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3章 四平開局(十一)

拂曉,四平城突然熱鬧起來。兩百多警察拂曉時分闖入五六戶人家,將其中人等一網打盡。

掃黑除惡行動自此正式開始,四平暫時不許進出,警察們在四平城內大捕三日,監獄很快就人滿為患。

到了第五日,新告示震動了整個四平城。市長彭敏生勾結諢號‘孫齊天’的匪人孫二,數年來做了許多惡事。此時孫二被捕,交代出彭敏生。彭敏生已經被革職下獄。

吳有平與徐乘風兩人並肩走在街上。就見街道兩邊的店鋪繼續正常營業,民眾過著與之前並無不同的生活。已經見不到游手好閑之人的身影。掃黑除惡行動,這些人中有一部分屬于打擊對象。其他人也嚇得不敢出門。

認真生活工作的人群中沒了這些人,吳有平感覺好了許多。但抓捕名單上依舊有不少漏網之魚,這些家伙已經逃出了警察局的情報網,不管是躲在城里或者是逃出城外。短期內只怕都能逍遙法外。

想到這些,吳有平難免有些失落,忍不住對身邊的徐乘風抱怨道︰「徐團長,部隊什麼時候結束訓練。這次你們若是參加掃黑除惡,成果定然大許多。」

徐乘風一言不發,繼續往華清樓的方向走。吳有平知道自己還沒辦法和徐乘風建立保定軍校生內部的親密關系,卻也不想被這麼冷冰冰的排斥,就想繼續說點啥拉近關系。

沒想到徐乘風突然開口了,「這次前來的趙天麟校長很有學問,幫過我們的忙。」

吳有平略一錯愕︰「趙校長是哈佛博士,我曾听過他的大名,不過這和我們現在的工作有什麼關系?」

徐乘風看了吳有平一眼,「督軍讓你一起來接待趙校長,定然對你有所期待,你要好好把握。」

這個視角讓吳有平愣了愣,突然心中一暖,此時方知徐乘風並非如面上那般冰冷。

兩人上了華清樓二樓,就見何銳正與三名穿著西服的男子坐在一起,見兩人進來,何銳起身給雙方互相介紹……

「趙兄,徐乘風你見過,這一位乃是新加入的吳有平,畢業于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現在是四平的市長助理。我信上說要在四平興建水利工程,就是他先提出。」

趙天麟和兩人一一握手,打量了吳有平一下,贊道︰「看來何兄又多了一位青年俊彥。」

與徐錫麟同來的有大公報記者莫楊,還有一位叫盧道明的留學生,听趙天麟介紹盧道明是留美的清華學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土木工程系畢業,專修水利技術,吳有平不由得多打量了他幾眼。

關外並無大江大河,家鄉四平境內連關外水準的大河都沒有,僅有6條小河。各條河流的都是流程短,流量小,河道窄,水位淺,旱季近于干涸。四平人口這些年快速增加,已經是十年前的兩倍還多,水源不足的問題更加凸顯。

眾人落座,店家開始上菜,何銳笑道︰「趙兄大駕光臨,想來必有以教我。」

趙天麟指指大公報記者莫楊,卻笑而不言。

這時大公報記者莫楊接過話來,笑道︰「何督軍在東北不過一月,卻做出好大事業,趙校長平日總與我們提起您,大有身與榮嫣之感,令莫某好生仰慕。」

何銳稍稍驚訝,轉頭望去,這位莫楊記者三十來歲,身量中等,穿一身西服,留著短發,戴著一副黑邊框眼鏡,正用一副好奇的神色看著自己。不禁笑道,「莫記者謬贊了,何某剛剛上任,哪里有什麼大事業。」

莫楊笑道,「何督軍不知,您三日入東北,五日退日軍的事跡,在京津乃至上海早就傳開了,連洋人都夸您是外交奇才呢!」

何銳啞然失笑,擺擺手,「哪里哪里,定然是坊間夸大,莫記者切莫信以為真。」

莫楊搖搖頭,收了笑容,「何督軍謙虛了,我臨出發時,泰晤士報駐遠東記者莫理循曾專門發表文章評價了這件事情,文章中對您大加夸贊,所以這次報社特意派我前來,想給您做一個人物專訪。」

