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六章 誰考驗誰?

「天地,乾坤;風雷,巽震。四卦嗎?」

黃龍踏入陣法之中,仰望蒼穹,見著四方空間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姿態變化,心中自語道。

此世,應當沒有人比他更能清楚伏羲的大道。

天地風雷,水火山澤。

乾坤巽震,坎離艮兌。

一畫開天,破世間迷茫,為眾生開智,創建文明。

只是,從現在來看,好像還沒有完善出八卦。

叫四卦嗎?

黃龍面露新奇之色,朝前走去,見著天地風雷涌動,頃刻之間,又有水火起,演化萬物。

每誕生一物,便有一玄奧韻律生起,眼不見,耳不聞,卻在冥冥之中確實存在。

目光所示,又在水火之後,感應出兩股新生的力量,和之前的天地風雷水火六股力量相互結合,彼此衍生,好似將天地萬物,鴻蒙宇宙,全數包羅其中。

只是相對天地風雷,後面的水火山澤卻遜色許多,顯得並不完善。

黃龍也不驚訝,畢竟伏羲的大道完善,並非此刻。

只是目光所見,八股力量涌動,四周虛空動蕩,伸手所及,明見山河萬里,崇山峻嶺,四海八荒……

無邊洪荒出現在眼前,卻又與往昔眼中不同。

此刻所見,卻是最真切的本源。

地水火風變化,顯現真我。

黃龍往昔領悟應龍大道,諸多關于空間元素的不解,一下子豁然開朗了起來。

十二君之空間素,一萬八千臣之空間素。

應龍窮極一生,不過見五道君之素,六千臣之素。

黃龍閉關百年,借黃中李之力,參悟模索到君之素一,臣之素八百,以法則算是近千法則。

而今日,他突然多見了三百臣之素。

雖然見到,未必能領悟,但起碼是希望。

才恍忽想起,應龍以空間解釋天地大道,伏羲以八卦解釋天地大道,雖殊途,卻也同歸。

當下盤腿坐下,應龍虛影飛騰,周身偉岸空間之力涌動,以心觀宇宙洪荒,于朦朧間,見到八道通天光柱。

此八道光柱,與當今之法截然不同。

非五行變化,亦非陰陽之學,更非混沌,但卻似包羅所有。

三清大道、應龍之道,這一刻通通涌現心頭,與這八股力量相和,竟然相輔相成,尤其是大師伯的太清陰陽之道,竟然和這力量前所未有的相和。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前世,耳熟能詳的話,浮現在耳邊。

太極者,虛無混沌也,乃鴻蒙一氣。

兩儀者,陰陽也。

四象者,卻非天之四靈,而是太陰、太陽、少陰、少陽。

是以太極、兩儀、四象都一脈相稱,但又太過晦澀,太過簡單,眾生難以悟道。

像他大師伯,實力冠居六聖之首,可弟子卻少得可憐,便是他的道太難。

而這位的性子又著實有些懶散,愛練不練,功法放這兒,看得懂,看,看不懂,也別打擾他修仙。

但這位卻不同。

無論他是天皇人王,還是羲皇,亦或是青帝,他都在教化。

既然眾生不能明白,那麼就將道簡化,讓眾生明白。

所以有了八卦,包羅陰陽五行、男女老幼、九宮之說,幾乎可以與萬事萬物對應。

同樣可以從萬事萬物當中,反推八卦。

雖難精,但易懂易學,于天地風雷,水火山澤等可見之物中,領悟大道,詮釋天地。

縱難以全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亦可發揮神明之力。

以凡人之身,竊神明之智,以螻蟻之軀,行神靈之事。

紫霄宮的教化指標,雖說伏羲沒有像元始天尊、鎮元子他們一樣立下天仙地仙道統。

但,以黃龍角度來說,伏羲的最好。

因為能學的最多,而且未來上限,並不比他們的道低。

若不是坐上了當年紫霄宮的蒲團,方才有鴻蒙紫氣,全憑手段,誰最後成聖,還真不好說。

不過,這些心思,在黃龍心中也就僅僅只是過了一會兒,然後就轉化為堅定的修道。

八卦與陰陽五行相通,黃龍在玉虛宮中陰陽五行學的卻不少,此番相互驗證,修為更是大進。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熟悉的十二個字出現在腦海當中,這十二個字,前世听過許多回,今生也听大師伯講過許多回。

可從來沒有像此刻,這般清晰地明白過大師伯的意思。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神念之中,彷佛有太上道君的虛影浮現,道音縹緲。

一直待在黃龍元神當中,好似大爺一樣的太極圖這一刻,罕見地主動行動起來,散發出陰陽二氣,包裹黃龍,四周地水火風震蕩,日月星辰環繞,蘊含無邊奧妙造化。

太極生兩儀。

緊接著,兩儀變化,又生四象。

太陰、太陽、少陰、少陽。

四象循環往復,不斷交替,之後又有春夏秋冬交替。

太極兩儀四象八卦,黃龍前世叫周穆的時候沒有系統的研究過,但在這些方面依舊有諸多超越這個時代的理念,只是他對這些的理解,僅僅只是會背而已。

到底怎麼用,不是他現在的境界可以完全鑽研出來的。

但今天在,伏羲的道里,太極圖的配合下,他許多疑惑 地解開,大道自然梳理。

先是四季交替,繼而四象輪轉。

緊接著,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現身,與四象結合。

又有十二地支配合,時辰變化。

黃龍如夢似幻,半睡半醒,竟是入了絕妙的太上忘情之境,諸多大道突然想了起來。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

「這小子,悟了什麼啊?」

伏羲震驚地看著陣法當中的黃龍,第一次看到這情況。

這什麼情況,這小子才區區太乙,連大羅都不是,怎麼撼動了他的道?

之前多少大羅進來,都沒有撼動絲毫,這小子什麼能耐啊?

「是太極圖!」女媧星眸微動,目光落在了黃龍身上的太極圖,開天三寶之一,蘊含開天奧義,大道精華,「他倒真是被三清喜愛啊。」

「太極圖玄妙,蘊含無窮變化之道,但也無法無中生有,憑空衍生,這些道是這小子出來的。四象合乎天之四靈,十二地支,爾後演化八卦……天地風雷,水火之後,是山……」

伏羲看著黃龍身上涌動的光華,情不自禁地說著,眼中不時有光芒閃耀,旋即又暗澹下去,眉頭緊皺,轉為苦惱,再沒有從容釣魚的性子。

臉色不斷變化,時而歡喜,時而悲苦,時而快樂,時而憂愁……

女媧看他這般模樣,卻不憂反喜,心知這是伏羲修道看到了突破的機會,若是能悟通關鍵,必然更上一層樓,只是看到了,卻沒有抓到,所以顯得苦惱。

不過,她相信伏羲,定然可以突破。

所以反而歡喜。

只是看著陣法當中的黃龍,不禁若有所思,這到底是在考驗黃龍,還是在考驗兄長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