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三十一章 封王

翌日,天剛蒙蒙亮,大漢南宮,許久未響起的早朝鐘今兒個發出震耳欲聾的敲鐘聲,昭示著在洛陽的文武百官到了該上早朝的日子。

自董卓掌控洛陽以來,這鐘聲已有一年多未曾想起,今兒個陡然想起,在洛陽的一眾王公大臣、皇親國戚都紛紛穿戴符合自己身份的官服而後佩戴冠帽乘坐馬車從南門直入南宮,而後等待上朝。

漢代的官服基本都是穿長袍,官員會在袍服外佩掛「組」、「綬」。「組」是官印上的絛帶,「綬」是用彩絲織成的長條狀飾物,蓋住裝印的鞶囊或系于月復前及腰側,以綬的顏色顯明身份的高低,而且官員平時會隨身攜帶官印,裝于腰間的鞶囊中,故稱印綬。

漢朝官服在外形上與秦朝官服大致相同,寬袖束腰。更加人性化和多樣化,隨著季節不同,朝服還有不同顏色,即「春青、夏朱、季夏黃、秋白、冬黑」。

如今已是十月份,因此大都是身著黑色繡花長袍為主,趙平目前的身份是爵封趙公、封地朔方,官職驃騎將軍兼任並州牧。

漢襲秦制,爵位等級: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鳥,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

沒有公爵爵位,因此趙平的趙公之位效彷的是周朝時的分封制,所以趙平嚴格來說已經相當大漢郡國的諸侯了,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分封在外的藩王,但是由于姓趙不姓劉,為了不違背漢高祖劉邦定下的白馬之盟,因此才封爵趙公,加以區別。

帝王服飾,稱之為龍袍。龍袍上的十二個圖桉,稱之為十二服,諸侯王穿八章,因此朝廷官員給趙平準備的赫然是諸侯王才能穿的九章袍。

所謂十二章即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日、月、星辰代表三光照耀,象征著帝王皇恩浩蕩,普照四方。

山,代表著穩重,時刻警惕,一舉一動關乎國家安危,三思而後行,象征帝王能治理四方水土。

龍,是神獸,民族的圖騰,華夏民族是龍的傳人,傳說黃帝駕龍神天,龍如雲,變化多端,象征帝王們善于審時度勢地處理國之大事和對民眾的教誨。

華蟲,通常為一只雉雞,寓意文麗,象征王者要「文采昭著」。

宗彝,是古代祭祀的一種器物,通常是一對,繡虎紋和蜼(一種長尾猿)紋,象征帝王忠孝美德。

藻,則象征皇帝的品行冰清玉潔,藻也形容華麗的文辭。

火,象征帝王處理政務光明磊落,火炎向上也有率士群黎向歸上命之意,帝王陵墓,也有火符,象征著光明、祥瑞。

粉米,就是白米,象征著帝王給養著人民,安邦治國,重視農桑。

黼,為斧頭形狀,象征帝王帝做事干練、果斷。

黻,為兩個己字相背,代表著帝王能明辨是非,知錯就改的美德。

一般來講,皇帝穿十二章龍袍,諸侯王穿九章冕服,王公大臣依品級而依次遞減。

趙平活捉了殘暴不仁、穢亂宮廷的董卓,擊破了橫行霸道、奸婬擄掠的董卓爪牙,嚴正朝綱,並且民間凡有趁火打劫、燒殺搶掠者一經發現,全部斬殺。且開倉放糧,賑濟災民,並且歸還了一部分被董卓軍搶來的世家大族的財貨。

因此除了極少數先前從太原搬來的世家大族對趙平有怨恨之外,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對趙平都是充滿感激之情的。

特別是飽受董卓摧殘的皇帝劉協和後宮諸妃,在接見趙平之後,更是感恩戴德,以至于失聲哀嚎。趙平雖然掌控了洛陽,但卻並沒有輕視皇帝劉協,而是出入宮廷皆以臣子之禮對待,絲毫沒有半點傲慢之意,這也是為什麼趙平最終以趙公的身份身著諸侯王朝服上朝的原因。

