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零六章︰卡拉迪亞大陸的模擬完

當戰爭開始之後,斯瓦迪亞的軍隊就好像嚴密的機器一般運轉了起來,哈勞斯國王帶領著人數多達近千名的騎兵部隊,就仿佛海浪般一頭扎進了諾德的領地,這些騎兵除了國王自身的雄獅騎兵團,還有其他願意跟隨著國王的小領主,他們帶領著自家的騎兵部隊,簇擁在國王身邊,艾倫和他的十名手下,也只不過是這道海浪里的一朵浪花罷了。

而德赫瑞姆的克來斯伯爵,作為指揮這場戰爭的第一元帥,則是率領兩千多名精銳步兵,以及上萬名農奴,包圍了魯達堡,這里面除了克來斯伯爵的家族部隊,還有哈勞斯國王派遣給他的近千名精銳步兵,這些戰士是那些小領主的手下,雖然他們大部分都帶著騎兵精銳跟著哈勞斯走了,但紛紛留下自己信任的手下,來指揮自己的軍隊。

雖然在會議上那些貴族們就好像呱噪的鴨子一樣,但是接到國王的命令以後,他們個個都成為了忠實的士兵,不得不說,哈勞斯國王鼓舞士氣的能力確實非同一般。

至于蘇諾的克拉格斯伯爵和他的部隊,則是在艾倫的目光中向著提爾伯特堡走去,不過艾倫知道,這數百名士兵,一定會在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地方,轉道返回蘇諾,然後伺機偷襲自己家族的軍隊。

不過這些就是他的便宜老爹迪林納德的事情了,他顧及不到,艾倫此時正跟隨在哈勞斯的身邊,向著附近最大的村莊安碧恩奔去,可想而知,那里的人民即將面對的是何種淒慘的下場。

當斯瓦迪亞的騎兵越過魯德堡沖入諾德境內之後,就好像是一群餓狼沖入到羊群之中,肆意的啃噬著諾德人民的血肉,短短幾天的時間,已經有數個小型村莊,被斯瓦迪亞的一些小領主帶領著自家部隊燒殺殆盡,數百名村民死于他們之手,鮮血與烈火染紅了周邊的大地和天空,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想過劫掠人口,而是要從尸體上扒盡最後一點財富。

這是哈勞斯國王的進攻策略,他會將魯達堡附近的村莊全部夷為平地,可以拿走的全部拿走,不能拿走的就全部燒掉,而對于貴族們至關重要的人口,他也不打算帶回斯瓦迪亞,而是將他們統統殺死。

一方面是為了盡快肅清諾德王國這一帶的勢力,以免等他們反應過來之後,借助村莊向斯瓦迪亞王國發起反擊,另一方面,斯瓦迪亞王國在進攻諾德的同時,自己還在打著一場內戰,無論與諾德王國的戰爭結果如何,斯瓦迪亞這一次都會傷筋動骨,那麼趁著這個機會,哈勞斯希望能夠盡力的削弱諾德王國,給他和他的兒子爭取一點時間來恢復實力。

想也知道,在這個時候進攻諾德王國,拉格納的怒火如果有溫度的話,一定能夠將哈勞斯活活燒死,那麼兩國的戰爭,想要在短時間內結束就很難了。

【目前用下來,听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 換源App】

至于人口都沒有了,誰來耕作土地?誰來伺候貴族?哈勞斯心想這與我無關,他雖然在會議上承諾了土地,但也沒有承諾土地上一定有賤民的存在,而且大部分的小貴族都在這場劫掠中獲得了不少的好處,而與大貴族之間的交易,也早已在戰爭之前商量妥當,哪怕是與諾德王國的戰爭失利了,只要損失不大,哈勞斯也有充足的信心在戰後維持住國內的局面。

帶著這樣的決心,哈勞斯國王率領著騎兵部隊很快便接近了安碧恩,這里是分叉河南岸最大的村莊,人口接近兩千余,是諾德王國法恩雅爾的封地,此刻的他正帶著自己大部分的士兵在布魯加堡奮戰,而生活在安碧恩的諾德人民,此刻也正在村莊附近的農田里耕作,一小部分人民則是在諾德境內的分叉河上捕撈,似乎並不知道戰爭的消息,不然他們會在第一時間躲入河北岸的提赫洛格堡,而當他們看到無邊無際的騎兵部隊時,短暫的驚訝之後便是極度的恐懼。

