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沒錯,唐益淮邾四藩雖然已經初步在海外立足了,但各自面臨的挑戰還是很大的。

其中最先拓殖的唐藩和益藩雖然周邊威脅不是很大——西貢地這邊,佔婆沒有力量實施擴張、真臘的經營重點也不在湄公河東岸,阮主倒是想擴張來者可眼下南下之路又被佔婆擋住了,暫時還威脅不到唐藩那邊;東南婆羅洲這邊,文來和蘇祿互相牽制,都有求于大明,自然不會阻撓益藩拓殖,至于當地的土著嘛,都還是部落狀態,也對益藩沒有太多威脅——但要迅速擴張版圖,需要大量人口;而第二批拓殖的淮藩和邾藩周圍都有一大堆的穆斯林小蘇丹國,所以不但需要拓殖的人口,還需要保衛領地的武裝人員,麻煩更大一些。

並且對于已經拓殖的四藩來說,他們的挑戰還不僅僅是周圍的鄰居,還有即將就藩的其他大明宗室,這些後來就藩海外的大明宗室也將跟四藩爭奪國內移民,因此,在一時半會無法擴大國內普通移民數量的當下,各藩就只能把主意打到退伍老兵頭上,直接在各省兵備使衙門使力,從而撬了明廷拓殖邊疆的邊。

朱由崧听明白了張縉彥的未盡之意,但拓殖海外也是他的布置,所以他不再追究下去,只是說道︰「告戒邊道,一要保證對老兵授地的減免、二不得私下收購老兵退役證明將原本授予老兵的土地納為己有。」

孫傳庭應道︰「臣會親自盯著的,決計不允許出現陛下所說的兩種狀況!」

朱由崧點點頭,這個話題算是順利結束了,于是,朱由崧便問了第二個問題︰「今年新兵征收沒出亂子吧?」

根據《兵役律》的規定,目前大明1800多個縣及散州以12年為一個輪回,每年有150個縣要為朝廷提供一定數量的應役人員——通常每個輪到的縣要提供200~250名17~22歲的待選人員——這些應役人員稍後會由各道兵備使衙門統一安排前往固原、奉天、順天、鳳陽、南昌、桂林、瀘州等地的訓練營(通常是距離應役人員最近的訓練營)進行挑選。

各地訓練營則首先根據應役人員的身體情況進行初挑,等初選完畢後,再根據兵部前一年年底分配的來年征募數字對應役人員進行復挑,最終挑選出足夠數量的應役人員接受訓練;當然,受訓人員的數量一定是略大于今年應征兵額的,所以,在接下來的6個月的訓練中,還會陸續淘汰一些受訓人員,剩下的才有資格成為明軍的一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

啥?如果各縣不能提供足夠的兵員怎麼辦?亦或是各縣提供的應役人員素質很差,以至于各訓練營能挑選出來的備訓兵員數量根本不夠填滿征募數量怎麼辦?

的確,各縣是有可能沒有這麼多適齡的應役人員的——其實也就這幾年可能出現類似情況,不過隨著人頭稅的取消後百姓不用隱瞞戶籍以及國內戰爭結束後的人口恢復,未來除了某些人口實在不足的邊疆州縣,各地應該是可以保證每十年提供200~250名應役人員的——但要說各地訓練營挑不夠備訓人數,那就是笑話了。

要知道,備訓人數的標準是可以降低的,並且這些應役人員之所以打不到備訓標準,也主要是因為長期饑餓帶來的營養不良,而營養不良帶來的體質虛弱實際是可以通過在訓練期和服役期內通過合理飲食加以改善的——當然,這又會引發一個新的問題,即防止喝兵血,防止軍中貪污,但這個問題是與保證新兵數量沒有太大關系的,不用在這里累述。

張縉彥回復道︰「今年的情況好了很多,基本上沒有大的亂子。」

由于好男不當兵的傳統以及前幾年國內戰爭帶來的某種消極影響,所以不少地方為了保證完成兵役指標,出現了強拉丁壯的現象,為此還引發了一些聚眾反抗;但隨著東廠利用小報在民間廣泛散播朱由崧那道宣布退役老兵可以用一兩銀子購買一百畝地的旨意,並編造——其實也不是編造——部分退役老兵真的用以一兩銀子購買到了邊地一百畝田地、然後成家立業的種種故事,各地百姓的反抗情緒已經明顯減輕了,自然也就沒有人刻意在征兵期間鬧事折騰了。

朱由崧臉上露出了微笑︰「那就好啊,戎政,國之根本,的確不能亂來了!」

塔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