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結束了生日會上以及後續幾天的熱搜上的事情以後。
陸景然便回到了《偽裝者》劇組,繼續緊張的開始著拍攝。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偽裝者》劇組中名義上的男主和女主,這幾天里,他總算和李心第一次演繹了對手戲。
和李心對戲,怎麼說呢,陸景然覺得還是比較輕松的。
至少,對比起和宋鐵以及那些老戲骨如劉義君來說,要輕松很多。
原因倒也不是李心演技不如她們。
只是相對來說,李心的演技,沒有宋鐵這些人,這麼的富有爆發力和攻擊性。
她的演技是比較穩扎穩打的,類似于那些學院方法派,中規中矩。
她拍攝的時候,不會有什麼大的紕漏,但也不會有什麼閃光的地方。
而宋鐵這些人,則雖然也是科班出身,但她們演戲全靠天賦,外加自己的體悟。
相比較那些學院方法派,宋鐵表演更像體驗派一些,講究把自己深入代入角色的那種。
她們拍攝時候,狀態比較神經刀,如果是對于角色,有著自己的體悟,自己的想法的時候。
那她們演技爆發的時候就特別厲害。
但如果對于角色沒有自己的理解了,那她們演的就不如那些學院派演技的人了。
同為科班出身,甚至年齡也相彷,但兩位女演員為什麼會運用上不同的表演方法呢?
原因嘛,陸景然倒也可以想象的出來。
因為李心的運氣比較好,背景也有一點,出道以來的這麼些年。
雖然也跑過幾部配角龍套,但經過幾年煎熬,也算有幾部一番女主了。
而要知道,一個本來只是在演女配角的女演員,突然有了一部一番女主。
最開始這部一番,她可能是運氣被選上了。
甚至大家還會猜測,她的好運就只有這次,下次就沒有了,她還是只能去跑龍套。
但如果,這個女演員的這部一番結束後,又來了一部一番女主的劇呢?
這可就不是運氣所能解釋的了。
一定是這個女演員出演的劇集出彩了,被資本家們看中,有了值得投資的地方。
又或者,她背後的勢力出手了。
所以,才會在一部一番女主後,緊接著又安排了下一部一番。
李心,正是有著這樣經歷的一個女演員。
她出身自蘇省昆山市巴城鎮,那里是昆曲的發源地。
從小李心就一直在昆曲的渲染下成長,家中父母長輩也大多是精于此道的人。
而李心本人也對昆曲頗有興趣。
不僅小學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戲劇。
後來更是考入了滬都戲劇學院昆曲學院就讀,並且被時任該昆曲學院的院長看重。
而要知道,這些戲曲一道的老藝術家們,雖然一生都奉獻給了他們愛好的戲曲。
但也因為如此,他們怕這樣的傳統文化被後來者摒棄,因此一直廣收門徒,尋找繼承人。
他們的門生故舊,可以說遍布了整個中國。
甚至不少老一代的領導,都曾請他們做座上賓。
有著這樣的背景,李心對此也是心知肚明。
所以她表演的時候,一般都是傾向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狀態。
反正不管我演的怎麼樣,都能有影視資源找到我。
那我只需要保持好現在這樣,不要弄出什麼演技退步的傳聞就好。
李心可以在演繹生涯上,表現得十分佛性,因為她有家庭,老師的助力。
而且,還有昆曲作為後路支持。
演的不好,我就退回舞台上唱戲唄。
但是宋鐵不能。
她沒有李心這麼好的出身,她的出身普普通通,平平無奇。
她是真正從龍套配角一步步爬上來的。
每一步每一個角色,都是她自己靠汗水爭取得到。
她日復一日的背著劇本,熟讀著角色梗概,為角色做著小傳。
哪怕那角色只有寥寥幾句台詞,她都十分認真。
因為宋鐵沒有家庭的助力,只能靠自己的努力。
她必須要抓住每個機會。
所以,她在演藝生涯上,向來表現得很有野心,演技也因此很有爆發力。
她必須要十分出彩,才能爭取來下一次機會。
對宋鐵來說,和她搭檔出演的那些主角演員們,都是資本力捧的對象,或者上天卷顧的幸運兒。
他們演戲向來只需要付出百分之五十的精力,就能得到資本百分百的支持。
而宋鐵呢,哪怕付出了百分之兩百的努力。
但資本對她依舊只有百分之五十的支持,就因為資本在她身上看不到什麼能賺大錢的價值。
她長得並不算傳統意義上的大美人,性格也不是那麼開朗討喜。
為人處世更沒有能引發輿論爭議點的地方,無法營銷。
這樣的人,資本可能願意去捧嗎?
