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其實這一次來到美利堅,何洛在紐約待的時間並不長,大部分時候,他都是帶著柯怡母子一起在 谷。

除了Meta集團和寰宇國際的事情,何洛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在這里的人工智能實驗室。

這個人工智能實驗室,最初是由寰宇北美公司所設立,由寰宇北美公司的首席科學家李菲菲作為這個人工智能實驗室的負責人。不過在之後,由于何洛預計向這個人工智能實驗室投入的資金太大,因為寰宇集團在華國的研究院也有相關的研究中心,所以對此寰宇集團的一些人,特別是首席財務官魯廣欽,有些不理解。

畢竟雖然上一次的融資,寰宇集團得到了高達30億美元的資金,但本身寰宇集團的業務也多,加上之後的並購,並不能說是在所有的地方都進行大筆的支出,也的確是在資金方面,寰宇集團需要有總體的規劃。

也是因此,何洛後來直接將這個 谷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從寰宇國際之中分拆出來,由他私人以家族信托基金的名義,進行投資。

于是李菲菲在同何洛進行過溝通之後,也從寰宇國際之中離職,進入這個人工智能實驗室,繼續作為實驗室的負責人,只不過現在主要是向何洛負責。

說起來人工智能,在何洛前世重生前的幾年,最火的就是由微軟投資的OpenAI所推出的ChatGPT,經過了幾次迭代,ChatGPT的表現,已經足夠亮眼。

而OpenAI成立于2016年,但在更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醞釀了。

這也是何洛在 谷的人工智能實驗室之外的布局,就在他剛剛來到美利堅不久,因為投資特斯拉所熟識的馬斯克就找到了他,說起來他的另一家公司SpaceX,在人工智能領域,也有極大的需求。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何洛同馬斯克一起去到了 谷的瑰麗酒店,在這個酒店的一個私人包廂之中,同一些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有了一次深入的談話。

這其中,就包括尹利亞•舒茨克維爾。

這一次聚會,是一次有關于人工智能的研討會議,參加這次聚會的,大都是在各個科技巨頭中相關團隊的核心人物,這些人來自于谷歌、臉書、百度、微軟乃至于寰宇集團等知名企業。

而尹利亞,就是谷歌人工智能團隊谷歌大腦的核心人物。

此時谷歌大腦是整個AI領域最領先的團隊,他們日夜不停的研究搭建深度神經網絡,也就是可以讓人工智能通過閱讀大量數據自主學習並完成任務的網絡基礎,比如可以讓人工智能認讀照片,寫郵件和跟人對話等。

不過很明顯,從談話之中能夠看出來,尹利亞的理想,不止于在谷歌之中研發出來專用于谷歌的人工智能產品,比之這更加的恢宏。

于是在這次聊天到了後面,大家漸漸的就開始談到了一個目標,那就是創造一個新型的AI實驗室,一個不受谷歌、臉書、百度等任何公司獨家控制的實驗室,一個信息共享人人皆可觸的實驗室。

而他們的這個目標,也得到了在場的何洛以及馬斯克的支持,他們承諾,會投資這個實驗室,但並不會要求實驗室的成果僅限于兩人的公司使用,這個承諾,正對這些技術大拿們的胃口。

于是很快的,這個被稱為OpenAI——從名字就顯示出來其開放的態度——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就開始組建了。

但理想歸理想,當時在場的技術大拿們,都是來自于各個巨頭的核心人物,因此到底有多少人願意加入OpenAI,就連馬斯克也沒有太大的把握。

來自于YG的布羅克曼第一個全職加入了OpenAI,然後他邀請了Yoshua Bengio,蒙特利爾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也是深度學習技術三大教父之一。

很快的,Bengio給布羅克曼列了一張他認為在這個領域最優秀的研究員名單,接下來的幾周里,布羅克曼一個個的約見對方。

從這個時候,OpenAI就開始進入了正軌,何洛和馬斯克,首期向這個人工智能實驗室投入了5000萬美元的資金,其中何洛本人就佔到了3500萬美元。

這些資金的投入,也讓OpenAI能夠為加入其中的研究者們,提供與他們之前的薪資相差不會太多的報酬。

要知道,即便是在此時人工智能還沒有後來那麼火爆的時候,在 谷,一個人工智能的高級研究員的招聘價格,就已經超過打美利堅職業橄欖球聯盟四分衛的最高級人才,需要大概10∼15萬美金的年薪,因此OpenAI能夠讓之前身為許多互聯網巨頭的人工智能專家加入,除了這個實驗室本身比較「理想化」的理念之外,那就是有了何洛和馬斯克的資助,他們能夠為這些人提供與原本不會差太大的薪資。

本身這些專家,願意加入OpenAI,就是因為他們提供了一個不需要擔負產品搭建和季度的產品盈虧的KPI責任的環境,每人發揮所長,一門心思搭建未來世界,然後把所有成果免費向世界提供的工作,同時,還能得到並不低的薪酬。

當然,同原本那些巨頭們給他們的公司,要少一些,甚至少一半以上,不過這些願意加入OpenAI的研究員,本身的動力不完全源于錢,他們更多的時候很純粹,就想通過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來跟這個領域更多強者PK,從而更進一步促進技術的發展。

「其實那些巨頭超出市場價3∼4倍的工資,只能讓我越發肯定OpenAI的價值觀。從我的角度來說,認為錢在這里起到了物極必反的效果,財大氣粗的公司用如此高薪聘請研究員,必然要和公司未來的既得利益掛鉤。如果產生既得利益,也一定會視為己有,不可能全然公開跟世界分享。參與他們並沒有推翻舊世界的運轉法則,反而也更堅定了我加入OpenAI的決心。」

這是之後加入OpenAI的Zaremba對布羅克曼所說的。

當然,何洛知道到了後面,OpenAI這個實驗室,難免會像前世那樣,轉向商業化,因為許多時候,理想跟現實之間需要做出某種互相的妥協的,但到了那個時候,OpenAI的一些核心的理念,還是會保留下來。

這也是為什麼何洛在有了自己在 谷的人工智能實驗室之後,還會繼續投資OpenAI的原因,相比之下,恐怕OpenAI的更具理想化的理念,也會讓其對一些技術大拿有更多吸引力。

就像是如果是他自己的實驗室,想要去谷歌、臉書和微軟這些公司挖人,恐怕即便是付出更多的薪水,也未必能夠成功,而OpenAI卻能夠做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