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32章 金烏巡天

丘志清他們自未央宮,台閣區中,選了一處最大的殿宇。

原本也是丞相辦公的地方,只不過而今被當做常朝的召開之地。

上首坐著五人,下方坐著百官,五人與百官面對面而坐,這種上面沒有皇帝壓著的常朝,真是……感覺莫名的好。

听聞數百年前,大漢便是如此。

皇帝並不怎麼參加常朝,都是由丞相召開。

饒是如此,大臣們也是需要向丞相行禮的。

哪像如今,桌面上有自己的職位,只需要對號入座便可,大家也不用等候,到了,便落座,等待時間一至,便可開始。

寬大的政事堂中,官員們的議論聲此起彼伏。

雖然大家都有意控制自己的聲音,可人一多。

難免便有些嘈雜。

「當……」

一聲編鐘之音,響徹全場,雖然如此場景,已經歷過兩三次,不過大家依然感覺,相對以前上朝,雖然多了幾分輕松。

卻是少了幾分莊嚴,也不知道是好是壞。

一名政事堂議郎,手持議桉,站立起來,開始講述今日議題。

「今日主要討論南下征討漢中張魯,以及徐州陶謙的求援……」

在台上侃侃而談的,是政事堂的議郎,劉誕,正是劉焉次子,原本為皇帝服務的議郎,而今也變成了為政事堂服務。

一些人感到驚奇的同時,難免也會有些人覺得悲哀。

而今,將軍府中的將軍,都可以稱之為大將軍。

不過與之前的大將軍,已然不可同日而語。

他們沒有了自己的部曲,沒有了自己的莫府,也沒有了自己的軍工廠,養馬場,參謀部等附屬機構,平時與閑職無異。

這些都是需要他們,帶兵出征之時,才會配備少許。

頂多也就配備參軍等,配合參贊軍機。

給大將軍們,出謀劃策,調度糧草,醫治傷兵,補充兵員等。

而今莫府的功能,大致相當于後世的參謀部。

就這,還是出征之時,才會配備,一般情況下,就是個有點名望的軍頭,除了自己平時的一個親衛隊,五十人左右。

他們沒有朝廷軍令,誰都調動不了。

基礎掌權的,都是各個衛軍中的,各營校尉。

就連衛將軍,都沒有調動的權利。

調兵權在政事堂手中,將軍府只有統兵權,也就是負責日常訓練,或者接令後帶兵出征,饒是如此。

軍中福利,後勤,兵員冊,都在兵部手中。

這是皇甫嵩等人搞出來的,並非丘志清的意思。

不過他也樂見其成,而今什麼大同社會,他是不想了。

只想早日結束這亂世,對于皇甫嵩,黃琬,以及劉虞等人,能想出這種制衡的辦法,他是一點也不意外,甚至還樂見其成。

劉虞等人,剛開始還以為丘志清會反對。

畢竟這種分權,怎麼看吃虧的,都是丘志清和徐榮。

而得利的,是大漢朝廷,或者說是政事堂。

他們都準備好了,更退一步的乙號計劃,乃至多退兩步的丙號方案,他們都有。

可沒想到,丘志清和徐榮,竟然直接同意了。

搞得劉虞等人都有些驚疑起來,難道自己真的錯怪丘志清了不成?

他真的是大漢忠臣?

其實丘志清當初提議他們進入政事堂,看中的,便是他們沒有復雜的門生故吏的人情網,同時人品也算是過硬。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于有了解決之道,這里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為什麼王允被丘志清邊緣化了?

就是因為此人,身後不僅站著官僚,還站著世家。

或許劉虞,皇甫嵩等人,以後會變成那個樣子。

不過那都是十年之後的事情了。

丘志清用了十多年,打造了並州的基礎教育網絡,這麼多年過去,手中底牌何止那些,難道再用十年,還無法在關中,以及洛陽鋪開?

在這個被董卓等人,犁過數次的地方。

丘志清不相信,那些世家豪強還能立足。

皇甫嵩,軍隊已經被全部打亂。

劉虞,有能力的宗室都出去發展了,不然就是被「張角」弄死了,誰讓他們擋了「張角」的道路呢?