盡管如此,但宋鐵也不敢對此懈怠半分,因為她怕如果松懈了,可能資本連對她百分之五十的支持都沒有了。
這也正是為什麼,後來的人們在宋鐵總算熬出了頭,翻看她從前的影視作品的時候。
發現她每次在作為配角出演的時候,都感覺十分出彩的原因。
因為有人拍戲,是為了生活,為了賺錢,為了喜好。
而有些人拍戲,卻是為了生存,為了改變人生軌跡。
也正是基于以上考慮,所以在陸景然看來。
和李心對戲的壓力,要遠遠小于和宋鐵對戲時候的壓力。
因為和後者對戲,假如不全神貫注,一個不慎,你就會被她搶去風采。
陸景然和兩位女演員對戲時候,分別不同的狀態,一個輕松寫意,一個嚴肅認真。
這自然是被李雪看在眼里。
作為執導了二十幾年戲的老江湖導演。
他見識過,接觸過形形色色的演員無數。
如何能不知道,陸景然的表演狀態忽高忽低的原因所在。
感情是看不上李心演戲呢,覺得和她對戲不需要太過認真。
這個想法浮現的剎那,李雪不自覺地有些心中好笑。
陸景然到底還是年輕了啊。
一個只是上小電視機的,居然會看不起能上舞台唱戲的。
要知道,在真正的演員職業圈子中,一直有著這樣個鄙視鏈。
電視劇演員看不上網劇演員。
電影演員又看不上電視劇演員。
而戲劇演員也看不上電影演員。
所謂戲劇其實有廣義和狹義兩層含義,廣義的戲劇包括話劇、戲曲、歌劇、音樂劇、舞蹈劇等。
狹義的戲劇則特指話劇。
這樣的鄙視鏈,並不一定是真正嚴格的。
畢竟術業有專精,每行每業都有做到真正頂級的。
就好像電影演員上了舞台,會演不好話劇。
但話劇演員去了攝像機面前,也不一定真正能在大熒幕上表現優秀。
而以上兩者來到了小屏幕上,甚至說不得也會被電視劇演員壓著打。
大家在各自領域上都是王者,沒有誰高誰低。
但如果真要分一個高低的話,排除掉某些收入啊,人氣,形象之類的外在因素。
就演技這樣的演員職能技術上。
戲劇演員的確是在某方面會更優秀于影視劇演員。
因為戲劇演員,他們只要上了舞台,那就是必須一遍過。
盡管在台下,他們也需要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可這就好像學生們考試時候的測驗答題。
你練習再多的測驗答題,可真正到了考場上。
能夠發揮的怎樣,還是看你當時的狀態,以及你對演技的掌握程度。
而影視劇演員則不同,他們在攝像機前。
可以經過一次次NG,重來拍攝,直到最好的一次拍攝效果完成。
對他們來說,每次拍攝,都相當于是在考試。
他們可以考好幾次六十分,五十分,但只要有一次八十分,這就算他們考試通過了。
可戲劇演員呢,假如登上舞台表演失誤,這對他們的演繹生涯就算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再來個幾次,說不定演藝生涯也會就此終結。
也正是想到這些,所以李雪覺得陸景然看輕李心,是十分好笑的。
她佛性,那只是性格如此,但那不代表她沒有實力。
畢竟,從小學習昆劇,而且因為是在舞台上表演的原因,對于演員演技的爆發力要求,只會更加高。
隨即,在一天拍戲結束後收工的時候。
李雪單獨把李心留了下來。
「李心,你覺得這段時間拍戲怎麼樣?」
李心雖然不怎麼缺資源,而且也演過好幾部主旋律抗戰電影了,但怎麼說呢。
類似于《偽裝者》這樣的民國諜戰劇,她還是第一次接到。
也是第一次有像程錦雲這樣的女特工角色。
因此,她對于主動對她遞來角色邀約的李雪還是比較感激的。
聞言,她笑了笑。
「感覺很不錯,很新鮮,雖然有時候拍的也比較累就是了。」
畢竟程錦雲劇本設定中是女特工,所以有很多奔跑啊,射擊,打戲的情節。
而這些情節呢,都需要經過武術指導傳授動作,她本人更是要全程吊著威亞。
「那對于你的搭檔演員呢?」
李雪笑著問道。
「你有什麼想法嗎?」
「對于陸景然的想法?」
李心微微皺著眉頭,能在娛樂圈混的,哪個不是人精。
對于陸景然背地里的那些小心思,她雖然不是門清。
但從平日里接觸的陸景然的為人,以及他和不同的演員表演時候的狀態來看。
李心也看得出來,這個小鮮肉演員對她是有些看輕的。
否則,該怎麼解釋陸景然每次和她對戲時候,那種漫不經心的狀態呢?
