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5章 報紙中的近衛軍

春光正好,水泥廠工人們圍坐一團,悠閑地午休。

他們穿著整齊的靛藍色工裝,百無聊賴之際,一個青年工人手里捧著一張暗黃的紙跑了過來。

「老陳,你是咱們生產隊最有文化的,你來看看這上面寫什麼?」

陳信以前是地里干農活的,年紀不大,就二十來歲,小名二狗。

他現在是掃盲夜校里的佼佼者,從前沒機會識字掩蓋了他的天分,多虧了他來到水泥廠干活,改變了他的命運。

「我來看看,這是《東寧日報》,監國殿下辦的,早上吃飯的時候,隊長說過,每個生產隊可以免費拿一份,外面要兩文錢呢!」陳信是個有心人。

「那不識字的人咋辦,看不懂呀!」青年工人甲撓撓頭,覺得《東寧日報》挺好的,就是看不懂。

「監國殿下早想到了,茶館有專門的人給百姓念報,我們先看看《東寧日報》上面有什麼。」陳信正愁識字沒地兒用呢,終于輪到他表演了。

「第一篇文章寫的是東寧府繁榮背後的男人——監國殿下。」

「這篇文章說因為監國殿下通過格物致知,發明了水泥,使得整個東寧道路煥然一新,來往的商賈和車馬更加方便了。」

「結尾還說水泥未來能在戰爭中發揮巨大作用。」陳信念完了第一篇文章。

另一個中年工人乙突然一拍大腿︰「多虧了殿下發明水泥,我們才有生計干,有銀子賺,還不用受那些地主老爺的氣,腰桿挺直了做人。」

「嘿嘿,而且還給我們機會識字。」青年工人甲說道,雖然他認得一些字,但認不全,不然也不用讓陳信給他念。

「你們去看一看華夏英雄紀念碑,我听說那個是監國殿下親手設計,太精妙了!」中年工人乙說道。

「每次路過那里都覺得心潮澎湃。」青年工人甲說道。

「第二篇寫的是近期有野豬、黑熊襲擊百姓,破壞莊稼,近衛軍收到村民的求助後,迅速出擊,擊斃了數十頭野豬和數頭黑熊,得到當地百姓的一致好評。」

這可不是東寧日報瞎編的,而是真人真事,可惜這個時代沒有相機。

「這里還說近衛軍是老百姓的軍隊,只要老百姓有困難,就可以找他們解決。」陳信繼續念道。

「近衛軍的軍紀是一頂一的好,從不襲擾老百姓,前幾天我看到有個老頭在路上摔倒了,近衛軍的小戰士馬上就去扶了。」中年工人乙說道。

「下面還有一則告示,寫著近衛軍預計下個月要繼續招募士兵,待遇優厚,優秀者可到東寧軍校深造。」

陳信念到這里有點心動,自從識字之後,他就想謀一個更好的出路,那天閱兵儀式陳信見識過近衛軍的厲害。

他絕對不相信這種軍隊會打不過韃子,如果能加入近衛軍甚至是東寧軍校,未來很有希望飛黃騰達。

而且他听說,識字的人在近衛軍很吃香。

「嘿,我想去呀,近衛軍的軍服真的好看!」青年工人甲說道。

「你啊,就是年輕,近衛軍以後肯定要跟韃子打仗的,很危險的,還不如水泥廠舒坦。」中年工人乙沒什麼追求,亂世過來的人,還是想要安穩的日子。

「話不是這麼說,如果大家都覺得打仗危險,就沒人願意當兵,沒人跟韃子打仗,我們漢家江山還怎麼復興?」陳信康慨激昂道。

「如果大家都怕死,那我們漢人只能窩囊地苟活在一個小孤島,甚至有一天,這個小孤島也會淪陷,所以,總得有人不怕死,為什麼不能是我們?」

這些話听得周圍的人連連點頭,青年工人甲當即鼓掌,「說得好老陳,下個月我們一起去近衛軍報道!」

「在下正有此意!」陳信回道。

一旁路過的生產隊隊長就難受了,道︰「你們是第三生產隊的得力干將,你們都跑了,我可咋辦呀!」

隊長也是玩笑話,年輕人想要上進,他不會阻止的,也阻止不了,只是羨慕他們年輕和熱血。

此時,在水泥廠微服私訪的鄭克臧也听到了這席話。

便問旁邊的管事︰「這個年輕人是誰?」

管事說︰「這是水泥廠第三生產隊的先進工人陳信,農家子弟,平時干活很利索,夜校識字也快。」

鄭克臧覺得陳信是個不錯的苗子,決定給他一個機會︰「我寫一封推薦信,讓他去東寧軍校皇訓隊報道,你跟他說皇訓隊里面都是秀才,讓他跟著他們好好學本事。」

話畢,留下一張紙條和簽名,鄭克臧便離開了水泥廠,去看看其他工廠運行情況。

管事心里十分羨慕,這個陳信撞大運了,被監國殿下賞識,以後前途大大地有,不如先交好一下。

「陳信,你過來一下,有個好消息。」管事將陳信帶到一邊。

「陳信,監國殿下剛剛听到你說話了,他很欣賞你,看,這是他給你的推薦信。」說著,便把鄭克臧親手寫的推薦信交給他。

陳信看著推薦信上寫的內容,心里激動莫名,但臉上還是比較平靜的,因為他想起夜校老師教的話︰胸有驚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也,他要穩住,不能在水泥廠滑跪。

剛剛還想著怎麼去東寧軍校,沒想到這會直接就能去軍校的皇訓隊了,樂壞了。

皇訓隊平時也需要訓練的,只不過訓練量少。

皇訓隊表現出色的,鄭克臧就會把他們派去近衛軍當「皇訓員」,專門用來監督軍隊,讓近衛軍持續保持忠君愛民的本色,絕不能變質。

「陳信,這是二兩銀子,你收好,就當作水泥廠對你的心意,以後飛黃騰達了,不要忘記你是水泥廠出來的!」說著,管事便把二兩銀子強塞到陳信手上。

「管事,使不得,我陳信何德何能。」陳信想拒絕,奈何管事心意已決,堅決要給他,他也只得收下。

回家的路上,陳信還是迷迷湖湖的,或許知識改變命運,如果不是陳信文化水平上去了,也不會有今天這種好事。

如果他的故事登在東寧日報上,想必夜校識字班的工人會更加拼命地學習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