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十章 討論預算

第三十章討論預算

「陛下。」

李若鏈過來躬身告辭。

「臣這就連夜回京師。這些哭廟的鄉紳要不臣留著,一直放任其到京師?」

「都快子時了,再怎麼說都休息一晚上再走,朕還是那麼刻薄?那些準備送糧哭廟的你留著他們做什麼?他們是什麼樣的人真以為朕不了解?說是自己親自送糧上京,你就要監督他送糧進京。可不要玩那種自己坐轎,雇人推車的把戲。老子送不動了不是還有兒子麼,兒子送不動了還有孫子呢。你記住了。」朱由檢覺得做個壞人也挺好的。

「還有,別的國相挖坑。你們不是朕的錦衣衛,你們是朝廷的錦衣衛,也是國相的錦衣衛。」朱由檢還是叮囑了一句,他知道李若鏈的性格。忠誠的有一點過頭了。

京師,總理衙門。

已經是過了午夜時分了,卻還是吵得不得安生,禮部右侍郎鄭三駿這一次真的是不管不顧了。

「陛下內庫之中,足有銀錢不下五百萬兩,現在保定、大沽、登州三地常平倉溝滿壕平。皇家的艦隊還把南邊的糙米不要錢的向北邊送。這我就不明白了,要是朝廷沒有錢,現在卻是要大興土木。要說朝廷有錢,現在為什麼要催收逋賦?」

畢自肅直接回道︰

「朝廷之錢皆有用度,一分一文都在計劃之中。更何況,修建擴建陸軍官校,在天津大沽修建港口,擴建皇家海軍軍校,這都是關系國家的長久軍事民生之舉,何來大興土木一說。」

工部侍郎黃偉正拱拱手,「不顧及民生即為大興土木,這有何難以解釋的?現在城外流民還有六七萬人需要朝廷貼補賑災。這些糧食用在賑災上不是更好。再說,無論是官校、港口,工部皆有預算和計劃,為何朝廷要用民間承建?這里面沒有其他的用意我倒是真不清楚了。」

「不顧及民生?」旁邊的戶部右侍郎陳子龍笑了。

「要不是工部擅自做主,去掉了陛下的大沽京師鐵道修建計劃,今日城外何曾有剩余七八萬流民無處為生?這八萬人至少朝廷要支付每人八兩銀子,這將近七十萬兩銀子,又能養活京城之中多少的小本生意。一來一去,朝廷又能收到多少的稅?現如今,別人都好說,你工部什麼時候也能多嘴?」

「我工部如何?勤儉才是長久之國策,如此大手大腳,就算是國庫銀錢再多,何嘗經得住如此折騰?」黃偉正也不甘示弱。

「這就是你理解的經濟之道?天啟年間,你工部除了河道之外,無一兩銀子修路,你給國庫節省了多少?國庫不是還是年年空虛。」陳子龍直接逼問道。

「你是崇禎年間的官,自然是只說這幾年的好了。天啟年間何曾有如此之多的是非?」

「黃偉正,你失心瘋了麼?居然能說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語!」

「怎麼就失心瘋了,我看是你陳子龍失心瘋了吧。要是你不缺錢,你攛掇著補交逋賦做什麼?你不知道,現在江南百姓都說朝廷如此是橫征暴斂!」

「用江南的錢,南直隸的錢,來浪費在朝廷的大興土木之上,還不停的要增加工程,這又是為什麼?」鄭三駿說著說著就站起來了。

「微臣不才,建議明年免江南三省、南直隸錢糧,停朝廷三大工程、科學院費用減半,停蒙古漠北和河套之征,現有錢糧足以支撐遼東軍糧所需。總理天下衙門應以此議駁回軍部明年預算。要不然,這總理衙門也就只是一個擺設。」

「哼!」畢自肅都快要氣笑了。

「江南三省加上南直隸應征收之錢糧,鄭公可知有多少?即使這四省一文不征,就能補上三大工程所需?」

「那既然如此,就免掉天下糧銀,方能顯示陛下仁政。」

鄭三駿那是痛到了骨子里面的。自己族內今年光是補交逋賦就高達七萬兩之多,這些都已經讓他的心在滴血了。加上四海錢莊、四海糧行的進駐寧波府,自己家族的糧行和錢莊也已經瀕臨倒閉。這時候他是不會考慮自己家錢莊的五分利遠遠高于了四海的兩分利。他就是覺得,要是沒有這七萬兩的補交,自己家族的生意就要好得多。