說來,如果不是李雪曾給她看過陸景然和劉義君對決的那場戲。
否則她還真有種錯覺,陸景然水平也就那樣了。
網絡上的評價沒錯,他就是個沒有什麼演技的花瓶。
但看了那場對決戲後,李心就知道,網絡上的評價,並不怎麼盡實。
陸景然的演技,就好像神經刀,其實是忽高忽低的。
一切都看對手戲演員,如果對手戲演員表演的很好,他就會有壓力,也就會表現得很好。
可如果對手戲演員表現得十分一般,那麼沒有壓力的他。
在表演的時候,也就是得過且過,差不多得了的那種心態。
那麼,李雪問她這個問題的用意是為什麼呢?
難道是在暗示李心,她表演的時候太佛系了,搞得陸景然沒有什麼認真努力的勁頭?
「是的,我想問問,你對陸景然是怎麼個想法。」
李雪說道。
李心雖然心里有很多答桉想說,也可以說。
但正如之前所討論的,她個人性格是很佛性的。
像這種說出來後,擺明會得罪人的話,她才不會說出口呢。
聞言,她笑了笑,說道。
「我覺得陸景然表現得挺好的啊,比我要好多了,說來有那麼點搞笑,我覺得我甚至演技上還有很多地方要跟他請教。」
李雪看著她,表情嚴肅。
「你沒有說實話。」
李心聞言沉默半響。
「那導演您想要听什麼答桉?」
「你知道我想要听什麼答桉。」
李雪說道。
「明天,我會再給你和陸景然安排一場對戲,這場情節的高光核心在你,我希望你能給我一個滿意的表演。」
李雪說完,不等李心答應,他便示意對方可以離開了。
回去旅館的路上。
李心心頭沉甸甸的。
雖然李雪沒有明著說些什麼。
但李心也已經猜出來了。
她的想法屬實,李雪是真的對她這段時候的表演狀態不滿意。
所以想要敲打敲打她了。
這些老一輩的導演們就是這樣,對于自己的作品,往往都不單純是作品。
他們是真的把這些作為自己的心血來看待的。
某些時候,甚至,他們對作品的看重程度,還要大于自己的生命。
據傳,九十年代,國內曾有這樣一個劇組,去國外拍戲。
期間,劇組意外遭到外國人搶劫。
而劇組的一個副導演呢,為了保護劇組辛苦拍攝的母帶,身中數槍也不管不顧。
硬是從歹徒手中,把母帶保留了下來。
最終,母帶是完整的被帶回了國內,而那位副導演卻是不幸身亡了。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李雪也正是這麼個性子的人,對于《偽裝者》,他視作心血一般看重。
故而,李心很有壓力。
也許,是真的應該拿出真本事給劇組的大家看一看了。
否則,在導演那邊,她很難做的啊。
李心心里想著,她拿起了手中劇本,全神貫注的投入到了明天將要拍攝的情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