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城,今日格外熱鬧。
大街上滿是人,而在這群人中間則留出一條道來,兩旁皆有士卒用手中的長槍護衛左右,以防有人從人群當中竄出。
而此時廣州城西門方向,一支數千人的大軍緩緩開來。
這支大軍分為兩部,領頭的齊王麾下的大軍,這群戰兵皆都個個身著金漆魚鱗甲,頭戴大帽,手持長槍,正是秦明派出的迎親大軍,有著兩千余人。
而後方護衛的則是晉王李定國派出的送親大軍,領兵的正是晉王世子李嗣興。
他所率領的則是一千鐵甲兵,這一千鐵甲兵個個手持鋒利的長矛,身著紅襖,外罩一身魚鱗罩甲,一看就是精銳。
至于中間,則是一輛豪華的馬車,由六匹馬拉著,正是此次主角——「祥寧公主的車架」
而在馬車身邊,還有數百騎馬侍衛以及丫鬟之類的。
除此之外,大軍之中還有不少馬車,是裝送此次嫁妝的。
畢竟這一次晉王為了此次大婚特意準備了許多珍貴的嫁妝,足足裝了五十輛馬車。
迎親大軍考慮到各種原因,從南寧出發直達廣州時,足足走了五天時間,這還是加快了大軍前行的速度,否則,十天都不一定能到。
「來了!來了!公主的隊伍到西城門外了!」也不知道是誰喊了一聲,很快大街上頓時熱鬧了起來,很快一批快馬飛奔而來,這快馬之上所載之人手中持著一桿令旗。
很顯然,這是報信的人!
果然,不久之後,西城門方向,一支大軍緩緩開入了城內。
此時正守衛在大街左右的士卒紛紛維護起秩序來。
因為就在此刻,大街上的百姓們紛紛向著大街中央圍了上去,他們都希望能夠在第一時間一睹公主的容顏。
——
韃子最終還是繞過了各炮壘群,殺入了洋浦港中。
然當他等發現所佔據的炮壘群火炮被固定死,明軍又遁逃之後,韃子主將李棲鳳果斷下達了大軍即刻東出儋州的命令。
這一場登陸戰,韃子雖順利佔領了洋浦港,然卻除了死傷近一千五百人外,幾乎什麼也沒得到。
當然,最重要的糧草,更是一無所獲。
畢竟洋浦港水寨早已被搬空,沿途村寨也已堅壁清野。
韃子除了能采摘野果,獵殺林中獵物,根本得不到半點食物。
然這點東西又怎能支撐整個大軍食用。
如此,韃子主將李棲鳳只能盡最快速度殺到儋州城下,以解決糧草補給問題。
可他想法雖好,卻終究還是低估了明軍沿途的襲擾。
一路上,黎兵不斷襲擾著,盡可能的遲緩其行軍速度。
這不,直到天黑時分,韃子數千大軍這才趕到儋州城下。
要可知,洋浦港與儋州城,也就十幾里,卻被硬生生拖延了數個時辰。
可想而知,此時此刻,韃子主將李棲鳳有多惱火。
然事已至此,他也只能下令就地扎營,待明日一早再攻城。
畢竟大軍一路行軍,沿途又被黎兵襲擾,早就兵困馬乏了,哪還有力氣攻城。
…………
海安所。
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最初乃是作為防御倭寇的據點而建城的。
全城城牆均為石砌,高兩丈五尺,建有四門,呈方形。
城雖不大,然城牆卻頗為堅固,其內更是屯有韃子大量軍械糧草。
此時此刻,城下,秦明率崖州營及武威營及神機營數千精兵已然扎營。
他並未急著進攻,而是就地駐扎,似乎在等待著什麼。
與此同時,海安所南門城牆之上,韃子雷州協徐聞營一守備正率幾名親兵觀望著城下明軍大營。
「守備大人,求援信已遣快馬送出,然府城援兵先不說能否及時趕到,就算能及時趕到,只怕也沒有多少援兵可至。」
「遂而,下官以為不如直接向廉州求援,至于高州,自電白營、吳川營及化州三營隨栗總兵在瓊州全軍覆沒後,……」