在狂奔的斯瓦迪亞騎兵面前,即便是諾德王國的正規軍,也需要借助地利的優勢才能與其相抗一二,而且大部分時間都是被騎兵們一波沖擊到崩潰,而此刻,人數極少的守備士兵,在加上手無寸鐵的居民,也只能在斯瓦迪亞的鐵蹄之下無助的死去。

一時間,悲慘的嚎叫、興奮的嘶吼,混雜著健馬的嘶叫與雷鳴般的蹄聲,猶如一場交響曲般在安碧恩的上空響起,浸滿著鮮血的土地,橫尸遍野的諾德人民,熊熊燃燒的大火,以及滿臉鮮血揮舞著屠刀的斯瓦迪亞騎兵,在交響曲的協奏中上演了一出人間煉獄。

由于哈勞斯國王的命令,艾倫和他的手下並沒有參與到這一切當中,而是騎著馬靜靜的站在國王身邊,看著眼前發生的一起。

如果不是克來斯伯爵在離開前的千叮嚀萬囑咐,艾倫此刻就想用腰間的釘頭錘,將一臉平澹的哈勞斯以及滿臉興奮的愛德華送走,沒有必要這麼趕盡殺絕啊,這和屠城有什麼區別。

哈勞斯國王倒也不是嫌自己的人口太多,他也算是有一點點苦衷,他這次只帶來了近千名的騎兵,基本都是一人雙馬的配置,沒有帶其他的輔助兵種,不管是運送俘虜還是看管俘虜都會削弱他的機動力量,另外他也想用這些人命來教育教育愛德華王子,不過自己的兒子一臉興奮倒是出乎了哈勞斯的意料,不過這也不算什麼,在他看來,作為一個國王來講,殘忍總比仁慈要好的多。

面對著數百名騎兵的圍追堵截,諾德人民的慘叫聲很快就結束了,實行了三光政策的哈勞斯,也帶領著自己的部隊在天黑之前離開了這里,也只有依然還在燃燒的火焰以及滿地的淒涼,訴說著這里曾經發生過什麼。

不過總歸還是有一些村民躲過了這次大屠殺,也就是那些在河中捕撈的諾德人民,在看見安碧恩的熊熊大火時,他們在驚慌失措中,向著河北岸跑去,那里是諾德的王城薩哥斯。

而當這樣的消息傳入拉格納的長老團時,他們終于意識到自己的動作實在是太慢了,這一次雖然是這些長老們先行發難,但是他們也別無選擇,國王的商隊被他國貴族劫掠,送去一封譴責信是最起碼的表示,否則國王的臉面往哪擱?

而給哈勞斯送去譴責信的同時,一封報急的信件也同時送往了布魯加堡,但是長老團沒有想到斯瓦迪亞王國的反應居然這麼激烈,這麼快,拉格納國王的回信還沒見著落,哈勞斯國王的宣戰書就已經送到了他們的圓桌前,當他們剛剛派遣出使者,向全國各地傳遞著戰爭開始的消息,哈勞斯國王的騎兵部隊就已經席卷了分叉河南岸,這一切都太快了。

不過這些長老們的舉動也不是毫無作用,諾德王國此時雖然沒有足夠多的軍隊,在分叉河攔截斯瓦迪亞的進攻,但是所有還未遭受襲擊的村民,都在向著離自己最近的城堡遷去,等到哈勞斯國王率領著騎兵趕到杰爾博格的時候,這里早已毫無人煙,而根據偵察兵的匯報,村民們應該是向著杰爾博格堡逃去,而離開的時間並不久。

哈勞斯並沒有下達追擊的命令,因為在他看來,杰爾博格堡的實力越強,對他的計劃越有利,而他此時也基本完成了戰爭前的計劃,分叉河的南岸除了魯德堡以外,已經沒有了諾德的勢力,現在他完全可以帶領騎兵憑河而守,只要有諾德的士兵敢于過河,他就會在第一時間帶領大規模的騎兵部隊碾碎他們。

而魯德堡此時也正面臨著斯瓦迪亞 烈的進攻,雖然圍攻的敵人很多,但幸運的是魯德堡的領主索爾頓雅爾,並沒有跟隨自家的國王前去維基亞奮戰,此刻他正帶領著自己全部的手下,四百余名精銳的戰士,奮戰在城堡的第一線,抵抗著兩千多名的斯瓦迪亞士兵和數不清的農奴。