「上朝!」

隨著一名宦官的高聲吶喊之下。

王公大臣,勛貴武將魚貫而入三呼陛下萬安之後,正是拉開了早朝的序幕。

年僅十歲的皇帝劉協率先說道︰「昔日董卓獨攬朝政,殘暴不仁,欺君罔上,實乃罪大惡極,今幸得趙公、驃騎將軍趙平統領天下忠臣義士共討之,方才活捉亂臣賊子,將朕從水深火熱之中救出來,朕弱冠之年,不足以掌控朝政,因此還請趙公輔政,行周公之舉,匡扶漢室,護我大漢河山!」

劉協的話落之後,在場的王公大臣倒也沒覺得有什麼奇怪,畢竟朔方軍掌控洛陽已經是事實,趙平以趙公身份攝政是必然的事,先前董卓也是以太師之名攝政,只是後來沉迷于後宮美色當中,若不然好好經營一下,挾天子以令諸侯那真的是霸業可成。

但趙平卻感到很意外,因為他雖然掌控了洛陽,但除了下了幾道安民之令外,並沒有干涉任何朝政,也沒有向皇帝劉協索要任何官職,這些話都是皇帝劉協自己說的。這讓趙平不由得對面前這個只有十歲的皇帝劉協刮目相看。

但是趙平並不想留下來輔政,而是出列拜道︰「陛下!臣不能留下來輔政!」

趙平的話一出,在場的袁紹、劉岱、袁術、公孫瓚、公孫度、陶謙等一眾諸侯皆是震驚不已,他們做夢都沒有想到趙平竟然拒絕了輔政的誘惑,這是多大的魄力才能做到的事情啊!

現場一片嘩然,王公大臣皆議論紛紛。

「肅靜!」

隨著宦官的一聲喊叫聲,原本嘈雜的大殿頓時變得安靜下來。

劉協也很震驚,因此忙道︰「趙卿為何如此說?」

趙平正色拜道︰「陛下!承蒙先帝器重,臣獲封趙公,封爵朔方,拱衛大漢河山,朔方是臣的封地,也是臣最應該去的地方,因此臣不但不能輔政,而且臣還要辭去驃騎將軍、並州牧一職,還望陛下恩準,臣不日即將率兵返回封地,無召不入洛陽!」

王公大臣和各地諸侯都被趙平這一句話給說得模不清頭腦,你不想掌控朝政,干嘛領兵行討董之舉,如今什麼利益都沒得到,拍拍就走人,這是要干嘛?

劉協忙道︰「趙卿之言雖有理,但趙卿不輔左朕,何人可當此大任?還望趙卿教朕!」

袁紹和袁術好想說一句他不願意我願意啊,但眼下這種局面,他們儼然沒有發言的權力,進宮的路上,他們已經看到了全副武裝的鐵甲衛,他們若是敢搶功勞,那麼能不能活著走出皇宮都還是一個問題。

趙平拜道︰「陛下!先帝曾有遺詔,太後何氏、並三公九卿輔左陛下處理朝政,如今太後在晉陽行宮,當迎回宮中,行垂簾听政之實!」

老實說劉協對何太後沒有什麼好印象,甚至還有殺母之仇,讓何太後垂簾听政,劉協自然是不願意的,但是想想如今何太後的兒子也就是他的皇兄已經死于宦官手上,何進、何苗等何氏家族大都死于亂軍之中,何太後不過是孤身一人而已。