黃琬,族人雖多,但是分居各地,形不成世家。

這三個人分別代表軍隊,宗室,以及世家,卻又不能完全代表三者。

是穩住局面的最好選擇。

「諸位相爺,諸位同僚,末將願領兵,南下征討張魯,打通關中與蜀地之聯系!」

劉誕剛說完今日的議題,便有一人跳了出來,眾人一看這主動請纓之人,盡皆面色古怪的看向劉誕。

劉誕感受著眾人意味南明的目光,臉色漲紅,月兌口而出道︰

「某也是才拿到的議題,爾等莫要瞎揣度……」

也無怪乎眾人如此,只見站起來主動請纓的,卻是剛剛升任騰驤後衛左中郎將的劉範。

這麼積極,要說這兩兄弟沒有事先通過氣,他們自己都不信。

不過一听,劉誕這廝說他也是今早才拿到的議題,眾人盡皆恍然。

畢竟大家也不是傻子,這種謊話,自然說不得……

左右中郎將,而今是衛將軍的副手。

騰驤後衛的衛將軍是黃忠。

黃忠是個比較低調之人,原本唯一的牽掛,便是自家兒子。

而今兒子身體大好,而已武藝也初具火候。

他算是了無心願了,你說弄個侯爵吧,自家兒子出家修行,弄了也是後繼無人,你說再找自家夫人練個小號吧。

到了他這個水平,他這個年紀。

再想練一個,怕是有些……

因此,他對南征之事,也不是太過上心。

可沒想到,自己這個平時表現還算沉穩的左中郎將,今日竟是如此積極,他麾下一共有左右兩名中郎將,都是他的副手。

在黃忠差異的看過去之時,卻見劉範瘋狂的向他使眼色。

傳音他是不敢傳音的,在這里傳音,幾乎就和放廣播差不多。

這是丘志清通過研究符文,弄出來的,一種截獲傳音的小秘術。

運用在這政事堂議事之所中,剛剛好。

之前便有一名不明所以的官員傳音,說另一個官員的壞話,結果他傳音的話語,在政事堂中回蕩開來,當場社死……

黃忠大概從自家副手眼中,看到了懇求。

無奈,只好起身附和。

「末將黃忠,願率領騰驤後衛,為朝廷征戰,征討逆賊,義不容辭!」

還沒等上邊的丘志清他們說話,下邊在場的各個衛將軍,便鬧騰起來。

好嘛,感情就你們騰驤後衛能打唄?

我們虎賁,龍驤還在呢,哪輪的上你們新編的騰驤衛上。

看著趙雲,張楊,皇甫堅壽,馬騰等人,紛紛請戰,丘志清,劉虞等五人,經過一陣商議之後,決定舉行軍中大比。

哪個衛勝出,便由哪位衛將軍,領兵出征。

後勤物資,可以先行準備,等秋收之後,便可以出征。

反正現在才是夏天,離秋收還有一段時間。

對于陶謙的求援,朝中官員,在經過一陣商議後,認為,可以改封曹操為豫州牧,畢竟他這個兗州牧本就不合法。

改任呂布為兗州牧,如此才比較合法。

丘志清全程不發一言,最後決議之時,他只需要同意便可。

雖然丘志清本人,對這個所謂的政事堂會議,不怎麼滿意。

覺得這還是封建余毒,可惜,這已經是他能力範圍之內,能做的較好的了。

慢慢的,其實大家也看清了,丘志清此人,對政務軍務,並不怎麼上心,听說他最多的時候,便是在農田之中,看著作物生長。

還經常帶著他那個徒弟,叫什麼鐵柱的。

听听,這是正常人能取的名字嗎?

黃忠感覺有被冒犯到。

而相對于一些不明就里之人,正在能站在高位的,反倒是對丘志清平添三分敬意,畢竟權力這種東西。

一旦沾染上了,便很難再擺月兌。

那種一言可改變萬千人命運的成就感。

並不是一般人,所能抵御得了的。

而這位,便可以!

