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八十三章 德與刑、法

啥?

法制之法下的綱常倫理?

你。

這一句話頓時惹得在場不少人想要噴粗口。

真是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富弼也被張斐的智商給逗樂了。

還能這麼玩嗎?

他之前提出的那個問題,也是在場所人期待的內容。

但凡有點認知的人,也知道這法制之法的理念與綱常倫理是存在根本性矛盾的。

三綱就是森嚴的等級制度。

而法制之法強調的是個人利益,法的兩端必然是趨向于平等的。

故此,妻告夫這條律例,在法制之法下,就必然會存在問題。

這無關對錯,不是講道理,而是要講三六九等,這是制定好的。

關鍵這是為皇權服務的。

董仲舒弄這一套體制出來,不就是為了幫助漢武帝達成集權統治。

課前之時,富弼、王安石都很好奇,張斐會怎麼解釋這個問題。

解釋不好,他真的可能會再進去的。

但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張斐將其中矛盾,解釋為法制之法和法家之法的矛盾,然後拋出法制之法下的綱常倫理。

這可真的是絕了。

還是你小子會玩啊!

嚴復一眼就看穿張斐的把戲,你就是想借機改造綱常倫理,當即反駁道︰「什麼法制之法的綱常倫理,綱常倫理乃是儒家思想,與你法制之法有何關系,簡直豈有此理,你休在此妖言惑眾。」

不少士大夫也紛紛抨擊張斐這個說法。

什麼法家之法的綱常倫理,法制之法的綱常倫理。

我儒家也忒沒面子了,任由你們給搓圓捏扁。

你在這湖弄誰呢。

富弼、王安石听著他們的反駁之論,也面露疑惑之色,你這一招雖然巧妙,但人家也不傻,不可能接受你改造出來的綱常倫理。

這種事就沒法講道理。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直接否定綱常倫理。

張斐並未與之爭論,等到他們噴完之後,他才緩緩向學生們說道︰「雖然有不少人反對,但是我相信在坐的所有人,也應該都承認一個事實,就是我們在第一堂課所提到的問題。

在秦國時,法家是徹底驅逐儒家,唯法獨尊,只有一位大儒荀子入秦宣道,但也以失敗告終。可即便是漢武帝獨尊儒術時,法家思想依然在各朝律法中存活下來。從《唐律疏議》和我們的《宋刑統》都能夠找到秦國留下來的律例。

記得當時有人就說,儒家海納百川,吸收了法家的優點,這我也非常認同,但不管怎麼說,不管是《唐律疏議》,還是我們的《宋刑統》,都體現出儒家與法家的結合。

對此,可有人有異議?」

學生們都搖搖頭,表示沒有異議。

這個儒家一直以來也都承認。

張斐又問道︰「你們可知道二者是如何結合的?」

「大德小刑。」

「前德後刑。」

「貴德賤刑。」

學生們紛紛答道。

「回答的非常不錯,總結起來就是!」

張斐在木板上寫上「德主刑輔」四個大字,又問道︰「德主刑輔,這麼寫沒錯吧?」

學生們紛紛點頭。

張斐又回到講台邊,道︰「蔡卞,你來說說這四個字的意思?」

蔡卞受寵若驚地站起身來,稍稍組織了一下語言,才道︰「秦國之時,遵行‘事皆決于法’,用嚴刑峻法去治理國家,以至于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二世而亡。

自後漢初遵循黃老之學,奉行‘治道貴清淨而民自定’,便有了之後的文景之治。

在漢武帝時,董仲舒就提出,‘奉天法古,興教化,抑豪強,貴德賤刑,官不與民爭利,養士辦學’,自此便有了老師寫得德主刑輔。

意在用德治教化百姓,使百姓遵守禮儀,以求‘不令而行,不禁而止,從上之意,不待使之,若自然矣’。

用刑罰去懲治少數的那些冥頑不化的人。這便是德主刑輔。」

「說得很詳細,非常不錯。」

張斐點點頭,又問道︰「你們認為這有沒有道理?」

大家紛紛點頭。

「我也覺得很有道理。」

張斐道︰「但是道理是在于德,而非是刑,以德治教化百姓,確實能夠減少違法行為,事實也證明這一點,接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一般都不會輕易違法,因為他有是非對錯的觀念。

這就是儒家和法家最大的區別所在,但是有一點我很納悶,要根據儒家思想走的話,就必須大興教育,人人都讀書人,如今才能夠達到德主刑輔最高境界,但也不知道為什麼,儒家中人始終沒有將教育普及到全國,讓人人都讀上書。」

