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樓上真的不要這麼悲觀啊,其實有很多工作也不需要特別跟人交流的!

我覺得樓上的心理負擔太重了,你可以休息一下,然後慢慢的從這個角度去思考,找一些不需要他跟人溝通的然後又比較有前景的那種工作,重新的規劃好職業道路之後,再慢慢去深耕。

人生還很長,你肯定能夠找到未來的方向的。

然後《黃金時代》這本小說我是看過的。

如果你真的要看這本小說的話,那麼你前期一定要撐過去。

因為這本小說是那種在大前期的時候,你讀著確實是會感覺到非常喪的,但是你讀著讀著越到後期你才能慢慢地感受到這本小說所要帶給你的那種希望。

所以我其實不太建議,就是本身就很喪的人讀這本書,我怕你讀了一半讀不下去,沒能體會到後面那種有新生希望的感覺,就已經被這本書的喪給帶入深淵了。

不過電影我還是推薦的,我覺得電影應該不會把那種特別喪的感覺拍出來,尤其是許安華導演的電影風格,本身就是那種或許鏡頭語言會很冷靜,但實際上總是能夠讓你在某些細節上看到默默溫情的導演。

所以如果是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的話,我還是很推薦大家去看一看的。

另外,關于《推拿》這部電影,我其實也是很期待的。

最主要的是,徐橫舟在第一次拿到影帝角色的電影《樹先生》中,其實飾演的主角後期也算是處于一個盲人的狀態了,那個時候我就覺得徐橫舟飾演的非常好,他演這種特殊情況,演的一點都不出戲,反而讓人覺得這個角色就是如此,就是這麼一個狀態。

所以我覺得徐橫舟在《推拿》這部電影中的表現也不會讓我感到失望。

只不過唯一需要擔憂的是《推拿》這部電影和《樹先生》這部電影不同,《推拿》這部電影所要飾演的盲人是一個真正的身處于盲人群體中的盲人,他從小的那種經歷所塑造的內心世界,如果不是真實體驗過,恐怕很難演出那種感覺來,就不知道徐橫舟會怎麼樣演繹出這個角色來了。

不過徐橫舟是專業演員,和我們平常人不同,他在情感體驗和感悟上,應該是比我們普通人要強非常多倍的。

能夠對盲人產生非常大的同理心,能夠觸及到他們的內心,所以還是很期待他的表現。」

「說實話,我對主角是盲人的電影,還停留在《聞香識女人》這部電影上。

這一部關于盲人的電影給了我非常大的震撼,但是震撼本身卻不是對于盲人這個群體的,而很顯然《推拿》這部電影打算對盲人這個群體進行深度挖掘。

我其實一直覺得這一類對于某一個群體的演繹是一種偏見,非常的主觀拍攝出來的都是自己的主觀臆斷,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對這類群體的一種無言的批判。

我希望《推拿》這部電影拍出來之後給我的感覺,不要是這樣的,不然的話,我肯定會很失望。」

「……」

徐橫舟因為進入了百億俱樂部,從而被廣泛議論的時候,確實如網友們所說,進入了一家盲人學校,進行對于盲文的系統性學習,並且盡可能的和盲人朋友們進行友好的溝通,從而體察一些他們的生活細節,了解一些他們的人生經歷,了解他們內心的情感情緒情況。

他這一次抱有非常大的決心,同時也確實像大眾所說的那樣,他現在多少也有那麼一點點包袱在了,本身在導演事業發展的非常好的情況下,如果他重操舊業,跑去當演員演戲了,不能夠取得非常優異的成績的話,那麼絕對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盡管他對演戲還是有著不同尋常的熱愛的,但是對于整體的事業發展來說,確實是有點虧。

所以這段時間在盲人學校,他學的非常的用心。

而對于自己的表演也很認真,把自己觀察到的感知到的東西全部都手寫記錄下來,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就已經用完了兩本本子。