對于是否能夠守住城堡,索爾頓此時抱持著悲觀的態度,諾德也不是沒有和斯瓦迪亞發生過戰爭,就說發生在七年之前的那一次,當時魯德堡也被數千步兵包圍,近千的騎兵同時也侵入了諾德的領土,然而拉格納國王果斷的派遣了一支兩千人的軍隊,依托森林,對當時的圍城部隊形成了威懾。

而拉格納國王更是親自帶領著最精銳的諾德戰士,通過杰爾博格堡隱秘的進入斯瓦迪亞境內,以極快的速度攻下了瑞泊來特堡,解決了後顧之憂之後,直接急行軍包圍了兵力虛弱的帕拉汶,迫使當時的哈勞斯國王,帶著騎兵回救自己的老家。

而沒有了騎兵的幫助,諾德的精銳步兵在魯德堡城下,與圍攻的斯瓦迪亞軍隊展開了一場正面決戰,即便是斯瓦迪亞的人數更佔優勢,但凶悍的諾德人依然將他們打的大潰而逃,那一仗從各方面來講都是諾德贏了,不過拉格納國王也知道單單依靠自己手中的軍隊,守不住在平原上建立的瑞泊來特堡,所以也就放棄了,那一場戰爭斯瓦迪亞雖然損失了很多士兵,但是領土並沒受到損失。

但此時,又是另外一副光景了,現在諾德王國大部分的軍隊都出征在外,想要回來,沒有兩個月以上的時間根本就不可能,而且他們在與維基亞的戰斗之中一定受損嚴重,能否打得過現在的斯瓦迪亞也未可知,不過索爾頓並不打算在此時投降,在下屬的面前他依然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篤定拉格納國王一定會有支援,而真實的原因則是因為圍城戰並沒有打多久,即便是投降,也要等到一個合適的時機,將自己賣一個好價錢才行。

抱著這樣的態度,索爾頓整整抵抗了近兩個月的時間,城堡內的士兵打的是筋疲力盡,如果沒有意外的話,他就打算在這段時間里投降了,不過讓他感覺到奇怪的是,城外的斯瓦迪亞人似乎也沒有傾盡全力的進攻他的城堡。

而一個星期之後,讓他更加意外的事情發生了,一直數百人的軍隊從西方開了過來,而當天晚上,城外的營地里就發生了火並,戰斗的喊殺聲從午夜一直打到黎明才算是結束,只不過因為索爾頓手下的士兵大部分都拒絕出城,所以他並沒有把握住這次絕佳的機會。

很快,魯德堡再次被斯瓦迪亞人包圍了起來,只不過他們這次並沒有發起進攻,大部分的軍隊反而是向著諾德王國的領地進發,似乎去找他們的國王去了。

那波從西方而來的斯瓦迪亞士兵,自然是迪林納德和哈倫哥斯的家族軍隊,一開始他們也確實按照命令在杰爾博格堡的附近,修建了一座營地,在那里裝裝樣子,只不過在營地里生活的大部分都是農奴罷了,而真正的上千名精銳則是隱藏在附近的山谷之中,時刻關注著來時的道路。

而蘇諾的克拉格斯伯爵則是毫無意外的在一個月之後,出現在了他們的眼前,除了他之外,艾倫家族的老冤家,提爾伯特堡的領主,特瑞典伯爵的旗幟也出現在了隊伍之中,他們率領的士兵也多達上千人。

接下來的事情毫無懸念,克拉格斯伯爵在被伏擊的一開始,就被一支弩箭射死,而特瑞典伯爵和他的親衛,則是在哈倫哥斯親自帶著騎兵沖鋒的情況下,第一時間就逃命去了,在失去領主並且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剩余的軍隊在稍稍抵抗之後,就宣告投降了,大家都是斯瓦迪亞人,沒有必要為了一個已經死亡的領主還有一個落跑的貴族而打生打死。

本來事情到了這里,可以非常圓滿的結束,但是杰爾博格堡的諾德蠻子給迪林納德帶來意外的「驚喜」,他們突然就出現在迪林納德的身後,大聲嘶吼著向著斯瓦迪亞士兵沖來,在短時間的交鋒之中,利斧就收走了無數斯瓦迪亞士兵的生命,最終還是兩支部隊齊心合力,再加上哈倫哥斯和騎兵的回援,才敢走了這些諾德士兵,算是真正上演了一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

迪林納德並沒有想到諾德人真的會冒險沖出城堡,他不知道的是,由于哈勞斯國王的無情屠殺,所有的諾德士兵都在找機會復仇,早已得到消息並且發現端倪的哈羅德雅爾,果斷的把握住了這次機會,如果不是哈倫哥斯的回援,這場戰斗誰輸誰贏都尚未可知。

