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邕王一家被處斬後,馬國維和周炳這些邕王黨主要成員也上了黃泉路。

至于其他人,大多數被抄家流放,女卷沖入賤籍。

此事鬧了好一陣子才消停下來,然後朝廷就宣布殿試的時間。

嘉佑六年12月,王剛,盛長柏和顧廷燁前往皇宮,參加殿試。

此次殿試一共近三百人參加,由皇帝趙禎親自閱卷,太子趙曙監考。

因為邕王之亂,朝廷擼掉大批官員,正是用人之際,所以殿試顯得尤為重要。

王剛三人都是貢生,參加會試幾乎就是走個過場,進士是板上釘釘的,不過殿試名次還是關系到將來授官的好壞高低。

殿試的時間沒有會試長,也就半天時間,由皇帝出題,學子們當場作答,然後由皇帝和翰林院眾位官員一起閱卷,排出名次。

其中一甲前三名就是狀元,榜眼和探花。

王剛拿到試卷後,很快就做完,由始至終都很從容,不像其他學子一副苦思冥想的樣子,立刻引起皇帝趙禎的注意。

「太子,那位學子叫什麼名字。」趙禎向旁邊的太子問道。

「回父皇,那人叫盛長楓,是盛盛大人的兒子。」

趙禎對盛長楓這個名字有些印象,畢竟是會元,當初還差點卷入邕王一黨,後來要不是太子趙曙求情,趙禎是想隔了王剛功名的。

「原來他就是盛長楓。」趙禎心里有些不喜。

現在但凡與邕王有點關系的人,趙禎都不太喜歡。

「盛長楓會試的卷子朕看過,確實文采不俗,可惜就是年紀小了點,應該再磨煉一下。」趙禎有意無意的說道。

太子趙曙一听就知要遭,官家這是想讓王剛落榜呀!

什麼年紀太輕都是借口,趙禎就是因為邕王之事,心里膈應王剛。

太子趙曙上前勸道:「父皇,不如先看看盛長楓做的卷子?」

趙禎不耐煩道:「這麼多卷子朕都要看,哪里看的過來,讓翰林院先選取前十名來。」

太子趙曙一听就知道事情有轉機。

殿試與其他考試不太一樣,皇帝不會針對四書五經出題,而是針對時政,讓學子們寫一篇策論。

這次趙禎出的題為商稅,正好撞王剛最擅長的事情上。

針對商業和商稅,恐怕這個時代沒人比王剛了解的更多。

他根據後世的經驗,選擇性的寫了幾條改革商稅的建議,甚至大膽提出減少農稅,增加商稅的建議。

王剛全文都是重商惠農的政策,全是干貨,與其他學子們的錦繡文章相比,少了點空話,多了點實際。

翰林院很快就閱卷完畢,然後抽出十份最優秀的卷子呈到趙禎的桉頭。

趙禎拿起第一份卷子一看,竟然是王剛的卷子。

「太子。」趙禎皺眉,不悅的對趙曙說道:「朕不是說了,不想看盛長楓的卷子嗎?」

太子趙曙恭敬的說道:「回稟父皇,經過翰林院閱卷,一致認為盛長楓當為此次殿試頭名。」

趙禎微微詫異,沒想到翰林院也有意見統一的時候。

以往的殿試,翰林院諸多官員閱卷,各有各的看法,總是爭論不休,很難評出第一名。

畢竟各花入各眼,文章好壞每人的評判標準不一樣。

趙禎立刻對王剛的卷子提起興趣,拿起細細一看,然後就沒停下來。

王剛卷子里的干貨太多,不僅有商稅改革方案,改革的優劣也列的清清楚楚,甚至還有一個五年計劃。

趙禎看到最後,甚至以為自己看的是大臣的奏折,而不是學子的考卷。

一刻鐘後,趙禎才將王剛的卷子放下來,可很快又拿起來重新看一遍,如此三次後,趙禎才徹底放下考卷。

「倒是有些見解。」趙禎放下卷子,說了一句話後又拿起其他學子的卷子。

這一看趙禎就如同嚼蠟。

沒有對比沒有傷害,看過王剛的卷子後,趙禎再看其他人的卷子,全是假大空,還有阿諛奉承之言,看的人昏昏欲睡。

其實也好理解,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都是覺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哪里會關注商業這等賤業,對商稅更是一竅不通,能有好建議才怪。

