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零三章、宋陽的巨大收獲

完成對斯高柏的收購,恐怕是杰森三人最容易完成的一件事了。

之前的諸多問題都已談妥,只等他們的6000萬美元到賬而已。

而這6000萬美元既然已經包含在了6.15億美元的巨額賠償里,他們還愁什麼呢?

完成這個投資後,剛好可以用「布局」芯片和計算機行業的名義,去變賣資產抽回資金。

都是「點對點」的,只要不是他們的買家全部串起來了,那就不會發現這三人正在大甩賣。

誠如莫里斯和宋陽所想,他們只要保留了體面,多少還是能過著不錯的日子。

杰森不愧是能花里胡哨帶著兩個兄弟薅了那麼多錢的人,對幾個公子哥一頓輸出。

一邊拿出正在籌集資金的證據,一邊對他們 灌迷魂湯,大有這麼多資金後面準備都圍繞他們幾個公子哥在計算機行業「大殺特殺」的架勢。

為此,6000萬美元不再是借,而是直接在公司里佔70%的股份,隨後描繪了一下最新的市場規模前景。

短短兩三年內,斯高柏就可能創造數億美元的淨利潤。

面對這種情況,杰森他們是出錢的,不甘心只掙個人情也正常。而幾個公子哥不用出一毛錢,就能分到至少一兩億美元,還不用去管事。

最主要的是,杰森三人的動作確實很大,數以億計的資金正在籌集,準備進一步收購其他類似的企業,和幾個公子哥的合作隨後也都是這種模式。

于是顧樂開心了。

華國的大年初八,2月7號這天,按照先議定好、簽完的協議,6000萬美元到賬了。

跟顧頌打了個電話說這個好消息後,顧頌說道︰「也很正常。看來這段時間的拖延,就是他們在討論。按原本1000萬台的市場規模評估,總利潤可能就1億美元出頭。你們還完了錢,幾個人也就分小幾千萬美元。現在3000萬台的評估,意義就不一樣了。他們確實說過,後面要大舉進入芯片和計算機行業?」

「我親耳听到的!」顧樂回答道,「給我們看了他們名下一些不動產委托給中介盡快售出的合同,還有他們開始賣手上一些股票的情況。下一步,會專門成立一個什麼離岸集團公司,听說是能避稅的。」

顧頌心頭一動,隨後說道︰「等收購完成後,到時候我讓萬燕這邊發出邀請,讓他們到華國來考察一下吧。你提前跟他們說一下,我這邊會安排好。」

掛掉電話之後,顧頌想了想,才把楊自榮叫到了自己辦公室。

「你跟聯翔的楊慶,關系怎麼樣?」

「一個班的同學啊,關系挺不錯。」楊自榮倒是有點羨慕這個老同學,現在已經在大公司大權在握了。

「你們在滬海交大,上過姚家年的課嗎?」

「當然。姚教授雖然是從電子工程分到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的,但我們當時都上了姚教授的計算機應用課。」

顧頌心里有了數,隨後就問道︰「你在華爾街的時候,了解到他們是怎麼運作離岸集團公司避稅的嗎?」

楊自榮頓時侃侃而談,表現起自己淵博的知識面。

對于國內許多人來說,這確實是過于新的概念。

但是對于金融操作來說,復雜的頂層架構卻是國外成熟金融市場中最需要注意的一點。

顧頌了解完之後就更加意動起來。

阿樂在美國那邊的高質量同學圈子已經找到一個可能拿出數億美元的大金主,萬燕VCD和斯高柏的這條線已經建立起來,去年已經在香島上市、正打算進一步拿下國內市場份額第一卻又被國有帽子束縛著的聯翔,還有去年雖然沒選上但將來不是沒可能沖一沖工程院士的姚家年……

顧頌也開始謀劃著自己的網。

……

開學之後,宋陽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了王元。

「王院士,給您拜個晚年啊。」宋陽笑嘻嘻地不見外,「本來應該春節期間來拜年的,但忙著一件很重要的事,現在我帶著好消息來賠罪。」

王元和楊芙對他已經熟悉,搖頭笑了笑,王元問道︰「什麼好消息?我倒是希望你晚點來,對人家成熟的芯片設計方案進行優化,融入下一代的編碼技術,我們做得還是有點吃力啊。」

純粹的算法研究,相比起要進入工程領域的芯片設計還是更容易。

王元雖然厲害,但這事畢竟是需要一個團隊去做的。

宋陽現在心情很好,因此笑著回答︰「這個好消息就是,過年期間我們談判好了,再過一兩個月的程序,斯高柏就歸我們了。王院士可以安排學生通過我們在斯高柏新設的研究院工作,和他們的研究人員,和斯坦福那邊的團隊,一起交流。」

王元大吃一驚︰「什麼?那個芯片公司……歸你們了?」

「機緣巧合,但這事已經定了。」宋陽笑著說道,「這次的收獲非常大。三友電子的VCD機現在雖然暫時賣不過萬燕,但是那個半導體公司,就不再只是以研究團隊的形式存在了。既然斯高柏已經歸我們,優化設計的事借助他們就行,我覺得今年就可以全力開始研究基于mepg2的解碼芯片了。資金方面不用愁,主要是團隊。」

「……是啊,主要是團隊。」王元雖然知道了好消息,但還是皺起了眉,「只是優化設計就很吃力了,用新標準設計新一代芯片……後面還要跟美國、日本、韓國、歐洲的芯片去競爭……」

