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早春二月,福建福寧州,寧德縣,上金貝村。

繆瑞雲的侍女竹香,從牛車上走下來。

午未之交,是一天中光線最好的時候,村中幾乎每家的門前,都有各個年齡的女子,湊在一起,凋刻牛角梳。

福建的牛角梳,不但風行大明各地,而且是月港海貿的搶手貨。終于盼到大明再次如宋元那樣打開國門的洋人們,頭一回看到福建牛角梳中的黃金包邊篦子時,被東方工匠神乎其技的手藝驚呆了。

僅有成年人半個手掌寬的篦子上,細密而間距均勻地排列著七八十根齒針,針體筆直,齒頭圓潤,能以最令人感到輕柔舒適的方式,梳通最纏繞紐結的頭發。

用木頭完成這樣的作品,已是不易,遑論牛角。

而倘使那些目瞪口呆的洋人,肯出到每把一錢以上銀子,就能買到凋刻有精美花草、山水樓閣、乃至妍麗仕女的品類。渡過海波、回到中東或者歐羅巴大陸,這樣的牛角梳出手後,可以讓冒險家們獲得四五倍的利潤。

能夠大量供貨、小巧輕盈不佔艙位的福建牛角梳,為大明天子換來了盆滿缽滿的白銀。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時代,真正昂貴的包金牛角梳,並不出自福州,而是出自寧德縣的這個小村落,上金貝。

也並不是賣給月港的西洋番商,而是出現在日本貴族女卷們的發髻中央……

侍女竹香,與鄉親們隨意地打著招呼,一路款步而行,來到村子東頭的大宅前。

在溪邊釣魚的常服男子,站起身與她見禮。

「竹香姑娘,鄭參將已經上山了。」

竹香沖他點個頭,不多寒暄,徑直沿著樹影婆娑的山間小徑,往前方一座古剎走去。

香煙繚繞近在遲尺時,竹香並沒有跨進廟宇的山門,而是繼續從一旁拾級而上,來到山腰間隱于密林的一座墓園前。

「倉啷」,數名衛士同時拔刀,再听到竹香澹然唱報「江左遺臣,忠義昭彰」時,又紛紛收回兵器。

其中一名侍衛,上來抱拳,輕聲問道︰「尊駕是?」

「松江郡主膝下,繆竹香。」

侍衛越發恭敬,前頭引路,將竹香帶到墓園深處。

竹香甫一駐足,便在青色條石砌成的高大圓柱邊跪了下來,再次通報身份後,向前方的塔碑磕了幾個頭,伏在地上恭敬道︰「郡主和劉將軍,向鄭閣老、鄭參將問好。」

刻有「御賜金佛日圓明大師第三代滄海珠禪師之塔」的舍利塔前,坐在蒲團上的兩位男子看向竹香。

被稱為閣老的身披袈裟的僧人,年近花甲,須眉花白,面容慈和。

僧人對面的那位「參將」,則是個三十來歲的中年人,劍眉豹眼,神情冷峻,雖沒穿鎧甲,也是通身的沙場積威。

「把郡主的消息放下,你下山吧,去祭拜祭拜家里人。」老僧溫言道。

竹香抬頭稱是,取出一封信箋,捧給身旁的小沙彌。

中年參將也擠出了幾分和悅之色道︰「竹香姑娘,你上來時,在大宅那里,可踫到鄭旭在釣魚?」

「回參將,見到了鄭大哥。」

「嗯,勞煩你再去找他一次。今歲我留了五十把最好的包金牛角梳,刻的都是郡主能看得上的馬麟的畫,你帶回松江呈交郡主,她可以留著賞人。」

竹香正要福禮道謝,卻听老僧緩緩道︰「不要拿了。松江開關在即,東瀛只怕許多貨品要回流江南。若那些武士落魄了,將金梳又賣回大明,出現在松江……」

中年參將當即意識到自己有欠考量,忙道︰「閣老教誨得是。」

竹香于是躬身離去。

「江左遺臣」鄭洽的這兩位後人,又面向舍利塔,如前面幾代鄭家子佷那樣,祭告建文帝在天之靈後,才回到佛寺的禪堂。

……

那老僧,是鄭洽的六世嫡長孫,鄭朗。中年人,則是鄭朗的堂佷鄭益,如今公開的身份,是俞咨皋麾下水師參將。

兩百年前,燕王朱棣「叔叔造佷兒的反」,攻下南京城之際,建文帝朱允炆扮成僧侶,帶著長子朱文奎南逃,鄭洽等大臣隨行。留在南京的翰林學士方孝孺,則因拒絕為朱棣起草即位詔書,而被殺害于南京城外。

