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零六章 天行者

三處。

以皇子殿下他們為首的軍陣中,這里面又以大皇子為中心的保皇派最是慘烈,鮮血狂濺,簡直一片哀嚎。

緣由不難解釋,皇子中年齡最大、輩分最高、所屬太子之位的他,被自己的幾個弟弟,分別由三皇子、七皇子、九皇子聯合擔餃的軍隊,殺了個底朝天。

一排排將士軍卒的尸體倒在命不保夕的大皇子腳下,真就將這名看上去唯唯諾諾、太嗣位的大皇子,嚇得褲子崩了起來,都快要被嚇尿的感覺。

兵將數量上,不僅比自己這位名副其實下一任的皇帝,多出不止一倍。

還有反對自己當皇帝的可不止一個,是足足三個,真當哥哥好欺負是不是!

的確,以三皇子、七皇子、九皇子為弒兄篡位派的三名皇子,真就欺負你了又能怎麼樣,並且差點還將大皇子的老巢給端完了。

僅????????????????差那麼一丟丟,便將他們老大哥的首級取下掛于宮牆頭,到了那個時候,他們仨就可以稱帝了,樂得很。

卻突然間,又從夾側殺出另一只由五皇子、六皇子掛帥的正義之師。

這群皇子號稱帝師派,更明發征討檄文,檄文上的內容極其言辭激烈。

揚言要惡討三皇子、七皇子、九皇子這三名皇子是大逆不道的亂臣賊子,父皇剛崩殂就要謀殺太子大哥趁機奪取天子帝位,實為皇家人所不齒。

如此這般的人,就當立馬斬首以顯浩浩天威。

于是,由五皇子、六皇子掛帥的正義之師就從側面出動夾擊弒兄篡位派,殺得他們那是措手不及,叫苦連天。

算無遺漏的弒兄篡位派,他們好端端的帝位計劃便這樣泡湯了,也幸得此正義之師軍隊的出現,才讓大皇子這個已成光桿司令的太嗣帝位繼承人在亂戰中逃了出來。

可沒想到,出手解救大皇子的正義之師同樣要殺他,從而自己當皇帝!

就登個基而已,做一名堂堂正正的天子有這麼難嘛?

難,難得很,難得一匹!

想要當皇帝,不論是弒兄篡位派還是帝師派都要他大皇子的命,只不過一個被掛上了篡位逆賊的不好名頭,名不正言不順。

另一個帝師派則是打著正義之旗的旗桿,名義上是匡扶他這位太子。

實際上無論哪方,不管是保皇派也好,還是弒兄篡位派也罷,前者的打算先是滅掉三皇子、七皇子、九皇子掛帥的弒兄篡位派。

再趁機弄死這名太嗣,事後找個由頭就說是被那些弒兄亂賊害死的,混戰之下誰都保不齊能將這名老大哥平安拯救下來。

這便是各大皇子們大顯神通,你有過牆梯,他們也有張良計。

至此,大皇子變成了光桿司令,底下的軍將被殺得干干淨淨之後,拼命地跑,亡命地奔,雍容尊貴的華服上面已經印染血淋淋地鮮血。

這就是他大皇子苟活下來後的慘況。

其余兩大軍隊,又以帝師派的正義之軍最為強大,在經過兩蚌相爭後,這些軍隊躥入戰場那就是如魚得水,穩佔先風。

見著了自己的老大哥這位光桿司令趁亂逃跑,停下繼續剿殺弒兄篡位派的動作,繼而對自己老大哥瘋狂地追,拼命地追。

猶有一種縱使追到天涯海角,也要將自己老大哥格殺的意味。

另一軍將折損嚴重的弒兄篡位派,偷雞不成蝕把米,竟讓這倆小弟佔了先機,氣煞他們也!

同樣地,毫不猶豫的緊????????????????追在後,一點兒沒有放過太嗣這位老大哥的意味,也要跟搶了他們先機的帝師派決戰。

帝位豈是毛都沒長幾根的倆小弟來當?不可能!

