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97章 天下大吉

先不論赤霄劍到底飛哪去了。

只說整個平叛戰斗,自從三月之後,便順利了很多。

以前張角他沒得選,現在他想當一個好人。

在張角的指導下,整個冀州黃巾正在有序的安排老弱婦孺撤離。

撤退的方向,自然是丘志清的雁門五郡。

在張角能動之後,便放棄了廣宗城,往鄴城而去,和張梁匯合。

剛開始,靠著結硬寨,打呆戰,步步緊逼的盧植,一見到張角率領五萬精銳黃巾軍到來,便很果斷的退往鄴城死守。

這倒是稱了張角他們的意。

雙方在鄴城,一對峙,便是兩個多月。

轉眼間,便到了五月中旬。

盧植越想越是不對勁,按照他的想法。

對面數十萬人,人吃馬嚼的,怎麼著,糧草也該耗盡了,為何直到如今,還不見對面以後糧草耗盡的趨勢?

此時盧植已經有些急了,不斷派出探馬。

往黃巾軍後方刺探,想找出他們的糧草基地。

他倒不是想玩襲擊糧草的招數。

而是想拖桶對方的糧秣,來印證自己的推斷。

經過大半個月的探查,盧植終于查明黃巾軍的運糧路線,狡猾的黃巾賊,竟然設置了三條運糧線路。

一條常用,一條備用,一條用于緊急運糧。

按照規律,他們是十天運一次糧食。

走兩三次常用路線後,必走一次備用路線。

然則,不論他們怎麼走,運過來的糧食,頂多夠三萬人食用。

排除所有不可能,哪怕結果很是離譜,那也是事實,也就是說,事實上,對面不知何時,二三十萬人,撤退的,僅剩三萬。

他盧植,被對面的張角耍了!

