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大哥此時在海東新區,派司機過來滬海高院,這一路需要好幾個小時。

午飯前是不可能趕過來了。

英子讓建慶和徐娟中午到家里去吃飯。

現在的新家離法院依然很近,英子都是步行過來上班。

下了班帶著弟弟和弟媳往家走,建慶和徐娟肯定不能就這麼空手過去的,畢竟這是第一次到大哥家里。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而且家里還有倆小狗,以及大哥他們的干媽。

家里有老人和孩子,那是必須要帶禮物過去的。

英子也不矯情,就在那里等著,任由他倆去買禮物。

至于他倆花多花少,英子也沒管。

雖然兩口子這兩年日子過得艱難,在縣城都恨不能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到了滬海這樣的大都市,買禮物的話可能會花去一家三口幾個月的生活費。

但是英子剛才听到大哥電話里說的話了。

大哥說他準備把建慶的經營方式規範一下,這樣的話在今年下半年剩下的幾個月里,他能純收入幾十萬。

到明年的話,就能純收入幾百萬,也就是說,建慶的苦日子已經到頭了。

他們兩口子很快就會變得很有錢。

那麼讓未來的有錢人花錢買點禮物,這兩口子也能心安。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不過,事情肯定是這麼個事,但是建慶兩口子畢竟這兩年日子過得太差。

滬海的物價也確實太高,而且他倆覺得第一次到大哥家里去,要買就要買最好的。

所以正如英子所預料的那樣,倆人買禮物花去了他們一家三口幾個月的生活費。

雖然他倆知道這錢應該花,但是依然忍不住心疼的心都在滴血。

兩口子偷偷地交換意見︰「如果咱們沒掙到很多錢,堅決不能到滬海這樣的大城市來住。

光是人情世故咱們就負擔不起。

買一次禮物怎麼就花這麼多錢呢?」

剛才臨下班的時候,英子就已經給家里打過電話,告訴媽說建慶兩口子來了,讓媽多做幾個菜。

等到三個人回到家的時候,那些費時間的炖菜已經在鍋里熟得差不多了。

其他的一些青菜也已經整理好碼在盤子里,只等他們到家以後就可以下鍋了。

兩個小狗才四個月大,還沒到淘人的時候,所以大倉媽和她的助手兩個人看兩個孩子,現在還是相當輕松的。

建慶兩口子一進大哥的家門,就有些驚呆了的感覺。

他倆雖然是第一次來滬海,但是他們也來了好幾天了,對于滬海的大致情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們知道滬海人的住房相當緊張。

好多單位的職工家里好幾口人,往往就是擠在兩間,甚至一間房子里面。

特別的局促。

這對于從小在農村長大,現在生活在縣城的建慶兩口子來說,對于大都市一般市民的居住條件從心理上感覺不適應。

尤其是建慶他爹給他們結婚在商業街買的房子,那是一個二層的建築。

本來商業街建設的規劃,下面一樓是店鋪,做生意,上面二樓用來居住。

因為建慶和徐娟都是上班的,所以他們把一樓做成了客廳和做飯的地方,上面二樓基本上就是用來居住。

出來客廳就是熙來攘往的人行街道。

本來嘛,這條商業街的規劃初衷就是店鋪的形式。

只不過這年頭即使你有錢,想在城里邊買樓房的話,你有錢也買不到。

因為城里邊的樓房幾乎全是公家房子,不對外出售。

建慶結婚正好讓他趕上了,城關鎮搞了那條商業街,商業街的店鋪對外出售。

于是秉禮就買過來給兒子當住房了——反正當時商業街的房子不好賣,並沒有硬性規定買過來一定要做生意。

所以說建慶兩口子住的房子還是相對寬敞的。

來到滬海以後,見識到那些職工家庭一家好幾口人擠在很狹小的房間里,家里連廁所都沒有,讓這兩口子發自內心地排斥大城市的生活。

甚至覺得大城市的人活得還不如農村人呢!

你看看農村人居住得多麼寬松啊,現在大多數農村人住的磚瓦房就不用說了,哪怕是以前的小土屋,一家子也有三間房子吧!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而且還有大院子,院子里有豬圈——意思是廁所也很廣闊。

院子外面的天地就更為廣闊了。

也就是說建慶兩口子對滬海這樣的大城市存在著一個兩極的思想。

一方面,在大都市的繁華面前,兩口子不知不覺自慚形穢,感到自卑。

但是看到一般職工居住的面積方面,實在是太局促了,讓他倆又覺得大城市的人活得太憋屈。

只是,當建慶兩口子一踏進大哥家里,他倆發現,大哥和姐姐的居住環境完全不是這座城市本來應有的樣子。

大哥家的客廳好大啊!

而且各種房間也很多。

最讓建慶兩口子嘆為觀止的是,大哥家里光廁所就有兩個。

這簡直是突破兩口子想象力的住房設計。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