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16章 又見草原

「郭戎啊,你怎麼就敢斷定劉總在得到這條消息之後就一定會跑?」

「陛下,臣不敢斷定!」

「那你還敢直接擺開陣仗,大踏步地朝薊縣進軍,你就不怕劉總一怒之下,直接揮師南下,進攻我們嗎?」

「陛下,從離開長安之後,一路的見聞看來,雖然曾經大唐衰落了下去,但是大唐的榮光還在,陛下在這,他們也不敢造次!」

「連朕都算上了,你什麼時候也學會拍馬屁了,好吧,這算一個,還有嗎?」

「上述的推斷都只是推斷而已,臣真正的信心來自這里,」郭戎指了指周圍,「來自大營中的整整三萬精銳的禁軍。」

「剛剛從長安出發的時候,三萬大軍中至少有一半是新軍,但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經過了數千里的行軍和磨煉,臣相信他們已經可以獨當一面,只要經歷過哪怕一次戰事的磨煉,他們就會成為大唐無論字面還實際意義上的最強軍!」

「如果說原本有什麼需要臣擔心的,那就是補給!」

「補給?」

「臣是把盧龍治下的土地視為敵國的,而且這還不是單純的敵國,這些說到底還都是大唐的子民,不可以真的就食于敵國。」

「所以,你小子根本就不在收買人心?」

「陛下,這是大唐,臣只是在按照規矩辦事而已!」

「按照規矩辦事?」李誦明顯有些恍然。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听到這八個字,李誦笑了,不過還沒等李誦笑聲結束,他又听到了郭戎的聲音。

「可是陛下,如今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行為,竟然能夠帶來類似收買人心的效果,這代表大唐的軍隊出問題了!」

李誦臉上的笑容一下子就凝固了,沉思良久,李誦說道。

「郭戎,你要知道,不是每一支大唐的軍隊都是長纓軍,更何況這里是河北,已經整整動蕩了幾十年……」

看到郭戎還想繼續說話,李誦笑了笑,伸手制止了郭戎的話。

「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我也知道你是在勸諫,這一次返回長安之後,有了這一萬五千人,天策、神威、羽林三軍完成了新兵征集之後,就可以獨立成軍,到時候新軍的規模就可以達到九萬人!」

「到時候有這九萬人的新軍作為骨架,你還害怕沒有更多的新軍麼,而且,既然你對科技監、教育監如此的看好,難道就不期待他們會給我們大唐帶來什麼變化嗎?」

「呵呵,好了,你想的已經很不錯了,接著說你的補給吧。」

「遵旨,其實在河北境內還好,但是考慮到離開河北之後,大軍會很快進入草原,到時候想要再進行物資的補給就會相對困難。」

「在長纓軍的出征條例中是有規定的,必須要考慮的這種情況的存在,所有隨軍必須攜帶一定量的錢帛,用以隨時購買物資。」

「根據出征之後的消耗,劉禹錫以及後勤組對于大軍所需要的物資進行了核算,這十幾天的采購幾乎將河北幾個州縣的物資采購一空,即便沒有五千平盧軍所運送的補給,大軍也可以支持整整一個月。」

「要知道整個河北並不是只有我們這一支兵馬,李愬的河北軍有近四萬人,再加上河東道、河南道的兵馬,總兵力不止二三十萬。」

「如果劉總敢于鋌而走險,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韙,襲擊陛下以及臣所屬的這支進軍,有足夠的糧草和補給,臣就絕對堅守得住,從中心開花,牽制住盧龍軍!」

「然後李愬等人會帶領其他的兵馬從外線將盧龍軍包圍,那麼等待他的除了滅亡不會有第2個結果,則援軍到達之時,就是就是盧龍軍覆滅之日,到時候我大唐的藩鎮危機也算真正得到了解決。」

「只可惜劉總還是很聰明的,知道什麼事可以做,什麼是不能做。臣讓這差別在遼東給他一個機會之後,毫不猶豫地就選擇了退出去了,這既避免了危機的發生,也給他自己留下了一條退路。」

