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刺叉族實際上距離巴族烏族並不遠,當初從下游回來,木筏逆行費時半個月左右,距離不會超過四百里,而距離季蒼河口更是只有兩百余里。

若是乘坐木筏或者木船順河而下的話,最多兩天就能抵達微山湖附近,然後轉道進入微山湖,半天時間就能找到刺叉族老巢。

也就是說,以前本來從巴族前去刺叉族在沒有道路而且環境陌生的情況下步行需近一個月的時間,眼下順河乘船只需要不到三天,時空距離一下便拉近到盟族部落之間來往的標準活動範圍之內,完全具有了可以征服融合的條件。

不過這個征服代價還是很大。

因為刺叉族是一個擁有七八個部落的聯盟族群,人數上千,有大巫坐鎮的刺叉族更是和拱火族、烏族、羽公族、皮族等差不多,都是人口四五百人甚至更多的大型部落。

就算坐船能夠很快趕到,但去的人少了搞不定,去的人多了就需要更多的大型木船。

上次徐晨帶了四十人都沒敢和刺叉族硬拼。

在他看來,要想一舉拿下刺叉聯盟,至少需要上百人才行,而且還得準備充足,若是無法造成碾壓之勢,必然就會出現重大傷亡。

雖然也存在一定幾率的智取可能,但對于徐晨來說,若是不能親自帶隊的話,這種險他不會去冒,而是會盡量求穩。

就像征服皮族一樣,那是因為戰馬加持的狂暴戰斗力提升了整個隊伍的作戰能力,五十人可沖擊數百甚至上千的敵人,但步兵不行,在復雜的環境下,弓箭兵也不好使。

因為弓箭兵的戰場和戰馬一樣,適合空闊開放的場地,而不是環境復雜的水域和山區樹林戰斗。

而若是要一次性運送上百人的隊伍和糧食給養以及武器裝備,至少需要更大更多的大型木船,而眼下,他還一艘都沒有。

……

六月中下旬,農田莊稼開始成熟。

徐晨暫停了造船,開始和族人一起投入了收獲之中。

首先采收的依舊還是牛女乃果,但這種野果現在已經淪落成為一種還算美味的零食。

今年農田更多,而且因為溝渠河堤修建完工之後,並沒有因為夏季漲水造成太大的損失,因此莊稼漲勢整體不錯,畝產應該和去年差不多。

但因為面積幾乎擴展到整個山谷兩側,導致采收的時候,很多時間都消耗在了無謂的運輸上。

從巴族大院到最外側的農田,相距足有六七里,單程一趟就是接近一個小時,若不是因為有馬車幫忙運送,光是采收下來的糧食往回運送就要消耗極大的人力。

因此在秋收過程中,所有人談論最多的不是今年又一次創紀錄的收獲,而是徐晨規劃的分散定居的事情。

這件事如今到了基本上無需要再懷疑和討論的地步了。

所有人都看到了分散居住,管理和耕種采收的好處。

因此母巴和阿母一致決定,等秋收結束之後,就快速啟動房屋建設,一定要在開春之前完成分族任務。

而這也讓整個部落的男女都心情復雜。

有人激動高興,有人失落郁悶,還有的人無所謂

按照最開始討論的計劃,巴族主院的人大部分會保留,其他以拱火族、羽公族、皮族等三個不同族群的女人進行分家,因為皮族女人最少,所以大院會補充一些,如此構成四個人數規模大致相當的家族。

關于各家族的首領大家也都有了大致人選。

而這次分家之後,所有開墾的農田也都會一分為四,各家族負責耕種一部分,以後收獲每個家族也能保留一半在自己的糧倉自由支配,剩下的一半交給主院收儲,用作不足時候的儲備糧分配。

這只是大方針,實則不少人擔心和關注的不僅僅只有農田和糧食,還有各種工具車馬以及獸皮麻布陶器等生產生活物資的分配。

因為這些才是各部落發展生產的關鍵,雖然眼下巴族能夠足夠保證所有家族吃飽穿暖,但誰都還想吃的更好一些穿的更好一些。

就像石磨這種工具,到時候每個家族都必須要分配一個才行,要不然從山谷口定居點來回巴族大院一趟可不容易,就算有馬車也並不方便。

因此分家還沒開始,實則整個部落便已經開始各自打起了小九九為自己謀取更多的利益。

而這還是巴族目前只有兩個家族一百多人的狀況,並且其中近半都還是外來人口話語權不強的狀態下產生的情緒。

想想烏族拱火族這樣五六百人的龐大部落,十多個內部家族整天在一起生活,那各自的盤算和矛盾簡直數不勝數。

所以,家大業大帶來的也是矛盾重重,族群關系復雜的讓人頭痛。

但這件事暫時也只能讓母巴和阿母這兩位家族首領去頭痛了,不過還有大巫坐鎮,肯定分家並不會有什麼波瀾,因為這是和平分家,而不是因為矛盾吵鬧著分家,其實更多的人還是偏向于住在一起,只是徐晨不願意而已。