「夠了!不用再說了,本守備比你更清楚!且向府城求援吧!府城援兵離吾等最近,本守備擔心,吾等只怕撐不了三天!」這綠營守備不由輕嘆一聲,隨即又道:「城外明賊……實屬勁敵爾!明日一戰,只怕是凶多吉少!」
也就在這守備感嘆之余,此時,城外大營之中,一營帳內。
秦明正和眾將听著一人回稟。
此人姓孫,原是雷州海安人士,後隨韃子高雷總兵栗養志征剿「明賊」,然卻在文昌大敗被俘,之後積極反正,如今已被秦明任命為俘虜營把總。
「孫明,你所言可為真,當下廉州、高州、雷州三府已不過僅有三府城戰兵數千,其余縣城均無戰兵防守?」
「啟稟總兵大人,小的句句屬實,不敢有所欺瞞,只求總兵大人在攻下海安之後,能答應將小的一家老小一起帶走!」
「只要爾所言為真,你之言不是問題!」
秦明微微一笑,隨即道。
而後,他對其揮了揮手,示意他退出營帳之外。
待其人退出去後,秦明隨即拿起桌前的一封密信,對眾人言道:「咳咳……此信乃是龍門義師密諜送來的,信中言說與剛剛此人所言一般無二,如此便可大概能確認,自韃子數次慘敗吾等之手,偽清廣東總督李棲鳳又領兵南下後,這廉州、雷州、高州三府,韃子幾乎已無兵可守,遂而不得不將有限兵力布防于三府府城之中……」
「如此,諸位且各抒己見吧!是直接橫掃這三府,還是先攻下海安所這座韃子糧草及軍械重鎮!」
秦明此話剛落,便將目光投向麾下眾將。
楊四見眾人互相對視,便率先言道︰「總兵大人,末將以為,當按原計劃,先攻海安所,只要吾等拿下海安所,便可補充糧草軍械,還可控制瓊州那數千韃子命脈。」
「楊守備之言,末將並不認可,瓊州韃子本就在吾等殲滅計劃範圍之內,又何必一定要攻下這海安所呢?」崖州營守備鄭澧卻是搖頭道。
「對對!鄭守備所言甚是,吾等應兵貴神速,先攻雷州府府城,搜刮人口與物資,再乘船攻廉州,以策應龍門島義師。」
「不錯!廉州府韃子守兵不足,完全可攻下!……」
「末將以為,當先攻下海安,再坐船去攻肇慶府……」
…………
眾將爭論不休,最後,秦明直接拍板,先攻海安,再直接繞過海安,坐船北上,攻合浦海門港。
此港乃合浦門戶,而合浦又為廉州府城所在。
若是能攻下此城,必將使廉州府韃子在此地勢力元氣大傷。
要可知,廉州府韃子駐軍本就不多,從密諜所探諜報來看,廉州府各地除少量韃子防汛兵外,也就僅廉州協左右兩營,共兩千戰兵。
而到了偽清順治十五年,廉州協更是僅存一營——左營,至于右營一千戰兵則被劃到了珠場寨。
所謂珠場寨,其實便是白龍城。
此地最初是為朝廷采東珠而建立,而後,歷代朝廷皆在此地設有管理衙門及駐兵。
且此地與海門港一左一右,皆為合浦南部左右門戶,乃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極其重要的海防重鎮。
城周三百三十丈,合大約一千米左右,高一丈八尺,建有東西南三門,且為磚石砌築城牆。
如此可見,要想攻合浦,必先攻佔白龍城及海門港兩地。
…………
再說此刻,進攻計劃確定之後,翌日清晨時分,天剛蒙蒙亮,頓時就听得海安衛所城城外,戰鼓齊鳴。
「殺殺殺……!」
下一刻,喊殺聲隨之四起。
目光所至中軍所在之地,秦明此刻已率眾親兵,站于高台之上,只見他掃視了一眼面前十多名傳令兵,隨即從親兵手中抽出三枚令旗︰「傳令崖州營從南城門左翼進攻!武威營從右翼進攻,神機營抵近至城下三十丈,對準城牆韃子射擊!」
「是!」
「是!」
「是!」
很快就見其中三名傳令兵立刻接過秦明手中令旗,騎上一旁早已準備好的戰馬,朝三營營地而去。
韃子最終還是繞過了各炮壘群,殺入了洋浦港中。
然當他等發現所佔據的炮壘群火炮被固定死,明軍又遁逃之後,韃子主將李棲鳳果斷下達了大軍即刻東出儋州的命令。
