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李堅被俘,大名大長公主並沒有多擔心,畢竟自己的丈夫乃是朱棣的妹夫,他們叔佷相煎,這些做親戚的夾在中間著實難受。

及至北平那邊傳來消息,說李堅逃出來了,大名大長公主就不太好了,與其逃出來,李堅還不如就在牢里頭待著,不管將來誰贏誰輸,都能保一條命呢。

宮里傳出了旨意,李堅左副將軍的職務被免,李堅丟了一條臂膀的事,提都沒提。

雖說旨意上,並沒有對李堅都譴責,但宮里的意思已經表達得非常清楚了,李堅打了敗仗,皇上看在親戚的情分上不予追究,但絕對不會再被重用,丟了一條胳膊的李堅,沒有得到旨意安慰褒獎,相當于一個死人了。

大名大長公主怎麼會不心生怨恨?

她沒有想到,她這個娘家的佷兒竟然如此無情,只是朱允炆畢竟是皇上,一些話,她實在是不好與人說。

正心里苦悶,慶成郡主上門來了,大名大長公主道,「快請!」

大名大長公主與慶成郡主爵位上隔了兩級,而實則,兩人是堂姐妹倆,平時走得也很近,差不多慶成郡主進了庭院的時候,大名大長公主起身迎了出去,一個喊「姐姐」一個喊「妹妹」,拉了手,千言萬語涌上心頭了。

大名大長公主一揮手,讓屋里服侍的人都下去了,她嘆了一口氣,對慶成郡主道,「你昔日跟我說,皇上是個薄情寡義之人,我並未放在心上,今日,我算是體會到了。」

慶成郡主不是別人,是朱元章的兄長朱重四的女兒,是朱元章嫡親的佷女兒,朱棣的堂姐。

朱元章女兒雖然多,但佷女兒卻不多,總共才兩個。朱元章當了皇帝之後,封了這兩個佷女兒為公主,等朱允炆一登基,他就把兩個堂姑姑的爵位降了,從公主改封為郡主。

美其名曰要符合典章制度。

這事兒干得著實是不大氣。

典章制度是一回事,親疏立現也很現實。

更何況,慶成就算是公主,也沒有享受過公主的實惠。更別說是,晉與降,反應的是宮里對她的態度。

疏不間親,慶成郡主平日里含沙射影地發發牢騷就算了,這時候要是和大名大長公主拉著手,倒苦水一樣地抱怨,將來人家姑佷女一和好,自己算什麼?

「好在是保住了一條性命,妹夫身為武將,如今遭此大難,塞翁失馬,也未必不是福氣。」慶成郡主嘆了口氣,很是為大名大長公主難過。

李堅只有一個兒子,名叫李莊,十五六歲,他未經通稟,快步走了進來,看到姨母在,匆匆給姨母行了個禮,便質問母親,「娘,皇上的旨意是什麼意思?削了父親的官職,是父親通敵叛國了嗎?」

大名大長公主怒斥道,「住嘴,誰讓你胡說八道的?」

「既然沒有,那皇上是在怪父親沒有戰死嗎?耿炳文戰死了,朝中又下了什麼旨意?」李莊明顯是在說氣話,「皇上到底如何才滿意?是在怪大明的武將們無能,不能將朱棣繩之以法,誅之于戰場嗎?」

「可是,我听說主明將勇,我也听說,朱棣每一戰都身先士卒,他麾下的將士們才會英勇無比……」

眼看兒子說得越來越不成體統,大名大長公主起身就朝兒子的臉上扇了一巴掌,她怒道,「這些話是你能說的嗎?記住你的身份,你不是朝中御史,說這些話,你是想公主府被滿門誅殺嗎?」

慶成郡主騰地站起身來,她吃驚不已,李莊乃是她這個堂妹唯一的兒子,堂妹居然也舍得下手,她暗地里笑了一下,上前對李莊道,「好孩子,你母親教訓你是對的,從古至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你父親打了敗仗,當了俘虜,雖說丟了一條胳膊,可要怪下來,朝中那幫酸儒們肯定說是你父親沒有本事,說不定還在怪你父親沒有以身報君呢!」

李莊听得火起,他充滿恨意地看著自己的母親,唇角流著血,他捂著火辣辣地疼的臉,「若是北元入侵,我父親被俘,我會為父親感到羞恥,可不是!這是朱家的內戰,跟我父親什麼關系?」

「我父親為了他,丟了一條胳膊,他說了一句安慰的話沒有?是,我父親丟了一條胳膊以後上不了戰場了,又是俘虜,丟了他的臉,沒了利用價值了,成了廢物,他想怎麼糟踐就怎麼糟踐嗎?」

大名大長公主的臉鐵青,揚起了手,渾身都在顫抖,「你,你,你這個,逆子!」

慶成郡主不能不管了,忙過去護住了李莊,「好孩子,你少說兩句,這些話你出了這道門,可就再也不能說了。」

「不能說?為何不能說?」李莊嗤笑一聲,「你們這些人就是這麼虛偽,姨母,先皇在的時候,您還是慶陽公主,先帝駕崩,尸骨未寒,您就被改封為慶成郡主,一個稱謂而已,他都舍不得,您心里不怨恨嗎?」

「還有母親,湘王舅舅對母親不好嗎?湘王舅舅到底犯了什麼錯?是書讀得太多了,還是不該習武被他忌憚?闔宮自焚,母親,什麼時候輪到咱們家,您提前進宮問一問,兒子好做準備!」

眼看大名大長公主已經要暈過去了,慶成郡主生怕把堂妹氣出個好歹來,到時候宮里問起來,自己也月兌不了干系,她忙推著李莊出去,「好了,讓你母親休息一會兒吧,長輩們的事,你一個做晚輩的,看著就是了。」

李莊眼見母親臉色很不好看,他的氣也出得差不多了,慶成郡主推他,他也順勢就出去了。

他不能真的把他娘給氣死了。

李莊在公主府里轉了一圈,越想越是氣,他索性一甩袖子出了門,去了谷王府。

谷王朱穗乃是太祖皇帝第十九子,封藩于上谷郡,領長城九鎮之一「宣府鎮」,與蜀王和代王為一母同胞的兄弟。

宣府在北平的北面,與北平比鄰而居,朱棣起兵,朱允炆便下詔,令其回京,谷王帶三千護衛回到了應天府,守金川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