劉總離開薊縣兩天之後,四月十三,精神抖擻,軍歌嘹亮的三萬禁軍順利抵達薊縣,隨後在薊縣的城外扎下了大營。

根據劉總遺留的命令,負責留守幽州的幾位親信表示了節度使剛剛帶兵出征,無緣侍奉太上皇左右。

但是在離開之前,節度使已經下令幽州、平盧軍會為太上皇的護軍提供了足夠的糧草,錢糧以及其他的必要補給,同時節度使有令不得有任何人阻攔太上皇。

劉總的姿態做得很好,太上皇自然也借勢而下,在幽州、盧龍的一種官員、將領的面前,對出征平叛的劉總表示的理解和稱贊。

至少在不了解真相的吃瓜群眾眼前,這是一幅將相和的場景。

對于太上皇不願意搬入城內,也不想搬入劉總在離開之前就為自己預留的行宮,而是和禁軍一起住在城外禁軍軍營的想法,幽州、盧龍的文武們不以為意,太上皇不願意進城就不進城,他們恨不得太上皇現在就趕緊滾蛋。

然而事與願違,對劉總動向一清二楚的李誦,就這麼光明正大地帶著不到十人的護衛,外加郭戎、劉禹錫等人當場開團,每天日出入城,日落出城。

雖然劉總在離開之前,已經做了足夠的安排,但是面對無所畏懼的太上皇了,留守的親信無可奈何,總不能派人上去把太上皇給剁了。

在看到劉總留在幽州監視自己的人,拿自己仗著太上皇的身份耍無賴毫無辦法之後,李誦樂了。

接著,李誦干脆帶著三五個護衛,文武兩三人,打著游山玩水的名義開始在整個薊縣附近游蕩,問題游蕩的目標不是什麼幽州八景,而是那些個豪門大族。

萬般無奈之下,留守的劉總親信不得平派出信使,薊縣的情況已經太上皇無賴的行徑通報劉總,讓劉總自己拿主意。

得知太上皇趁著自己不在的時候,開始瘋狂的在薊縣游蕩,劉總已經後悔了,他怎麼也沒想到堂堂大唐太上皇,大唐的主人,帶著三萬大軍跑帶自己的老巢搞策反……

為了防止自己的老巢被太上皇全部策反,劉總連夜開始向薊縣狂奔。

不多不少,李誦在薊縣游走了整整六天,在薊縣以及薊縣的附近玩了個不亦說乎。

把薊縣的豪門、官吏、士紳全部拜訪了一個遍,挖下了無數個坑,埋下了無數顆雷,最後將所有的景點風景名勝飽覽一番之後,才緩緩地從薊縣離開。

離開薊縣之後,禁軍的大隊人馬直接轉向西北,沿著桑干河前行,目標正是塞外草原。

而太上皇和禁軍離開薊縣的第三天,連夜折返的劉總返回了薊縣,結果驚愕地發現太上皇竟然已經走了……

站在薊縣的城頭,匆匆返回的劉總望著西北方咬牙切齒,凶光畢露,猶豫再三之後,還是覺得沒什麼勝算,最終沒有選擇下令出擊。

相反,他下令大軍入城,然後將薊縣的四座城門全部關上,他需要知道到底有哪些人還忠誠于他,多少人心向大唐!

正面的沖突沒有發生,但是在大唐的這盤棋上,凡是有資格下棋或者作為棋子的人都知道一點︰

在這一場無聲的交鋒中,雖然太上皇和大唐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危機的解除,這只是雙方的一輪暫時性休戰。

