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810章 李府的反響

所以,陳天華以武漢軍政府主/席的名義,簽發的第一號政令︰

要求武漢三鎮的所有官吏,警察,醫生,教師,個體工商戶等,一律上班到崗,原來干啥現在還是干啥,就連知府衙門,警察署長等照舊到崗,薪酬照發。

例如,孟威的武昌警察署長照舊,他是個有能力的人,陳天華還特意面見他,當面給予鼓勵,希望他積極做好本職工作,加強武昌府的治安巡邏。

軍政府里有人提出不同意見,說他前些日子協助總督瑞澂抓捕和參與殺害革命黨人,手上有血債,應以血債血還。

陳天華當眾予以駁回,那是孟威奉命行事,執行上峰軍令,何罪之有?

不光是孟威,就是榮澤,陳天華也繼續使用,當初都是指揮腦袋的事,若照這樣追究責任,立馬人心不穩,出現內亂,正中載灃他們下懷。

只有總督,巡撫,提督這三個衙門的職責,有軍政府統一承擔。

陳天華要求軍政府的主要精力,都要放在聯絡外省的反清力量,建立統一戰線的同時,做好武漢三鎮的防御工作。

他前瞻性功事先轉移一部分民眾,築建縱深防御工事,尤其是築建沿江炮台要塞,火車站和陸基防御,整合革命軍長江水師,建立長江遠程防御。

既然是改寫歷史,那就要汲取辛亥年武昌,漢陽保衛戰的歷史教訓,將清軍阻擊在長江沿線和江灘上,盡量減少將戰火波及城鎮。

整編了革命軍長江水師,將投降的原鄂軍水師營進行了整頓,由野狼號艦長丁長棟出任革命軍長江水師統領,麾下大小軍艦十四余艘,可以封鎖武漢三鎮的長江水域。

除了整編鄂長江水師,他將豐眾保安部隊,特別行動大隊,起義部隊和投降部隊共計一萬六千余人馬,分編成四個旅級戰斗群,十二個團,其中一個騎兵團,一個重炮團。

讓羅二虎,顧祝年,蔣翊武和孫武四人,分別出任武漢革命軍第一二三四旅的旅長,分別把守武昌、漢陽、漢口等要地。

羅二虎作為總預備隊,放在武昌城,隨時根據需要調遣。

……

杭州府西湖南堤,提督官邸東苑。

李存智雙眉緊鎖,背著手在偌大的書院里踱步思索,他左右兩旁的紅木椅上,分別端坐著李品璋,孫勇,章川和李興鴻四人。

不用猜,這又是一次秘密踫頭會議。

在這屋子里的所有人,事先都不清楚,陳天華突然在武漢造反了,並且通電海內外,成立了武漢軍政府,決意推翻滿清王朝,建立民主政權。

事先確是一點征兆也沒有。

陳天華從頭到尾沒有發來一次電文,或派人送來一封密函,告訴大家,他準備起事,不光李府當家人不知,就連煤廣和崇明兩地的所有軍政要員,都一概沒有告之,大伙都蒙在鼓里,待看見朝廷詔書和起義通電,幾乎是同一天才知曉。

「父帥,這分明是他沒把您老人家放在眼里,大膽妄為,讓我們大家都來了個措手不及,實在可惡。」李品璋首先是一通牢騷,表示對陳天華的強烈不滿。

「話可不能這麼說,屬下听說三姑爺當時在武昌省府禮堂里,搞軍品發布會,結果遭來日諜破壞,險些遇害,當場昏迷還被送進仁濟醫院搶救。但接下來的事情好像不太對勁,漢陽兵工廠的督辦,會辦相繼被指認為革命黨人,三姑爺遭到波及,有人上京彈劾,他事先可能探得密報,故臨時決定被迫起事!」孫勇趕緊為陳天華辯解道。

「孫大人說的也是道听途說,對了一部分,以屬下探得消息顯示,三姑爺雖說這次起事突然,但他是中秋節那天,在血狼號戰艦上,召集武昌的革命黨首領們商議,決定于八月二十二日夜動手起事的,這中間相隔七天,準備工作還算從容,這期間他完全可以密電告之大帥,以及煤廣和崇明兩地軍政要員,但他並沒有這麼做,只是密電通知了長江護航水師的主力艦船齊聚武漢,屬下尚沒揣摩出他的想法是啥?」章川提出了不同意見。

「哎喲喂,說這些都是馬後炮了,事情都已經發生了,咱們應該想想怎麼辦?听說湖南,九江,宜昌等地新軍公開通電,有表示獨立的,也有響應加入武漢軍政府的,總之,都是呼應這次武漢首義,支持推翻滿清統治,而咱們這里作為三姑爺直系親屬,不表態能行嗎?」

李興鴻也接著發了言,他的意思非常明確,該出面站隊了,之于怎麼站,就得看李當家的,但最怎麼也不會站在朝廷這邊的。

四個人的發言,李存智都非常認真地听著,站隊表態那是必然的,作為陳天華的老丈人,最怎麼說也不可能站在腐朽的滿清王朝這邊去。

就算想要站向清政府這邊,人家也未必會領情,秋後算帳的可能性是很大,反倒自己落下個六親不認的壞名聲,倒行逆施的罵名,得罪了所有反清的有志之士。

這個形勢,李存智看得非常清楚,他是個精明人,自然不可能去做這種蠢事,那就得同樣順應潮流,高舉反清大旗。

但舉旗表態這有兩種,一種是跟隨響應,另一種就是搞軍政獨立。

所謂跟隨響應,那就是听命于武漢軍政府,響應其號令,成為他的分支機構,從屬關系。

而軍政獨立,則算是反清同盟,或聯盟機構,彼此是平衡、平等關系。

可以猜測,陳天華為什麼沒有事先通告,就是因為他想讓李存智自己判斷,並做出決定,這是他的聰明之處,不過這點,李當家的自然也想象得到。

這二年,陳天華發展勢頭很猛,李存智本就有些忌諱,這是明擺的事實,陳天華不傻不呆,他焉有不知曉之理?

可他一直不露聲色,決不越雷池一步,就連半句話都沒有報怨過,是他礙于翁婿關系,一直對李存智恭恭敬敬,禮數有加,免得落下個忘恩負義,翅膀硬了的不良名聲。

可他志向遠大,決非池中之物,總有一天他要鯉躍龍門,擺月兌李存智的撐控,這次武漢起事,實際就是一次鯉躍龍門的機會,只是他做得非常的順其自然。

李存智也絕非等閑之輩,事至今日,他終于看明白了自己的這位愛婿的心思,做事如何的滴水不漏,不留任何把柄與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