這一場登陸戰,韃子雖順利佔領了洋浦港,然卻除了死傷近一千五百人外,幾乎什麼也沒得到。
當然,最重要的糧草,更是一無所獲。
畢竟洋浦港水寨早已被搬空,沿途村寨也已堅壁清野。
韃子除了能采摘野果,獵殺林中獵物,根本得不到半點食物。
然這點東西又怎能支撐整個大軍食用。
如此,韃子主將李棲鳳只能盡最快速度殺到儋州城下,以解決糧草補給問題。
可他想法雖好,卻終究還是低估了明軍沿途的襲擾。
一路上,黎兵不斷襲擾著,盡可能的遲緩其行軍速度。
這不,直到天黑時分,韃子數千大軍這才趕到儋州城下。
要可知,洋浦港與儋州城,也就十幾里,卻被硬生生拖延了數個時辰。
可想而知,此時此刻,韃子主將李棲鳳有多惱火。
然事已至此,他也只能下令就地扎營,待明日一早再攻城。
畢竟大軍一路行軍,沿途又被黎兵襲擾,早就兵困馬乏了,哪還有力氣攻城。
…………
海安所。
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最初乃是作為防御倭寇的據點而建城的。
全城城牆均為石砌,高兩丈五尺,建有四門,呈方形。
城雖不大,然城牆卻頗為堅固,其內更是屯有韃子大量軍械糧草。
此時此刻,城下,秦明率崖州營及武威營及神機營數千精兵已然扎營。
他並未急著進攻,而是就地駐扎,似乎在等待著什麼。
與此同時,海安所南門城牆之上,韃子雷州協徐聞營一守備正率幾名親兵觀望著城下明軍大營。
「守備大人,求援信已遣快馬送出,然府城援兵先不說能否及時趕到,就算能及時趕到,只怕也沒有多少援兵可至。」
「遂而,下官以為不如直接向廉州求援,至于高州,自電白營、吳川營及化州三營隨栗總兵在瓊州全軍覆沒後,……」
「夠了!不用再說了,本守備比你更清楚!且向府城求援吧!府城援兵離吾等最近,本守備擔心,吾等只怕撐不了三天!」這綠營守備不由輕嘆一聲,隨即又道:「城外明賊……實屬勁敵爾!明日一戰,只怕是凶多吉少!」
也就在這守備感嘆之余,此時,城外大營之中,一營帳內。
秦明正和眾將听著一人回稟。
此人姓孫,原是雷州海安人士,後隨韃子高雷總兵栗養志征剿「明賊」,然卻在文昌大敗被俘,之後積極反正,如今已被秦明任命為俘虜營把總。
「孫明,你所言可為真,當下廉州、高州、雷州三府已不過僅有三府城戰兵數千,其余縣城均無戰兵防守?」
「啟稟總兵大人,小的句句屬實,不敢有所欺瞞,只求總兵大人在攻下海安之後,能答應將小的一家老小一起帶走!」
「只要爾所言為真,你之言不是問題!」
秦明微微一笑,隨即道。
而後,他對其揮了揮手,示意他退出營帳之外。
待其人退出去後,秦明隨即拿起桌前的一封密信,對眾人言道:「咳咳……此信乃是龍門義師密諜送來的,信中言說與剛剛此人所言一般無二,如此便可大概能確認,自韃子數次慘敗吾等之手,偽清廣東總督李棲鳳又領兵南下後,這廉州、雷州、高州三府,韃子幾乎已無兵可守,遂而不得不將有限兵力布防于三府府城之中……」
「如此,諸位且各抒己見吧!是直接橫掃這三府,還是先攻下海安所這座韃子糧草及軍械重鎮!」
秦明此話剛落,便將目光投向麾下眾將。
楊四見眾人互相對視,便率先言道︰「總兵大人,末將以為,當按原計劃,先攻海安所,只要吾等拿下海安所,便可補充糧草軍械,還可控制瓊州那數千韃子命脈。」
「楊守備之言,末將並不認可,瓊州韃子本就在吾等殲滅計劃範圍之內,又何必一定要攻下這海安所呢?」崖州營守備鄭澧卻是搖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