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8章 山腳下開窯

……

第二天一早,徐晨就被葉從睡夢中搖醒,然後滿臉激動將他從草窩中拉出來。

迷迷湖湖打著哈欠扣著眼屎走出山洞。

此時外面已經又是一個艷陽高照的美好天氣。

女人已經開始做早飯,煙火繚繞的火塘邊,燒烤的食物散發出香味。

平日都要睡懶覺的一群孩子,此時都光著擠在一圈蹲在火塘四周。

他們並不是在等著吃早飯,而是都在觀察昨天徐晨放在火堆里面的那些泥巴做成的奇怪物品。

當然,他們最感興趣的還是那兩個泥塑小人。

甚至還有兩個大些的孩子,正拿著木棍子在火堆里面拔來拔去,似乎想把兩個泥人弄出來。

母巴和幾個女人正在觀察徐晨昨天做的那個土灶。

看到徐晨出來,一群孩子頓時嚇的一哄而散,膽小的甚至都躲到幾個女人身後。

「莫西嘎嘎……」

母巴指著土灶,滿臉疑惑和奇怪的表情。

莫西,帶有一種詢問的意思,和什麼的意思很相近,但發音顛倒。

雖然徐晨不能肯定眼下一群原始人說的就是古漢語,但經過他不斷的熟悉和歸納總結,基本上也能肯定,這是一種和漢語非常近似的語言。

南方武漢,當地人問為什麼,一般都問是莫斯。

因此這也符合漢語一些南方土語的發音習慣。

對于母巴的問題,徐晨指了指放在火塘里面燒了一夜的陶器,用棍子從里面扒拉出來一個最大的敞口碗,用一塊獸皮包著拿出來,倒干淨碳灰之後輕輕放在土灶上。

這個土灶很小,就和一個小蜂窩煤爐大小差不多,這陶碗放上去剛好將爐口遮住,四周還有石頭砌好之後留下的縫隙,可以通風排煙。

陶碗實際上還沒有燒好,而且在這種火塘里面也根本無法燒制成功,但經過一夜的燻烤之後,這個陶碗已經非常結實,也沒有開裂,這倒是讓徐晨很驚喜,說明山下那些土包丘陵下面的黏土質量非常不錯,絕對適合用來燒制陶器。

不過徐晨的這種高級組合發明太過復雜,母巴和幾個女人依舊看不懂,看著火灶滿臉疑惑。

徐晨沒辦法,只好繼續演示。

因此他把一些正放在石板上燒烤的雜糧團抓了幾塊丟在陶碗里面,然後從火塘里面移了一些燃燒的木棍到灶膛之中。

這番操作之後母巴和幾個女人瞬間就懂了,一個個都捂嘴驚呼的同時,臉上也露出激動驚喜的神情。

平日主糧就是雜糧團,但因為沒有容器盛放,只能濕乎乎的捏成餅團放在石板上燒烤,速度慢不說還容易掉進火塘的碳灰之中。

但徐晨把這兩樣組合在一起,一次就能烤熟一大碗的雜糧,而且還不需要捏成團,直接裝在這個泥巴燒制成的容器里面就行了。

而葉情緒更加興奮激動。

昨天回來徐晨就忙來忙去弄這些,又是泥巴又是石頭,她還幫忙弄了很久,一直都不清楚弄徐晨弄這些是干什麼。

眼下她也終于清楚了,是用來烤食物的。

而這樣烤食物的確很方便。

「盆!」徐晨指著大陶碗。

「盆嘎!」母巴和一群女人都激動的跟著念。

徐晨無奈指著下面的火灶。

「灶!」

「灶嘎。」

徐晨揉太陽穴苦笑。

本來他還想給一群女人演示一下用陶碗燒水煮菜的,可惜這陶碗還沒燒好,還是泥瓦狀態,估計放水進去很快就會破掉,因此也就放棄了,把陶碗拿下來放進火塘中央的碳火之中繼續燒,同時連比帶畫的解釋這些陶器還不夠結實,需要用火繼續燒。

母巴明白之後,于是趕緊讓人往火塘里面加入更多的柴火,很快這個直徑足有三米的超級大火塘便火焰熊熊,濃煙在在洞口彌漫翻騰,把一群還在睡懶覺的男人全都從山洞里面燻了出來。

吃完早飯,一群女人又背著背簍提著藤筐扛著木鋤下山去采集食物去了。

一群男人也照樣分成兩撥,風帶著幾個年輕力壯的下山打獵,剩下的留在山上繼續籌備制作弓箭的材料。

原始人的生活簡單而純粹。

不是在找吃的就是在找吃的路上。

看起來枯燥無比。

不過對于徐晨來說,這卻是一種為安全嶄新的生活。

遠離科技誘惑,遠離繁華喧囂,遠離嘈雜的城市和人類,與山水為伴,與鳥獸為伍,與一群史前人類做朋友,那些曾經在他看來農村落後的工具和生活方式,在眼下卻都是史無前例的發明創造。

