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六十章︰恩科

錦衣衛掌印都指揮使劉敬上疏請辭,听從汪直的建議,連夜與妻子徐氏帶著兒女離開京城。

只知道他們離開的方向是去往江南,具體到了哪里,沒有人知道。

朱棣也只是讓東廠番子跟到了天津,看著他們一家登上前往濟寧的運船,便是返回京師。

至于派遣番子暗中跟隨的原因,倒不是什麼明面上放人,暗地里斬草除根這一套陰謀論。

朱棣喜好陽謀,無論前一世靖難、削藩,還是這一世斗孫氏母子,都是用帝王陽謀,堂堂正正奪回屬于自己的東西。

如果真想殺人,朱棣會正大光明的去殺,而不是明著放人,讓他們對自己感恩戴德,然後暗地里再轉手一刀。

這種事兒,朱棣深惡痛絕。

這次主要有兩個考慮。

第一,看劉敬到底是不是完全放開,看他會不會再背叛自己,或是勾結地方為禍鄉里。

第二,這也是種保護。

畢竟劉敬做了錦衣衛指揮使多年,樹敵不少,朱棣有心放他,別的人或許就沒有這麼大的肚量,極有可能在出京時遭遇不測。

看著劉敬一家直奔天津,並且踏上船只,番子也就知道,不用再跟了。

一個人放沒放手,情報搞了這麼多年,他們還是看得出來。

劉敬的故事結束了,但盧忠的才剛開始。

在真正披上錦衣衛指揮使專用的飛魚服前,盧忠這個名字更多是隱匿在暗中的,他是從無人知曉的深溝中,一步步爬到如今的位置上來。

對他來說,做了錦衣衛指揮使還遠不是結束。

指揮使還可以加都司,變成都指揮使,還可以佩印,變成掌印都指揮使。

最後還可以宦海沉浮數十年,刀尖上行走,片刃不沾身,最後如同一開始那樣,歸于沉寂。

盧忠的追求,絕不僅僅只是二百萬兩銀子和一個錦衣衛指揮使的位置,比他的前任要高得多。

直到景泰二年的十一月底,城北原本屬于親軍下十四衛家屬居住地的棚戶區,已經由蘇州錢氏出資完成改造,並且全部投入使用。

現在,京師市價已經完全平抑下去,那些錢財不多的各地學子,來到京師會有專人指引他們到棚戶區居住。

哦對,那里已經不再叫做棚戶區了,那里有一個響亮的新名字——科舉考生專用居住場地。

這個場地現在完全由朝廷的工部負責,但是會定期與全國富戶進行合作,出資最多的,就會呈包來年殿試時整個場地的費用。

但除此以外,他們會獲得所有考生在此處全部利潤的十分之四。

其實說真的,如蘇州錢氏這樣的大財閥家族,前來和朝廷合作,看重的真的是這十分之四的入賬嗎?

朱棣不知道他們是為了什麼,但至少有一點可以確定,肯定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

所以,為什麼不從這些吃人不吐骨頭的財閥手里多摳出來點兒呢?

就任新任的錦衣衛指揮使以後,盧忠很快在北鎮撫司內開展了一次人員清洗和更換,原本屬于劉敬的黨羽,幾乎全部都被清楚。

以原本三大千戶畢旺、王瑤、李善三人為首的盧黨紛紛得到晉升,掌控了北鎮撫司內外的重要部門府庫。

對此,朱棣毫不關心,坐視成敗。

相對整個北鎮撫司內的爭斗情況,朱棣只關注一個就夠了,那就是北鎮撫司的頭兒听誰的。

盧忠听自己的,那就沒什麼好擔心了。

北鎮撫司他愛怎麼折騰就去怎麼折騰,只要不犯上作亂,朱棣都能睜只眼閉只眼。

如果說上一世的天子生涯,朱棣學到最多的是什麼,那莫過于就是在給手下人枷鎖的同時,也要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和好處。

只有這樣,這群別有心機的人才能為你所用。

當然了,絕對的權柄要隨時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作為天子,永遠不能受制于人,永遠都要為自己保留掀桌子不玩的權利。

這也是朱棣為什麼設立東廠,東廠的存在,就是朱棣留給老朱家的後世皇帝,一個對文臣可以隨時掀桌子的權利。

就和現在一樣,朱棣不怎麼用得到,東廠就如同夜空中一顆昏暗的星星,平時放在那,並不起眼。

可要是等到真正用得著它了,東廠就會立刻亮出它的獠牙,將幾十幾百年來收集的天下情報匯聚到皇帝的御桉前,隨意取用。

想對付誰,抓起一本,東廠就可以直接抓人。

就算東廠抓的昏天黑地,最後要被口誅筆伐的還只能是東廠,皇帝永遠是高高在上,受萬民愛戴和敬仰的。

黨爭?

朱棣相信,有東廠存在,這永遠不會是大明朝的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十一月很快過去,來到了萬眾矚目的景泰二年恩科補官大試。

此試由禮部主持,戶部、兵部協理,禮部尚書胡、戶部尚書金廉、兵部尚書于謙,全都是天下人信服的名臣。

一連三日,大試由京師舉行,來自各地的學子殷殷期盼了數月之久。

但無論如何,補錄的官員再多,也是遠遠抵不上懷揣著希望來到京師想要做官的讀書人的數量。

根據戶部上奏,至少在十一月中旬的時候,來到京師登記參加大試的各地士子就達到了驚人的一萬兩千多人。

這次恩科居然能有這次規模,當然也和前段時間鬧沸沸揚揚的京師物價浮動有關。

當時人心惶惶,許多百姓已經在自發囤貨,遑論那些本就別有用心的商人了。

若不是戶部聯合北鎮撫司處理及時,在一個月內就穩定住了市價,最後很可能影響全國經濟。

在這種情況下,禮部聯合戶部、兵部,不得不在大試第二天結束後,繼續延長了三天的大試。

直至第五日晚間,整場恩科才算圓滿結束。

所有人都在期盼著自己的成績,卻不知道,在翰林院內,交上來等待批閱的卷子簡直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數目已經完全難以統計,但是根據大試前一天來京登記考試的人數來看,最終參加恩科的人數很有可能超過一萬五千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