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四十一章 鬼門關開

被陽生子一掌拍飛的茅山陳懷先以及馬家祠堂馬曉玲在極遠處停留,又遠目眺望。

原來剛剛陽生子的這一掌居然是要救他倆。

這家伙,個性雖張狂,偶爾還很狂妄。

但茅山陳懷先不說別的,他還挺喜歡結交這類的山下朋友,但奈何此人與山上糾葛太深,不宜走得太近。

所以茅山陳懷先幾次都想點化點化這人,讓他少走些彎路,或者給推薦一個仙門讓他拜在門下哪怕是做一個記名弟子也行,總好過于成為一名散修,無依無靠,哪天說沒了就沒了。

就是連抬尸體的人都沒有。

曾幾何時陳懷先也這樣想過,但慢慢發現自己錯了,仙門中肯定容不下他,因為仙門與山下世俗也一樣,重規矩。

以他這樣的性格,要是去了仙門,還不得將仙府掀翻了天。

前些年在遇骨魔時,這人還當起了鏢車馬夫的時候,陳懷先就有這個想法,隨著之後的發展在冰雪小鎮遇見時,他又打消了這樣的想法。

但今日所年輕人所做之事,陳懷先也不知道說他什麼好。

到底是應該的還是不應該的?

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找死,那是干什麼呢。

隨後再一看陽生子消失的地方,兩個人的神情皆是凝重無比得很!

到底是什麼事情讓竟讓兩位山上人都如此凝重?顯然是年輕人剛所遭遇的地宮開眼這件事。

換言之,地宮開眼就如同鬼門關大開,鬼門關開了會有什麼事情發生?無數死陰之力縈繞在自己心間,眉心上還有一抹揮之不去的死亡之印跡。

而剛剛陽生子更是遭遇到無數死眼黏附己身。

這樣般的死壓之力就是連他倆任何一人都不能完全成功擺月兌,反而有極大地可能殞命當場。

但陽生子突然莫名消失,到底發生了何事,他們想再抽身回到剛才的地方,卻心有余而力不足。

那人消失的地方,已經成了千里陰風,且還有黑眼騰裊,無數死陰之力充斥其中。

只要敢靠近這股力量,死亡便如期而至!

因此只能遙遙地遠眺。

「這是?」馬曉玲在遠處怔怔地望著陽生子遽然消失的地方喃聲自語。

「酆都羅山下有地宮,宮中有來自地獄的冥司官鎮守羅山,他所遭遇的這一幕曉玲你還記不記得去年陰歷七月初七,咱倆所撞見的鬼戶大開、百鬼夜行的場景?」

「你是說中元鬼節?」馬曉玲微張著嘴失聲說道。

中元節,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佛門則稱為盂蘭盆節。

傳說這個月從初一開始,地門打開,地府魂靈會走到陽間,享受香火供奉。

掌管幽冥界的地藏王,他的誕辰,就在這個月的最後一天,「地門關上」的日子。

舊時人家會燒「地藏香」,又稱為「四九香」。

在這一天要祭祖。

祭祖是中元節早期的主要內容,時至今日也沒有被舍棄,自然有它的原因。

因此凡是一到中元節,民間就會普遍到墓地進行灑掃,祭奠祖先?

放河燈。

放河燈又稱放荷燈,在中元節放。

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祝福,常在七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進行。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焚紙錠。

紙錠是用錫箔糊制成銀錠狀的冥錢,不論是家中還是自家院外的泥路上,都要灑上一些冥紙冥錢。

那些個亡靈小鬼見著了有錢到處飄,就會去撿錢,便沒有功夫到處作惡了。

而在易經中,「七」更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

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

七是陽數、天數。

天地之間的陽氣絕滅之後,經過七天可以復生,這是天地運行之道,陰陽消長循環之理,民間選擇在七月十四二七祖與「七」這復生數有關。

如天上有「七星」(七星高照)。

人的感情有「七情」,色彩有「七色」,音樂有「七音」,詩歌有「七律」,人體有「七竅」等等。

「七」也是人的生命周期,七歲始受教育,十四歲進入青春期,二十一歲身體完全成熟。所以七月十四是人死還魂的這一天,它又叫做鬼節。

大街小巷和村莊的地上,密密麻麻布滿了香火,廟宇內鐘罄之聲不絕,梵音陣陣傳來。

中原鬼節這一天,鬼門關大開,不論是冤鬼,哭鬼,餓死鬼,小氣鬼,統統都會在陽間四處飄蕩,且凶惡無比,聞著活人味兒就要到處吸魂殺人。

那一次,茅山的陳懷先和馬曉玲所遭遇到的便是無窮之多的凶靈,一個個地好像從地府里面走出,且凶煞無比。

地獄之門大開。

亡靈之魂無數。

死壓力量恐怖無比。

也正因為他們有過一次那樣的感受,所以才知道這其中的可怕。

與之今時今日相比一樣,那便是這是地宮開死眼,且那是冥司官,比惡靈更加可怕!

只因他們的魂來自地獄!

「你是說他遭遇到了地宮開了鬼門關,要置他于死地?」兩人看見此幕便回憶起往昔,馬曉玲疑惑道。

「正是,以往多少仙家子弟來酆都歷練都不曾見過酆都地底下地宮開鬼眼的,只要不做出格之事,該誅鬼誅鬼,該練道練道,不會有半點風險。

但他偏偏要做出格的事情,這些亡靈有何情?有何念?反之只知道殺戮。

但他偏偏要去救,而且還偏偏要肆無忌憚地穿行過亡靈之障,這便犯了人鬼殊途的禁忌,他這次是在劫難逃了。」

茅山陳懷先也只能無奈道。

「咱們去救他出來?」馬曉玲試著問道。

「怎麼救?憑你我二人?還是回去稟報搬動自家整個仙門?

這是不可能的!

一切既是因,也是緣。

咱倆將這嬰兒幫他帶到茅山就算是救,至于他,只能自求多福,他本就是死命。」陳懷先輕微地搖了搖頭。

「緣法,緣法,蘭因絮果,緣法自見,回了馬家祠堂我再為他續上一盞九命燈,只能做這麼多了。」

隨後馬曉玲,便與茅山上的這位二弟子陳懷先分道揚鑣,各自返回自家仙門。

茅山陳懷先則抱著這個蹄哭的嬰兒,輕微呢喃道:「他到底是個什麼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