听到這里,何銳才稍稍嚴肅起來,認真的道,「哦?還有此事?莫理循怎麼說。」

莫楊在包里翻了翻,模出一張英文報紙,指著其中加粗標紅的部分道︰「莫理循認為,中國東北就像歐洲的巴爾干半島,中國、俄羅斯、日本勢力交匯,各方彼此都有重要的政治利益訴求,同時又彼此互相牽制,是東北亞局勢的暴風眼。值此歐洲大戰之際,維持東北亞地區和平和區域穩定是當前中、日、俄政治家的首要問題,也是各國外交家的核心工作。他評價您是‘一位擁有戰略穿透力的政治理論家’,並且擁有全球視野,這次您用巧妙的政治手腕和平解決了地區爭端,他深表佩服。同時,他還在文章中提醒各國駐華的遠東外交官注意您,並且還推薦了您的幾本著作,建議他們閱讀研究。」

何銳終于嚴肅起來,他知道這個莫理循,此人是澳大亞人,從晚清至與民國一直以「中國通」的身份活躍在中國政治舞台上,同時還是一位媒體人。因為同時具有東西方視角,在對華問題上很有判斷力。此時他本人也正在袁世凱身邊做總統顧問。

他略微沉思了一會,朝莫楊詢問道︰「你們大公報也這麼看麼?」

莫楊顯得有些不好意思,「何督軍,我是大公報負責政治版面的記者兼責任編輯,實不相瞞,我們國內媒體在國際政治層面的水平還比較低,比起泰晤士報、費加羅報的政治評論家差遠了,平時也以轉載翻譯國外評論為主,」他看著何銳,眼神中帶著期翼,又仿佛有幾分驕傲,「您是第一位被西洋人媒體如此評價的政治人物,所以我這次來,一則想給您做一份專訪,另外還是借此機會向您學習請教。」

何銳頗為意外,再次打量了莫楊幾眼。這個記者水準比他意想中的要高很多,而且頗為誠懇,當下不禁笑道︰「諸位抬愛,何某微末之才,得諸位看重,實在慚愧。」他轉頭四顧,笑了笑,「莫記者不是要做專訪嗎?擇日不如撞日,我看就在這里好了。」

莫楊錯愕道,「現在?現在可以嗎?要不要找一個單獨的場合?」

趙天麟與盧道明相視而笑,趙天麟接口道︰「莫兄,你莫要把我們撇到一邊,」「轉頭朝何銳笑道,「何兄,那份報紙我們都看了,那些白人眼高于頂,這麼捧人還真是少見,莫楊在火車上夸了您一路,我和盧兄都想听听您的專訪。」

何銳大笑︰「既然趙兄如此說,那我這個‘小媳婦’今天就見見公婆。」

莫楊抽出筆記本和鋼筆,攤在桌面上,「何督軍,那咱們這就開始。」

徐乘風和吳有平大感新奇,心中有些激動,眼見團隊領袖如此聲勢,不禁身有榮嫣。

何銳點點頭,「開始吧。」

「敢問督軍,您對東北亞局勢有什麼看法?」

何銳略一皺眉,這個問題其實不太專業,他引導道︰「莫記者,你是想問哪一方面的看法。」

一開場就撞牆了,莫楊呆了一呆,思索了一會,問道︰「您認為中日俄會在東北亞爆發戰爭嗎?」

何銳笑道︰「當然會爆發戰爭,不過具體的爆發點得看歐洲大戰的走向,當前世界局勢由歐洲主導,東北亞局勢從屬于歐洲局勢,若歐戰結束,政治經濟壓力傳導到了日本和俄羅斯,那麼東北亞地區矛盾就一定會激化,屆時一定會爆發武裝沖突。」