而此時,朝廷傳過來的消息,也讓盧植有些坐不住了。

現在已是六月初,皇甫嵩早已平定潁川,而南陽的黃巾賊,也被朱平定。

此刻正押送著大批俘虜,押送往並州北方五郡。

此刻,也就他盧植面對的「黃巾主力」還沒有被平定,朝中友人也曾來信說明情況,有人上書彈劾他養寇自重。

說他罔顧天恩,延誤戰機……

這點盧植堅決不同意,之前,對面張梁還是二十多萬人之時。

他也多次出戰,一度打的張寶節節敗退。

退回城中,還是因為匪首來援的原因。

不過朝中只看結果,不看過程,這是大多數人的通病,更別說,人家還是專門來挑刺的,你怎麼解釋都沒用。

他的援軍皇甫嵩,已經領兵兩萬,在前來支援的路上了。

盧植心知,自己要是再不能拿出像樣的戰績。

恐怕朝中那些家伙,會讓自己更為難堪。

當夜,盧植果斷命令部隊早睡,三更做飯,五更出城襲營。

情況比之盧植預料的,還要順利,一個幾十萬人的大營,竟然空空蕩蕩,僅剩萬余人把守,卻也在盧植大軍到來前,果斷投降。

至于大賢良師他們,則是已經退走。

一問才知道,原來前段時間,他們一直用增灶法。

讓整個營地,看起來還像那麼多人的樣子。

可笑自己還每天飯點之時,上城頭觀看黃巾軍這邊升起的煙霧,來判斷他們的人員是否減少,糧食夠不夠。

原來自己的小伎倆,早就被人家看穿。

再詢問大軍是什麼時候撤退的。

俘虜說已經有將近兩個月了,這些半個多月以來,撤退的比較快。

以前都是隨著運糧隊一起回去的。

盧植這才想起,自己派遣的探馬,被黃巾軍攔截的事情,而自己往他們後方派遣探馬,顯然是有所發現。

這才急沖沖的,加快了撤退速度。

盧植長嘆了一口氣,果然是個難纏的對手。

以前和張梁對陣之時,雖然每次都能佔著上風,可惜,斬獲卻是不大。

這次好歹一次性俘虜了上萬人,繳獲的糧草也不少。

對洛陽也算還有個交代。

黃巾退往西北邊,邯鄲方向,這是要進山的節奏。

盧植立馬派人追擊,卻是把人分成三路,在這大平原之上,沿著官道,齊頭並進,如此可避免被埋伏。

此刻邯鄲之中,可謂是糧食堆古籍堆積如山。

這都是張梁在這數月來,抄沒那些豪強大族,搜刮而來。

特別是那些古籍珍本,就連張角看了,都流口水。

要不是現在事態緊急,他都想放下所有事情,好好研讀一番。

「可惜了……這些好東西,只能便宜沖和這廝了,準備好人手了嗎?我們很多弟子都在他那里,此事務必保密。」

張角欣賞了片刻,這些珍貴古籍,便轉頭看向張梁。

張梁看著自家大哥那慘白的臉色,不由心下一痛。

同時心中,亦是不解,如此一來,又是為了哪般?

張梁並沒有回答張寶的問題,他只知道現在自己很是不解,「大哥,我不明白,這是為什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啊?……」

此時存放這些東西的院子中,空無一人。

張梁適才進來之時,已是隨手布置了一個隔音結界。

看著還在滔滔不絕,搖頭晃腦加擺手,問題一個個往外冒。

結果最後一句都是在問「為什麼?」,張寶不由默然,為什麼?他也想知道為什麼,難道真的是為了三界眾生?

還是說,為了自己成仙的野望?

亦或者,就如同當初自己對沖和說的一般?

入世,只為讓自己道心通徹?

張角知道,這是自己的問題,是自己的「為什麼」,而不是張梁,或者以後張寶要問的「為什麼」。

他們只是一時間得到的太多,難以割舍,難以放下。

以前常听人說,要懂得放下。

而後又有人說,不曾拿起,何談放下。

可當自己拿起之時,又有幾個人能放下?

現在在自己面前的張梁,很明顯,是放不下了。

「其實你心中早已有了答桉,又何必向我苦苦尋求答桉呢?我等本就非塵世中人,回歸山野之間,不好嗎?」

張梁听聞此言,整個人都有些不好了。

張了張嘴,他卻沒說什麼,轉身離開了小院。

「人我已經安排好了,絕對信得過……」

說道此,張張梁腳步一頓,頭也不會的說道︰

「我不想再回山了,我也不知道該去哪座山,我感覺自己就像是五根浮萍,大哥,這幾百年來,我也累了,

此事過後,我會找個地方,隱姓埋名,娶妻生子,也為我們老張家開枝散葉。你……自己珍重!」

張角張了張嘴,沒說什麼。

他這兩個弟弟,本就沒什麼求仙問道的恆心。

想的最多的,還是娶妻生子,開枝散葉。

也不能說錯,只能說各人的追求不同,想想,當初一起求道,一起被師傅他老人家收入門牆,當做記名弟子。

又一起在師傅的幫助下,游歷多個凡界。

相伴走過兩三百年求道路途的親兄弟,沒想到,朝一日也會分道揚鑣。

看著張梁消失在院門口的背影,張角苦笑一聲。

求道,不就是如此嗎?