民間都傳,當時方孝孺被朱棣下令「誅十族」,比「九族」還多「門生」一族。

但實際上,方家許多成員,得到敬重方孝孺風骨的各方義士護佑,獲救者甚多,隱姓埋名活了下來。劉時敏、王月生等,皆是方家後人。

繆瑞雲的父親,乃鄭洽的五世孫女婿,母親是朱文奎的六世公主。

建文帝逃至福建寧德後,下令一部分文臣武將輔左七歲的太子朱文奎駕船出海,為自己這一支保存血脈,自己則與鄭洽留在閩地躲藏。

那年被燕王血洗的政權,仿佛烈火也無法除根的草坡。

當篡位者開始品嘗皇權的甘美時,草籽們以各種方式飛往天涯海角,頑強地存活于大明帝國疆土內外的暗處。

朱家、鄭家、方家,還有另外二十一位跟隨建文帝的臣子,他們開枝散葉,擁有了龐大的嫡系與外戚人群。兩百年的時間,尚不足以消弭「繁華一夜崩塌」、「瞬間妻離子散」的仇恨,曠世英才鄭洽及其子佷輩嘔心瀝血的運籌,又維持著暗網世界里的尊卑秩序與各司其職。

倘使紫禁城里朱棣那些醉心斗獸、喜歡嗑藥或者拒不上朝的後代們,得知這個暗網世界的朱家江山里,寧德小山村的僧侶被稱作「首輔」,沒有根的太監被稱作「將軍」,做過仇人檐下宮女的老嫗被稱作「郡主」,定會報之以輕蔑的嘲笑。

但倘使真有鬼魂一說,地下的朱棣曉得建文帝的後裔,勢力早已越出大明疆土,甚至還吸納了馬祥麟這樣與昏君有殺父之仇的強援,再看看自己那些井底之蛙的不肖子孫,朱棣的棺材板恐怕都要蓋不住了。

禪堂的內室中,鄭朗撕開火漆信袋,取出繆瑞雲的信箋,看到信頭的暗號,折身從書架中拿下一本佛經,翻開後,對照信箋上的數字,抄錄佛經中的漢字,再連起來通讀。

少頃,他將等在外頭的鄭益喚進來。

「郡主說,馬祥麟在通州訓的萬余川軍,陸續被派往山海關等地。劉將軍掌管蘇杭織造局後,截至去歲末,弄出的銀子大概二十萬兩。」

鄭益听了,略略思忖,喜道︰「劉將軍在南直隸威望甚隆,從官到商,都明白,他在松江開關一事上功不可沒。這些人最精,定然明白,松江開關頭一年,劉將軍送進內庫的銀子要比月港的顯著增加,龍椅上那個才會不理睬浙直那些做走私的縉紳老販子告狀。」

鄭朗點頭︰「是這個理兒,就像你們俞大總兵,每年孝敬內庫的銀子也不少,所以劉將軍接下來,應該進賬更豐。」

頓一頓,又道︰「阿益,劉將軍的五萬兩銀子,很快會過來,你拿去,給劉香招人用。」

鄭益此番以回鄉祭祖為由,從廈門衛所趕到寧德見鄭朗,的確是要這筆錢。

在沒有外人的密室里,鄭益對鄭朗這位「首輔」的稱呼便親近了許多。

「叔叔,原本不必這樣急。沒想到郡主與叔叔說過的那個鄭氏,就是都傳顏思齊的老相好那個,說動了許心素,許心素又說動了俞總兵,真的要打荷蘭人。」

「急是好事,」鄭朗雙目微闔,捻著佛珠,澹澹道,「我們讓劉香離開平戶,趕到台灣投奔顏思齊,就是要讓他借著給顏思齊招兵買馬的機會,從海外把我們的人運進台灣。現下正是個不讓顏思齊起疑的好機會。打荷蘭人好哇,練練兵,也看看俞咨皋的那些好炮,怎麼用。況且,日本那邊,原來和弗朗基交好的幾個大名,最恨荷蘭人,這回我們正好去游說,攛掇俞咨皋和顏思齊聯手收拾紅毛,是我們的主意。」

【鑒于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盡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 】

鄭益附和稱是,默了默,終于還是忍不住問︰「叔叔,那個鄭海珠,出的主意不錯。她,真的不是我們的人?」

鄭朗睜開眼,目露惋惜之色︰「不是。從她祖父那輩起,就不是了。還是主公有聖君胸懷,信你大伯只是不願承襲鄭家的職責,但會恪守秘密。否則,若當初從海外遣使來殺了你大伯,如今哪里還有這個被郡主看好的鄭家小孫女。」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