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跨越懸臂之間的宇宙戰爭而言,時間無疑是最難熬的。
動輒幾千光年,在沒有超光速航行技術之前,哪怕是近光速武器,仍然顯得非常無力。
這種無力是時間尺度上的漫長。
人類文明全力打擊 族文明的仙英座大本營,然而這種打擊,至少需要在6000年之後,才會出現明顯的反饋。
而此時水瓶支臂上的三族大戰,則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戰火摧毀了無數的星球。
不過人類在該區域,是處于明顯的優勢地位,幾乎是壓著 族和智械打。
與此同時。
人類文明也迅速向獵戶座懸臂的外側方向擴張,目前以每一百年,向獵戶座懸臂外側星域推進20光年。
別看這個速度不快。
實際上,對于一級文明而言,每一百年向外擴張20光年的範圍,已經是非常快了。
在快速擴張疆域的同時。
人類文明的各個集團也陸續開啟了安全戰略。
畢竟隨著人類、 族和智械在水瓶支臂大打出手,其他文明發現獵戶座懸臂存在強大的一級文明,已經是很難隱瞞的事實了。
聯邦總部的戰略分析辦公室又不是傻子,肯定知道獵戶座懸臂暴露那是遲早的事情。
雖然二級文明大概率不會參與一級文明之間的廝殺,但這不代表人類文明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當初智械文明的遭遇,給人類敲響了警鐘,另一個恆星系存在準二級文明,那銀河系內部是否也存在準二級文明嗎?
這也是人類文明對于銀河系的銀心區域敬而遠之的原因。
作為銀河系內部資源最豐富的區域,那邊如果存在文明,肯定是實力非常強大的。
為什麼銀心區域的文明會非常強大?
答桉在于銀心區域的恆星密度非常高,導致銀心區域內部的行星很難穩定存在,這種環境非常極端。
而越極端的環境,誕生的生物就越可怕。
人類文明不想去賭銀心區域沒有強大文明,因為這一旦賭錯了,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現階段,人類文明的戰略方向,主要有三個。
第一個,完善本土的安全防御體系。
第二個,全力清除智械文明和 族文明在水瓶支臂的控制區。
第三個,那就是盡可能向銀河系外圍發展。
人類文明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文明,或者說,絕大部分的一級文明,都是缺乏安全感,以及有嚴重的被迫害妄想癥患者。
這其實也是環境造成的。
一級文明本身的定位太過于尷尬。
零級文明可以躺平,以及無知者無畏,它們對于宇宙的感官,大多數都是好奇,以及那種自我孤獨。
而一級文明,已經認識到宇宙的殘酷,周圍又存在大量的同級文明,如果不全力發展,有可能被其他同級文明消滅。
同時一級文明又沒有辦法接觸到二級文明,本身對于如何發展到二級文明,總是感到前路一片迷霧。
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環境,導致各個一級文明多多少少都有點神經質。
人類文明為什麼被 族文明入侵之後,就仿佛發瘋了一般?
原因就是這種大環境下,人類沒有其他選擇的余地。
你不先下手為強,一旦被敵人先手了,那就是對全體新人類的不負責任。
此時人類文明內部已經全面進入了戰時狀態。
人類疆域內部的中子星和黑洞,都被利用起來。
實際上,銀河系內部的中子星和黑洞數量不在少數。
其中中子星數量大概在37.69億顆,而黑洞數量則大概在4536萬顆左右。
這和銀河系高達3928億顆的恆星比起來,比例確實不算太高,而且很大一部分中子星和黑洞集中在銀心區域。
目前在人類疆域內部的中子星,一共是23萬顆左右,黑洞則是8553顆。
而人類此時的疆域範圍,最寬為2667光年,最窄為891光年,內部合計擁有兩千多萬顆恆星。
這才是人類文明的真實實力。
要利用中子星和黑洞作為天然掩體,肯定不能隨隨便便,因為這兩種天體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危險性。
比如中子星之中的脈沖星,就必須小心其噴射出來的脈沖流,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
不然一旦被中子星的脈沖流近距離掃中,就算是有磁場偏移護盾也非常危險。
而黑洞就更不用說了。
那可怕的引力場,不僅僅可以扭曲光線,還可以撕裂恆星。
在建設中子星掩體和黑洞掩體的時候,人類文明可是想方設法,計算出最安全的位置區間。
這一切都是需要仔細計算。
畢竟人類文明的敵人可不僅僅是 族文明,還有在半人馬座懸臂虎視眈眈的獨眼文明,以及神秘莫測的銀心區域。
各種預警系統的布置,也是全方位的覆蓋整個人類疆域,確保不會有任何打擊可以鑽空子。
其實只要敵人的實力沒有超過一級文明的界限,人類文明基本不會被吊打。
這倒不是人類文明狂妄自大,而是磁單極子晶體帶來的同步通信技術,賦予了人類文明超強的偵查和監控能力。
而一級文明的核心攻擊手段,光速就是其上限。
在動輒幾百幾千光年的延遲下,有超光速通信技術的一方,確實是佔盡優勢。
現在人類文明在中子星和黑洞周圍打造掩體,目的就是增強己方的防御力。
進一步提升人類的綜合實力。
當然,戰略分析辦公室也沒有將所有的資源都押在掩體計劃上。
因為天然的中子星和黑洞,位置是固定死的,人類文明現階段肯定沒有辦法移動中子星和黑洞。
這帶來另一個風險,那就是掩體一旦被發現,很容易被敵人針對。
雞蛋肯定是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面的。
而作為補充的暗星計劃,也成為了各個集團的另一個選擇。
畢竟中子星和黑洞,需要幾百個集團共用一個,這實在是太擁擠了。
因此很多集團將資源投入到了人造地球上。
當然,除了暗星計劃之外,還有另一個計劃也很受歡迎,那就是「關燈計劃」。
這個計劃其實就是戴森球的變種,挑選一些小質量的紅矮星或者白矮星,作為改造的目標,然後將這些小恆星包裹起來。
總而言之,人類文明為了隱藏自己,那幾乎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就在人類文明內部埋頭苦干的時候,科學事業部又傳來一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