從面子到里子丟了個干淨的劉總絕對不會善罷甘休,下一次,或許會成為一場不亞于安祿山和史思明的空前大戰。

另一方面,從薊縣出發之後,前三天里面,整個禁軍全軍披甲,枕戈待旦,全體騎兵人不下馬,馬不解鞍,拖拽輜重大車上也放著不少組裝完畢的八牛弩。

雖然導致行軍的速度大幅度降低,但是為了確保安全,郭戎感覺還是值得的。

三天之後,偵察兵傳來消息,薊縣沒有傳來任何異動,盧龍軍也沒有大規模調動的趨向,郭戎內心的緊張才稍稍微緩解。

雖然如此,但是郭戎依舊不敢放松,雖然不再是全員披甲,但是警惕卻沒有絲毫的降低,一邊小心翼翼地監視著盧龍軍的動向,一邊緩緩地向西北行進。

直到穿越了太行山—燕山脈,跨過了群山中幾座雄關,得知了自己走後,劉總為了肅清隱患,在薊縣進行了一輪血腥的屠殺之後,郭戎唏噓不已。

事實上,全程跟隨李誦完成了探訪的郭戎知道那些被屠戮的豪門大族基本都是枉死,因為太上皇真的什麼要緊事都沒跟他們說,只是在跟他隨意閑聊而已。

隨後,郭戎下令全軍進入尋常行軍狀態。

穿越了太行山—燕山脈,後世的蒙古草原映入眼簾,整個場景豁然開朗,就連人的心情也釋放了不少。

從來沒有見過草原的太上皇李誦就好像突然換了一個人一樣,給了郭戎一個河套的目的地,然後將整個大軍的所有事務都交給了郭戎以及郭戎所帶領的那個長纓軍的將校隊伍。

在草原上駐扎的第一天晚上,在臨時的中軍大帳中,帶著一圈將校制定路線圖的郭戎在看到一幅完整的北方地圖的時候,是目瞪口呆。

按照最初的計劃,這支大軍在離開長安之後東進洛陽,然後沿著河東道北上,直奔河套四鎮。

然而先是因為大雪,後續又是各種其他事情,整整四個多月,陰差陽錯之下,禁軍的大軍繞著河東道走了大半圈,愣神一寸河東道的土地還沒踩上。

最需要幫助的人草原上的燕國大長公主八字沒一撇,反倒是順手把山東的藩鎮收拾加上震懾了整整一輪。

對于這種離奇的經歷,郭戎也是很沒有脾氣。

事實上,第一次見到廣闊草原的不止太上皇一個。

作為以大軍行軍司馬擔任總後勤官的劉禹錫,以起居舍人身份記錄太上皇行動和言語的白居易,也都是第一次踏上和無邊無盡的原野。

作為大軍的總後勤官,為了確保大軍在河北道以及進入草原之後可以保證補給,劉禹錫在進入草原之前堪稱整個禁軍最忙碌的人,沒有之一!

但是隨著擺月兌來自盧龍軍追擊的風險,所有的補給和配置早就已經完成預備,進入草原之後,劉禹錫的工作量驟然降低。

于是,詩興大發的太上皇李誦,干脆拉上了劉禹錫、白居易,開始了談天說地,縱情歌賦,一瞬間化身成了詩詞歌賦三人組。

三位大爺,一個太上皇、兩個文豪,誰還敢說他們不是?

只不過其他人就沒有這麼清閑了。

郭戎需要趁著最近沒有戰事,帶著一種將領演練行進間的戰術,同時還要臨時充當政委的角色,和指導員、教導員溝通,確保戰事的士氣。

大軍之中另一位高級文人,行軍長史充當了參謀長的羅中文不僅不能跟三人組一樣瀟灑,反而異常的辛苦,需要制定每天的行軍路線,檢查軍備……

按照軍議上定下的計劃,大軍首先直奔長城的方向,告訴行進六天,行軍三百多里,大軍順利地進入長城的覆蓋範圍。

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萬里長萬里,並不是萬里長城的每一處都是後世八達嶺長城那樣的高端頂配版本的存在。

事實上,除了某些重要的關隘,以及某些重要的區域,大部分的長城都只是憑借山勢頭修建的矮牆,以每隔一定距離修建的望樓、烽火台、烽燧堡組成的。

其真正的目的也不是靠這些就能將草原游牧民族阻擋在外,而是通過烽火台傳遞信息,提前做好防御的準備。

看到遠處第一座烽燧堡的時候,郭戎下令就地扎營,同時一隊騎兵被派往了烽燧堡看起來不遠,但是實際距離超過七八里的烽燧堡。

隨著郭戎的一聲令下,三萬禁軍加上五千負責後勤的輔兵開始安營扎寨。

不到一半個時辰,當太陽開始落山的時候,大營已經完成了七七八八,郭戎和自己的幕僚們已經進駐了剛剛設置好的中軍大帳。

接著,一名被派出的騎兵匆匆返回,第一時間沖向了郭戎所在的中軍大帳。

「將軍!有一支近千人的騎兵隊伍站在圍攻邊軍的那一座烽燧堡!」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