「我注意到您沒有提及中國,您認為中國不會介入到沖突中嗎?」

何銳嚴肅的道︰「以民國當前的國力和軍力,我們沒有發動戰爭的能力,所以屆時我們只能在沖突中選擇外交姿態。」

莫楊呆了一呆,他沒想到何銳會如此回答,「那中國利益將如何保證呢?」

何銳收起笑容,攤攤手,「中國利益沒有保證。不過協約國為了保持東北亞地區政治平衡,他們會支持中國維持東北地區主權,讓三個地區強國維持均勢。」

趙天麟憤然插話︰「何兄,英法會這麼好心嗎?」

何銳轉頭答道︰「英法沒有好心,在東北亞地區,俄羅斯和日本任意一方勢力擴張都會打破平衡,不符合英法主導的世界秩序。」

莫楊神情稍微好了一點,「那英法會一直維持這個局勢嗎?」

何銳笑道,「當然不會。」

莫楊再次錯愕,疑惑的道,「那您剛才……」

「這次歐洲戰爭太過慘烈,直接參戰各國在戰後都會國力大損,所以我判斷屆時大英帝國應該會進行戰略收縮,無力維持東亞均勢,屆時東北亞地區很有可能會出現一段時間的權力真空期,同時俄羅斯國力損失很大,恐怕屆時也無力擴張,日本很有可能會乘機擴展勢力範圍。」

莫楊呆了一呆,隨即點點頭,轉過話題,「有人擔心督軍在日本關東總督府執行交涉任務的時候,與日本方面進行了某種不為人知的利益交換。請問督軍,有這樣的內容麼?」

听到這個問題,全程參與會面的徐乘風眉毛一豎就要開口。何銳揮手阻止了徐乘風,笑道︰「我與日本方面進行了非常坦率的交流。雙方都認為中日在向協約國提供大宗商品方面有廣闊的合作領域,關外的摩擦只會影響合作,所以會後雙方都顯得非常理智。」

「督軍指的合作領域可有具體所指?」

「關外的糧食、煤炭、有色金屬,都是當下歐戰急需的大宗商品,這麼多原材料也可以進行加工,制成工業品出售,值此歐戰期間,中日雙方都希望有一條順暢的產業鏈。」

「如果督軍還想生產工業品,關外的工業水平比起關內差很多。督軍怎麼看這樣的現實?」

「有人看到瓶子里只有一點水。卻往往沒看到瓶子里面有更多出儲水空間,關外人口並不少,我國人民聰明勤奮,兼之東北礦產豐富,工業發展空間極大。當前國際需求極為旺盛,基于原材料的加工業就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不論國內國外,本人代表四平各界,歡迎一切資本來四平投資建廠,共同發展。」

莫楊一一記錄,突然問道,「何督軍,不知您如何看待山東問題?」

何銳微微一怔,略一猶豫,隨即爽快地答道,「中國是東亞三國中唯一的非協約國成員。我建議民國中央應立刻申請加入協約國,並且要求設立協約國中國地區參謀和後勤本部。戰區內的所有協約國軍隊應服從中國地區參謀和後勤本部的領導。如此一來,應該有可能爭取到一定的外交斡旋空間,但要解決山東問題,實屬不可能。」

莫楊停住筆,神情有些沮喪,問道,「督軍,難道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嗎?」

何銳搖搖頭,神情冷峻,「莫記者,國際政治尊重實力,沒有投機取巧的空間。」

氣氛一時有些冷場,各人紛紛嘆氣。徐乘風與吳有平對視一眼,兩人咬著牙,暗暗握緊了拳頭。

見眾人如此,莫楊換了一個問題︰「督軍,現在國內對政體看法很多,不知督軍有什麼看法?」

「共和替代帝制是歷史大勢。但是,共和不等于反對統一,帝制與共和的優劣對比,被不少人用來遮掩國內統一和分裂力量斗爭的現狀。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現狀。」

莫楊眯了眯眼,冷不防地問道,「若有局勢突變,那麼督軍在四平準備怎麼做?」

何銳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鄙人在四平當致力于肅清治安,發展經濟,而依鄙人看來,中國當下的要務是發展工業,改善民生。一切的政治體制改革,都必須依托在經濟發展基礎之上,月兌離了經濟基礎面的變動毫無意義。」

莫楊略微有些失望,合上筆記本,微笑道,「感謝督軍指點,我很快整理出來見報,這幾天,督軍可否允許我在四平各處走走?」

何銳一指著吳有平,「當然,莫記者但有所求,可以找他幫忙,」他朝莫楊拱拱手,「大公報可是大報,屆時還請莫記者幫我四平發發廣告,拉一些投資人來四平投資興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