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百二十八章 不消停

「猶記得天波府楊家否?」

收到朱厚照的原話,李靖,岳飛,戚繼光,胡大魁,都不約而同的沉默了,心中再無丁點僥幸。

文官落轎,武官下馬,此等莫大的殊榮,他們當然想要,哪怕心中明白這是捧殺,心中也仍然存著些許僥幸,不然也不會只是稱病不出,而不是斷然拒絕。

但朱厚照的話,打破了他們那點不切實際的僥幸,讓他們深深地明白,再大的殊榮,涉及到身家性命,都要不得。

天波府楊家的下場,他們又不是不知道。

受此殊榮,風光無限,榮耀加身,卻會同時得罪文官武將雙方勢力,遭到文武大臣的極力打壓。

天波府楊家的敗落是因為遼軍太強,才會導致七子去,六子回嗎?

不盡然的。

一方面有著文官的打壓,一方面武將群體疏遠楊家,加上遼軍戰力不弱,才有了天波府楊家的敗落。

李靖,岳飛,戚繼光,胡大魁站在太武朝武將的頂端,地位猶在天波府楊家之上,若他們接受了那莫大的殊榮,未來的下場只會比楊家更慘。

文官落轎,武官下馬,與其說是榮耀,不如說是毒藥,且是致命劇毒,李靖,岳飛,戚繼光,胡大魁他們吃不起,更不敢吃。

吃了,就等于自掘墳墓。

之後,李靖,岳飛,戚繼光,胡大魁先後上書,嚴詞拒絕受此殊榮。

修成仙道之身,最少都能活個十幾二十萬年,誰都不想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文官給四大王將下套不成,剛剛消停幾天的各朝遺臣又不消停了,又想著整點事出來。

當官當習慣了,官癮無比深厚濃重,一天不坐衙門就悶得慌,渾身上下都不舒服。

為了繼續當官,各朝遺臣那是上竄下跳,到處活動找關系。

無奈太武朝本土大臣對這些各朝遺臣極為排斥,任憑各朝遺臣禮送了,財破了,就是擠不進那個圈子,連個七品小官都撈不到。

送禮,請客,花錢,正經路子都走了,屁用都沒有,太武朝的大臣混賬至極,只收禮,不辦事。

老老實實參加科舉,各朝遺臣又不願意,讓他們去跟一群小年輕一起參加考試,他們不要臉的嗎?

而且,他們還不一定競爭的過那些年輕士子。

太武朝科舉與各朝不一樣,不是單純的只考儒家學問,如大明律法這些都有涉及,他們這些只讀聖賢書的,競爭力遠不及太武朝本土士子。

即便是考中了,也要熬資歷,經過很長時間才有可能進入朝廷中央,等他們憑政績進入中央的時候,利益早被分割完畢,黃花菜都涼了。

為了臉面也好,為了利益也罷,各朝遺臣都不願意等,他們想以最快的方式進入朝堂。

進入朝堂的快方式,自然是有的,卻不是什麼正經路子。

欲行非常之事,就要有非凡的魄力與手段。

楊憲胡惟庸靠舉報李善長謀反,進入了嚴嵩掌管的都察院,這就給了各朝遺臣一個很好的提示。

進入中央朝堂,能有什麼比立功更快捷的方式。

要立功,就要有事情可作為跳板,沒有事情,就去搞事情。

各朝遺臣不愧是久經官場之輩,行動力那是沒得說,很快就把搞事的目標對準了朱厚照的便宜弟弟安王。

安王眼高手低,且對朱厚照不滿已久,是一個很好利用的棋子。

各朝遺臣的計劃很簡單,慫恿安王造反,然後他們再把安王賣了,進入朝堂也就順理成章了。

至于跟著安王一條路黑到底,推翻朱厚照這個他們眼中的暴君,各朝遺臣壓根想都沒想過。

強如太祖洪武皇帝,太宗永樂皇帝,都敗給了朱厚照,區區一個安王,焉能翻得了天。

安王,只能給他們充當往上爬的墊腳石,用完了就趕緊扔掉,免得惹上一身騷。

各朝遺臣找到安王,表明願意支持安王,這可把安王激動壞了,愚蠢的腦子再度發揮作用,當即與各朝遺臣混在了一起。

但安王還沒愚蠢到無藥可救的程度,也知道自己斗不過朱厚照,便提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先想辦法搞垮太子朱啟元,讓他成為皇太弟,等朱厚照退位,他便能名正言順繼位,屆時,莫說是進入朝堂,就是把內閣六部的重要官位任各朝遺臣隨意挑選都沒問題。

安王這一波反向操作驚呆了各朝遺臣,卻也讓各朝遺臣心動不已,能當朝廷響當當的大官,為什麼還要去謀劃著當小卒子。

于是,在利益的驅動下,各朝遺臣徹底與安王勾結在了一起,不就是搞垮朱啟元嘛,干了!

斗不過朱厚照,難道還扳不倒你個黃口小兒。

各朝遺臣那是相當自信,覺得以自己縱橫官場數千年的超高手段,要搞垮朱啟元不過是牛刀小試,毫不費力。

皇權與相權,皇帝與太子,天然就有著不可磨滅的隔閡,只要利用好了這一層隔閡,皇帝,太子,亦不過是掌中玩物而已。

各朝遺臣緊緊抓住這一點,四處散播謠言,說是太子勾結金吾前衛指揮使蘇定方,欲行玄武門之變,逼迫皇帝退位。

意欲借朱厚照的手除去朱啟元,為安王上位創造條件。

不得不說各朝遺臣在玩弄權術這方面確有獨到之處,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絕殺。

謠言,之所以是謠言,便是抓緊了人的心里變化,渲染言語恐怖,從而誤導人的判斷,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人言可畏啊!

三人成虎,眾口鑠金,積銷毀骨!

一次,皇帝會一笑置之;

二次,皇帝會開始心生懷疑;

三次,皇帝會調查太子;

四次,不論謠言是真是假,皇帝都不會再信任太子;

五次,一切都宣告結束,沒有皇帝會容忍有人背叛自己,哪怕是自己的親兒子也不行。

各朝遺臣的手段確實厲害,換作任何一位皇帝,只要听到謠言,第一反應定是寧殺錯,不放過,皇權之前,親情顯得太過脆弱。

漢武帝錯信巫蠱之禍,致衛太子劉據慘澹落幕;唐太宗扶持魏王李泰與太子李承乾分庭抗禮,皆是皇帝與太子隔閡深重的典型。

各朝遺臣把皇帝的心理拿捏的死死地,但卻忽略了一點,他們面對的是朱厚照。

朱厚照與漢武帝,唐太宗不一樣。

漢武帝,唐太宗提防太子是因為兒子眾多,即便現有的太子沒了,也能隨時再封一個,不怕江山旁落他人之手。

而朱厚照呢,前世今生就這麼一個兒子,朱厚照何必提防朱啟元。

相信滿大街的謠言,廢了朱啟元,封安王為皇太弟?朱厚照瘋了才會那樣做。

各朝遺臣的如意算盤打得十分響亮,但最終只會是一場空,最後連老命都賠進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