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二十九章 神禱大天

司祝原本是指,廟宇中那些個管香火的小沙彌。

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衍化成了為自家宗族,自家祖宗,自家帝王在祭祀中致禱辭的人。

這名來自紀王封地上的大司祝便是如此。

獻酒,舉神刀,禱祝,說的就是他!

專從事于寧王封地、太平王都一切祭拜事宜,更有著祭天者稱。

關于祭祀天地的活動,在這座天下可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了。

也就是說在以前遙遠的時代,便已經形成,祖上傳下來的,是為祖制。

上至天子陛下,下至貴族宗親。

每一個都把祭祀天地,當成一項非常重要的活動。

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產生于人類初期對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產生了各種崇拜祭祀活動。

春節?、?端午節?、?清明節?、?重陽節?等等都是由原始信仰形成祭祀天地神靈?、祖先的節日。

祭祀天地大典其實是在心理思維的終極意義上感悟人神溝通、上下交感的精神境界,實現人神天地和諧共生的信仰欲念。

祭祀活動,進貢上香,叩拜行禮,莊重肅穆,一絲不苟。

祭祀禮節祭品均有一定的規範,備上供品向神靈或祖先行禮,表示崇敬並求保佑。

要祭祀的對象就是蒼天。

天上的風雲變幻、日月運行,地上的山石樹木、飛禽走獸,都被視為有神靈具象。

于是產生了萬物有靈的觀念。

這些神靈既哺育了人類成長,又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威脅,人類感激這些神靈,同時也對它們產生了畏懼,因而對這眾多的神靈頂禮膜拜,求其降福免災。

造化之良能曰神,造化之隱跡曰鬼。

祭祀建築,在帝王都城建設中更是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最高的技術水平,最完美的藝術去建造。

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天地壇等等都是眾多祭祀建築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圜丘壇專門用于祭天,台上不建房屋,對空而祭,稱為"露祭"。

祭天陳設講究,祭品豐富,規矩嚴明。

在圜丘壇共設七組神位,每組神位都用天青緞子搭成臨時的神幄。

上層圓心石北側正面設主位,皇天上帝神牌位,其神幄呈多邊圓錐形。第二層壇面的東西兩側為從位,日月星辰和雲雨風雷牌位,神幄為長方形。

神位前擺列著玉、帛以及整牛、整羊、整豕和酒、果、菜肴等大量供品。

單是盛放祭品的器皿和所用的各種禮器,就多達七百余件。

上層圓心石南側設祝案,皇帝的拜位設于上、中兩層平台的正南方。

圜丘壇正南台階下東西兩側,陳設著編磬、編鐘、鎛鐘等十六種,六十多件樂器組成的中和韶樂,排列整齊,肅穆壯觀。

祭的時辰上,要在日出前七刻祭禮。

像世俗之中太平王朝那般,時辰一到,齋宮鳴太和鐘,皇帝起駕至圜丘壇,鐘聲止,鼓樂聲起,大典正式開始。

此時,圜丘壇東南燔牛犢,西南懸天燈,煙雲縹緲,燭影劇院搖紅,給人以一種???????????????非常神秘的感覺。

此時,心心念念的天子陛下他老人家就出現。

由宮中外出,擺列大隊儀仗,這個儀仗稱為「鹵簿」。

大駕鹵簿隊列中,最前列的是四頭大象,這叫導象,後面再跟五頭大象,又叫寶象,身披珠寶做成的墊子。

上面還要背上寶瓶,寶瓶里放著火絨、火石等,這是祭俗中的必需品。

祭祀時抬出來,以示不忘本。

後面是樂隊,然後是金輅、玉輅、象輅、革輅、木輅五種豪車,後面又是一百八十人的樂隊。

後面才是皇帝正式的隊伍,浩浩蕩蕩,綿延數里。

祭天典禮包括「擇吉日」、「題請」、「滌牲」、「省牲」、「演禮」、「齋戒」、「上香」、「視籩豆」、「視牲」、「行禮」、「慶成」等多項儀程。

正式祭祀時,天子陛下需完成迎帝神、奠玉帛、進俎、行初獻禮、行亞獻禮。

行終獻禮、撤饌、送帝神、望燎等九個步驟,過程冗長,禮儀繁縟,耗費極大的人力物力。

儀式的第一項是迎神,燔柴爐內升煙火,表達了將人間敬天之意傳于上天的寓意。

天子陛下行至神位牌前行跪拜之禮,後又到祖宗牌位前上香再者叩拜。

回拜位後,對諸神行三跪九拜禮。迎神後為奠玉帛,即向上仙、祖宗進獻玉、帛。

行禮時由太常卿導引皇帝盥洗後至神位前行三上香禮,執事官向皇帝呈進 玉帛 。

皇帝至上帝及祖宗 牌位 前行敬獻禮儀,鞠躬拜興後回拜位。

接著進俎。內贊奏升儀壇後,天子陛下在導駕官陪同下到主位、配位前進俎。

行初獻禮,洗位受爵、滌爵、拭爵、進爵,而後升壇至酒尊所,執爵官以爵進皇帝,皇帝到主位前跪獻爵,行三上香禮,同時司祝跪讀祝文 ,樂暫止,讀畢樂起。

大司祝就是干這種行當的,天子陛下跪,他都不會跪,反而是天子陛下跪他。

再有,祭拜天地時要用表示哀悼或禱祝的文章。

體裁有韻文和散文兩種。

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祇時所誦讀的文章。

內容主要為哀悼、禱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經歷,頌揚他的品德業績,寄托哀思。

同時,祭文也是為祭奠死者而寫的哀悼文章,是供祭祀時誦讀的。

它是由祝文演變而來,其辭有散文、有韻語、有儷語。而韻語之中,又有四言、六言、雜言、 騷體 、儷體之不同。

祭拜天地,一般會說,天子陛下謹率臣,乃以玉帛犧牲粢盛庶品,備此禋燎,只祀于。

奉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太宗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德皇帝。

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世宗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大孝至誠,憲皇帝配。

尚饗。

而這位來自紀王封地上的大司祝。

今兒個沒有天子陛下。

唯有他一人而已!

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猶可以致其敬于上蒼。

燔燒黍稷,掛三百只豬頭供神享食,鑿城為穴,當作水壺而用手捧水獻之,再敲擊土鼓作樂,接著又在嘴中大肆禱告。

煌煌蒼天,籠抱宇寰,生靈萬象,皆存其間,吾等子民,雖為眾靈之首,卻不可違天之道,肆意施展。

皇皇上天,集地之靈,降甘風雨, 各得其所,庶物群生。

今唯紀氏大司祝敬拜皇天之祜,薄薄之上,承天之神,興甘風雨,庶卉百物,既安且寧,敬拜下土之靈。

伏乞,降神福,佑我司祝。

告大天。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