「王院士,我想請您幫忙邀請一個人加入進來。」

听到他這麼說,王元知道他已經有了目標︰「誰?」

「倪南光。」宋陽直接說道,「他從聯翔退出之後,現在應該是願意參與我們真正想做自己芯片的團隊的。」

「……老倪啊?」王元和他都是首批工程院士,自然是很熟悉的,「不過他現在感興趣的是通信那一塊……」

「一步步來,都要搞。」宋陽頓了一下看著王元,隨後說道,「王院士,現在雖然不宜高調,但我知道搞這件事得要您和倪老都對我們有信心。mpeg2的成果只是個開始,那也說明了我們的眼界高。而接下來這三年里,其他的我不敢保證,但至少研發這一塊的投入,每年保證不少于1個億!」

「多少?」王元再次懵了。

「每年至少1個億,純粹芯片設計這一塊的投入。」宋陽肯定地答復,「第一步是解碼芯片,與之相關的還會有數字電視廣播系統。第二步是用別人的GSM標準,甭管什麼TDMA、CDMA,通信芯片是會做的,這塊倪老也會感興趣。再到下一步,就是之前聊過的那種SOC解決方案了。就算我們在實業方面的發展不夠順利,這個投入規模,我們能保證至少十年不打折扣。有十年的時間,足夠做出很多成果了吧?」

王元和楊芙不由得都呆呆地看向了他。

這麼大的手筆,每年1個億,10年就是10個億了。

如果一直有穩定投入,又怎麼可能不出成果?

只要團隊的人有個安心的待遇,設備、材料、研究環境都具備,那就只是個不斷積累的過程。

王元忍不住問道︰「你這過了個年……到底是有什麼大收獲?」

宋陽只是笑了笑,沒明確回答。

反正王元只是感慨一下而已。

整個94年,宋陽有多大的收獲?

驕陽廣告達成了小目標,年度下來的綜合利潤達到了近4000萬。

新科商貿最終在第一年就幫波道在華北區銷出去了超過16萬台,平均下來每台有230多塊錢的淨利潤,這又是3000多萬。

另外則是春芽投資從波道、凱奇通信那邊拿到的分紅,宋陽雖然只拿了三成,但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波道的比較少,畢竟花錢競爭了標王,但凱奇通信就真的是在印錢。

bp機的市場正在急劇膨脹,今年進入千元以下的價位之後,更是顯而易見地會再次爆發。

七七八八零零碎碎的,雖然去年也花了很多錢,但宋陽自己的個人財富也已經直逼一個小目標了。

但這次最大的收獲當然是干脆利落地幫李平把那筆資產拿到手了。

且不說李平當初答應給他的1億酬勞,單是宋陽可以影響甚至決定這筆錢本身未來的使用方向,就是一個強無敵的力量。

宋陽在魂穿過來將近兩年的這個時間點,已經差不多有了一種自己勾畫布局、平推的心態。

這財富對于李平來說是天降的,他自己都不知道怎麼打理。

而宋陽這段時間來通過春芽投資的出手,都在收獲回報。

那又有什麼不樂意的?

單是索回了6.15億美元的巨額賠款,扣除補償給其他受益人和支付的費用之後,也已經近5倍于李平當初帶回國內的財富。

在香島,李平和宋陽已經都商量過了。

那筆近30億美元的資產,其中20億美元先交由施宥鳴那邊在國外繼續管理著,剩下的部分,會全部注入春芽投資。

而這一次,宋陽不再只是春芽投資的「經理人」了,而是直接成為合伙人。

如果算出錢的比例,宋陽和李儒是掛不上號的。

但老李高興,仍舊是讓宋陽維持了原有的比例,甚至讓李儒也佔了個3%。

67%、30%、3%,新的春芽投資已經進入程序。

拜訪完了王元,宋陽就又找到了安峰,再次提出來希望休學的事。

春晚過後,如果宋陽還繼續在課堂上上課,對其他同學確實挺「殘忍」,也有點擾亂學生的心態。

安峰也是麻了︰「你就保留學籍吧,我看看是不是能讓你以函授什麼的……或者你干脆多出點成果,去讀研算了……」

總之他希望宋陽跟燕大是不要斷了聯系的,百年校慶還有三年呢!

宋陽自無不可,因為接下來確實還是得去兩趟美國,把資產接收和斯高柏收購的事處理好。

時間轉眼到了2月底,當灣積電那邊第一批原始設計方案的代工版芯片下了生產線送到三友電子這邊來之時,斯高柏那邊的收購程序終于走完。

孫燕收到了6000萬美元,現在就只等收購方的大股東過來,移交公司最核心的資料和權限了。

對會客室里的這幾個公子哥,孫燕既感覺無奈,也比較輕松。

奇怪的心態。

不論怎麼說,因為當時姜萬的一個點子,兩年多的時間就賺到了6000多萬美元,孫燕也知足了。

「懷特,杰森先生還要多久?」顧樂問了一句,「完成最後的手續,我們參加完第一次董事會,還要回學校呢。」

「已經在路上了。」懷特很不在意地說著,同時和另外兩個朋友一起談論著晚上怎麼慶功。

就這樣等了十多分鐘,會客室的門被敲響,孫燕和顧樂都站了起來。

懷特等人還是坐在沙發上,只是眼楮看向了門口。

片刻之後,孫燕和顧樂眼神都變了。

宋陽進門後就咧嘴一笑︰「孫總,好久不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