所以在這段時間中,他對于盲人的內心世界有了更多的體悟。

但其實這對于他的表演來說,幫助並沒有他想象的中的那麼多。

因為了解和真正的去表演出一個盲人的狀態來是完全不同的。

尤其是他如果想要表演的足夠真實,達到婁燁的拍攝要求,也達到自己的心理要求,去沖擊影帝獎項的話。

那麼他就不能是一種表演的狀態。

他得真正的投入到角色當中,他得就是這個角色,他得假設是他重新穿越了一遍,而且已經適應了新生活,他得成為平行時空中那個成為盲人的自己。

這是首先的,最基本的,其次才是沙復明這個角色本身的情感情緒要求。

而這一點想要在短短的一個月內達成是非常難的,現在已經半個月了,他感覺自己在表演的完整度上面只達到了30%左右的程度。

要知道,他之所以給自己一個月的時間去達成100%的完整度,是因為在一個月之後,他就要進組進行拍攝了,而婁燁導演的拍攝向來對演員的要求極高,從來都是想到哪就要拍到哪。

他要求演員隨時隨地的投入這個身份當中,需要演員有極高的臨場反應能力和角色沉浸感。

徐橫舟在這一段時間無往不利的導演生涯之後,終于感受到了職業上面的瓶頸,感受到了再一次的無力。

其實好像相對于導演這個方向來說,當演員對他而言是更大的挑戰,因為每一次當演員都是讓他全情投入,都需要他絞盡腦汁把自己的所有東西全部都使出來,才能夠演好一個角色。

而當導演,由于他沒有用過自己原創的劇本,大多時候都是有一個大框架在的,所以是起到一個補充的作用,起到一個空場協調的作用,偶爾會有自己的創意,在其實心里是非常有底的。

當演員則不同,沒有人會幫他,他需要自己獨立的撐起一個角色來。

但換一個方向來說,其實當導演又是更難的,因為當導演其實需要的知識非常多,並不是說你看完一部電影之後,你就能把這部電影給拍攝出來的,沒那麼簡單。

真正的要將一部電影拍攝好,其實還是得靠他自己去從頭到尾的一點一點的鋪設開來,一點一點的精凋細琢。

但是關于表演的精凋細琢,這一方面他卻是有外掛的。

系統的訓練場能夠很好的讓他在這個方面無需自行探索,反而很有底氣的往前沖。

現在徐橫舟就是這種感覺,雖然說他在半個月中只達到了自己期望中的30%的程度,但是他卻一點都不慌張,因為他決定在剩下的半個月內一邊繼續和盲人朋友們進行溝通交流,以深化自己對盲人朋友內心世界的感悟,另外一方面就要動用到系統了。

他決定在系統中好好的體驗一番成為盲人的感覺。

去好好的經歷一遍沙復明所經歷過的那些事情。

並且還不只是這個角色,徐橫舟在之後的半個月內,把《推拿》這部電影中,所有的盲人角色都給經歷了一遍。

然後重點在訓練場中對沙復明這個角色進行了表演上面的訓練。

婁燁當然是不知道徐橫舟在這幾天做出了怎樣的努力,在訓練場中訓練了多少萬遍,又體驗了多少次盲人真實的生活,從而對于盲人的內心世界達到了非常深入的了解。

他只知道徐橫舟進入劇組進行拍攝的第一場戲,就讓他感到大為驚喜。

讓他不由得不感慨,有些人可能天生就是吃演員這碗飯的。

盡管徐橫舟已經一年沒有演過戲了,但是他一旦進入到鏡頭里面,仿佛就是那個人物,完全沒有讓他感到一絲的違和感,甚至比他想象的還要更好!