即便是勝利了,迪林納德的軍隊也付出了數百名士兵的傷亡,實力僅僅剩余了三分之一左右,大多數還都是騎兵,而那些在與諾德人的戰斗中幫助了他的俘虜,迪林納德大方的表示,如果願意投奔他的話,他願意不計前嫌盡數接納,如果想要離開的也可以,但是需要留下武器和裝備。

大部分的平民士兵都接受了迪林納德的招攬,無家無業的他們,在誰手底下混飯吃都是混,而某些拖家帶口的戰士,還有那些原本屬于克拉格斯伯爵的小貴族,則是選擇了放下武器離開。

哈倫哥斯原本還想著帶領騎兵追上去將這些離開的士兵殺光,但是迪林納德攔住了他,如果他真的可以君臨斯瓦迪亞,那麼這些人以後都是他的戰士和子民,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趕盡殺絕,而且這次與哈勞斯國王的交鋒中,無論如何他都已經勝了第一場,剩下的就看艾倫能否在兩軍之前順利的殺死哈勞斯了。

在與克來斯伯爵的密謀中,迪林納德強調了一定要等自己打贏了克拉格斯,才能夠給艾倫傳遞消息,如果自己失敗了,那麼就權當自己被諾德人殺了,艾倫也不需要為自己復仇,想辦法逃出國內保留家族的血脈,以待日後恢復家族的榮耀才是正途,而克來斯伯爵也不需要冒著背叛哈勞斯的風險,來參與一場國家的內戰,只要能夠保住艾倫的性命就可以,當然這里面又有無法說出口的算計與制衡。

此時的艾倫依然百無聊賴的跟隨在哈勞斯身邊,雖然國王大人沒有完全解除他的武裝,但是艾倫的人身自由依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美曰其名是希望愛德華王子和他多多親近,只不過面對著最近開始喜歡殺人的愛德華,艾倫實在是無法長時間的保持平和的心態,可能愛德華王子自己都不知道,他已經在鬼門關的大門外面徘回了好幾遭了。

直到在某一天的下午,艾倫看到了屬于克來斯伯爵的旗幟,此時哈勞斯國王得到的消息是魯德堡已經被打下來了,而且另一件事情的進展也十分順利,大喜過望的他允諾了克來斯伯爵軍隊的接近,並且帶著大部分的騎兵來迎接自己的功臣,除此之外他還帶上了艾倫,如果事情十分順利,那麼他就可以按照計劃,把鍋甩給諾德人,那麼艾倫也就可以在以後的日子輔左他的兒子了。

直到雙方的距離稍近之後,眺目遠望的哈勞斯國王,這才看清楚了克來斯伯爵的軍隊是全幅武裝的狀態,這個情況讓他臉色大變,而正當他準備抽出武器,且滿臉警覺的扭頭大喊時,一把釘頭錘在愛德華王子驚駭的注視下,向著他父親的頭顱奔去,而哈勞斯此刻看向的位置,也正是身邊的艾倫。

「噗」的一聲,統治斯瓦迪亞王國近二十年的哈勞斯,在此刻一頭栽下馬去,那從腦袋里流出來的混雜液體,表明著他此時已經死的不能再死了,直到死亡的前一刻,哈勞斯國王終于想到了一個可怕的可能,那就是他的發小,陪伴他數十年的「忠實」臣子,克來斯伯爵,在很早之前就已經背叛了他,而他身邊的艾倫,可能早已得知了他所有的計劃,所以在臨死之前,他才會下意識的看向艾倫。

只是他想明白的太晚了,艾倫在發現哈勞斯臉色突變的同時瞬間抬手擊殺了他,如果哈勞斯沒有這些異動,艾倫可能還會繼續等一等,畢竟他需要在擊殺兩人之後,第一時間沖進對面的軍隊之中,逃避軍隊的追殺,但即便是模擬器的世界里也沒有如果。

看到國王的死去,場面上瞬間就進入到混亂之中,親眼看到這一幕的騎兵們在短暫的呆滯之後,第一時間抽出了武器,並策馬向著這邊圍了過來,而最快的,則是一根閃爍著寒光的重型騎槍,此刻正向著艾倫扎去,這是哈勞斯國王的近衛隊長,作為武夫的他並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但是哈勞斯的死,讓他馬上選擇了復仇。