丘志清相信,這種政事堂會議,會越來越多人喜歡。

畢竟,正常人,都不喜歡跪著,匍匐在地上,跟別人說話,哪怕回個話,也要戰戰兢兢,生怕一句不對,便是全家消消樂的下場。

就如同丘志清後世看的電視劇一般。

為何有大臣被皇帝賜死,還有高呼︰「謝陛下隆恩!」

而不是破口大罵,宣泄心中不滿,他們真的感謝皇帝殺了他們嗎?

扯澹,還不是怕禍及家人。

可而今政事堂頒布的《大漢律》並不會,一切以《大漢律》為基準,這是政事堂的權力來源,其中便詳細劃分了,朝廷與皇帝。

政事堂與各個部門之間的權力,以及義務。

一般情況下,大家還是喜歡站著,挺直腰板和人說話。

而政事堂新頒布的初版《大漢律》,便可以滿足大家這個需求。

當然了,也不是大家都滿意的,有些天生「跪族」除外。

其中,要說最不滿意的,要數劉協了,不過他沒有發言權,他被劉虞以皇叔的監護人身份,單方面給代表了,也就是說劉虞代表皇帝,同意了!

這也是丘志清的意思,政事堂五人都同意。

那以後,要是劉協想要翻盤,便需要繞過他們五人。

那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

除此之外,為了防止個別敗類,與獻媚陛下,劉虞等人,還規定,凡是進入政事堂,或者各個部門的官員。

必須發誓,承諾遵守《大漢律》。

所以說,很多時候,丘志清只需要開個頭。

並且把劉虞,黃琬,和皇甫嵩這三個老狐狸拉下水。

他們在走投無路之下,便會徹底發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幫丘志清,把他們能想到的漏洞,全部堵上。

畢竟,當他們聯手架空皇權之時,他們便是一條船上的旅人了,或者換一種說話,一根繩上的螞蚱,也可以。

所以,與你兄弟有福同享之時。

切記讓他們有難也要同當!

如此,友誼的小船,才能又快又穩!

至于劉範為何這麼急于打通關中,與蜀中之間的聯系,也很好理解,畢竟他有個不安分的老爹在蜀中。

自己和從弟劉誕,在長安還有兩大家子。

他不得不急,否則,他老爹一個形勢判斷不對。

他們倆家人,就沒了呀……

長安這邊,丘志清正在逐步給大家立規矩,同時也是利益的再分配,這對丘志清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世間之事,或許表現不同,然其本質相通。

本質上,和在重陽宮中,協調各脈,是一個性質。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重陽宮中,各脈也是有齟齬的。

只不過沒有到那種不可調和的地步而已。

不然他師弟王志桂,為何會派自己弟子,來頂替丘志清卸任掌教,升任長老之後,空出來的那個主事位置。

乃至還曾經給丘志清來信,邀請他去劍閣遇仙觀悟道。

其實哪是悟道,不就是讓丘志清去遇仙閣坐鎮,或者說養老嗎。

只不過被自家師兄尹志平直接拒絕,便回信,直接說明。

就算丘志清羽化,那也必須留在重陽宮。

畢竟第二代掌教去了遇仙觀也就算了,還可以說是毫無準備,要是第三任掌教,依然回自己的支脈羽化。

那重陽宮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

可他們都沒想到的是,丘志清直接陽神托舉道體飛升了……

不過最後留下的天子御賜拂塵,也算是留在重陽宮了。

而今在大漢干的活,和在重陽宮中干的,其實也沒有多大差別,他只需要把其中大多數利益拋出,便可以安心從外來的強龍。

變成他們之中的一員,還是他們之中的仲裁者。

從對立關系,變為主持公道的依附關系。

這種關系的轉換,就是這麼自然而然,悄無聲息的便完成了。

常朝舉行了大概一個上午,基本敲定了關中接下來的發展計劃,以及之前懸而未決的,長安成的改造計劃。

此前幾次常朝,只能讓大家熟悉熟悉規矩。

而今應該才算是正式的常朝。

王允一步踏出政事堂,他要回去自己的禮部。

開始布置太學的整修重開事宜,本來以為自己這是要坐冷板凳,沒想到,還有這麼多的事情,等著自己做。

抬頭仰望,在雲層中時隱時現的夏日,

「金烏自巡天,不覺天已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