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10章 踫撞的初始

特委會向南已經收復到黃河一線,正沿黃河東西展開,準備向東一直推進到大海,向西李強的部隊已經推進到包頭外圍,開始準備進行包頭收復作戰,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特委會知道的科研基地都有運輸機在衛星導航下出入,營救科研人員。♀

喪尸們每天都在進化,每天都有喪尸繁殖,全新身體的喪尸還沒有出現,一旦出現,還不知道會有什麼新的能力,更讓人類擔憂的是數量實在巨大,再加上出現的新能力要是超過人類廣泛使用的武器殺傷力就糟糕了。

總參謀部最新的計劃是以地理位置為屏障,先建立一塊穩定的區域,恢復科研、軍工生產,立于不敗之地後再逐步消滅喪尸,收復人類世界。

東邊和南邊最好的屏障自然是大海,北邊漠漠荒原,人煙稀少,很容易收復到北冰洋,主要是往西邊,歐亞大陸的稱號不是白給的,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塊大陸,只能沿著往西的大江大河,山脈地段層層推進,層層設防,希望能夠在人類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可能多的收復失地,消滅喪尸。

眼下南邊和北邊離大海還遠的很,北邊要考慮俄羅斯,主要是考慮他們幸存的高層,會不會有核密碼,這個民族對土地十分迷戀,貿然進入可不是好主意,特委會想盡辦法和他們聯系,能感覺到他們有高層幸存,盡管俄羅斯也是各種各樣的基地形形色色,大致上他們還能掌控住局勢。♀

靠譜一些能夠立刻行動的,就是往南,除了喪尸眾多,其余的不一心甚至是敵人的國內基地總有能夠行動的理由,最主要不用擔心他們有離譜的大殺器。

大部隊在前面利用各種地形引誘消滅喪尸群,零零散散也消滅了不下數千萬,沿著黃河沿線全面展開,正在進行切斷陸地交通線的作戰行動,陸軍夠不到的,飛機開始轟炸,除了未收復幸存民眾基地必須的各條大江大河上的橋梁、隧道,其余的盡數炸毀。

反引力飛行器馬上就要定型,屆時所有的道路將不再是必須基礎設施,人類的負擔將會極大減輕,只需要集中精力發展各種各樣的生產和消滅喪尸就可以了。

運輸不會成為限制特委會行動的瓶頸,天險阻隔只會成為喪尸的障礙。♀

李峰毅在總參看著三圍立體電子地圖感覺進展還不錯,地圖都從平面電子的換成三維立體的,這種細節都在發展完善,說明裝備工作又有了新的進展。

早飯的時候,他站在餐廳門口,飯前一首歌制度執行的很好,听著中**隊特有的沙啞雄渾的歌聲,那是從胸膛里吼出來的。

「部隊的精神面貌很好,」李峰毅想到,「雖然是從前線下來休整的,渾身疲憊,可是那股子凶狠的勁頭真不是蓋得。」

目前各部隊都在輪流進攻,輪流休整,或者作戰達到一定次數或者傷亡到了一定程度也會進行各種臨時安排的休整,修正基地一般就近設在前線後方100公里,如果有喪尸進攻,可以保證有2小時預警時間,除隨各部隊炮兵外,休整基地前方50公里是各師級以上重炮陣地,便于執行火力支援。

總司令部仍然設在焦作市,除了登封地區的部隊越過黃河之外,其余部隊均沿著黃河北岸往東西兩側開進,力圖借黃河天險先穩定住黃河以北。♀

這次在總司令部執行休整任務的是重新恢復番號的24軍70師。

李峰毅想到該師師長前來報到的時候匯報的該師歷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4軍的前身是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紅軍游擊隊。

抗戰時期成為粟裕麾下主力新四軍第一縱隊,解放戰爭時轉變為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在孟良崮擊斃張靈普的就是這支部隊特務團,抗美援朝出了著名的狙擊英雄張桃芳,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金城戰役就是他們打的。

後來全軍大裁軍,在1968年就被裁軍里,屬于很早被裁的部隊。

來休整的24軍70師榮譽單位很多︰1、紅軍團--步兵第70師第208團2、兗州登城第一連--步兵第70師第208團第1連;3、兗州戰斗英雄連--步兵第70師第208團第2連;4、

兗州戰斗模範連--步兵第70師第208團第5連;5、渡江模範營--步兵第70師第210團第3營。

李峰毅覺得很高興,兗州就是濟寧的縣級市,離家鄉只有十幾公里遠,兗州在那個年代有鐵兗州之說,城牆是糯米為粘合劑修築的,十分堅固,打一座城市出了三個英雄連隊真不是蓋得。

呃,李峰毅想了想,得注意立場問題,這個說法是夸城牆結實還是說得好多部隊才能攻下來呢?

部隊休整期間,每天只是出出早操,進行新武器裝備學習,其余時間會組織很多文體活動,駐地會有失足人士參加的慰勞團,特委會在形勢不緊張的時候,也會安排未懷孕家屬前來,希望能夠盡快完成每個戰士應盡的義務,期間少不了夫妻互相斗氣,埋怨對方是不是去了失足人士場合。

少不得有正統人士表示質疑,要求向人大投訴,卻被普通人一概呲之以鼻,再不是只有少數人受教育,大多數人只能被愚弄的年代了。

只有登封的部隊懸在黃河以南,其余部隊尚沒有越過黃河。

在365公里以外的徐州地區,有一座比較大的基地,有110萬人左右,是有末世時滯留當地的某專家任領導的,當時正在徐州舉辦國家一個大型研討會,出席專家學者不下500余人,加上他們的學生、工作人員有將近2000人,末世的時候,盡管傷亡慘重,還是有大約100個專家學者幸存下來。

當時政府殘余領導最高級別是個區長,還是從雙規地點被放出來的,因此很不得眾望,幾經內部運作,政府領導和專家學者達成一致,該區長任職副手,一個重量級專家馬元慶出任最高領導,他是兵器專家,主攻科研方向是激光。

馬元慶八幾年的時候在美國留學期間,對國外民主、自由很向往,倒不是賣國,而是少年時代經歷過特殊時期後,覺得換個方式治理國家也許效果更好,平時在工作中他遠離政治,這也是一個科研工作者的職業素養,如果不出意外,他會把這種思想帶進骨灰盒,繼續做才華橫溢,獲獎無數的科學家。

生活總是充滿意外,在所有人都沒有準備的時候,末世來臨,一個110萬人基地的領導權也落到了他的手上,如何治理好這個基地,就成為他那顆高智商的腦袋時時考慮的問題,繼而推廣開來,如何治理好這個國家?能不能把青年時的理想付諸實施,為民族帶來前途呢?

請看下章,思想對撞導致的慘烈搏殺。

別忘了投票、推薦、收藏啊︰-)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