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二十五章 八面開花

中國歷史的王朝更迭,其實不止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販夫走卒的爾虞我詐,還有那五千年貫穿整部史書的字里行間、卻不能發一語駁斥的中國大地。

歷來中國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戰爭,不僅看的是雙方力量的差距懸殊,還有因為地利而帶來的優勢或者劣勢。

西漢的司馬遷對此也感慨萬千,在《史記•六國年表》中如是記載︰「夫作事者必于東南,收功實者常于西北。」

大體意思為,開創事業的人必定出現在東南,獲取勝利果實的人常常誕生在西北。

因為中國的地理原因,佔據北方的政權,往往有著天然的優勢,而南方建立的王朝,大多是偏安一隅,只知圖存,不可謀大,依靠長江天險畫地自守而已。

這里當然也包括了北方人口多于南方的人口,北方的整體文化、經濟都高于南方的原因。但不可忽視地理上的因素,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能人志士,就因為這小小的山峽詭道,終生不得完成心中的大業。

遼西走廊更是一條隨著歷史推演而改變的南下通道。

就拿公孫修南下的這條傍海道來說,就是要命的通道,雖說從北端至南端不過四百里,卻是極為艱辛的道路。

現在雖然還只是五月,公孫修率領的燕軍就吃了天大的苦頭,看似一片肥沃的草地,人馬剛一踏上去,俱是陷落。

鄧艾吃驚不已,心想現在還沒迎來七月的大雨,便如此難以行進,真要是錯過了最佳的時期,堵在傍海道中簡直是噩夢。

為此能做的,公孫修命士卒各自手挽手地走路,有一人陷落,其余數人乃至十余人便可共同發力,將陷進去的兵卒給拉上來。

當然,兵卒之間還能共同協調,輜重大車就困難了,一旦車輪陷落,八匹馬都拉不起來,最後還是無奈搬下輜重,任由大車陷在泥地里。

公孫修有些苦惱,這也是他的第一次南下,早就听說傍海道難走,卻不想難走到了這個地步,苦笑道︰「這樣可不成,輜重難以通行,大軍就算通過了,輜重也要折損大半。」

鄧艾道︰「王上,路途艱難是常有的事,幸好現在是五月,若真是到了七八月,舟馬皆不可渡,那才是最要命的。為今之計,也只得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了。」

傍海道由于靠近遼東灣,多處受海水侵蝕,更有甚者積水甚重,跟沼澤沒什麼區別,大軍行進中只能費心費力的填土填平,否則根本無法通行。

公孫修為了避開司馬懿的主力大軍,只得選擇放手一搏,走這荒無人煙的鬼路。傍海道大部分都是泥濘之路,只能挖土填或者架橋,期間所消耗的力氣可想而知。

傍海道在唐朝以前的古人都不願意走這條路,在先秦兩漢直至隋唐,這里都是泥沼遍布、極難通行,經過漫長的移民開發改造,從遼金兩朝開始,遼西走廊才逐漸變得利于通行。

《舊唐書》中就有記載此地「東西二百余里人馬不通」。在遼河套處,直到明代都還有明顯的遼澤遺存,明長城的遼東邊牆修築成深V形就是為了避開它。穿越遼澤的通道,起先只有一條,到達遼燧其險要程度不言而喻,就像是冰火世界中的頸澤與卡林灣。後來隨著遼澤的萎縮,通道變得越來越多。

眾人苦不堪言,軍士難免有所抱怨燕王為何不跟毌丘儉據理力爭,去爭奪走盧龍道的權力,而不是走這要命的爛路。

公孫修對此是一言不發,還經常鼓勵將士們不要畏懼艱難,並讓鄧艾、卑衍、楊祚三人,連同他本人跟燕軍挑土填澤,共同鋪平道路。

雖然四人只是形式主義的親力親為,並未累得有多苦,跟後世植樹的下鄉小領導,給土坑填個土的小動作,皮鞋套著塑料袋沒什麼區別。

可對于三軍將士的激勵而言,卻是不言而喻的。

行軍至五月中旬,前方探路的斥候依舊說沒有踫見魏軍的身影,這讓公孫修更加確信了自己的判斷,笑道︰「司馬懿總算是認為孤不走傍海道了,他定然認為燕軍會與毌丘儉從盧龍道南下,肯定也把主力調派至盧龍道設防。以我之見,我等行軍南下,最多只會在傍海道的南端踫上司馬懿留下的小股偏師,根本不足為慮。」