上百人住在一起壓力太大了,不光是吃喝拉撒睡,還有精神壓力。

大院內外整天到處都是人,孩子哭大人笑,幾乎整天都沒有一個安寧的時間,徐晨若不是因為年輕,估計已經快得神經衰弱加精神分裂癥了。

光是兩個院子大大小小數十個嬰幼兒,簡直就比幼兒園還吵,哭鬧起來簡直能夠讓人欲仙欲死,特別是在這種炎熱夏天,蚊蟲又多,經常是孩子像趕場一樣的整夜哭鬧,幾乎沒一刻消停過。

于是每晚徐晨就只能躺在床上汗流浹背的翻來覆去,听著孩子哭著鬧著,天特麼就亮了。

這次分家,既有徐晨想要進一步分化部落慢慢推行承包責任制進而私有化的想法,實則也是完全受不了這日復一日的吵鬧了。

而分家之後,整個大院就會全部留給巴族本族人居住,房間會多出來一倍,他打算提議帶孩子的全部住二院,方便互相照顧,其他男女和孩童住大院,然後在再收拾幾間房間出來,開辦幼兒園和學習班,分別由自己和葉、小女巫擔任管理和教師,將巴族的基礎教育搞起來。

以前的教育都是隨心所欲,主要是徐晨帶著一群孩子玩樂為主,房間多的時候,教課基本上還能保證高質量,但隨著巴族人與來越多,房間越來越緊張,徐晨外出的時間越來越多,教課也便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起來。

當初在山上就開始學習的一群大些的孩子在學會了簡單的加減乘除和識字書寫之後,許多教育內容也就跟不上了,每次上課都是瞎幾把傻玩兒,不是畫畫就是唱歌,而且主要是小女巫在負責,徐晨倒是管的越來越少了。

實際上,他已經很久沒有上過課了。

新長大的像繩、弓、井、陶這些這些徐晨穿越後出生的孩子,最大的已經五歲多了,因為年幼需要專門安排人照看,母巴和阿母每天就安排一些老弱或者少女帶著玩兒,一個人帶兩三個,背著抱著牽著,既累又浪費人力。

若是開一個幼兒園,專職安排幾個女人照顧,再讓廚房統一按時制作飲食,這樣就能減少混亂,同時也會極大減輕部落的照顧壓力。

未來十年,徐晨相信整個巴族十歲以下的孩童將會達到一個恐怖而驚人的數量,至少會有上百人規模。

若是不能妥善處理好這些孩子的照顧和培養成長,未來巴族幾乎大半的勞動力都會被束縛在照顧孩子身上,而部落的生產生活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嬰兒潮帶來的既是部落的希望,也是一個巨大的壓力和折磨,徐晨希望他們都能夠接受一定的知識文化教育,長大後才能沿著他的道路走得更遠,而不是等他掛了之後,龐大的部落和聯盟陷入停滯之中。

溫飽、住房、教育、醫療,一直都是人類生存的四大基礎需求。

眼下巴族已經完成了兩個,教育就是他的下一個任務。

雖然這個工作他一直都在做,巫王大字典也已經傳播到六個聯盟族群,在巫的層面已經開始認真學習推廣,甚至擬定了考核評級,但只有更多識字計算的階層興起,才能支撐起來更多的工商業和管理階層。

在徐晨和族人各自不同的展望和分家支配的復雜情緒之下,從六月底到七月中旬,歷時大半個月的緊張忙碌之後,今年的秋收工作也慢慢結束。

共計一千兩百畝左右的農田,晾曬稱量入倉的糧食超過四萬斤。

二十噸糧食,足足曬滿了五間庫房十個糧倉。

面對如此巨大的豐收,母巴和阿母等一群年長的女人笑的整天合不攏嘴。

在秋收結束的最後一天,最後一批晾曬的糧食入倉之後,巴族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篝火晚宴。

用新麥磨粉制作各種面食,用新豆磨漿制作豆腐腦,宰殺數十只老鴨制作烤鴨,另外還有酸菜、肉醬、咸鴨蛋和春夏釀造的雜果酒,山上新采的野果等等。

所有的食物都用陶盤陶盆如同流水一樣端出來,男人女人孩子聚在一起,圍著篝火吃喝聊天興奮交流。

所有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每個人都是那樣的激動和高興。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