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由于幕府也拖不太起,所以高層取得了一致意見後,立刻派人趕往和歌山一線,與明軍展開談判,不過談判進展的很不順利,雙方底線距離太遠,所以,短時間內沒辦法達成一致——雙方主要是卡在了開港港口數量以及軍費賠償上,其中德川幕府只願意在日本全境開放3個港口,而大明這邊至少要日本開放12個港口,另外,德川幕府最多只答應賠款150萬兩,而大明能接受的底線是300萬兩。

鑒于談判一時半會沒有進展,所以幕府高層中的強硬派逐漸在政論中佔了上風,于是,又一大批諸侯軍相繼開到了和歌山及大阪前線,顯然,一旦談判再次拖延,日軍就可能發起新一輪的進攻。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與日方想法一致的是明軍這邊也在策劃新的攻勢——主要是征日明軍從和歌山、名古屋等地獲得了足以保證四萬人的軍隊在日作戰大半年的軍糧,無需從大明國內籌集更多糧草,因此減輕了負擔的朱由崧便第一時間派出了長淮、大寧等2個步兵師增援陳博祺,差不多當年六月初三前後,2個京營步兵師全數抵達和歌山,如此一來,前線明軍兵力大增,便可以放手向幕府施加軍事威脅了。

弘光九年六月八日,陳博祺留下東洋水師陸戰旅、8個內鎮步兵團、1個內鎮輜重團及1個海外日本人團守備和歌山,自己親率另外3個京營步兵師、1個京營騎馬步兵團、1個京營獨立攻城炮團、3個內鎮騎馬步兵團、2個內鎮騎兵團、2個京營輜重團及2個海外日本人團在內的23000余官兵(其中一線戰兵萬余、野戰炮48門、攻城炮32門)出擊大阪。

此時幕府軍在大阪一共部屬了29家諸侯60000余兵馬,原本可以阻敵于灘頭,但由于明軍艦船上炮火猛烈,因此諸侯聯軍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明軍陸師好整以暇的在自己面前完成了登陸。

不過,23000余人的部隊、80門火炮(尚不計虎蹲炮、佛朗機炮之類的輕型火炮)、3000余匹軍馬的登陸,整整花了明軍3天時間,以至于等明軍整隊進攻時,面前的日軍總數已經加增到了11萬人,其中有近4萬人是從和歌山一線匆忙增援過來的。

然而由于擔心和歌山明軍可能順勢攻打日軍外圍營砦,所以阿部忠秋並沒有把和歌山方向的全部兵力調來大阪,尚有3萬人留在和歌山盯防明軍留守部隊,並試著以這3萬日軍再對和歌山明軍展開攻擊。

只是明軍留守部隊較前次增加了整整5個內鎮步兵團,兵力遠較上次日軍攻來時充沛,而和歌山一線日軍則因為種種原因,攻擊力度有限,乃至可以說是乏力,因此根本無法撼動明軍在和歌山一線的防御。

既然和歌山方向沒有重大改變,于是乎,大阪的決戰就成了決定這場中日之間的關鍵。

明弘光九年、日本後光明天皇承應二年、西歷1652年六月十二日一早,明軍便在己方遠程炮火的支援下,主動對當面優勢日軍發起了進攻。

面對明軍犀利的炮火,首當其沖的廣島藩兵、岡山藩兵、彥根藩兵很快被打得屁滾尿流、潰不成軍,而試圖利用大阪周邊水網密布地形進行迂回夾擊的備中松山藩、福知山藩、澱藩、高取藩等諸侯軍也被負責掩護主力——即3個京營步兵師——的明軍騎兵和騎馬步兵好好的上了一堂騎兵沖陣課程,無奈的敗退下來。

指揮此次作戰的阿部忠秋、德川賴宣、松平定賴、蜂須賀光隆等日軍高層並不願意就此認輸,便決議率軍後撤,以誘使明軍月兌離後方火炮支援,但幕府-諸侯聯軍高層並沒有預料到裝備著前裝線膛步銃的京營步兵師月兌離炮兵支援後依舊不是日軍所能抵御的,因此,後續投入的德島藩軍、津山藩軍等多股日軍不畏生死的沖上來,結果確被機器人一樣重復著裝填-舉槍-射擊-再裝填的明軍京營兵無情的予以收割。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