司徒王允出言道︰「陛下!我大漢以孝治國,如今太後尚在人間,當迎回太後行垂簾听政之舉,臣贊成趙公之舉!」

尚書僕射士孫瑞、光祿勛伏完、侍中楊賜等人紛紛附議。

袁紹、劉岱公孫瓚等人見此也紛紛附議,于是最終迎回太後何氏,以及補齊空缺的三公九卿之外,就成了當務之急。

當然了還有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封賞問題。

袁紹以冀州牧的身份,獲封十九等關內候,封地渤海,賞金三千、帛五千。

劉虞以幽州牧的身份,獲封十九等關內侯,封地涿郡,賞金一千、帛三千。

袁術以豫州牧的身份,獲封十九等關內侯,封地壽春,賞金一千、帛三千。

曹操以青州牧的身份,獲封十九等關內侯,封地濟南,賞金一千、帛三千。

劉岱以袞州牧的身份,獲封十九等關內侯,封地陳留,賞金一千、帛三千。

劉表以荊州牧的身份,獲封十九等關內候,封地南陽,賞金一千、帛三千。

劉繇以揚州牧的身份,獲封十九等關內候,封地丹陽,賞金一千、帛三千。

陶謙以徐州牧的身份,獲封十九等關內侯,封地下邳,賞金一千、帛三千。

簡而言之除了沒參與討董聯盟的益州牧劉焉和交州牧士燮其余所有州牧都封了關內侯,這是趙平同賈詡、陳宮等人商議的結果,也得到了皇帝劉協的同意。

除此外北平太守公孫瓚,獲封十六等大上造,遼東太守公孫度獲封十六等大上造,下邳國相劉備獲封十六等大上造,武威太守馬騰獲封十六等大上造,金城太守韓遂獲封十六等大上造等。

但是一眾封賞下來獨不見立了首功的趙平封賞,眾人是都沒有想到的,但是想想趙平眼下已經是趙公,介于徹候和王爵之間的爵位。

趙平如此大封諸侯,眾諸侯皆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那麼無疑趙平想要的就是王爵了,而漢朝自劉邦平定異姓王之亂後,殺白馬、歃血與群臣定下白馬之盟,立下「非劉氏不王」的誓約。

雖然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就打破了這一誓言分封諸呂為王,但是呂後死後,呂家遭到了清算,因此並不能作數,而且自此以後漢朝再也沒有異性王。

一名太監忽然俯身在劉協耳邊低估了幾句話,而後看了一眼趙平以及滿朝文武官員,而後說道︰「趙卿救朕于危難之間,此次討董功勞當首居趙公,我大漢自立國四百余年,自高祖白馬之盟以來,未曾有異性封王,今趙卿立不世之功,挽朕于危難之間,朕決意裂土封疆,特晉趙卿為趙王,不知眾卿可有何異議?

割據一方的諸侯雖然忌憚趙平封王,但是朝廷若果真開了異姓封王之舉,那麼就意味著割據一方的他們也能封王。

所以劉協的話剛落之後,以袁紹為首的一眾割據一方的諸侯紛紛出列附議,在場的大臣也有漢室死忠粉出來阻止,但是畢竟人微言輕,而且王允、楊彪、伏完等三公九卿皆沉默不言,因此反對無效。

最終的結果是趙平晉封趙平,改並州為趙國,作為趙平的封地,趙平的正妻錢冰兒為趙王後,萬年公主劉香兒為趙王妃,並且在洛陽舉行婚禮下嫁給趙平。趙平的長子趙若安獲封趙公,封地朔方。趙平的兩個女兒,趙若舞、趙若雪也相繼被封為君,享受食邑。

朝會的最後,有人才想起董卓這個大惡人還活著,因此紛紛出謀劃策要把董卓挫骨揚灰,有人認為應該車裂,有人認為應該凌遲處死,有人認為應該剮個幾千刀。

趙平覺得董卓好歹是一方諸侯,在史書上的成分可不低,但是最終趙平沒有發言,董卓被判了剮行九百九十九刀,听聞每刀一下,下面就有被董卓迫害的百姓爭搶

封王是要舉行大禮的,趙平舉行完大禮之後,也收到了長安董卓殘部李榷等人的投降,因此趙平上表加封李榷為涼州牧,當然這個涼州牧只是虛名。

除此外曹操劉備等人也攻破了鞏縣,殺死了董旻,恰好收到了朝廷對他們的賞賜以及趙平封王的消息。

劉備當著曹操的面不由得大聲嘆氣道︰「孟德兄!陛下如此破壞祖宗家法,定是被這趙平所要挾,備請孟德兄為盟主,出兵討伐趙平,孟德兄可願意?」

曹操听聞後不由得看了劉備一眼,心想這個被自己從青州打跑的大耳賊,還真的是心腸歹毒,如今諸侯已經默認了趙平封王,這個時候他出兵討伐趙平,那真的是腦子不開竅才會做的傻事。

曹操擄著胡須說道︰「裂土封疆是每一個武將夢寐以求的,誰人不想?某曹操定以趙王為表率,希望我曹孟德也有封王的這一天,玄德兄,你好歹也是封爵的人,就算不為自己著想,那也該為後代子孫著想吧!」

劉備頓時臉都綠了,他都三十好幾了,卻還未娶妻生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