鄧艾、楊祚、卑衍三人互相對視一眼,均是大笑,齊聲贊賀燕王的機智。

公孫修擺了擺手,說道︰「這也是搏了一把,司馬懿比誰都狡猾,萬一他當真走傍海道,咱們在此處與其魏軍主力狹路相逢,可就遭了。那時你們就該罵我蠢了。」

眾人連稱不敢,鄧艾略微思索,說道︰「既然我們走到這里了還沒踫上司馬懿的主力,那現在毌丘儉那邊,差不多要跟司馬懿在盧龍道踫頭了。」

公孫修哈哈一笑,道︰「他自求多福吧,我們只管趕路。」

——

壽春。

司馬懿率領十萬大軍北上的消息,很快就讓王凌得知了,他當即密喚令狐愚前來商議。

令狐愚壓抑不住臉上的喜色,笑道︰「舅舅,司馬懿北上伐遼,毌丘儉跟公孫修同時起兵南下,沒有一年半載,他是絕對回不來的。」

王凌捋須一笑,盤腿坐于墊子上,笑道︰「司馬懿這一走,抽調了十萬兵力,洛陽就算不說空虛,也已嚴重削弱,我們此時五萬人馬已在壽春,又有一年可支糧草,進軍許昌,如掌上觀文。對了,可把楚王給請來了?」

說到這個「請」字時,特意加重了語氣。

令狐愚微微一笑道︰「舅舅放心,楚王已經在路上了,明日即至壽春,我已命人暗中將知道楚王離開封地的人,都給一並殺了,不會走漏風聲。」

王凌點了點頭,喜道︰「浚兒這事辦得不錯,很好。」

王凌夸的是令狐愚的辦事穩妥,做事果斷勇絕,然而在他自己的心中卻存了私心,楚王曹彪除了太祖之子的正統身份外,什麼實權也沒有。

令狐愚視其為傀儡,先把他身邊的近臣都給鏟除了,易于控制。

次日天明,一輛馬車駛入了王凌的中軍大營。

王凌與令狐愚雙雙出來迎接,馬車簾門掀起,楚王曹彪從里邊探頭出來,神色頗為拘謹地問道︰「此處是哪里?」

王凌倒是給足了尊重,親自扶曹彪下馬,牽著他的手進入軍營,邊走邊說話,恭聲道︰「楚王殿下,此地是壽春,我等已備足事宜,人馬具備,兵精糧足,正是成就大業之際。」

曹彪不禁心生恐懼,他被令狐愚的親信給秘密帶到此處,沒有誰給他耐心解釋過一句,突然間到了壽春的王凌軍營,人人告訴他現在是「成就大業之際」,心中不禁悲涼,暗想︰「大業?本王不過是一個傀儡罷了。」

好在王凌此時雖然手握兵權,對他仍是事無巨細的優待,並命三軍將士于營外列陣,等待曹彪發表康慨激昂的講話。

令狐愚為其事先準備了演講稿,交給了曹彪一個時辰的時間內背熟。

曹彪心中略感委屈,卻也只得照著令狐愚的稿子背熟,然後不慌不忙地在三軍陣前,聲情並茂的朗讀了討伐司馬懿的動員。

這其中大量提到司馬懿的酷虐,對曹氏親王的迫害,以及對曹芳處事優柔寡斷,致使朝政為權臣所控制等一切怒斥。

王凌與令狐愚負手立于台下,听完了曹彪康慨激昂的演講,心中有些恍忽,似瞧見了當年叱吒風雲的曹操,眼眶竟自紅了,喃喃道︰「浚兒——楚王依稀有當年的魏武雄風,你且不可隨意欺辱。」

令狐愚嘆了口氣,明白舅舅是忠于魏氏的良臣,當即點了點頭,正色道︰「我知道了,今後一定效忠于楚王,為其多樹威嚴。今後楚王坐天下,咱們也跟著與有榮焉。」

王凌澹澹一笑,對外甥想當權臣的意圖看得分明,心中卻想到︰「我等拼盡一切,不過是為了蒼生社稷,至于生死,不過置之度外。全族老小能保住也就不枉此生,哪還奢望與有榮焉呢?」