兩處浩浩蕩蕩的軍隊,就從大皇子行宮一路追,直到追至太陽宮的宮殿前。

他們才在第一時間停住了自己的腳步。

宮巔上,正有那名如今聞名于世的年輕人物,偌大的洛陽宮廷現在沒有一個不認識他,更沒有哪一個不畏懼他。

因為此人殺了他們的父皇。

現在,不知道此人到底是個什麼意思,殺了他們的父皇不走,反而還有一種在為他們父皇守江山的意味,關你個屁事,人殺了還不走,到底是要鬧哪樣!

這便是不管哪一皇子。

太嗣大皇子也好、帝師派也罷、又或是弒兄篡位派,他們皆停下腳步的意味。

「陽公,救我!」

滿衣服是血的大皇子,停下亡命狂奔的腳步後,噗通一跪,竟稱陽生子為陽公,要知道,年輕人跟他們這些人在年紀上也是差不多的年齡,稱呼陽公是不是有點過了?

絕對,一丁兒點都沒有過!

稱呼陽公的這名年輕人,于他而言就是自己的救命稻草。

「陽公不可,這位大皇子生性,不知道與宮里面多少宮女勾搭,試問這樣的人能統領太平王朝?能做帝國的天子嗎?六兒還請陽公明察!」

說話的,是帝師派的六皇子。

他將自己稱為六兒,也是跟大皇子那樣噗通跪在地面,尊稱宮巔迎風站立的那名年輕人為陽公。

「萬萬不行啊陽公,听三兒慢慢給您細細道來,大皇子貪婬無蕩是毫無疑問的事實。

但五皇子跟六皇子也不是好鳥,他倆生性暴戾,殘害忠良無數,就問這樣的人當上了天子又如何?只會成為昏君,還請陽公明察秋毫。」

你跪,他跪,咱也跪。

弒兄篡位派的三大皇子,有樣學樣,照樣噗通一聲跪在了地面上,靜待宮巔上那道年輕身影有所舉措。

被稱呼為陽公的年輕人陽生子,看著各皇子間的爭斗,沒有回應,只是伸出右手,指向另一個方位,示意听從宮廷中樞院的詔令即可。

這中樞院乃是太平王朝這座帝國,最重要的中樞機構,也是太陽宮議政最多的機構。

里面的人,是擔系朝政運轉紐帶的一甘朝臣人物。

此刻,大批大批的士林人物從中樞院走了出來,來到太陽宮殿那兩千九百九的漢玉台階前,宣讀一則詔令。

這則詔令乃由士大夫、大????????????????謀略家瑾良共同署名,聯餃陳奏的。

天子崩殂,烏鵲嘶吟,陛下殯天。

誠此危急存亡之際,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陛下也。

誠故開布聖听,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今陛下歿于位,本欲托于太嗣,仰寄大輔,而今卻靡不盡則,天命有常,人生有限,朕自深哀卒歲良苦,若有知音者莫不感嘆。

煢煢孤魂,弘志歸極,一念仰天,不為旁騖,今特宣告天下,由士大夫暫任朝席,諭奉先祖之令,世所難追,庶可遵奉,永為法度。

自今已後,惟大夫訓示,使天下大治,龍翔鳳翥,若有逆臣作亂,必倡群英共誅斬草除根之,以昭朕之嚴明。

朕之皇嗣罷黜,削其皇爵,貶為庶民,不得再踏入皇宮一步。

望各郡官員,百姓豪商,務盡職守,勤政安民,勿使三災四怨,嚴受諭旨。

文武百官,勤勉修業,操守清純,以致天下綏靖,子孫永昌。

另有良士入宮,其聲響如雷,其威振中州,今蒞及朕,與君一測,方知君之古風壯盛,威德遍于四方。

特以此詔,昭告天下。

封陽公為天行者,加六品冠帶,享天子之禮,以表朕之嘉許,欽此。

「都退吧。」年輕人拂手再揮,九皇奪位的戲碼在這時終結。

也間接保下他們的命,只不過已經被貶為了庶民,且終身不再進得皇宮,再也無法隨意執掌生殺大權。

而他陽生子也在經此一役中,被大謀略家瑾良封作陽公,還有個尊號,是為天行者。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