「免掉天下錢糧,未能惠及天下百姓。征收逋賦,都有東家從自家周邊的莊戶身上榨取。免了錢糧,鄭公覺得這些人會將錢糧退回嗎?鄭公也是做過府縣官員的,一定知道劣紳和胥吏之害,朝廷若是直接免掉錢糧,你覺得真的能到百姓手中嗎?」

戶部尚書畢自嚴澹澹地說了一句。

「地多之人就該死?更何況,朝廷現在考成法、又有都察院督查百官,畢尚書動輒胥吏和劣紳勾結之所,可也是有抹黑朝廷的嫌疑啊。我可是听說,現在有將近五百開明紳士準備到京城送逋賦,哭太廟。不知尚書口中的大明中興可有如此場景?」

「鄭侍郎有空了不妨看看這本賬簿。江南逋賦之中,九成未清繳著家中田地人均五十五畝以上。何嘗有中小戶?倒是鄭侍郎說的一點是對的,民怨確實不少,但是我也想請總理衙門並大理寺、錦衣衛共審其中十七宗平民抗稅大桉。我們看看,到底誰在說謊!」陳子龍也補充說道。

「可。」

韓坐在上首的國相位置上,卻是和自己以前在內閣的時候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

陛下走的時候還是給自己留下了一份短信,除了再一次說明了關于自己關于科學院存在的意義之外。剩余的就是建議自己,最好將自己和皇帝的矛盾公開化,持續化。

「由此,國相方為國相矣!」

陛下用了一句半通不通的言語結束了這一封短信,韓也才理解了皇帝又一次離開京師的用意。即使從自己一個士大夫的角度來看,陛下能夠做出這一舉動,完全可以稱之為史上明君了。為了這個帝國的興盛,陛下是真的打算過渡出自己手中的權利。

可是,他看著下面的一些人,不禁問自己︰

「陛下這麼做值得麼?讀書人還真的以國為先?不就是收了你家的逋賦嗎?你就動輒就要減免天下錢糧?這難道就是我曾經為之狂熱、為之激動不已的家國天下都在心中的東林?這種信念難道都抵不住幾萬兩銀錢?」

「其他之事皆可議論。剛才陳子龍所提議之事,我這里準了。抗稅之事本就是應該上報刑部的。著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和錦衣衛前去復勘幾桉。其余之事,大家繼續。明年朝廷預算是個大事,我們總理衙門不說清楚,其他各個部會也不好做麼。」

正說著,一個小太監委托胥吏給韓遞上來一個小紙條,上面是懿安皇後轉達陛下的語句。

「明年預算錢糧宜寬不宜緊,宮中內庫尚有三百萬兩余額,陳子龍處尚有兩百萬兩機動,此事韓卿自知即可。」

韓仔細閱讀了兩遍,這才如無其事的將條子收回到自己的袖口中。

「諸位都同意陳子龍做法?催繳逋賦和丈量田地,就是要抑制流民投獻鄉紳。加之朝廷要是更增加流民用工,只會讓豪門鄉紳更為不滿。離開這些鄉紳,大明如何治理?難道朝廷準備將官員下方到村落之中?」

「那又如何?行政學院今年有三百名里長,長久以往,難道朝廷就離不開鄉紳了?我們也是權貴鄉紳,但是我們還是讀書人,和那些貪財的鄉紳不同。我們眼中還有社稷、還有國家。若是這社稷不在了,我們今日還談些什麼,總之,明年支出但且不論,但是我堅決不同意減免糧銀,尤其是天下減免。」

「你這就是與民為敵!不知人間辛苦!」

「你這是紙上談兵,沒有了糧銀,停了你的俸祿如何?」

「我的俸祿乃是朝廷應有支出,為何要停了我的俸祿,怎麼不去停下三大工程?」

「是你要減免天下銀糧!」

「為何要亂花國庫而大興土木!」

這種爭吵韓款很少喊停,朱由檢說過,他自己也明白。陛下就是在讓各種勢力借著皇帝不在,國相主政期間跳躍一陣子。

這不,這就出來了一個鄭三駿、黃偉正兩個人了麼。

「每一個人後面都有因為他的利益,自然而然產生的利益團體,國相不妨多看、多听、多想,少說話。我們現在就是要知道有哪些團體,然後再去看誰和我們的利益是一致的,誰的方向是可以糾正的,誰又是一定要拋棄的。」

「朕覺得,政策無所謂好壞,總之讓不是我們既定要維護的集體利益在新政中受損,讓我們扶持的團體在我們的政策中獲利。」

「長久以往……」

陛下在給自己的信中寫到︰

「大明帝國才能中興。現在剛剛起步而已,國相不必著急。」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