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五十八章 苦茶,苦其心也

當起義者從下位者的身份轉換為了當權者,那麼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就會用懷柔的方式去麻木治下的百姓。

只有听話才能換來仁政,這就如後世听到的那一句屠龍者終成惡龍是一樣的。

此時和彼時的心態也就大為不同了,身為高麗皇子的王質自小接受的教育便是如此,天下生民生來便有不同各司其職方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他們對于謀逆者還有不服王化的人,那就是破壞規則的人。

而楊秉的這番話就像是直擊心靈的一直利箭,在點明了事實真相的同時又擊潰了近十數年來的認知。

他茫然的立在了原地,剛剛想要辯駁的話也在嘴邊如何也說不出來了。

對呀,若是皇權牢不可催那麼當初太祖又為何起事謀反改朝換代,這天下又豈有萬年不易的王朝存在。

明明說起話來如此的平易近人,看起來也沒有言辭激烈可是身上的那股子威嚴卻是比起為他們授課的先生強了不知幾許。

這並非是權位帶來先入為主的觀念所受影響,有時候有人即使身居高位同樣也有沐猴而冠的感覺。

那些從高麗來的士子卻也是訥訥不敢言,一時之間心神皆被奪,可想而知在一些身居高位的大人物面前保持不卑不亢的姿態是有多難。

所以當初楊秉在拜見柯相公之時,為何對方會表現出欣賞有加的姿態,因為只有心有傲骨錚錚且對心中信念有失志不移的決心方才能夠做到!

方才能夠做到,所以即使沒有疾言厲色的話語依舊能夠讓人被震懾住。

時移事遷當初的晚輩後生如今也到了如今的位置,無形之中也成了長輩了。

雖然他的年歲比起這些高麗士子大上不了多少,但是卻沒有任何人會將眼前之人視作同輩之人看待。

有時候不僅僅是以年歲相論高低,從才學還有社會地位評判高低有時候才是更貼切一些。

金魏英也是打破了這種僵持的氣氛,出聲說道︰「楊先生高見,有體恤百姓之心今日讓我受教了!」

楊秉也是沒有絲毫托大,作揖說道︰「不敢,個人之見而已!」

繼續爭執下去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無論是金魏英還是楊秉他們都是各國的中樞要員,政治是分不出對錯來,或許換一種說法就是政治層次上無需分出對錯來。

得出如此一個結果重要嗎?不過是將一個冠冕堂皇的一段話粉飾真實目的罷了,王質不明白這個道理,那是因為他還年輕相信著書中所講的道理和處事原則。

而金魏英乃是官場的老人了,自然明白聖人之言在他們的口中不過是粉飾的工具,也可以是攻擊的利刃。

他們可以喊出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同樣也能喊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樣的話,自古以來解經權都是掌握在當權者手中。

何曾有過一個亙古不易的道理來,所以搭起一個台階兩人順勢下來換一個話題也就順理成章了。

而楊秉也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朝堂之上政治中沒有適合君子生存的土壤。

所以金魏英問的乃是更加現實一些,指著外面的那些耕耘的百姓,說道︰「我還是方才的問題,先生若是施政政令頒發下去自然會有皂吏之徒還有治下的牧民官去施行,何苦親身示範?」

聊到了這個層面上了就不是用一些聖人的話來搪塞,說上一些民為邦本的話也實在太虛太空了。

政治家會詢問你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所在,帶來的益處是什麼?

