婿,趕緊按照規矩,帶著如蘭和明蘭回門去拜見岳父岳母。
所謂回門,又叫歸寧,指的是出嫁的女兒攜女婿回娘家認門拜親。
時間一般都是在新婚後的第三日,故而叫「三朝回門」。這也是大周婚禮的最後一個儀式。
大周女子及笄前基本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出嫁是她們第一次離開父母那麼久。
回門既是意味著她們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也是是慰藉她們對于家人的思念。
當然,關于回門還有另一種比較俗氣的說法。
大周的新婚夫妻中,新娘一般都是剛及笄的少女,而新郎往往年紀都要更大一些,正是火氣旺盛、食髓知味的時候,又不懂得憐香惜玉,難免樂此不疲。
新娘的娘家人擔心新娘的身體受不住,所以才以回門的名義接新娘回娘家。
這兩種說法各有道理,但要是讓如蘭和明蘭來選的話,她們肯定還是更認同後者。
用如蘭和明蘭抱怨時的話來說︰那家伙在床榻上,簡直就是個不知道累的大野驢,哪兒有半點文臣才子的樣子!
要不是她們姐妹兩個同心同德,衛辰對她們也算疼惜,只怕她們中的任何一個單獨嫁給衛辰,頭幾天都得被折騰得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
因此,始終堅持如明姐妹同盟不動搖的方針路線,是極其正確的決定!
當然,借著三朝回門的機會回娘家回回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衛辰早早就把回門禮準備好了,回門禮要雙數的,他備下了酒水、茶餅、鵝羊果物,還有不少山珍野味。
馬車雖然只有一輛,但足夠寬敞華美,裝下衛辰小夫妻三個綽綽有余。
換了身衣服後,衛辰便與如蘭明蘭坐上了馬車,往積英巷緩緩駛去。
對于盛家而言,今天也是個重要日子。
此時有著名為「會郎」的禮儀,新女婿第一次拜門,岳家都要廣設宴席,款待女婿。
盛和王若弗早已在前廳候著,漫不經心地喝著茶水。
听說女兒女婿到了,王若弗便忙不迭地迎了出去,盛搖頭輕嘆一聲,也快步跟了上去。
「母親!」
如蘭來的路上還沒什麼感覺,可一下馬車,看到迎出來的王若弗,頓時就紅了眼眶,撲進母親懷中哭哭啼啼地撒起了嬌。
王若弗給懷里的女兒捋了捋秀發,笑著道︰「都已經嫁人了,怎麼還像小孩子一樣?」
「在母親面前,女兒永遠都是小孩子嘛!」如蘭吐了吐舌頭,破涕為笑道。
「這孩子!」
盛無奈地呵斥了一聲,不過這種場合下,他倒也沒有苛責什麼禮數,語氣中寵溺的意味居多。
衛辰看了看身旁的明蘭,見她有些失落的樣子,便撓了撓她的手心,柔聲道︰「一會兒我就帶你去沁雲院看望姑母。」
明蘭感受到丈夫的溫柔體貼,心中頓時涌起一陣暖流,當下朝著衛辰粲然一笑︰「不急,還是先拜見過祖母和父親母親再說。」
衛辰微笑著點了點頭,而後便上前給盛行禮,並遞上一只禮盒︰「這是小婿的一點心意,還請岳父大人笑納。」
眼見堂堂侍講學士對自己恭敬有加,盛不禁面有得色,接過禮盒笑眯眯道︰「這是?」
衛辰躬身回道︰「是禹州鈞窯新燒制出的一套茶具。」
盛聞言眼前一亮,開懷笑道︰「鈞瓷如今在京中可是緊俏得很啊,這成套之物更是難得,賢婿有心了!」
「此乃小婿分內之事。」
翁婿敘談不多時,那邊王若弗便招呼眾人進門。
衛辰進了盛家大門,同盛夫婦知會一聲,就帶著如蘭和明蘭先往壽安堂拜見盛老太太。
壽安堂中,盛老太太端坐上首,衛辰、如蘭、明蘭三人跪倒在蒲團上便拜。
雖只隔了幾日,盛老太太卻好似半輩子沒瞧見孫女了似的,拉著她們的手不住打量。
當然,主要看的還是明蘭。
但見明蘭面色紅潤,光彩照人,白皙的俏臉上掛著紅暈,好像受足了雨水滋潤的花瓣一般,一擰就能擰出水來。
盛老太太心里頓時有了底,看向衛辰時的眼神也溫煦了幾分。
她怕的就是衛辰嫌棄明蘭庶女的身份,厚此薄彼,現在看來,這份擔心卻是有些多余了。
盛老太太了卻一樁心事,笑呵呵地揮了揮手道︰「趕緊去給你們爹娘磕頭吧,別在我這老婆子這里耽擱了。」
明蘭舍不得盛老太太,依著她懷里輕聲道︰「磕了頭我再回來,好好和您說說話。」
盛老太太笑著點頭,目送小夫妻三個出去,只是留下了崔媽媽問話。
崔媽媽原本就是老太太房里的人,跟著明蘭到衛家待了三天,早就憋了一肚子的話要向老太太告狀。
「新婚第一天,他非但不準我們叫姑娘早起,還跑前跑後又是親自給姑娘按摩推拿,又是吩咐下人熬煮藥膳,弄得家里一點規矩都沒有。
還有,尋常新婚夫妻親熱些也是有的,可哪有他那般,一逮著沒人的當口,也不管白天黑夜,就在那兒動手動腳,我和陳媽媽撞見勸他幾句,反倒 頭蓋臉挨了一頓訓斥……」
盛老太太听完,沉聲道︰「是只單單親熱一個,還是兩個都有?」
崔媽媽愣了片刻,這才道︰「他對兩位姑娘倒是一般無二,看不出什麼偏私,連那事兒也是一人一日……」
「那就好。」
盛老太太長舒了一口氣,笑著道︰「只要明丫頭沒受了委屈就好。兩個姑娘輪著來,頂多也就是受點累,還累不壞身子。」
「可……,可是……」
崔媽媽瞪大了眼楮,沒想到盛老太太居然是這個反應。
「可是什麼?」盛老太太反問道︰「姑爺寵愛姑娘,難道不是好事麼?」
崔媽媽一時無言以對,只好道︰「那這家里的規矩,就全然不顧了?萬一傳出去……」
「各家有各家的規矩,他們衛家的規矩,與盛家的自然有所不同。」
盛老太太打斷了崔媽媽的話,若有深意道︰「這都三日過去了,汴京城里可從沒听有人亂嚼什麼舌頭,說衛家新婦新婚頭天睡懶覺的。倒是听說衛家這幾天發落了幾個下人,里頭有一個,還是宮里賜下來的。」
崔媽媽細思極恐,不由抽了口涼氣。這才想起,衛辰在禹州時,可是掌管數萬人的父母青天,怎麼可能沒有雷厲風行的一面,只是在兩位姑娘面前才收斂了鋒芒而已。
「所以啊。」盛老太太笑呵呵地囑咐崔媽媽︰「這些事,以後你就不用再操心了,在衛家好好照顧明丫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