在他的這種簡單創造之中,卻給一群衣不蔽體食不果月復棲山洞睡草窩的原始人類帶來了嶄新的生活和希望。

這種成功和喜悅是以前從來都沒有體味過的。

因此他絲毫都沒感覺到簡單和枯燥,反而有一種意氣風發的感覺。

等一群原始人全都出門忙碌之後,他背上弓箭背簍,扛著木鋤,找了兩個和自己年齡相近的半大孩子準備下山。

山上不適合燒窯,他要去山下建一個窯廠。

不需要太大,只需要燒制夠幾十個人日常吃喝使用的陶器就行。

看見徐晨三人要走,葉十分緊張,拽著他的鋤頭不肯放手。

「山下,挖土,盆嘎!」

徐晨指著不遠的山腳連比帶畫的解釋。

兩個少年也舉著手中的長矛木鋤在旁邊嘎嘎嘎嘎的笑著解釋,表示絕對不會讓徐晨有危險。

好說歹說,葉就是不肯放手,最後徐晨只能指著火塘和小馬駒解釋,葉才依依不舍的松手。

葉和他一樣,是沒娘的孩子。

這個時代,無論男女壽命都很短,一般十多歲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孤兒狀態,因此家族部落就是養育孩子成長的關鍵。

沒有人會嫌棄孤兒,而是完全和睦的大家庭,生兒育女一起撫養,而且養孩子都是女人的事,男人只負責在外面浪。

遇到困難找爹是不可能的,因為誰都不知道自己爹是誰,所有悲喜都只能自己扛。

而像徐晨這樣的半大孩子,基本上已經成了部落的後備生力軍,要下山跟著狩獵開荒。

不過這個年紀,長得慢掛的卻很快。

就好比他前不久前就掛了一次。

似乎族人也沒怎麼傷心,熱熱鬧鬧的就準備把他燒了祭天。

跟隨徐晨下山的兩個少年,一個叫古,一個叫舉。

古的意思是棍棒,舉的意思是羽毛。

從讀音來看,古和棍有些相似,舉和羽毛也有些近似,因此徐晨現在越發相信,這群原始人的語言和古漢語應該有些聯系,他完全可以根據這兩個讀音創造出棍和羽兩個字,然後將其當做一種客家話類似的古漢語方言,習慣之後完全沒任何問題。

半個小時之後,三人說說笑笑走到山腳下。

母巴帶著一群女人都在附近采集燕麥豆類等食物。

徐晨也沒走遠,就在山腳附近找了一個合適位置,指揮兩個同伴幫忙開始吭哧吭哧的挖起來。

土窯,就是大點兒的火灶而已。

不過為了保證溫度不會散失太快,一般都是把土挖開之後建在土里面,因此需要一定的坡度。

徐晨選的這個位置就是一處土質斜坡,四周沒有大樹,比較開闊,不過地面還是長滿了雜草和荊棘。

若是以前,想要挖開一個土坑,只能用簡單的棍棒甚至雙手去刨,但木鋤的出現,極大的改善了作業條件。

兩個少年雖然不知道徐晨到底要做什麼,但還是很樂意接受指揮,畢竟土灶和陶盆的事已經傳開,大家都對這兩樣東西很驚奇也很更感興趣。

三人邊說邊笑,雖然很多時候聊的牛頭不對馬嘴,但氣氛相當融洽。

一群在附近采集的女人休息的時候偶爾也會過來看看,得知徐晨是準備在這里建一個大灶制作陶盆的時候,驚訝的同時還會勸說幾句,表示這里不適合燒火做飯,不過徐晨也解釋不清楚,只能堅持做自己的事。

半天時間一晃而過,三人在山腳下刨出來一個直徑三米的大坑,但深度遠遠不夠,不過這樣超負荷的勞動,讓徐晨感覺早上吃的食物都被消耗的一干二淨,餓的完全沒力氣了,于是三人罷手,去附近山林里面尋找些吃的充饑。

山腳下都是低矮的土坡丘陵,沒有太多大型植物,主要以野草和荊棘居多,三人在里面來來回回的尋找能夠食用的野果和根睫,讓徐晨驚喜的是,草叢之中竟然有大量的蘑孤。

這些蘑孤種類不少,顏色形狀也各不相同。

可能是昨天一場大雨之後氣溫回升,一夜之間竟然漫山遍野都是。

當初在雲南考察,徐晨跟著勘察隊不知道吃了多少蘑孤。

牛肝、雞油、見手青,雞樅、掃把、老人頭,這些都是雲南常見的菌類。

當然吃的多也吐的多,好幾次還出現奇怪的幻覺,總之野生蘑孤這種美食,既美味又危險,就算雲南土著,每年不中毒幾次都不算正宗。

紅傘傘,白桿桿,吃完一起躺板板……

若是沒有當地人指導采摘和烹飪,一般吃完就可以請嗩吶班子奏樂開席了。

因此,野生蘑孤讓許多人是又愛又恨。

眼下徐晨就是,看著這草叢樹林之中隨處可見的蘑孤,又驚又喜。

洗干淨,簡單放點兒蔥姜蒜,熱油下鍋翻炒一下,就是一道難得的美味,涮火鍋,炖雞湯,那更是讓人垂涎三尺。

「嘶!」

多想一下,徐晨便感覺口水如同瀑布一般彌漫而出。

于是古和舉到處找野果充饑,他開始撿蘑孤。

片刻便撿了一大堆。

當然他也不是亂撿。

顏色太鮮艷的不要,形狀太古怪的不要、有汁液的不要……

不久他蓬頭垢面從小樹林鑽出來,古和舉兩人也差不多先後出來,都用寬大的樹葉包著一些果實,不過當看到徐晨用皮草小短裙兜出來一堆蘑孤,嚇的臉都綠了,丟了手中的野果一擁而上就把徐晨按在地上,一裙子蘑孤頓時散落一地。

「嘎嘎,干啥!」突如其來的變故嚇的徐晨口音都返祖了。

「毒嘎毒嘎……」

古拿著一只雞蛋狀的雪白蘑孤球滿臉驚恐的嚷嚷。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