葉祖恰道︰「人人都讀書,這得辦多少學院,國家哪有這麼多錢。」

張斐笑道︰「談錢就俗了,咱儒家先說義,再說錢。」

王安石听得呵呵直笑,真不愧是自己人。

「但這不是我們今天要談得主題。」

張斐回到木板前,在「德主」二字上畫上一個圈圈,「這是關鍵所在,是不能替代的,德治要沒了,那就成法家了,事實又證明法家是不可行的。

那麼‘刑輔’呢,這是不是不可取代的?」

大家兀自搖頭。

「不能嗎?」

張斐問道。

蔡京立刻反應過來,道︰「可以以法制之法取代。」

張斐問道︰「可不可以?」

大家又紛紛點頭。

張斐問道︰「為什麼?」

葉祖恰回答道︰「因為法制之法中亦有刑罰。」

張斐又問道︰「那法制之法能夠取代德主?」

「不能。」

「為何?」

「重復了。」

「不錯。」

張斐道︰「這在前面幾堂課,我們也都有提到過,法家之法中是不可能法制之法的,二者必然是取代關系,不可能共存,但儒家之法中是可有的。」

說著,他又在「德主刑輔」的下面,寫上「德主法輔」,「現在我們來看看,三綱五常是屬于德、刑,還是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

「德。」

「與法家之法和法制之法有沒有關系?」

「!」

眾人都顯得有些遲疑。

張斐笑道︰「這還不容易回答嗎?法家之法中有沒有三綱倫理的思想?」

「沒有。」

「法制之法呢?」

「呃也沒有。」

「對啊!這還用思考嗎。」

張斐搖搖頭道︰「三綱五常的思想,只是屬于儒家之法,法家之法和法制之法都沒有這個思想。這個大家都能夠理解吧?」

大家點點頭。

「沒有異議吧?」

大家又搖搖頭。

這當然不會有異議,要真說起來,法家思想與三綱五常是完全對立的。

法制之法也沒有。

這本來就是儒家的,是根據禮制演化而來的。

張斐立刻用炭筆在圈在「德主」的圈圈上,畫出一條斜線,寫上「綱常」二字,「綱常是完全屬于德。」

說著他指著「德主刑輔」和「德主法輔」,「這兩個詞,什麼沒有變?」

「德主。」

學生們異口同聲道。

張斐笑著點點頭道︰「不錯,德主沒有變,既然綱常又是完完全全屬于德主,那麼綱常變了沒有?」

學生們仿佛被打通任督二脈,激動地直搖頭道︰「沒有。」

張斐笑道︰「這是不是可以回答方才大家的質疑,不管我用法制之法,還是法家之法,綱常倫理是沒有變的,只是說捍衛這一思想的方式給改變了,不是說沒了法家,儒家的綱常倫理也隨之沒了,那三綱五常不成法家思想了嗎?大家能不能理解?」

學生們是頻頻點頭。

這一目了然,再加上方才的推論,是再清晰不過了。

方才站出來的嚴復等人,此時個個都是目瞪口呆,方才發生了什麼,怎麼就到了這一步。

曹太後稍顯得意地點點頭︰「老身也都听明白了,哎幼,這木板可真是神奇,看著一下就明白了,都不用去想。就是這字寫得著實太丑了。」

說到後面,她又惋惜地搖搖頭。

趙頊只是笑了笑,沒有做聲,如今誰也不在乎張斐的字寫得有多丑。

「原來如此。」

富弼笑著點點頭,夸贊道︰「他的這種教育方式,是值得國子監學習的。」

文彥博也點點頭道︰「確實,簡單透徹,一目了然。」

王安石也在尋思著,下回得讓算學館的老師也來听听課,這種教育方式太神奇了。

原本他們都認為,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听著都覺得迷惑。

結果幾筆幾劃,解釋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弄得他們都覺得自己錯過了什麼,沒有簡單吧。

綱常屬于什麼?

儒家思想,即是德。

德不變,刑變法,綱常當然也沒有變。

你要質疑他,就要證明綱常跟法家有關系,刑不能變。

但二者在思想是敵對的,這是人盡皆知之事。

其實張斐是運用數學公式方式,來說明這個問題的。

「好了!解釋清楚這個問題後,我們現在就來探討一下德主刑輔和德主法輔的區別。這其中德是不變的,所以區別就在于法家之法和法制之法,但是二法之論,我們也已經討論過了,現在我們要討論的二者是如何去捍衛德治。」

曹太後一听,便急急向趙頊問道︰「官家,這法家之法和法制之法有何區別?」

她現在也著迷了,但上堂課沒來,是嚴重缺課啊!

趙頊愣了愣,腦子里面頓時冒出一堆話來,但又不知從何說起,于是道︰「大娘娘,這說來就話長了。」

曹太後點點頭,「那就先听听他怎麼講。」

司馬光臉上的神情漸漸放松下來。

他之前一直糾結于禮治與法治的矛盾,但如今一听,二者都是要捍衛德治,那就不存在矛盾了。

他內心也不糾結了。

可是其他老夫子們,以及蔣之奇等御史們總覺得哪里不對,但要看那塊木板,說得好像很有道理,一點毛病都挑不出。

而且也都是要去捍衛德治,等于是捍衛儒家思想,要說不對,那不是反對儒家正統嗎?

但感覺就是怪怪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