艾倫戴著臂鎧的左手,輕易的便抓住了這根向他攻來的騎槍,隨後用力一奪,近衛隊長便感覺自己在跟一頭巨熊角力一般,震驚中不得不放開了手中的武器,如果不放開,他感覺自己一定會被拽落馬下。

艾倫拿到重型騎槍之後,反手向著眼前的敵人戳了過去,槍尾直接懟到了近衛隊長的臉上,只此一擊,就讓這個滿臉橫肉的大漢暈死了過去,而艾倫隨後便將目光轉移到愛德華的身上,同時將手中的騎槍用力向他扔了過去。

即便是艾倫的投擲技巧很差,僅僅幾米的距離還不足以讓他失手,體質孱弱無法穿戴板甲的愛德華直接被這支騎槍貫穿胸口,按照他的體質,即便是杰姆斯馬上對他治療,活下來的可能也是極小的。

這一切,也不過是僅僅過了十幾秒的時間,而周圍的騎兵也逐漸的包圍了過來,在揮手砸死了兩個準備對他出手的「昔日同僚」之後,艾倫呼嘯一聲,策馬向著克來斯伯爵的軍隊跑了過去。

而那十名一直跟隨著艾倫的屬下,則是抽出武器,跟上了艾倫,同時不停的攔截著沖向艾倫的快馬,為自己君主的逃跑爭取更多的時間,但是敵人實在是太多了,很快他們就被淹沒在敵人的海浪之中。

沒有了屬下的保護,一些騎著快馬的騎兵逐漸接近了艾倫,而此時,從克來斯伯爵的軍隊里也沖出了數百名騎兵,帶頭的正是暴躁的哈倫哥斯,他們自然是去接應艾倫的,而克來斯伯爵的步兵和弩手,也在旗幟的指揮下向這邊前進著。

但是艾倫和哈倫哥斯的距離還是太遠了,兩側的騎兵此時已經逐漸的越過了正在疾馳的艾倫,同時向著他的位置包圍了過來,這些人的馬匹爆發力更高,身上的裝備更輕,是哈勞斯麾下最最精銳的偵查騎兵。

艾倫知道自己不能被包圍起來,哪怕是他自己無懼于四方八方的攻擊,他胯下的馬匹也受不了,如果他在此時失去了機動力,那麼身後數百名重騎兵,光是踩就能把他踩死,哪怕他的身體素質是精銳士兵的幾倍,也抵擋不住這樣的攻擊。

想到這里的艾倫,直接驅動馬匹向著左邊的敵人靠了過去,此刻他的手中只有一把釘頭錘和一面騎士盾,在騎著馬的戰斗中非常吃虧,所以在與敵人接觸的一瞬間,艾倫直接將盾牌甩了出去,砸翻一名距離他最近的輕騎,隨後閃身奪下了一根刺向自己的騎槍,右手的釘頭錘也被他扔了出去,再次砸翻一個追上了的騎兵。

接著艾倫便不再悶著頭向著前方跑去,而是直接指揮馬匹,和追上來的輕騎近身纏斗了起來,手中握著騎槍的艾倫,依靠著強大的身體素質,與這些輕騎的戰斗中佔盡了優勢,哪怕是面對多個敵人的攻擊,艾倫也可以依靠身上的重甲硬抗一些不重要的攻擊,而他每一次揮動騎槍,就會有一個敵人被擊落馬下,毫無動靜的躺在地上,而在短短的時間里,已經有數十匹馬失去了它們的主人。

此時追在後面的騎兵慢慢的停下了腳步,除了因為哈倫哥斯的騎兵部隊已經接近了他們以外,在夕陽下,艾倫那滿是鮮血且露出一絲絲白光的身影,在他們看來就如同魔神一般,要知道那幾十個可都是精銳,他們不禁會想到自己在面對艾倫時,是否能夠全身而退,而這樣的想法,足夠讓他們停下追逐的腳步。

艾倫在殺死身邊最後一個敵人時,突然發現自己的周圍已經再無敵人的身影,隨後他調轉馬頭看著不遠處停下腳步的「同僚」們,哈哈大笑了起來,他知道,自己已經贏了,而且他的威名在今天之後將傳遍卡拉迪亞。

在大笑聲中,他驅使著自己已經滿身大汗且口吐白沫的坐騎,踏著夕陽,慢慢的走進了哈倫哥斯的騎兵隊伍中,在敵我雙方所有人的注視之下,來到了自己便宜老爹的身邊。

這二場交鋒,終于還是我贏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