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是資深的研究人員,有著幾十年的工作經驗,和他聊天的時候也透露出領到過不少的項目。他大概可以理解趙新的那種想法,听听他的意見肯定沒錯。
不過當江誠來到實驗室的時候卻看到了常聲,他正和王家岷在外面抽煙,見到江誠打了聲招呼。
「江總,這麼晚還過來啊。」
話說常聲得到江誠的支持就去組建了法務部,不過這個法務部里現在沒有律師,只有招聘的幾個年輕人。
這些天常聲到幾個公司都去走了一圈,他那長相帶著幾個干練的年輕人不止一次被人誤會是上面的領導。江誠能感覺到他這是在模底,很可能過段時間就要有大動作,大概率是在集團組建的時候。
「常主任,老王。」
常聲知道江誠是來找王家岷的馬上就要走,卻被江誠留下了,開玩笑,這位也是真大老啊。
他們放風的地方沒什麼人,江誠干脆也就不挪地方,就靠在欄桿上把剛剛的事大致說了出來。
兩個人靜靜听著,因為樹蔭的遮擋他們臉上的表情已經有些看不清,只有兩點火星在黑暗中忽明忽暗,節奏並不是那麼均勻。
「听你的意思,真的想試一試?」
王家岷沒有先表達意見,而是反問江誠。
「過去的大半年里他們基本就是這麼做的,看上去還可以。」
「一個企業,沒有核心人物是要出問題的。」
是常聲的聲音。
「就算是菊花廠模式,也是有兩個核心人物存在才能把控方向和保持團結,光靠一群理想化的人……不行,假如未來有上千名員工,集體決議只會弄得一團亂麻,現在是自由競爭,太過理想化只會吃大虧。」
他的話立即讓江誠清醒了過來,菊花廠的信念和高研發投入也不真的是所謂的菊花廠模式換來的,假如老大不在了,即使繼續延續這套模式也不一定就能保持現在的道路。
輪值的臨時董事會……雖然趙新提出可以劃分標準,但就算有幾千名員工,真正能做合格高管的恐怕也沒有幾個人,就像江誠幾乎從不插手具體運營,就是他知道自己沒那能力,管理下放才是正確的選擇。
江誠搖了搖頭,是了,技術二組過去從沒有市場化運營,只是個專心搞研究的小圈子,寬松一點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一個企業就不能這麼做了。
「那……就在一定範圍內這樣做,把科研部門散養式管理?」
「也不一定。」
王家岷出聲了,雖然光線很昏暗,但江誠和常聲都看見了他的閃動眼楮。
「江誠,我想知道你創業的目的是什麼?」
「我的創業目的?」
「對,又是芯片制造又是汽車,攤子鋪那麼大,目標怕不是賺幾千個億當首富?」
江誠啞然失笑,當首富他還真沒想過,而且如果認真思考他創業的目的……一開始確實是為了錢,但當生活的基本需要都被滿足後,單純的金錢就很難激起興趣了。
為什麼要冒著巨大的風險去搞光刻機?恐怕要的不僅僅是賺錢。真要想賺錢那要去賣手機,前期投入和技術要求遠不如芯片制造,利潤也更高。
排除了錢、女人和享受之後,答桉就很明確了。
江誠不說話,只是站直了些。
王家岷把煙掐滅,老臉上露出笑容。常聲眼楮微眯看了看兩人,最後選擇不說話。
「以後我們的企業涉及的領域可能更多,技術層次可能越來越高,非常高,需要的人力物力都非常大。」
看著腦海里的倒計時,離制造出光速飛船還有一萬年,一點都沒變。
江誠的夢想還沒有大到在本世紀就造出光速飛船那麼瘋狂,不過核聚變,初步的星際航行或許沒問題?即使不計代價的瘋狂輸出技術也需要時間才能消化,運氣好或許死之前能看到人類實現恆星系之間的旅行。
不過光速飛船真有那麼難?一萬年的時間,已經能貫穿人類的歷史了。
「那為什麼不把所有的研究部部門統一起來,我是說,現在的高科技產品對學科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就比如電池實驗室,所有的專業拉出去能組建一個專科學校了。
建立一個超大型綜合研究中心,所有公司下轄產品的專業和研究員都集中起來,實現高度的互通交流,不參與任何商業運營,企業想要什麼樣的產品只需要發來技術標準和經費,然後等待結果就好了。」
王家岷說的很輕松像是早有準備一樣,而听著的兩人想象著他說的場面都有些頭皮發麻。
不過江誠立即意識到這個方法對他而言非常有用,如果不出意外,明年他就有能啟動核聚變研究的能力了。
核聚變,被稱為「永遠的五十年內實現」的技術,雖然與核裂變技術是同時代提出的,但性格卻格外的狂暴,長久以來一直無法為人類所用。
為了得到這堪稱無盡且清潔的能源,從多國合作的「ITER」到一家獨立的「EAST」,幾十年的研究並非毫無意義。
現在1000秒以上的持續點火已經成功了,這起碼說明現在的全超導線圈托卡馬克裝置是可行的,大陸的科學家認為將在30年建成首座商用聚變反應堆。
30年,已經只有不到十年的時間了,或許現在的核聚變離小說中宇宙航行的程度還源源不如,但技術的發展總是超乎想象的。
上世紀26年,馬薩諸塞州的羅伯特•H•戈達德制造了人類第一枚火箭,這枚火箭只飛行了2.5秒,飛行高度12.5米,飛行距離56米。
然而在43年後,重達3000噸的土星五號把兩個人送到了月球上,尼爾•阿姆斯特朗在38萬公里外的月球上留下了一個腳印。
上世紀03年,來特兄弟開著「飛行者一號」在離地不到5米的高度飛行了36米,同樣43年後,試飛員查理斯•耶格爾駕駛 X-1-1 在 43000 英尺的高空飛出了 1.06 馬赫的高速,從而邁出了人類超音速飛行的第一步。
現在對核聚變投入研究不但不早,甚至還有點晚了。
而要是還想要造火箭、飛船,需要的學科太多太多,只有一個高度綜合的研究院才能承擔這個任務。
但最先開口是常聲︰
「有兩個前提,綜合起來首先是技術上要整體領先于外界才有意義,不然……好吧,目前而言都差不多。
第二,手底下的攤子要夠多,範圍夠廣,所需要制造的東西非常復雜,這樣才值得去養一個龐大的綜合性研究中心?
江總,你剛才所說的技術層次越來越高,那到底可能高到什麼地步?」