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97章 翁婿交底

其一,袁的勢力大都集中在北方,他突然間在江南插進來一個鍥子,目的不言而喻。

若李存智能成活,則將來就有可派作大用。

其二,李存智畢竟是李鴻章族親,還不是他袁世凱小站練兵冒出來的親信。

像馮國璋、段琪瑞等天津武備學堂出來的優秀軍人,這才是他真正的心月復愛將。

李存智心里像明鏡似的清楚,身在江南浙江,這里是張之洞等人的勢力範圍,自己勢單力薄,有陷入重圍之感。

若自己不能成活,隨時都有被袁世凱棄子的可能。

唯一讓他心里有底氣的,是手下四千條人槍,這是他賴以生存和起家的底子。

但是,誰都明白,養軍隊需要大量的軍費開支,目前他的軍費來源是閩浙總督府,浙江巡撫衙門。

這樣很受制于人。

李存智明白,要想今後有真正的話語權,不受制于人,就得自己解決軍費來源。

所以,他把這個寶押在陳天華身上,就像當年左宗棠把寶押在胡雪岩身上,李鴻章把寶押在盛宣懷身上,都是一個道理。

而胡雪岩只是左宗棠的錢袋子,盛宣懷只是李中堂的干兒子。

但是,陳天華是自己的小女婿,本質上還是差了一份親情與忠誠。

現在,陳天華雄心勃勃地想搞煤礦,雖說困難重重,但倘若成功了的話,也就徹底解決了他李存智軍費開支的後顧之憂。

今後,他就可以按自己的方式行使按擦使的權力,甚至于購置最新軍械,擴充軍隊等。

有了錢,軍隊才有發揮出最悍力量。

「華之,我听了一下,認為你的請求有二,一是疏通盛宣懷,讓他支持你開辦牛頭山煤礦,二是找個理由彈壓一下長興耀金礦業,我說得沒錯吧。」李存智詢問道。

「岳父大人高見,這二點正是小婿的請求。」陳天華點頭稱是。

李存智想了一想回復道︰

「這樣,咱們先辦通第一件事,如果盛宣懷他同意你開辦牛頭山煤礦,匯豐銀行也同意跟你合作,那麼第二件事,我會安排人去辦妥。」

這言下之意就是,一旦有了開辦牛頭山煤礦的可能,他就敢動用新軍,強行干預湖州府長興縣,偵辦耀金礦業違規違法之事宜,不惜以得罪浙江地方衙門。

反之,牛頭山煤礦不可能開辦,或不是由豐眾主辦,那他決不會輕舉妄動。

在沒有地方衙門的請求之下,擅自動用新軍力量干涉地方軍政,意味著跟自己軍費較勁。

「小婿謝過岳父大人。」

陳天華听罷,高興地從椅子上起身,躬身施禮表示感謝。

他自然听明白李存智的用意,這已經算是全力以赴在支持他的計劃了。

「請問岳父大人,下一步小婿怎麼辦才妥,請您老明示。」

陳天華拋出了一個實質性的問題,明為詢問請示,實際就是請李存智表態。

一句話,就是如何去拜見盛宣懷。

人家一個正二品朝廷大員,沒有重要人物的引見,恐怕連面都不會露一下。

就算是遞上李存智的拜帖,盛宣懷也不一定會買帳。

畢竟李存智只是從三品武官,二人從沒打過交道共過事,在李氏宗族中,他還不屬于李鴻章嫡系一脈,只是堂佷。

「這個我心里早有打算,我會親筆書寫一封密信,你帶上它先去上海,找現任李氏族長李經方,而他跟盛宣懷在李中堂身邊一起共事多年,感情深似親兄弟。」

李存智很從容地對陳天華說道。

「李經方?」

陳天華不由得嚅嚅了一邊。

李存智見陳天華臉顯疑惑,自然明白小婿對李氏家族的內情有所不知。

「華之啊,我們李氏族親的脈絡關系,現在應該可以詳細告訴你了。」

「多謝岳父大人信任。」

對于李鴻章家族的詳細信息,陳天華不是搞歷史研究的學者,自然了解甚少。

接著,李存智向陳天華詳細介紹了李氏家族的產業結構與分布,主要成員情況。

其中重點講述了李經方,以及李經方與中堂大人的特殊關系。

那年李鴻章四十歲,還仍然是曾國藩手下的高級幕僚,默默耕耘了十五年,沒有機會獨立行事。

最讓他尷尬的事情,就是他膝下還沒有兒子。

古人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是件讓李鴻章抬不起頭來的事。

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李氏族長將李的六弟李昭慶七歲的兒子過繼,取名李經方。

沒想到,有了兒子李經方之後,李鴻章的人生就像開了掛一樣,一路順風。

過繼第二年,李鴻章受命獨立創辦淮軍,不久調任江南省巡撫。

後任兩江總督,湖廣總督等職。

在李經方十五歲那年,也就是過繼的八年之後,李鴻章奉命接替曾國藩,進京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從此開始了呼風喚雨的三十年。

而且,過繼之後的第二年,李鴻章繼室趙氏終于生下一子,就是李經述。

十四年之後,小妾莫氏又為其生子李經邁。

在李鴻章心里,李經方就是自己的福星。

誠然自己有了嫡子李經述之後,面對家族和社會上的流言蜚語,李鴻章在正式場合鄭重聲明︰

李經方就是我的嗣子,家中長子,享有合法繼承權。

從此,家族里正式確認李經方為少族長,李府一哥位置從此無人撼動。

李經方本人也十分爭氣,鄉試中得舉人,而且精通五國語言,曾出使過英國、日本、德國等國。

後期,他一直在李鴻章左右從事,相當于中堂大人的一等大秘,和盛宣懷同為李中堂的左膀右臂。

在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入侵期間,部分洋人和朝廷大臣曾秘密勸說李鴻章擁兵自立,成為大總統,李經方積極運作,堅決擁護。

但遺憾的是,李鴻章最終沒有采納,這讓李經方心悔意冷。

在李鴻章死後,李經方沉默了,他看透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

在上海,他有空就幫著盛宣懷參與跟外國人打交道,參與礦山鐵路方面的籌建。

多余時間里,他當寓公。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