在曹彪以大義之名,皇族長輩的口吻訓斥下,一份討伐曹芳、司馬懿為首的檄文,傳告天下。

兗、揚二州的少量本部兵馬,以及司馬懿所給的五萬征吳大軍,舉兵殺向許昌。

霎時間,天下為之震動。

有別于公孫修跟毌丘儉的起兵南下,兩人的矛頭不過是司馬懿而已,王凌的起兵口號極具殺傷力,竟然是另立新君。

洛陽。

司馬昭手握檄文,快步奔至司馬師的書房,皺眉道︰「大哥,不好了,王凌謀反!」

「這老東西是不是活膩了?」

正在與鐘會等一眾心月復商議大事的司馬師,在听到了這一消息,臉上沒有任何的波動,只是澹澹地說了句︰「檄文拿來。」

司馬昭趕緊遞上檄文,司馬師看完後,緊皺的眉頭微微松開,搖頭道︰「此人當真是不知死活,竟然另立新君,推楚王曹彪為帝。」

眾心月復聞言皆笑,鐘會更是嗤之以鼻︰「王凌終究是老了,竟能做出此等愚昧之事。」

司馬師笑了笑,渾然不把王凌的謀反放在眼里,澹澹道︰「他以此名義起兵,不得人心,是他自己要反,不是三軍將士要反,我等引兵攻之,取得首戰大捷,必可傳檄而定。」

鐘會道︰「太傅當日所憂,就是怕有異心之人,以擁諸王之名義起兵作亂,卻沒成想竟是王凌跟曹彪。」

司馬師哼了一聲,道︰「速速調集禁軍,會戰王凌。他是瞅準機會,見我父親引兵北上,看來是欺我年輕不如他。我今日倒要看一看——王凌能鬧出多大的風波。」

鐘會對司馬師尊敬有加,正色道︰「子元不可大意,王凌多年用兵于吳,斬將殺敵驍勇至極,又是魏國名宿老臣,我們應當調集大軍,迅速撲滅,以安人心。」

司馬師點了點頭,臉上仍是不動聲色︰「莫要著急,自亂陣腳是大忌,你領我命令,先去長安調兵,與王凌會戰,保住洛陽跟許昌,由我親自平亂。」

鐘會精神一振,連忙道︰「是!」

快步出了門外。

司馬師鎮定自若,又分付諸事,法度嚴謹。若有部下不明白之處,則 情入理,一一細說贅述,各大心月復都領命而去。

在眾將都散去,司馬昭感慨大哥的臨危不亂之際,卻見大哥臉色不悅地坐下,長嘆一聲。

司馬昭愕然不已︰「原來兄長的鎮定,竟然是裝出來的。」

司馬師只覺左眼生疼,用手帕一抹,兀自流出膿來,他沉聲道︰「子上,當此非常之時,要萬事小心。」

他吃了一驚,忙道︰「大哥,你的眼楮——」

「不礙事,別聲張。」

司馬師左眼緩緩睜開,已然有些泛紅︰「我等下自去尋醫問理,現在父親北上伐燕,又遇毌丘儉之亂,壽春又有王凌作亂,天下震動——當然,王凌不足為慮,我現在最擔心的是蜀漢跟東吳那邊,也會趁亂而起。」

「當在勉勵,若扼天命。」

司馬昭心下驚惶,若是按這樣算下來,燕國的公孫修、幽州的毌丘儉、壽春的王凌,以及蜀漢跟東吳,五股勢力同時伐魏,其規模之大,要比三國鼎立以來的任何時期都要恐怖。

司馬師左眼猶如刀剜一般,實在是痛苦難當,他揉了揉眼楮,解釋道︰「蜀吳莫驚,皆可擋在隴西跟合肥之外,公孫修跟毌丘儉由父親率兵北上攔截,應該也起不了什麼大問題,最忌諱的當是王凌,要迅速滅之。這老賊借伐吳之名調走了五萬大軍,本來是好事,現在壞事了。」

司馬昭點了點頭,臉色復雜。

吳國,建鄴。

孫權听著手下的匯報,臉上掩蓋不住的喜色,點頭道︰「這一局面,除非司馬懿生出三頭六臂,否則也得月兌層皮。王凌名義上伐吳,實際上伐的是司馬懿,如此一來,我等北上之路,將不再有更大的阻攔。」

說到這里,頓了頓︰「元遜,朕命你率二十萬大軍,攻下合肥。」

諸葛恪手持芴板于階下,正色道︰「臣領命,必不負所托。」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