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二十二章 投產

在西方國家全力發展半導體晶體管技術的時候北方大國正在全力進行電子管的小型化和微型化的研究。他們甚至用電子管生產出了在當時來說性能很不錯的計算機。

從事後的發展上看,北方大國在當時的科學研究上走錯了方向,不過這也造成了現在北方大國在電子管的生產技術方面處于領先的地位。

對于王衛東來說有這一點就足夠了。

廠房建設到一個月的時候,王衛東就給姚啟明打電話讓他請巴倫丁先生回來,讓巴倫丁先生對工廠的生產設備布局和無塵化提出建議。

由于北方大國對電子管的科學研究非常重視,這也讓他們異常關注其他國家在電子管方面的科學技術。在電子管方面的情報收集上北方大國做的很好。

石可為派人送來的那十幾種電子管,巴倫丁先生以前都研究過。這對王衛東他們以後彷制這十幾種電子管創造了很大的便利條件。

巴倫丁先生建議投產以後先生產結構相對簡單的幾種英制電子管,比如說等效果管Cv.1856。和金屬管vt74,八腳的高真空旁熱式全波整流管5z4gt。

中國開放以來,小本子和港島企業把很多音響生產轉移到了粵省。音頻放大器是音響生產的非常重要一項。

音頻放大器有兩種。一種是晶體管的音頻放大器,另外一種是電子管的音頻放大器。

而相對于晶體管的音頻放大器來說,電子管的音頻放大器更受到追捧。

因為電子管音頻放大器可以對聲音起到潤色作用,使用聲音顯得溫暖耐听,溫柔厚實,音律動人,音樂感和氛圍感都非常好。

所以在音響市場上,高檔產品都是由電子管作為零部件生產的音頻放大器,人們稱作膽機。

粵省有這麼多音響生產企業,對電子管的需求量自然很大。這也是王衛東覺得可以生產民用電子管的勇氣。

電子管的使用壽命普遍都不太長,一般來說只有上千個小時。如果誰能生產出來長壽命的電子管,那麼誰就會在市場上佔據絕對優勢。

隨著廠房的陸續完成緊接著是生產設備安裝。王衛東讓宋宇又請來了幾十個有經驗的老工人,這些已經五十來歲的老工人在體力上自然就沒有辦法跟年輕人比,不過在經驗和奉獻精神上那就比現在的年輕人強多了。

設備安裝然後就是進行生產調試,所有的這些事加在一起就弄了兩三個月的時間。

這些事情都完全做完以後還是不能馬上進入正式生產。

北方大國來的那些技術工人都有豐富的技術經驗,但是他們畢竟有兩三年沒有進行實際操作,用中國話說就是「手生」。

無論是拉絲還是玻璃管的燒制以及後面的所有工序都完全依靠的是工人的經驗和技術。

要讓這些技術工人達到以前的生產狀態,還需要讓他們適應一段時間。

王衛東從原來向陽電子工業公司生產電腦學習機的生產線上挑選出一百五十名心靈手巧的工人。

雖然生產電腦學習機與生產電子管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事,不過這些工人頭腦靈活,學習能力強。王衛東覺得讓他們跟著那些北方大國來的老技術工人學習也能學得很快。

于保齡也是這一百五十名工人之一。

電子管生產中很重要的是陰極制造和電子管真空度,無論哪一個環節都需要最熟練的工人進行操作。

拉絲過程中要把鎢絲拉成只有頭發絲的七八分之一,甚至1/10,這需要非常高的技術。

玻璃管燒制過程中需要工人在操作的時候掌握準確的火候才能吹制成形。

十幾天後,北方大國來的技術工人慢慢進入狀態,開始正常生產。

王衛東從電子工業工廠選拔來的工人負責做一些輔助工作和跟在北方大國技術工人後面學習。

而到這個時候就更需要翻譯人員,否則北方大國的技術人員和電子工廠來的工人根本沒有辦法溝通。

歐小陽在黑省有很多關系,他已經緊急趕回黑省多請幾個擅長俄語的人來弗山,而王衛東和姚啟明只能趕鴨子上架擔任起翻譯工作。

由于根本就不懂技術上的專業術語,王衛東擔任翻譯也非常吃力。

于保齡負責學習拉絲,幾天下來還是不能掌握技術要領。她自己也很著急。

王衛東盡管自己心里也很著急,可還要裝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

「不要緊,慢慢來嘛。你看看這個老太太,她已經五十多了,他的技術是在十幾二十年中學來的。你這麼幾天就學到這個程度已經是相當不錯了!」王衛東安慰道。

听見王衛東這麼說,年輕的姑娘精神上放松了不少。

為了轉移于保齡的注意力,王衛東問道︰「你的同鄉小芸現在找到了沒有?」

兩個月前,小芸的母親因為小芸在最近幾個月往家里寄的錢減少了很多所以就趕到工廠里查看情況。

她在工廠門口揪住自己女兒的頭發把小芸痛打了一頓,當天夜里小芸就跑了。

「早就找到了!听說她現在已經當上闊太太了,整天待在家里什麼都不用做。」于保齡答道。

「小芸這麼快就結婚了?听你這麼說,她找的一點定是有錢的老公。」王衛東問道。

「嫁人人倒是沒有,港島一個貨車司機把她包下來了,一個月給小芸幾千塊錢家用,小芸從這些錢里面拿出一千塊錢寄回家里,現在不僅她可以舒舒服服的當闊太太,家里人的生活也改善了不少。」于保齡解釋道。

王衛東仔細觀察于保齡的表情,他覺得于保齡的語氣里帶著一點兒羨慕。

幾十萬上百萬的女孩子到粵省打工,每天在工廠里面工作十幾個小時,每個月拿在手上的不過一點點錢。

眼界越開放越覺得錢不夠花。在這里與她們生活的農村不一樣,看見的是幾十萬上百萬的轎車,幾百上千塊錢的衣服和鞋。

完全靠辛勤的勞動她們根本不可能過上那樣的生活。

一些女孩子慢慢的向往起那種不用勤苦勞動就可以錦衣玉食的生活,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