趙禎看了幾份滿篇奉承的卷子後,再也看不下去,不耐煩道:「太子,你覺得此次殿試,誰得頭名。」

趙曙一時沒有回答,猜測著趙禎的心思。

趙禎不喜歡王剛,幾乎是沒有疑問的,若是將王剛定為頭名,必然引起趙禎反感。

可王剛的卷子寫的又太好,不定第一有失公平,更何況王剛對趙曙還有救命之恩。

趙曙有些左右為難,趙禎卻說道:

「你不用顧忌朕,就把你心里的第一名講出來。」

趙曙最後還是說道:「盛長楓不論文采還是遠見,都非其他學子可比,當定為榜首。」

趙禎笑容收斂,一臉的陰沉,似乎很生氣。

這是趙曙被立為太子後,第一次與趙禎意見相左。

之前無論何事,趙曙都以趙禎馬首是瞻。

趙禎又拿起王剛的卷子,雖然心里也認為王剛最好,可一想起他和邕王不清不楚的關系,心里就膈應。

「朕記得盛長楓是今科會元,他鄉試如何?」趙禎突然問道。

趙曙老實回道:「盛長楓鄉試也是頭名。」

趙禎眉毛一挑,說道:「殿試再是頭名,他就是連中三元?!」

趙曙回道:「盛長楓才華有目共睹,確有連中三元的實力。」

趙禎問道:「盛家,是那個與王老太師聯姻的盛家嗎?」

趙曙不明白趙禎問的是什麼意思,丞相韓琦站出來說道:

「王老太師的嫡女,正是嫁給盛竑盛大人。」

趙禎突然笑道:「朕記得,王老太師曾經就連中三元,被先皇委以重任,後又拜相。」

趙曙終于明白了趙禎的意思。

當年王老太師連中三元,卻並沒有留任翰林,反而被先皇外放為官,歷練了好些年才被調回汴京。

「啟稟父皇,盛長楓雖然才華出眾,但畢竟年輕,可授予狀元,然後外放為官,好好歷練幾年。」

趙禎滿意了,拿筆在王剛的卷子上畫了個圈,說道:「此次殿試,盛長楓文采出眾,見解不凡,點為狀元,授江南西路洪州府知縣一職。」

趙曙眉頭一皺,沒想到趙禎竟然把王剛調到洪州府。

洪州府雖然屬于江南路,可是更靠近江西,並不富裕,並且盛產土匪。

王剛跑去那個地方為官,先不說前途,可能連生命安全都無法保證。

趙曙想勸趙禎收回皇命,不過剛走出一小步,他後面的丞相韓琦就拉了拉他的衣袍。

「太子殿下,皇命難為。」韓琦小聲的說了一句。

趙曙頓時如遭雷擊,這才意識到,若是再勸趙禎,可能他自己都要受到牽連,更容易引起官家厭惡。

王剛被點中狀元後,剩下來的榜眼探花就簡單的多,矮個子里面拔尖,趙禎隨便挑選了兩份文章過的去的卷子,定為榜眼和探花。

至于其他名次,趙禎也沒了興趣,就讓趙曙定名次。

「太子,盛長楓的卷子你謄抄一份,好好看看。」

趙禎只是討厭王剛這個人,對于他商稅的提議還是很看好的,讓趙曙拿回去研究一下,過幾天列個條陳上來。

趙曙能說不嗎?他想著有機會見王剛一面,一方面安撫他,另一個就請教商稅改革。

殿試結束後第三天是放榜的日子,也是汴京城最熱鬧的日子。

盛竑在家里等了三天,心里急的有如熱鍋上的螞蟻。

好不容易等到放榜的日子,天沒亮就讓侍從冬榮去看榜。

他沒等來冬榮,卻等來報喜的人。

當報喜的人說出王剛中了狀元,並且還是罕見的連中三元後,盛高興的差點暈過去,還是王若弗眼疾手快扶住了他,才不至于出丑。

放榜之後,一甲前三名需要去皇宮謝恩,同時皇帝會正式授官。

王剛得知自己雖然連中三元,卻被調去洪州府當知縣。

反而是名次更低的榜眼探花,甚至是二甲前五名都留任翰林院。

他明白,自己還是被邕王之事牽連,遭到官家趙禎厭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