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
五品監察御史,左頌青。
剛要出門上朝。
突然收到下人遞來的一封書信。
拆開一看,他的臉色立馬大變。
之後。
他神色慌張的回到了書房,繼而癱坐在椅子上,雙眼無神,額頭還在冒冷汗。
這一封書信,來自高杰。
「我」
左頌青滿臉的為難。
在信中,高杰讓他在朝會上,站出來彈劾張睿恃寵而驕,逼迫高杰的獨子高斌下跪認錯,致使高家軍上下怨氣極大。
如今十數萬高家軍上下請求嚴懲張睿,否則,他們不服。
一個手握重兵的地方軍閥,殺人不眨眼,被譽為屠夫。
他得罪不起。
一個是大明第一勛貴,英國公的公子。
又是當今君上的寵臣。
四品龍騎將軍。
這一刻兒,他頭都大了,兩位當朝的大佬,他誰也惹不起,怎麼辦?
一個腦袋兩個大。
(好難啊)
過了一會兒,府上的管家來到書房。
「老爺,時辰不早了,如果再不走的話,朝會有可能會遲到。」
「行了。」
「出發。」
一陣痛苦的抉擇之後,左頌青還是迫于高杰的凶威,選擇彈劾張睿。
他擔心自己不听高杰的話,他的家人會被殺。
再者說。
這一件事情也不可能是假的。
換句話說,他也是公事公辦
諸如左頌青這樣的情形,還有十幾人,他們都收到了高杰的書信,雖然沒有什麼光明正大的威脅,但是這些人,大部分都選擇屈從。
不只如此,一個特殊的人也連夜進了【順天城】,此人,系大榆縣的知縣黃令初。
他入京告狀。
又一次朝會。
今天的氣氛有些壓抑,沉悶,肅穆。
一眾文武大臣們滿臉都寫滿了忐忑不安。
經歷過昨天陳演和張德年的大地震之後,他們對于如今的崇禎越發的敬畏起來。
昨天朝會之後,他們知道陳演、張德年一黨的犯官們全都被下詔抄家。
一些人也知道張睿和高斌發生沖突,高斌還被人給揍了。還有,長風幫的大佬楊素被高杰帶人威逼,下跪,最後以五十萬兩白銀方才化解恩怨。
長風幫還死了不少人。
昨晚太丟人了。
小桂子收到了張睿帶來的禮物以及奏折,他如今也在為難,關于昨天張睿和高斌的矛盾,他亦有所耳聞,如今,也拿不準要不要幫張睿。
畢竟,高杰如今發頭極盛,手握十數萬的大軍,駐扎在大榆河。這樣的軍方大佬,縱然是崇禎,也是頗為忌憚。
如果他為張睿說話,那麼勢必交惡高杰。
倘若將來,這位殺人如麻的大軍閥找他清算,那又怎麼辦?
這個抉擇好難。
不行。
這麼大的事情,還得找義父商量。
他將來送信的人打發。
之後。
來到王承恩的住處。
這個時間,還沒有到早朝的時候,王承恩,還未到御前侍奉。
一路著急的進來。
「義父,出大事了,你得幫幫兒子。」
他進來,就跪下來。
行禮。
王承恩正在用膳,一碗白粥,一碗咸菜,兩個饅頭,甚為節儉。
「起來,又出什麼事情了?」
「這般慌張。」
伏地跪拜的小桂子仍舊在跪著,一動不動。
「義父,剛剛小國公差人送來一道奏折,讓我為他向君上美言兩句。只是他招惹的人,不是別人,乃是如今風頭極盛的高總兵,我實在是拿不準。」
「還請義父指點迷津。」
他特別虔誠。
「張睿!」
「呵呵」
「你先說來听听,這混小子又闖什麼禍了?」
「他這一次招惹誰了?」
王承恩輕輕的咬了一口饅頭,不緊不慢的問道。
這話說的還頗有幾分玩味,由此可見,這位公公對張睿的好感很深。
「義父。」
「兒子打听過了。」
「這個」
「听說他抗旨不遵,搶了高杰送給張德年的一個女人。後來,高斌討旨去索要,張睿打了高斌,人也劫走了。」
「我還听說,後來,高杰還帶人將長風幫也給掀了。」
「義父,你說我,一頭是高總兵,一頭是小國公,我怎麼抉擇?」
小桂子問道。
「外面如今有什麼風聲?」
「按那高杰的心思,他被張睿抹了面兒,今天的朝會,一定會有所行動。」
「你打听了嗎?」
王承恩問道。
他還是很平靜。
「義父,沒有任何風聲。」
「也沒有折子送進來。」
小桂子說道。
「哼!!」
「這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平靜罷了,高杰為人最重面子,他不可能放過報復,越是這樣,今天的朝會,怕又會是一場血雨腥風。」
「小桂子,張睿這混小子不會沒有緣故的送奏折進來。你先拿給我看。我看看他有什麼部署或者反制的手段?」
王承恩說道。
「諾!」
小桂子沒有想到王承恩如此的重視張睿。
他小心的將奏折以及那銀票遞上去。
「這是?」
王承恩問道。
「義父,這是小國公連同奏折一同送來的,我不敢收。」
小桂子說道。
「五萬兩的銀票!」
「看來抄張德年的家,這混小子沒少撈,這錢你拿一半,余下的一半,去交給內務府,入了君上的私庫。」
「我們是君上的奴才,有好處不能忘本。」
「懂嗎?」
王承恩說教。
「是,義父。」
小桂子乖巧的說道。
打開奏折,瀏覽過後。
啪!!
王承恩突然沒有抑制內心的憤怒,拍起桌子來。
心如明鏡。
對于張睿將要做的事情,亦能猜出個大概,他這個,明顯想要主動攬下這一次的責任,以此來平息高氏父子的怨氣,從而確保【順天城】保衛戰的順利進行。
高杰父子,枉為人也。
他們本身有錯在前,仗勢欺人,作惡多端,想要殺人滅口,如今,居然還想要以勢壓人,從而來誣陷張睿,讓張睿吃不了兜著走。
(國賊也)
不過,他能理解張睿的顧慮,如今,正值【順天城】保衛戰的關鍵,駐扎在大榆河的十數萬高家軍至關重要。
一定不能在這個節骨眼兒上,令高家父子找到不出兵的理由。
王承恩知道高杰也明白這一個道理,他一定會利用這個優勢,從而借題發揮,以達到懲治張睿的效果。
唉!!
事到如今,他理解張睿的這一道奏折是為何意?
這一道奏折是給君上看的。
他為表明心跡用。
這一刻兒,他越發的覺得張睿是個赤膽忠肝的「忠臣」,否則,又誰能這般的忍辱負重,為大明國計,為君上計,張睿殊為不易。
「小桂子,你附耳過來,一會兒我們在君上面前,這般」
在考慮好後,王承恩他計上心來,于是揮手,喚來小桂子。
兩人一番合計。
之後。
去見崇禎。
(演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