他在拍攝這部電影之前,腦海中構畫了這麼多次的人物,居然就這麼活生生地站在了自己的眼前,完全不需要他進行任何細節上面的修改,他仿佛在拍攝的不是一部電影,而是一部紀錄片。

婁燁還是第一次覺得拍攝電影是如此的快速且省力。

徐橫舟也覺得自己演的酣暢淋灕。

好久沒有作為演員去表演一個角色了,這一次的表演,一開始他覺得是對自己的一個交代,像是做作業,後來覺得是一個挑戰,現在卻覺得是一種享受。

他發現自己其實是非常享受站在劇組拍攝場地中的感覺,享受在鏡頭中去演另外一個人的人生的那種感覺,而在這種享受中,他的代入感是如此的強烈,他是如此的忘我,他覺得自己就是那個人,就在經歷那樣的一生。

而在劇組的拍攝現場中,所有的工作人員對于徐橫舟這次拍攝的投入也是有著非常大的感觸的。

因為他們就處在現場,卻幾乎是感受不到徐橫舟作為一個演員的身份,反而有種在直面角色的感覺。

當徐橫舟飾演的沙復明在進行人生中的第一次相親時,在面對與他相親的健全女孩小向。

他雙眼微微閉合,仰起頭「望」向前方,一副完全沉浸在自己內心世界中的模樣,非常文藝地念起了海子的《黑夜的獻詩》︰

「你從遠方來,我到遠方去,遙遠的路程經過這里,天空一無所有,為何給我安慰。」

這個時候周邊的工作人員看到徐橫舟的表現,真心的因為他所飾演的這個角色的這一行為感到有些好笑,卻又感到一陣莫名的揪心,以及一種文學上的飛揚。

並且在看到沙老板特別文藝範地念完這一句詩之後,正如大家所預料的,被小向的母親所嫌棄,直接拉著相親對象小向轉身就走了之後,那種揪心反而散去了,有一種果然如此的落地感。

所以在下一秒,當看到徐橫舟站在場中央,落寞無奈地正面對著湖水蕩漾,以舒緩傷感的語調繼續又朗誦了段詩句時。

听著這一段「豐收之後荒涼的大地,人們取走了一年的收成,取走了糧食,取走了馬」,雖然能夠感受到角色此時的情緒不佳,但是反倒沒有那麼的憂心了。

因為他們似乎又能夠從這個角色的情緒中感受到一絲的落拓,也許對方早已明白,早已知曉,他是知道自己不管怎麼表現,都不可能取得對方以及對方家長的認可的,這次的相親結果恐怕總會以失敗收場。

所以反倒真性情的念出了自己最愛的詩,也算是在這尷尬境地中找一找自己的寄托,好讓自己心中有所支撐。

想到這一層之後,現場的工作人員以觀眾的角度去看待這一場表演,只覺得沙復明這個人物的形象瞬間就在心中清晰立體了起來。

他簡簡單單的一個「符號」,所謂的盲人,也不是他身上唯一可以讓外界印象深刻的標簽。

更多的作為一個真實的人的屬性出現在了他的身上,讓觀眾和他的距離瞬間的拉近了。

婁燁立刻就決定把這一場戲挪到最前面,作為整部電影的開場!

雖然推拿這部電影的原著是群像小說,而婁燁也並不打算在電影中把視角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但是沙復明這個角色絕對是他心目中這部電影里很關鍵的一個角色。

是他認為的,當之無愧的男主角。

因為這個角色有點類似于徐橫舟之前拍攝的《你我他》中,他自己出演的男主角那個角色雖然看是沒用,但其實向觀眾傳達了整部電影想要傳達的最核心的主題。

沙復明這個角色也是一樣,從他的名字中其實就可以看出來,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東西。

它想要探尋一種黑暗和光明之間的界限。

一般影片中對于盲人的描寫,基本上都遵循傳統的非聚焦視角,致力于讓觀眾幾乎感覺不到「盲」作為人物表征的存在,好讓大家感受到盲人群體的樂觀,積極向上,把所有美好的詞匯賦予他們。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