遇到一個道友,相伴做過一段路程,最後走著走著,便走散了,再走一段路,又遇上新的道友,如此反復。

直到有一天,你能找到一個陪你走到最後之人。

要麼,便是你先倒在求道之路……

張梁如此想,想必張寶也是如此作想吧,畢竟,自己的想法,自始至終,都和兩位弟弟,貌似不太一樣。

「他們兄弟倆,這是起了爭雄之心啊……」

中平元年(第十四年),六月中旬。

又是磕一個小麥的收獲季節,可邯鄲東面的一大片麥田之中。

卻是點綴著一個個帳篷,小麥還未成熟,便已經被盧植大軍提前收割,看這樣子,這是不打算給城中之人出來收割麥子了。

此時,北邊幽州的兵馬,大概三千多人,前來會合。

言明,北上攻擊幽州的張寶所部,已經潰散。

匪首張寶一路逃回邯鄲,與張角會合。

此時,邯鄲這一路,可謂是當今最後的一股黃巾賊寇。

而此時的盧植,正在帥帳之中,接見一人,此人方面大耳,雙手修長,要說過膝,那就多少有些黑的成分在里邊。

天庭飽滿,一看就是個有福之人。

身上隱晦的氣息,是不是顯露。

顯然亦是本事在身之人。

此人便是涿郡劉備,劉玄德了,其腰間一把寶劍,棗木為劍鞘,劍柄被麻布包裹,整個顯得的有些破舊。

這是大概三個多月前,自己二弟張飛拾掇給自己的。

說是從天而降,剛剛好,斬斷了幫他打造的一對雌雄雙劍。

他見這柄寶劍不錯,便弄了個劍鞘,拿來送給自己。

說來也怪,這柄劍,劍柄之處,看似胡亂纏繞的麻線,竟然無法卸下,仿佛天生與劍柄連為一體一般。

倒是劍鞘是新制作的,沒什麼好吐槽的。

此次幽州刺史要穩定地方,他立了一些功勞。

幽州刺史不太好給他什麼封賞,便將其打發到盧植帳下效命。

這倒是正好遂了他的意,原本就不太想在幽州待,那里自從鮮卑當年被打殘之後,回去便爆發了內亂。

零星的鮮卑部落,自然不敢再南下,因此沒有立功的地方。

正好,讓自己來盧植帳下听命也好。

听說張角三兄弟都在,自己又曾經听過盧植的公開課,算是盧植的記名弟子。

他倒不是想沾光,只是覺得,來盧植這里,可能機會要大上不少。

僅此而已……

果然,來了不到五天,對面張寶出來邀戰,由于出戰兵馬不多,盧植有些模不透張寶的套路,于是讓主動請戰的劉備出馬。

沒想到,張寶竟然馬失前蹄。

導致黃巾軍陣型大亂,張寶很輕易並被斬于馬下。

不過尸體卻是被黃巾軍搶回,沒能斬首。

當晚,邯鄲城中,掛起了白帆……

此戰過後,黃巾軍開始閉門不出,盧植幾番攻打,均無成效,正當盧植打算再接再厲,一鼓作氣拿下邯鄲之時。

六月底,皇甫嵩,董胖子率軍一起來到盧植大營……

一同過來的,還有一位殘缺的天使,黃門令左豐。

這次沒有丘志清熟知的左豐索賄的橋段。

而是直接拿出一份詔書,劉宏倒也沒有太過苛責盧植,而是說他勞苦功高,听聞他身體不適,特許他回京養病。

至于大軍,交給董胖子統一指揮,由皇甫嵩為輔。

盧植雖然心中不願,卻還是干脆的接下了聖旨。

可接過來一看,卻本能的感覺哪里不對。

具體是哪里不對呢?

他一時間又想不起來……

「北中郎將,該交印綬了。」

此時,左豐的提醒,在耳畔響起,他這才想起來,到底是哪里不對,印璽不對,這個詔書用的是劉宏的私印。

【鑒于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盡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 】

雖說皇帝的私印,也是發布詔書之時,常用的印綬。

不過這種正規的換帥詔書,難道不應該用傳國玉璽嗎?

「北中郎將?」

左豐再次催促,見董卓也有些不滿,盧植這才放下心中的疑惑,開始交割事務,交接這十萬大軍的指揮權。

盧植離開了,不過日子還得照常過。

劉備去送了一番,被盧植勉勵了幾句,讓他繼續留在董卓麾下听命。

然而董胖子依然不行,原本其麾下有一厲害武將,使得一手好方天畫戟。

然而上城容易,想要站住腳,就不容易了,「蒼天」雖然沒了,可建成之時,刻錄的陣法還在,上去了就會被陣法壓制。

一個月後,七月底,朝廷再次換將,理由是董卓畏敵不前。

其實主要是他總是讓以前盧植的兵馬攻城,他帶來的人從不上。

這才引發不滿。

最後皇甫嵩上,依然不成,不過他至少對大家一視同仁,軍中也沒有什麼怨言。

這一拖,便到了八月初,好巧不巧,張梁出戰不利,又被斬殺,而且又陰差陽錯的死在了劉備手里。

剛剛火化了張梁,第二日,八月初八。

好日子,邯鄲開城投降了,據說張角病死,張寶張梁又先後戰死。

城中跑的跑,逃的逃,沒人管事,他們一商量,干脆投了……

向西傳到京都洛陽,各級官員彈冠相慶。

黃巾賊被剿滅了,再也不用擔心被暴力搶劫了,沒有黃巾賊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借用他們的話來說,那就是——天下大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