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709章 丁毅不死,你輔助多爾袞

多爾袞的問題無人能回答他。

誰也不知道丁毅那來這麼多馬。

而且他們還知道,丁毅的戰馬,比他們的戰馬更好,更符合戰馬的標淮。

但現在想這些都沒有意義。

他們得決定下一步怎麼走?

所有人這時情不自禁看向皇太極。

皇太極在歷史上多次做出英明的決定,滿清能一步步走進關內,皇太極可謂厥功至偉,多爾袞只能說撿了偏宜。

現在滿清勛貴們遇到困難, 第一時間就會指望皇太極。

看著所有人注視自己,皇太極也知道現在到了無比重要的時刻。

他們西邊打贏,東邊慘敗,大清上下士氣大喪,必須要盡快讓眾人從失利的陰影中跳出來。

他想了想,緩緩道︰「這次明軍打蓋州,海州, 赫圖阿拉都是包圍全殲, 我們一兵一卒都沒有跑出來。」

「實在不知道明軍用什麼方式攻打下來的。」

皇太極很想知道明軍怎麼打下來的,但丁毅的兵馬先圍再攻,一個人都沒跑出來,無人知道明軍怎麼攻的。

多澤道︰「不是用火燒的嗎?」

代善斥道︰「明軍打下來才一把火燒的。」

代善肯定認為,明軍先打下來,再用火燒。

那有打仗直接用火燒的,听都沒有听過,自古以來都沒有。

多澤欲言又止,我听說城牆都被燒了起來,打下來後,為何要燒城牆,只要燒城中就好?

不過代善這麼說,他也不願意頂撞。

「但不管明軍怎麼打下來的。」皇太極這時繼續道︰「我們現在不得不面對一件事, 明軍丁毅, 有攻堅城的利器和本事。」

「咱們的遼陽和盛京現在都暴露在他的兵鋒之下。」

大殿上的所有文武大臣都是一臉疑重。

過去幾年,丁毅和他們楚河漢界十分清晰, 從來不越北溝一步。

這次突然一舉打過來,還佔了蓋州和海州,現在明軍距離他們,已經比他們距離明軍要地還要近了。

要是往常,早有人叫著,去打回來,但這時無人敢出聲。

「朕決定。」皇太極深深吸了口氣,似乎做了一個極其重要的決定。

「向明朝議和。」

「什麼?」所有人目瞪口呆。

很多人不敢相信,他們這十幾年來,和明軍屢戰屢勝,幾萬幾萬的明軍被他們擊敗,大量的人口被掠奪。

剛剛松錦一役更是殲滅明軍十萬。

眼看著大明朝都抵擋不住他們,現在突然議和?

不得不說,皇太極真是太聰明了,他從丁毅連破蓋州,海州和赫圖阿拉之後,就看出丁毅的攻堅能力非常強,這給他強烈的危機感。

之前他苦心經營蓋州海州十幾年,連皇太極自己也一直認為,沒有二十萬以上的蟻附攻城,是不可能拿下這兩個城池的。

但丁毅這麼容易就打破蓋州海州, 皇太極心里,真的害怕了。

現在雙方距離如此之近, 只要丁毅願意,隨時可以發兵打過來。

所以皇太極決定和大明議和。

為此他苦心和眾文武解釋︰「現在的丁毅,如同三國曹賊,而我們就是東吳,大明是蜀國。」

「現在局勢很明顯,是丁毅最強,如果我們不能聯合蜀國,必給他各個擊破,甚至為他做了嫁衣。」

「眼下只有先求和,以崇禎的性格,若騰出手來,必要對付丁毅,那才是咱們最好的機會。」

有人懷疑,咱們大清剛滅了明軍十萬,崇禎肯求和?

