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十五章 弗蘭茨的消遣(上)

既然要辦雜志,弗蘭茨就決定先把《自然》、《科學》、《柳葉刀》、《時代》、《財富》、《公子》、這些名字搶注一遍。

它覺得有優勢就要好好利用,反正這個時代的即時通訊也十分困難,索性就主打精品,彩印周刊、月刊、季刊、半年刊,搶佔高端市場。

弗蘭茨很清楚真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並不是那些報紙,而是這些期刊、雜志,它們在未來將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體現,這些東西會直接作用于其他國家的精英階層,其影響將會大到無法估量。

當然一口氣弄了這麼多的期刊,弗蘭茨還是有些吃不消,這倒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奧地利的這些科學家們並不是都擅長寫論文,其中就有不少實踐派。

不過發表文章這種事情強迫不來,弗蘭茨還是會尊重科學家自己的想法。至于發行語言只有德語一種版本,這件事沒得商量。

這倒不是為了拉攏德意志人,而是要確立奧地利的官方語言,否則一本書上八種語言,到時候估計除了語言學家誰都看不懂。

同時這也是為了吸引各國的頂尖人才學習德語,畢竟翻譯不見得有專業的知識,幾個微小的歧義就可能導致一場災難,所以那些人為了深造就不得不學習德語,這也是提高國際影響力的一種辦法。

當然這只是為了收割做的鋪墊,一旦成就了權威,便會像高山、虛谷一般,無意天下卻雲霧繚繞,無意處之卻萬流匯聚,又如黑洞,無意聚斂卻吸納萬物,這便是所謂的學術霸權。

只不過在國內,弗蘭茨還是要繼續反對學閥的出現,同時鼓勵學者們向權威和不可能挑戰。

《自然》和《科學》的第一版便刊登了阿伏加德羅的研究成果,雖然這些理論在奧地利已經成了常識,但是在世界上仍然是一個不被接受的觀點。

其中反對最強烈的便是英國人,因為近代化學之父道爾頓(當時科學家的絕對權威)反對阿伏加德羅,再加上1844年7月前者剛剛逝世,所以英國人更是覺得這是對死者的侮辱。

英國皇家科學會的科學家們甚至聯名表示永遠不會接受阿伏加德羅的理論,不過弗蘭茨只當這些人是放屁。

法國人的反應同樣激烈,他們也不認可阿伏加德羅的理論,理由和英國人差不多,因為權威們不認同,而奧地利的期刊顯然不具備權威性。

德意志地區的反應不一,但一部分人在前往維也納參加辯論之後也認同了這一觀點。

不過阿伏加德羅的理論確實促進了分子物理和分子化學的進步,具體體現在材料、醫學、生物、能源、餐飲、軍事幾乎所有行業都會受到影響,是真真正正的一大步。

只不過在弗蘭茨催化下,讓其被認可的時間提前了二十年,如此一來可以省去很多彎路。

歷史上李比希的學說奠定了化肥工業的基礎,但是在化肥領域率先取得突破的卻是英國人。

1841年英國勞斯發明過磷酸鈣,從處理天然磷酸鈣而得。1842年英國創立世界第一家化肥工廠。1854年,英國首先生產出磷肥。

不過此時有了弗蘭茨的大力支持,奧地利的化肥產業倒是比歷史上強大得多,只不過品質和生產效率與英國相比並沒有太明顯的優勢。

弗蘭茨考慮過制造氮肥,首先便需要從空氣中將氮分離,這是歷史上的最終解決方案,要比其他方式合理劃算得多。

但是現在有個問題,氧氣的沸點(液體沸騰變成氣體的溫度)為-183℃,而氮氣的沸點是-196℃,想要分離氮氣至少需要-183℃的溫度。

然而弗蘭茨找了當時所有制造低溫的方法,-120℃便是極限了。這個差距和-183℃有點大,他也只能暫時放棄了。

不過還是為此開出了巨額賞金,納特勒爾,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醫生,但是卻造出了最早能將氮氣分離的裝置,只不過以當時人的認識卻無法做到這一點。

其實弗蘭茨也對氮氣分離的方法有誤區,畢竟他知道的也只是一些參數而已,然後就想當然認為只有這一途徑而已。

納特勒爾制造的高壓氣體壓縮機很輕松地超過了前人認為不可能突破的數字,達到了250atm(常壓),就在大家覺得匪夷所思的時候,此人又造出了3600atm的超高壓氣體壓縮機。

這一紀錄直到十九世紀末才被人打破,但是他卻沒有成功將氮從空氣中分離,所以維也納科學界又提出了一個的概念。

他們認為一部分空氣是永遠不會被液化的,弗蘭茨知道他們是錯的,但是一時半會也找不到方法反駁。

不過他還是重金收購了納特勒爾醫生的發明,供皇家科學會內部繼續研究將氮氣分離的方法。

弗蘭茨的行為在別人看來依然是一種慈善行為,畢竟超高倍壓縮機看起來並沒有什麼明顯的價值。

然而它對于化學和物理學的力量研究則是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還能復活奧地利帝國的一個特色兵種。

其實弗蘭茨在科學技術上的投入,在當時的貴族們眼中看起來更像是在做慈善或者是娛樂性質的贊助。

只不過弗蘭茨沒有選擇贊助藝術家,而是選擇了匠人、學者和科學家。其實最初有人對弗蘭茨設立的獎項和崗位不屑一顧,大有一副餓死不吃嗟來之食的古士風範,畢竟搞實驗科學的通常都是有錢人。

但是當他們知道獎金的具體數額之後,又都變得趨之若鶩,甚至恨不得能讓大公多看自己兩眼。

不過弗蘭茨很少在公共場合露面,即使出現也會有大量護衛跟隨,所以直接找大公本人不太現實。

但是弗蘭茨並不會拒絕科學進步,雖然他不可能挨個去看那些新發明,但是有皇家科學會在,現在又有了《自然》、《科學》兩大期刊,再加上不定期的校園研討會和面向全社會的發明懸賞。

奧地利帝國的人才們,不至于有一種懷才不遇的憋屈感,畢竟除了弗蘭茨自己以外沒人能做到只手遮天,所以這些人也不用懼怕得罪權威而被封殺。

弗蘭茨會盡量公平地對待每一位發明者和專利人,不過具體獎勵還是要按之前的承諾和未來可能會對奧地利帝國產生的影響來計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