楊秉也是十分有耐心,指了一下對方身後的座椅︰「金大使,坐下聊!」

這里的座椅並不多只有四把,剛剛章曇坐在了楊秉的身邊,所以還空余下來了兩個座椅,恰好在高麗使臣的那一邊。

待金魏英坐下後,身邊的那些高麗士子也是十分理所當然的將此處的座位讓了出來給身邊的高麗皇子王質。

而王質仍舊還未從剛剛的狀態中清醒過來,畢竟有人一句話打破了你十數年來堅定不移的認知換誰都會呆愣當場。

而金魏英對此不僅僅不生氣而且有那麼一絲欣喜,他的心里是偏向王質這個高麗皇子為君的,而想要爭奪皇位太過理想主義是不利的。

然後身為臣子他是不能說出動搖高麗儒學根基的話,這乃是帝王心術只有身為儲君方才會如此教導。

而皇子在儲君面前不僅僅是弟弟同樣也是臣子,豈能生出皇權並非是不可動搖的話。

待其落座後,楊秉方才緩緩開口道︰「此乃我為政之失如今說是為民表率,還不如說是這益處未落到實處!」

這每句話都是讓泌陽縣的知縣心驚膽顫,因為當初政令下達之前是有說起過以職田為先民田為後。

意思就是官員的職田要先去栽種這朝廷的新稻種見到了成效後,方才推行到普通百姓人家,因為若是職田得到了收益普通百姓才會趨之若鶩的去種植。

這文縣尉若是說做官也不過是平平,卻是有一項難得的技藝那就是點茶,這大宋文人士大夫都喜茶,所以學會一項點茶的技藝也並不稀罕。

他恰好無處落座,此處有飲茶的各項工具都是齊全的,平日里這里都是孫集和楊秉歇腳的地方。

而孫集畢竟穿著公服,雖然說這個皂吏而已在官員的眼里算不得什麼,可是在普通百姓眼里卻是不折不扣的實權派。

而且自古都有閻王難見小鬼難纏,這些與百姓直接打交道的胥吏更讓百姓畏懼。

所以即使他們眼中的楊大能夠進入涼棚,他們也不敢過去乘涼,畢竟在許多人眼里楊大就是一個被官府誆騙脅迫的實誠可憐人。

這就是民風淳樸而已,不過他們也想不出其他的可能了,就如那些百姓所說的難道我們泌陽縣知縣會親自下田耕種嗎?

一地父母官如此更何況更高層的官員呢?

這涼棚之中只有民間百姓所用的散茶,就是只經過蒸青和烘焙無需壓制成形,一片片互相不粘連也就是和後世的茶葉差不多。

所以說這樣的散茶也是最為便宜,無需做成茶磚的形狀,而楊秉一個人的時候也沒有如前唐時的煮茶和如今當下的點茶,只是沸水煮茶。

不過即使他的喝法多麼驚世駭俗也沒有人去理會,一旁的孫集也只覺得相公太過圖方便。

文縣尉頓時呆愣當場,他听說過這位相公乃是好茶之人,自然理所應當的認為即使不是大龍團那般的貢茶,也是徑山茶那樣的吧!

誰知道是民間百姓喝的這種草茶,這草茶也被稱為散茶。

不過都箭到弦上也不能不發,這個時候離開方才是更尷尬,而且若是讓經略以為自己瞧不起此處的茶葉,豈不是更得罪人了,所以一下子有些騎虎難下了。

無奈只能抓一把茶葉,烤干碾碎,羅出茶粉,想著希望自己能夠拯救一下茶湯的口感吧!