皇太極道,正因為我們打痛了明軍,崇禎可能害怕而求和。

原本之前楊嗣昌和高起潛就準備替崇禎和他和談的,要不是盧象升和其他朝臣堅持不肯,崇禎也不會騎虎難下。

現在明軍十萬大軍皆沒,祖大壽和洪承疇兩位名將被俘,相信大明的朝臣們,肯定會有不同的意見。

于是經過滿清數天的爭論和研究決定,派吏部事參政漢臣鮑承先出使大明,和明廷議和。

當天廷議結束,皇太極匆匆走回宮內,剛回到清寧宮。

「撲哧」皇太極一口鮮血狂噴,肥胖的身體轟然倒地。

四周侍從一片驚叫聲。

皇太極並沒暈厥,厲聲道︰「爾等不可聲張,否則皆斬。」

「傳御醫,豪格。」

御醫還沒到,豪格就已匆匆趕來,看到皇太極病重在床,頓時心如刀絞,眼淚都止不住的流出來。

豪格除了關心父親,更關心大清的江山,眼下這種局面,正是大清最危險的時候,皇太極居然病情越來越嚴重。

松錦大勝在赫圖阿拉的失守,和皇太極的病重下,變的毫無意義。

「阿瑪」豪格跪在床前,淚如雨下。

「你們都出去。」皇太極揮手,四周轉眼只余下豪格一人。

皇太極緊緊握著豪格的手,然後又重重捏了他幾下︰「放心,阿瑪自己的身體,阿瑪能明白。」

「死不了的,死不了的。」

「阿瑪保重啊,嗚嗚,大清不能沒有你。」豪格哭成小孩子一般。

以前他對親情並不是很看重,必竟滿清是個野蠻的部落成長出來,兄弟相殘,父子相殺的畫面太多了,代善連兒子碩都要殺呢。

可這幾年,隨著皇太極重點的培養他,加上大清的日漸輝煌,豪格也明白,現在的大清,不能沒有父親。

他有自知自明,在大清其他的勛貴中,他並不是最強的一個,實在不如父親一半能力。

歷史上他能同意立福臨為順治帝,也正是他知道,自己的能力,真不如多爾袞,更不願意滿清內部會起分爭。

豪格能力不行,大局意識還是有的。

皇太極緊緊握著他的手,仔細想了想︰「漢人出了丁毅這種人,咱們大清再想崛起,已經變的非常困難。」

「好在阿瑪也能看出來,丁毅此人,野心不小,志在天下江山。」

「漢人最善內斗,在我們強大時,可趁其內斗,漁翁得利,在我們弱小時,當團結一至,忍辱負重。」

豪格拼命點頭,示意自己能听懂。

「你的能力,不如多爾袞。」皇太極這時很直接的道。

豪格沉默,垂頭不語。

「若沒有丁毅,阿瑪必將傳位于你。」

豪格當即哭了起來︰「阿瑪無事,御醫很快就來——」

皇太極大聲道︰「別哭了,咱們滿人,那能像漢兒那種哭哭啼啼,成何體統。」

豪格當即噤聲,不敢再哭。

「以後,你當靜觀其變,看崇禎與丁毅之間如何變故。」

「若無丁毅,當是我們大清崛起之際,若有丁毅——」他深深看了眼豪格,語重心長的道︰「為了全族,你當盡心輔助多爾袞。」

皇太極原本到死也沒有立豪格為太子,更沒立下遺旨,就是因為他知道豪格能力不行,守成有余,開拓不足。

他如果私心傳位,滿清在豪格手上,必然沒有後世的入關大事。

就憑豪格不看重漢臣漢人,不願重用,滿清就要失去一半戰力。

歷史上滿清從入關後,一直打到廣東,真正的滿族兵馬,已經降到兩萬以下。

絕大部份都在入關後和各路明軍,抵抗義軍戰死。

後期全靠漢軍才打天下。

豪格看不起漢人,後來支持他的也全是滿族,所以注定成不了大事。

皇太極知道自己兒子是什麼德性,所以果斷的提醒他,為了大清江山,如果丁毅還在,你得支持多爾袞。

說出這些話的時候,想必皇太極自己也很難受。

他前半生極想除掉多爾袞兄弟,但在後期,他發現大清後繼無人,能力才智能和他比的,只有多爾袞勉強算半個。

其余的滿族勛貴,都是粗魯的莽夫,打仗帶兵可以,治國能力和政治情商,一塌湖涂。

這次松錦大勝後,他想和明朝議和,滿朝勛貴,只有多爾袞支持。

所以皇太極知道,將來能帶領大清繼續干下去的,只有多爾袞。

當天皇太極說完之後,並沒有死,御醫來看過,覺的皇太極是被氣的,要好生休養,不可再沖動。

只是這次赫圖阿拉對他影響也挺大的,皇太極身體是越來越差,之後隔三差五才上朝,並多次做出重要的決定。

