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一十六章 煉制完畢

望著楊廣遠去背影,楊遇安不禁心生感慨。

誰能想到這個半生宿敵身敗名裂之後,真的痛改前非,開始心念天下了呢?

只可惜對方到底沒有月兌離大能棋子的命運,曾經是金翅大鵬,如今則是智者。

所以對于楊廣,楊遇安雖不能信任,卻也不能當場翻臉,以防打草驚蛇。

留在身邊更是不合適,只能先找個借口將他遠遠支開。

「沒有智者從旁監視,我的計劃才能順利進行下去。」

……

「自混沌初分時,天開于子,地闢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萬物盡皆生……」

在楊堅的諄諄教導下,楊遇安再次登山法壇開煉。

與此同時,陳稜等人則遵照吩咐,在原本堡壘的外圍加築羊馬牆,壕溝,木柵欄等等工事。

不求對敵人造成多少殺傷,只求盡量延緩敵人推進速度,為後續爭取更多時間。

半個月後的丑日,襄陽前線傳來好消息,李靖軍被大雨阻道,李世民餃尾追殺,一戰殲敵三千,士氣大振。

不過隨後因為李密派兵插手此戰,李世民擔心遭遇兩面夾擊沒能繼續往北追擊擴大戰果。

目前三方圍繞襄陽漢水一線展開拉鋸,李世民佔據地利,二李聯軍稍有人數優勢,雙方勢均力敵。

雖然未能一戰徹底覆滅唐軍,但只要成功保住襄陽,對于楊遇安來說就足夠了。

襄陽不失,江漢在手,那整個江南局面就能繼續維持下去。

歸根結底,此戰勝負之關鍵不在前線,而這自己這里。

……

又過數日,外海方向陸續有流民登陸,浩浩蕩蕩殺向江都方向。

江都眾人早有準備,留守府司馬張仲堅親率一路兵馬上前喝止流民,不許靠近城池半步,只許留在原地施粥接濟。

高麗王眼見計量被識破,圖窮匕見,在某個隨行道士指點下,驅趕流民沖擊隋軍陣腳。

張仲堅一部且戰且退,似乎擔心傷到流民,不敢發動 攻。

但就在流民被驅趕沖向法壇所在的堡壘之際,高麗王後方突然出現另一路兵馬,將高麗軍陣與流民隊伍徹底沖散、分割開來。

正是早就埋伏在旁的杜伏威一部。

這之後,張仲堅等人再無顧忌,率領全軍對高麗王發動總攻。

經過一日鏖戰,高麗全軍覆滅,高麗王在部下拼死保護下僅以身免,遁逃回海上。

可以預見,高麗王盡失精銳,此番回去後國中恐怕會有大動蕩。

此情此景,恍如當年隋帝征遼。

志滿而去,鎩羽而歸。

只是雙方位置顛倒過來。

「原來如此,隋王已經洞悉一切,早有準備。」

一道悠長嘆息自海上傳來。

眾人側目眺望,便見一個僧衣樸素的身影駕雲而下,落到法壇之下。

隋軍將士看清來者面目,紛紛驚呼「太上皇怎會在此」。

只有法壇上的楊遇安知道,眼前之人已經不是楊廣,而是借用他肉身顯聖的智者。

「智者大師既然自詡有慈悲心腸,想必不會對我麾下將士下死手吧?」

楊遇安故意放高聲量,全場听得清清楚楚,智者腳步微微一頓,見隋軍開始緩緩後撤防備自己,道︰「看來隋王知道的真不少。」

說話之時,他目光落到法壇上佇立的前世鏡,瞬間了然。

以神念穿梭于過去未來之間,對于他這種層次的大能並非不可想象。

實際上當年他為了證就圓滿果位,就曾經以一縷神念穿梭到肉身圓寂之前的時點,幫助楊遇安與瓊花抵御潛龍氣運壓制。

但他不認為以瓊花的修為,能夠做到自己那樣的程度。

就算有一面前世鏡,瓊花也頂多穿梭于一年半載之間,無礙大局。

而他布的局,早在楊遇安祖父楊堅出身之前,就已經落子。

對方拿什麼跟他比?

「既然如此,隋王更應明白除了皈依釋道,再無更好選擇,何不早日收手,回頭是岸?」

「我但凡有半分放棄的念頭,何必回來大鬧一遭?」

楊遇安冷笑一聲,直接無視對方,繼續投入煉制。

楊堅分魂還有余力,能幫他拖住智者一段時間。

……

丑日之夜,楊堅終于不堪重負,被智者擊退,分魂行將就滅。

「可惜沒能堅持到最後,萬一……」

「沒有萬一。」楊遇安自信道,「來日封印解除之時,我會讓至尊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大隋。」

「好,如此志氣方是朕的子孫!」

楊堅大贊一聲,而後帶著一分期待,一分擔憂,徹底消散于法壇之上。

「現在,已經無人能阻擋貧僧了,隋王還不肯收手嗎?」

智者緩緩拾階而上,所過之處,天音渺渺,足下縴塵不染。

臉上更是始終恆定著慈悲相。

比之聲色俱厲,這種風輕雲澹的姿態更讓人有壓迫感。

遠處圍觀法壇的隋軍將士不禁為楊遇安捏一把汗。

就在智者即將成功等頂之際,法壇上方原本紅塵滾滾的煉制氣象陡然一變,竟然開始消散。

煉陣,停了。

楊遇安主動停下的。

智者不認為對方會輕易罷手,所以答桉只有一個。

楊遇安已經煉制完畢。

但……這怎麼可能?

子丑寅卯,辰己午未。

今日方丑,寅日未到,怎麼可能就將來世鏡煉成了?

楊遇安從容熄滅煉陣,取下剛剛煉成的新鏡,與原本就立著的前世鏡擺放一處,似笑非笑道︰「神尼智仙有言,前世易照見,今世難覓蹤,來世莫強求!」

「既然莫強求,我便不求來世,只求今生了!」

智者聞言目光落在新鏡之上,驚呼出口︰「你竟將今世境逆煉成了前世境?難怪如此迅速,丑日就成了!」

「只是你就算得到兩面前世鏡,又能如……」

智者話音戛然而止。

目光陡然一凝。

他 然發現,兩面前世鏡的擺放方式頗有講究。

鏡面互相對照。

尋常兩鏡互照,會各自形成一長串層層遞進近乎無窮無盡的鏡像。

那兩面前世鏡互照會得到什麼?

「這是一條通往過去無窮時空的道標。」

楊遇安守在兩鏡前方,負手直面強敵。

「理論上,我甚至能讓瓊花穿越到大師誕生的那一刻。」

「隋王這是在威脅貧僧?」

智者童孔微縮,卻也並不驚恐,瓊花能通過道標回到自己微末之時,他何嘗不能?

甚至還更快。

證得羅漢果位後,他自身早已圓滿無漏。

這個無漏,既包括今世,也包括前世,總之不會給敵人留下任何可趁之機。

而他認為,如此簡單的道理,楊遇安和瓊花不可能想不到,所以有所悟道︰「隋王是打算回到過去尋找其他仙神幫助?如此奇思妙想,真叫人大開眼界,隋王果然慧根過人。」

「只是這舍利骨鏡源自得道高僧,早已斷盡一切,不在三界五行之內,便是兩鏡互照也只得一片空寂。四大皆空,隋王又能得到什麼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