可是茶葉本身的味道本來就很重要,並不是通過技藝就能夠改變本身的味道的。

孫集以及泌陽縣的縣丞還有主簿都是上前幫忙,有人清洗碗盞有人負責端茶,儼然在這里他們如同行使的侍從一樣。

身為大宋官員即使楊秉的官階職位較高,但是此舉仍舊有諂媚之嫌。

不過此刻卻是渾然不在乎,楊秉目光微瞥看了一眼有人動了放在此處的散茶,倒不是他覺得舍不得,而是若是點茶這樣的散茶味道的確不如那茶餅。

他在汴京之時相識他的人都知道他經常飲的是徑山茶和青鳳髓,不過是在金山鄉他也並非豪奢之人,所以也就入鄉隨俗喝起了散茶。

當茶湯已經端到了眾人面前後,他們自然不能將茶盞送到眾人跟前,那方才是損失了身為大宋官員的威嚴。

這種事情還是交由一旁的孫集去做,金魏英也是一個好茶之人,且知道大宋的好茶眾多,也想嘗嘗這楊秉的私藏好茶。

他當初去過宋國汴京京都的一處茶坊,為其茶香所吸引,如今見茶湯端了上來自然是急不可耐的想要品嘗一番。

而楊秉卻是絲毫沒有動的打算,他倒是一個極為矛盾的人,與百姓飲茶的時候就會忘記茶本身的味道。

可是與官員豪紳飲茶就會極為在意茶的味道,顯然他知道茶的口味所以沒有去觸踫。

而其余的高麗士子也是同金魏英一樣的想法,端起了茶茗微微細品。

沒有想象的清洌和甘甜,入口有些微苦且無回甘,飲茶之人可以說都帶上了痛苦面具,而且還不能吐出來這樣是一件很失禮的事情。

而其中章曇可謂是渾然不知飲了一大口,剛剛去往田埂上時加上來回走上一遭,已經燥熱難耐了。

如今有清茶解暑自然大口的飲下,他知道文縣尉有一手不錯的點茶技藝,而且經略私藏的茶定然是好茶。

可是入口卻發現自己錯了他只能掩面飲下,這種體驗感實在不是很好,他從未飲下過這般難喝的茶茗了。

高麗那邊也好不了多少,唯獨那個高麗皇子王質此刻在心中想著,成大事者必有堅定不移的意志,我听聞中原王朝有臥薪嘗膽的典故,想必這位先生就是效彷先人。

所以蹙眉又繼續飲了幾口,身邊的高麗士子見此不解之余還想要出聲勸阻,因為這不僅僅是苦澀那麼簡單,而且難以下咽。

若不是看到自家皇子蹙眉還以為口味獨特,真的喜歡這樣的粗茶。

楊秉看到這人群之中有一名高麗士子竟然真的將碗盞之中的粗茶一飲而盡,也是神情中閃過絲詫異。

沒有想到會有高麗使臣,能夠忍受著苦澀將茶盞中的粗茶一飲而盡。

于是出口道︰「若是你喜歡,離開時可以從此處帶上一些!」

王質也是注意到了對方的眼神,也在心底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猜想。

也是起身作揖說道︰「多謝先生,學生一定不會辜負您的苦心!」

這番回答反倒是讓他模不著頭腦了,不過是一些價格低廉的粗茶而已竟然嘲笑的如此慎重。

一旁點茶的文縣尉听到竟然有人喜歡這草茶,他也是有些懷疑莫非這鄉野之間也有好茶?

于是將剩余的茶湯倒入盞中,半信半疑的微微品了半口差點全部噴了出來,一旁的孫集也是忍不住不笑出聲來。

這平日里相公都是將這散茶沸水泡著喝,自然感覺不出多麼苦澀。

都磨成了粉末那味道自然是十分濃郁,而且還十分難以下咽。

所以說有時候即使茶藝再為高超,若是沒有好的茶葉也無法使它變得甘香清洌。

而金魏英也是有些疑惑的看著自家的皇子,他不知道的是這位皇子在被對方言語之下擊垮了維持多年的信念後在心里,對于楊秉的話多了些權威感。

所以方才會如此的過分解讀,他拿的不是粗茶而是臥薪嘗膽的苦膽,知恥方才能夠後勇。

金魏英是來尋求治國之法,不是來此處欣賞大宋的風土人情的,如楊秉這等大才大宋疆土遼闊,而高麗與之相比也不過是一小國。

對方僅僅一步方能夠位極人臣,而高麗又有什麼能夠吸引到對方的地方呢?

國策中的招賢納士在此處顯然是用不上的,既然不能招攬賢才也要尋求良策。

畢竟如今兩國交好,想來也不會有太多的設防。

所以金魏英絲毫不顧及自己的身份,起身作揖說道︰「在下有一個不情之情,我听聞楊相公乃是治國實務之才,所以想要您為我高麗如今之形勢指點一二!」

治國的實務之才,這一點即使是當初在朝堂之上的政敵也無法在這方面來攻訐抹黑他,水利,安民以及平定了蕃部之亂,橫向勾連後形成了蕃漢共同守衛疆土的局面。

這其中都是與他月兌不了關系的,而這些事跡自然也是通過一些宋人傳至高麗。

金魏英稱呼相公而不是先生,那便是將兩人的身份方才了國事上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