沒多久,皇太極下令,為了防備丁毅再來攻,滿清加緊遼陽和盛京的防守,將這次戰勝奪到的三千多門火炮,修繕之後,分布在與丁毅相持的東南一線各城。

僅遼陽重鎮就有各式火炮八百門,紅夷大炮十門。

松錦一戰,皇太極的魯密銃兵大放異彩,和丁毅學的四段擊,打的明軍慘不忍睹。

所以他更加堅定要多造魯密銃的念頭,並在遼陽布置兩千銃兵,只是受制于工匠死傷慘重,皇太極只能一步步來,爭取議和,拖延時間,五年之內,要訓練出兩萬銃兵。

然後因為這次松錦大勝,他們又得到數萬漢軍降軍,皇太極正式組建漢軍八旗。

皇太極最早建的漢軍旗為烏真哈超,當時佟養性為昂邦章京(總管)。

崇禎十年分為二旗,石廷柱為左翼一旗固山額真(都統)、馬光遠為右翼一旗固山額真,另有火器營總管(昂邦章京)孔有德和副總管耿仲明。

崇禎十二年分為四旗,石延柱、馬光遠、王世選、李率泰為固山額真。

這次借松錦大勝,重組漢軍,建漢軍八旗。

以祖澤潤、劉之源、吳守進、金礪、張大猷、馬光遠、巴顏、李國翰為固山額真,計兩百三十個左領﹐四萬六千人。

另有獨立火器營總管孔有德,副總管耿仲明,火器營全軍一萬五人,滿清漢軍達到六萬人。

原歷史上,滿清入關時,漢軍八旗兩萬五千人左右,加上火器營,也就估計三萬多,現在因為多次被丁毅打敗,皇太極重用多用漢軍,使漢軍人數突破六萬。

為保證漢軍數,另有兩萬漢軍新降軍為輔兵跟役,可用來守城和野戰運輸。

這樣皇太極現在手中可用漢軍就達到八萬。

至此,漢軍有了獨立的旗籍。

皇太極一面整頓漢軍,一面派使者入明,一面也同時在勸降洪承疇。

此時的洪承疇拒不投降,每次有人去勸降,都被大罵而回。

皇太極並不放棄,派範文程再去勸。

四月八日,範文程來到洪承疇所在。

洪承疇剛看到範文程,便破口大罵,先問候範文程祖宗十八代,罵其數典忘宗,禍國殃民,漢人中的敗類。

範文程也不生氣,更不提招降的事,反而和他談古論今,先後說到袁崇煥,毛文龍,盧象升,孫傳庭。

範文程先說當年毛文龍在東江鎮如何了不起,但袁崇煥突然用尚方寶劍,毫無征兆的把他給斬了。

又說袁崇煥帶兵入衛京師,但被叫到京城之後,立馬被抓了起來,也被凌遲。

盧象升一片忠心,為大明盡忠,死後數月才入棺,崇禎還懷疑他在戰場上敗逃。

孫傳庭就不說了,多次打敗農民軍,因為耳聾想請辭,崇禎直接把他給下牢了,現在還在牢里呢。

這里要不是孫傳庭還在牢里,松錦之戰,誰勝誰負可不知道。

洪承疇臉色不變,依然在罵。

這時,梁上落下來一塊灰塵,掉在洪承疇的衣服上。洪承疇一面說話,一面「屢拂拭之」。範文程不動聲色,告辭出來,回奏皇太極︰「承疇不死矣。承疇對敝袍猶愛惜若此,況其身耶?」

他和漢臣都察院右參政張存仁建議,洪這個人,極好面子,愛慕虛榮,自認為自己是很有本事的人,崇禎皇帝其實不怎麼給他面子,也不夠尊重他。

聖上當禮賢下士,待之以誠,必能讓他歸降。

皇太極果然對洪承疇加備關照,賜瓊樓玉宇,毫宅大院,這時孔有德又建議,再賜美女嬌娘,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皇太極深以為然,照應。

五月四日,皇太極親臨太廟,洪承疇立而不跪。皇太極噓寒問暖,見洪承疇衣服單薄,當即月兌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疇的身上。

洪承疇再也忍不住了,估計裝X到現在也挺累的,淘汰大哭而拜倒︰「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月復心,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太極大喜,親手扶他而起。

次日,洪承疇帶祖大壽等降將,正式舉行投降儀式,在皇太極面前,俯首稱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