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二章 有人喜有人憂

PS:感謝大家的支持。

******

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這句話真不是玩笑。

前半句楊帆在剛穿越來的幾個月已經實現,這幾天他又體會到了數錢數到手抽筋的痛苦。

沒辦法呀,這時代識字、識數的人太少。

這麼多錢他們又不可能全用黃金支付,要知道黃金並不是唐朝主要的流通貨幣,而且很稀少。

銅幣雖然是主要的流通貨幣,但古代缺銅,銅幣的發行量並不多,不足以支撐整個社會的貨幣流通,因此,金、銀、布匹、糧食等珍貴之物,便與銅錢等價流通。

佛寺院倒還好,幾乎都是用黃金支付,而一些世家、富戶幾乎什麼都有,以銅錢、布匹、糧食為多,工作量自然就大。

在唐朝一枚開元通寶銅幣3-4克左右,一千枚左右為一貫,一貫就差不多重達7-8斤,就可想而知。

此次支付的黃金折算下來總共只不過有70萬貫左右,白銀也不多。即使把這些黃金、白銀全部折成銅錢價值,也遠遠達不到一百多萬貫,所以楊帆分到的100多萬貫,有二十余萬貫都是布匹、銅錢、糧食等,用上百輛馬車才拉完。

為了容納這筆巨款還特意清空了幾間側房,才把這些銅錢、布匹與糧食等東西全部裝下,而金子當然直接存進系統里以備不時之需。

雖然楊帆把金子等高價值的全部留下,李世民並不已為然甚至更為高興,畢竟金子並不是一般的流通貨幣,在他的角度看來銅錢與糧食更實際。

******

月兒彎彎照九洲,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高樓飲美酒,幾家流落在街頭。

雖然長安的八月艷陽高照,可在楊氏與武順住的小院里卻陰雲密布。

看了看娘親楊氏愁苦的面容,用手輕輕安撫懷中不斷扭動的女兒,武順微微嘆了口氣,現在她們又陷入了絕境。

一是武順的二哥派人來報,過兩日就是大夫人的壽誕,叫她們準備好賀禮前去祝賀,不然要把她們從小院中趕出去。

二是賀蘭家族派人傳話,中秋佳節要接走賀蘭敏月。

連續被夫家與大哥趕出府門,只能與母親、女兒住在這破敗的院落里,現在居然還受到他們的威脅,怎能不讓武順氣憤。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來到這里後她們省吃儉用,有時還去撿別人扔掉的菜葉。

可因為女兒生了一場大病,本來就沒有積蓄的她們已經捉襟見肘,要不是上次妹妹留下的一些銀錢,可能都沒錢為女兒治病,現在哪里還有錢去買賀禮。

除了賀禮一事更糟的是賀蘭家想接回女兒賀蘭敏月,這明顯是想從她身邊搶走女兒。

可她一個弱女子又有什麼辦法?

一旦再失去女兒自己活著還有什麼意義,想到這里武順頓時有些氣結。

雖然武順不是貪慕虛榮、小肚雞腸之輩,但諸多事情如泰山壓頂之勢涌來,心中仍不免有些氣苦,這不是明顯往死里整她們麼?

看到武順煞白的臉色,楊氏豈能不知她此刻在擔憂什麼,昔日的國公貴女居然落魄到如此地步,只能暗罵自己一聲無能。

讓女兒、外孫女吃不飽穿不暖,還時常擔心受怕,心中暗暗一嘆道:

「當初我的陪嫁物品中還有一支銀釵,明天拿去當了吧,這樣就有錢去買賀禮了,至于敏月之事,走一步看一步。」

武順听到以後臉色頓時變了變連忙拒絕道:

「娘親這可使不得,那銀釵可是您剩下的唯一陪嫁物。」

而後又有些吞吞吐吐地說道:「要不,明日我去找敏月的女乃女乃借些銀錢。」

楊氏听完冷冷一笑嘲道:

「他們當初把你趕出來,你以為現在還能借到錢麼?況且你現在回去求她們,她們一定會以敏月為籌碼,你舍得我還舍不得呢!」

听到這里武順滿月復委屈,這也不成那也不成,現在該如何是好,兩只杏眼吧嗒吧嗒掉下眼淚來一發不可收拾。

母女倆越想越傷心漸漸嗚咽起來,瞬間抱作一團。

正傷心難過之際,忽聞外面一陣人吼馬嘶好不熱鬧,兩人抬頭對視了一眼一臉疑惑。

未等她們出去查看便听到有人敲響了院門。

趕緊擦干眼淚又整了整衣裳,楊氏讓武順在里屋照顧好賀蘭敏月,自己則起身前去開門。

院門打開以後進來的是一個小姑娘,見到楊氏小姑娘愣了一下問道:

「請問您是武照武姑娘的娘親麼?」

看到楊氏點頭以後小姑娘一臉興奮的再次說道:

「那太好了,少爺叫我給你們送一些東西過來。」

「送東西給我們?」,楊氏有些愕然,心想該不會是搞錯了,自己並不認識這個小姑娘。

安頓好女兒以後武順從里屋走了出來,看到發愣的娘親朱唇輕啟疑惑地問道:「娘親,這是誰呀?」

小姑娘看到武順眼里顯閃過一絲羨慕,而後微微一笑後贊道:

「您就是武姑娘的姐姐吧,真是太好看了,與武姑娘一樣好看像仙女似的。」

看出武順她們的疑惑小姑娘接著解釋道:「武姐姐你們好,我是萬年縣縣伯的貼身丫鬟杏兒,今日替少爺送些東西給你們,這是給你的玉釵。」

听杏兒說完武順一張俏臉頓時滿臉通紅有些不知所措。

唐朝雖然社會風氣比較開放,但妹夫給自己這個大姨子送禮物,難免惹人非議,更何況送的還是這種女人用的小物件。

一時間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頓時進退失據。

旁邊的楊氏也是皺了皺眉頭,從上次的相處來看,這個姑爺應該不是這麼輕浮的人才對,便問道:

「送這玉釵過來你家武姑娘知道麼?」

杏兒當即回道:「武姑娘當然知道,這玉釵還是武姑娘吩咐下人去買的呢?本來武姑娘想親自送來,可現在府中事情太多月兌不開身,等辦完以後會過來看你們。」

武順這才恍然大悟,看來是自己想歪了,不過只听杏兒又道:

「少爺說武姐姐你們現在過的比較清貧,上次看到武姐姐頭上盤頭發用的是木釵,下次讓武姑娘來的時候再多拿幾支過來。」

這話又讓武順一陣悸動,沒想到楊帆對她的觀察如此細致,難道這個妹夫真的對自己有想法,獨自臆想的武順,紅暈又漫延到了脖子。

幫忙接過玉釵楊氏問道:「外面鬧哄哄的是怎麼回事,是不是府上還有人一起過來?」

杏兒一臉呆萌地拍了一下額頭這才反應過來:「唉呀,差點忘了,外面還有一些錢糧貨物,我這就讓他們搬進來」,說著趕緊往院外跑去。

看著一箱一箱東西往里屋搬,楊氏與武順頓時驚呆了,有些不敢相信的問道:

「你是不是搞錯了,怎麼送這麼多東西?」

對她們而言這場面太震撼了,要知道以前在國公府的時候都沒有用過如此多的東西。

裝有銅錢的箱子都有四五個,估計怎麼也得有幾千貫,還有好幾箱的布匹一看就是上好的錦緞,糧食等東西更不用說。

只見杏兒小丫頭一臉無所謂地道:「這算少的了,本來少爺說還要多送一些東西過來,武姑娘說送多了也用不著,不如下次來的時候,再帶一些過來。」

楊氏與武順對視了一眼臉色駭然趕忙連連擺手拒絕:「你回去告訴姑爺,謝謝他,下次來就不用帶東西了,家里現在都放不下了。」

而後又一臉疑惑地問道:「伯爵府上怎會如此富足……」

楊氏在國公府幾十年,雖然不管府中事務可也大致知道國公府的財務情況。

偌大的國公府最多也只有10萬貫左右的錢銀,一下子拿出幾千貫現錢出來,也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更不用說隨便送人。

而這個姑爺只是個縣伯,府上怎會有如此多的錢銀,比起傳承上千年的世家都不遑多讓。

杏兒一臉驕傲地道:「這算什麼,少爺可是掙了兩百多萬貫,要不是獻給朝廷一百多萬貫,我們府上都放不下。」

杏兒的話震得兩人瞠目結舌,兩百多萬貫,還送了一百多萬貫給朝廷,這也舍得?

原本以為女兒武照被皇帝賜給一個男爵是吃虧了,現在看起來倒是女兒攀上了高枝。

杏兒離去以後,看著幾乎堆滿房間的箱子武順覺得如在夢中。

可是手中潤滑透涼的玉釵卻又是如此真實。

來回看了看如此多的銅錢與布匹武順的俏臉漸漸露出了笑容,正想把自己心中所想跟娘親商議的時候,卻見楊氏皺著眉頭一臉愁容,這讓武順疑惑了。

于是不解地問道:「娘親為何事發愁?」

楊氏看了一眼自己大女兒誘人的瓜子臉:「你不覺得有些問題麼?」

看到大女兒一臉疑惑,楊氏又接著說道:「你妹妹到伯爵府也快兩個月了吧。」

武順想了想回道:「還差6天就兩個月了,這有什麼問題?」

「你剛才沒听見杏兒那個小丫鬟怎麼稱呼你妹妹的麼?」

「武姑娘呀」,武順月兌口而出隨即又感覺有些不對,一雙杏目瞪得老大盯著母親有些不可置信。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