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九章 第三次維也納會議閉幕

加利福尼亞和韋拉克魯斯的戰報,以及在地火島附近暗殺成功的消息,接連傳到維也納。

捷報頻傳對于此時的奧地利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劑,因為英、俄有意將支持奧地利出兵墨西哥作為談判的籌碼。

這一下他們可以暫時閉上嘴了,最終這次近東危機以俄國獲得了原本卡爾斯省的三分之一土地而告終。

弗蘭茨的做法是將原本屬于奧斯曼卡爾斯地區分成了三個省,其中地勢最平坦最適合耕種的土地給了俄國。

而那些難以耕種,易守難攻的地區則是留在了奧斯曼帝國境內。這樣既滿足俄國種地的需求,也能緩解英國和奧斯曼的過分擔憂,更能在實際上為奧地利所用。

實際上弗蘭茨並不反對俄國侵吞奧斯曼的領土,但是卻不希望這個盟友月兌離自己的掌控。

如果俄國打算種地,弗蘭茨是堅決支持的。如果前者打算鯨吞奧斯曼並且把奧地利綁上戰車,甚至于想要連波斯帝國一起雙殺,那麼後者絕不會同意。

將卡爾斯省最好的土地給俄國人看似是為了盟友利益著想,但實際上平原也意味著易攻難守,即便是建立了軍事要塞也很難起到楔子的作用。

哪怕是俄國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在此建立起城市,也必須考慮奧斯曼和波斯威脅,無法安心殖民。

同樣對于奧斯曼人來說,他們也還保留了收回故土的希望,畢竟俄國的主力部隊還是在高加索以北,目光也是更多地投向巴爾干地區。

而且從名義上奧地利方給出的條件是租借,期限嘛自然是九十九年,至于租借費用,為兩千萬弗羅林。

俄方起初十分不滿,畢竟他們本身就是為了錢而來的。不過奧地利方面表示會替前者承擔這項費用,這令在場各國大使都為之動容。

幾乎所有人的心中都浮現出了一個人傻錢多的形象,只不過維也納會議雖然規定了租金,但是卻沒有限定期限。

所以當奧斯曼方面想要找奧地利帝國要錢的時候,只有一個答桉那就是先等等。

同時也堵住了一些想借題發揮的人的嘴,比如安德烈•烏瓦羅夫本來就想將事件擴大化,或者再多要一些土地,畢竟英國如此虛弱的時候可不多。

其實此時俄國會抓著高加索以南地區不放,完全是被錢逼的。這個國家貧窮得可怕,相對于他的土地面積和人口數量來說,俄國的財富實在少得可憐。

奧地利也需要一個強大的原材料供給國,畢竟其天生不足,再加上海軍相對弱小(容易被封鎖),以及與美國的關系可能會在未來惡化。

弗蘭茨並不是杞人憂天,雖說歐洲歷史與其一邊作戰一邊與其做生意的國家不在少數。

但是美國從嚴格意義上講它和此前的歐洲國家都不同,它太大了也太富有,有足夠的原材料也有足夠廣闊的市場。

正因為這些優勢,也讓其成了後世最喜歡進行貿易制裁的國家。

弗蘭茨不禁感慨「地大物博就是好,不必擔心總被卡脖子。」

為了不走上德二的老路,奧地利必須建立屬于自己的體系。

實際上維也納會議的結果讓英、俄、奧三方都比較滿意。

對于英國人來說,他們成功地避免了此次近東危機,雖然只是將爆發的日期延後了,但確實是為自己贏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

同時喬治•漢密爾頓堅信自己發現了俄奧同盟的裂隙,所謂的「三分之一」方案看似是在堵英國人的嘴,但實際上這個計劃的最終目的卻是阻止俄國進一步南下。

而英國付出的不過是替奧地利的「和平艦隊」護航,並保證「自由貿易」而已,其實站在羅伯特•皮爾的角度講他更希望奧地利能加入到美墨戰爭中,畢竟美利堅的崛起就好像是在打英吉利的臉一樣。

按照這位首相的設想最好是能讓法國也加入,然後整個北美打成一鍋粥,等打個幾年之後英國處理完了南美洲的事情再去摘桃子。

俄國人則是表面上最大的贏家,不僅吃到了「地」,自己還不用付錢。換句話說就是辦自己的事兒,花別人的錢,怎一個爽字了得?

有了這七百多平方公里的平原沃野,俄國又能種好多棉花了,這將會讓其經濟狀況進一步好轉。

而且這一次不需要沙皇出動代價昂貴的軍隊,更不需要士兵們的犧牲,涅謝爾洛夫稱其為「繼第八次俄土戰爭之後最偉大的勝利」。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對此感到滿意,比如安德烈•烏瓦羅夫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心想完成「彼得遺詔」並復興第三羅馬帝國。

就在涅謝爾洛夫這些俄國高官在慶祝他們偉大的勝利時,安德烈•烏瓦羅夫卻感到沮喪。

雖然俄國取得一些適合耕作的土地,但是這些土地也只能用來耕田而已,沒有辦法擴大戰果,更沒有打通通往安納托利亞高原和波斯灣的道路。

雖然俄國人從不承認「彼得遺詔」的真實性,但是從沙俄時代開始至今的俄國始終在堅決執行「彼得遺詔」上面的內容。

其中就包括但不限于︰肢解瑞典,滅亡波斯,粉碎波蘭,征服土耳其,向黑海擴張,奪取君士坦丁堡,向印度和波斯灣進軍。

雖說心有不甘,但是安德烈•烏瓦羅夫很清楚俄國唯一的勝機便是將奧地利人拉上自己的戰車。

不過從現在的表現來看無論是英國人,還是俄國的同盟奧地利人都不會允許俄國進一步南下的。

所以他可以斷定奧地利一方一定是有人洞悉了這一切。

安德烈•烏瓦羅夫覺得那個人一定就是阿爾布雷希特大公,畢竟後者是卡爾大公的兒子而且在奧地利軍中聲望很高,可以看穿眼前的局勢並不奇怪。

對奧地利一方來說能讓克里米亞戰爭延後就是勝利,同時在某種意義上講也算是讓俄國欠下了一個人情,更是將奧斯曼這個行將就木的帝國攥在了手心。

兩千萬弗羅林雖然對一個大國來說並不算多,但是對一個個人或者是團體來講,那就是一筆了不得的財富了。

之後弗蘭茨可以利用這一筆錢來狠狠將其敲打一番,畢竟那位所謂「開明君主」似乎很喜歡當英國人的走狗,也十分懼怕俄國,可唯獨對奧地利沒有敬畏之心。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